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我的爷爷是一名木匠

我的爷爷是一名木匠

发表时间:2020-06-09

【www.qg13.com - 爷爷情感的说说】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爷爷是一名木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爷爷是一名木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大跃进浮夸风的盛行。饿死了许多人,许多村子成了空心村。据爷爷讲,有的人饿的难受,找树皮吃,树皮吃光了。吃鸟的粪便。我爸爸幸存地活了下来。多亏了我爷爷的手艺。爷爷常年在外做木工活,可以吃上饱饭。他每次都吃半饱,然后留下口粮。等天黑了,我父亲悄悄地去他那里。用布袋背回来,全家一起吃。就这样,我一家人坚强地活了下来。爷爷常说,手里有手艺,做事有底气。虽然一句平凡的话语,但却有深刻的生活哲理。后来,我父亲也师从爷爷,做了木匠。到我这里这门手艺失传了,我不孝做了一名教书匠。

爷爷最疼我了。小时候特淘气。喜欢玩。尤其是喜欢小狗。我家有一条黄狗,天天跟着我。我到哪里,它也到哪里。有一天,我看到邻居张大爷赶着牛,拉了一架车土。我突发奇想,何不做一辆小车,让黄狗拉着,陪我玩呢?于是,我就央求我爷爷做木车。爷爷经不起我的软磨硬泡。花了好长时间,做好了木车。我高兴极了,在爷爷的帮助下,给狗套上绳子。拉上木车,满庄跑,许多小朋友跟在后面,大家催着狗,小木车颠颠簸簸地走着。许多大人闲来无事,也好奇地围拢过来,大家都很兴奋,也很好奇。因为从来没有见过狗拉车。我心里美滋滋的。

卖烧饼了,又香又甜的烧饼。吆喝声打破了小村的宁静。我们不玩了,围拢上来,有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买了烧饼。我看着,直流口水。赶快回家找爷爷,爷爷摇摇头,说没钱。我往地上一做。哭了起来,越哭声音越大,头不时往外伸,看看买烧饼的走没走?爷爷转身回了家。丢下我。我哭的更厉害了。过了一会儿,爷爷拿着一块烧饼出来了,黄黄的,闻着很香。我说,哪来的?爷爷说,我做的,尝尝,有没有卖的好。我拿起烧饼吃起来。忽然,很好吃。我破涕为笑。又往外边跑去,和小伙伴炫耀一下。

爷爷已经作古。又是一年清明节,我来到爷爷的坟前。清理一下爷爷坟前的杂草,培了新土。摆上苹果,倒好酒。点上烟。放在爷爷坟前。和爷爷聊一会儿。爷爷,孙儿已经长大,你老不必牵挂。孙儿有了工作,可以养家糊口了,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也儿女。请爷爷放心,我会继续努力的,不会给你丢脸。你常说,人穷志不短,我谨记在心,我会好好生活,好好工作。你在地下就放心吧。我会经常来看你的爷爷。说着说着,我的眼泪止不住留了下来。

泪眼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高高的个儿,瘦瘦的。满头银发。高颧骨,眼窝深陷。邹纹堆垒。满脸慈祥的老人,那就是我的可亲可敬的爷爷。

情感一生延伸阅读

如果你有一名穷亲戚


这是一场除了家属之外,仅有十一人前来吊唁的告别式。其中八名,是甫入职场、平日并不熟稔的同事;再有,则是往生者的友人代表,计三名。

躺在棺内的是我的大伯父,在我尚未知世事之际,他便离开故乡金门,奔赴台湾打拼。我与他关系生疏,原因有多重:其一,大伯父其实与我们并无血缘关系,他是祖母当年从厦门买回的养子;其二,这养子自小不学好,整日逃学在外,祖母拿他没辙;其三,长大后他情事荒诞,祸事连连,祖母对他更加死心。根据父亲回忆,少时逃学的大伯父不敢返家,每每溜到学校里,趁下课时向父亲伸手要零用钱。经春至冬,他睡在庙里、别人家廊下,单衣抵不住风寒,也是父亲夜深时背着祖母,隔窗偷送棉被给他。年轻的大伯父决定赴台发展时,盘缠不足,便找到父亲的工作场所,开口要钱。其时父亲一人的薪水要养一个五口之家。

我不喜欢大伯父,对他甚至有些畏惧,虽然在有限的相处记忆里,他总是阔气得很。小学时我曾被选为代表,由老师领队赴台参加研习营。我们搭了十余小时的船,在风浪翻滚中呕吐着抵达高雄,再连夜赶搭火车来到台北。大伯父得知消息,鲁莽地跑到和平东路,立马将我带走。为了表达欢迎之意,他要我在百货公司挑件新衣。不要客气,我出钱!大伯父拍着胸脯,相当豪气地表示。其时,我首次与传闻中的第二任大伯母见面,她带着正值二八年华的女儿,与大伯父再婚。少女服饰专柜充满了蕾丝花边和蝴蝶缎带的柔软视觉感,如村姑一般的我仿佛进入白雪公主的幻境。然而四人同行游逛,大伯母却自始至终绷着张脸,她像童话里的后母,对着青春期的姐姐说:我们挑我们的,也不用客气。

后来我才知晓,大伯父自幼逃学,大字不识几个,到台北之后四处谋职,也只能到工地打打零工,生活其实并不宽裕。但为了体现善尽地主之谊的热情,他领着我去逛终年难得逛一回的百货公司,购置必须花费竟月工资的衣裳,此举自然令另一半不快。这是大伯父粗拙爱心的表达,在霸气、阔气中掩藏着不愿被人瞧不起的辛酸。

大伯父的另一半后来因豪赌而债台高筑,两人最终离婚。此后,祖母与大伯父的关系愈加败坏,大伯父也难再回金门。拖到五十开外,经人介绍,大伯父娶了第三任太太。我的新伯母行动不便,约莫正因为如此,才委屈嫁给年岁已大犹居无定所的大伯父。尽管如此,夫妻俩仍生了个儿子。大伯父老来得子,自然甚感安慰。记得当年与小堂弟初次谋面时,他已是活蹦乱跳的年纪,大伯父不改一贯爱教训人的习气,扯开大嗓门对着我说:你是姐姐,要好好教导、照顾你这个弟弟。我心里嘀咕着:我们极少有交集,年纪又差那么多,到底该如何照顾他?然后想起我约莫也是这般年纪时,当时膝下尚无子的大伯父回到金门,带着年幼的我到文具店,我挑了款色彩缤纷的铅笔盒,大伯父大方地从架上取下另一个,说是也给妹妹买个礼物。妹妹刚刚才买新铅笔盒呀!我说。没料到大伯父为此狠狠训了我一顿:只给你买礼物,妹妹就没有?做姐姐的不能这么自私。当着文具店老板的面被训,我噙着眼泪,心里充满了被误解的委屈。

大伯父对自己的孩子,约莫也将以这般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吧?不给解释机会,毫无通融余地,强制灌输自以为是的道德观念。看着天真的小堂弟,我暗暗为这孩子担心。然而,此去经年,直到堂弟念研究所了,生疏的亲人才在婚礼场合重逢。十余年间,我曾听闻大伯父屡次向亲友借贷。他们一家迁徙多地,父母曾经到三重、板桥、芦洲等处探望过他们。每逢开学季,父亲也会从金门邮汇款项,资助小堂弟上学。作为子辈的我们,无论如何不愿与上一代亲族多有接触,因为教训是永远听不完的,麻烦是永远不会终止的。

而大伯父仿佛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无论是外貌,还是行事风格。多年后,当我终于循址来到陌生的居所,见到久未谋面的伯母时,一切恍如昔日。伯母戴着墨镜坐在桌前,手不停歇地折着纸莲花,她对来者哭诉大伯父临终前的种种负气行径,那完全是率直鲁莽的。我在临时设置的灵位前拈香。照片里的大伯父,除了两鬓微霜之外,那皱纹深刻的额头、炯炯的双眼、黧黑的脸庞,与印象中并无两样,脸部粗硬的线条在修饰下,反而添了几分慈祥。然而倏忽间,他已成为被祭拜的对象。只是灵堂里少了念诵佛经的超度,也不闻哭天抢地的号啕。

午后这临街的家是安静的,伯母因眼疾之故,行动不便,显然无法经常走亲访友,大伯父晚年亦罕出门。多年来,这一家子大概过着默默在底层挣钱、谋生活的日子,在城市与城市不为人知的边角,他们缓慢而认命地移动;在债主与债主交替临门的缝隙,他们谦卑而侥幸地找寻生机。我在沉寂喑哑的空气里,勾勒着大伯父晚年的身影,揣想旧时他行走的足迹。我想到我们这些大伯父口中的读册人,总是呐喊着要关怀弱势群体,在需要捐款、捐助物资的时刻,慨然共襄义举;我们认领偏乡贫国的孩子,按月接收他们的信件与近况报道照片。然而,如果身边就有一名穷亲戚,如此真实、如此迫近地存在于生活视野里,我们又会如何对待?不,不要找上我,我不想被牵扯。我们对其敬而远之,如看待瘟神般。

大伯父半辈子为生活所迫,辗转于餐厅、妓院等场所打杂,经年担任洗碗工、清洁工,年纪一大把终于娶妻生子,在台北都会区的底层打拼,年老体衰后退休。在这样的劳动生涯里,大伯父的交际网络终究只能如此贫薄:亲人少数,友朋三名。告别式最终,我们绕棺行走,看到的是大伯父瘦小的遗躯,仿佛象征着他在人世的渺小存在。礼仪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再叮嘱着不要回头,顺时针往前绕行。是啊,如此畏惧被牵缠的我们,怎敢回首?

还记得家中始终保留着小堂弟幼儿园的毕业照,那是大伯父多年前郑重从台湾寄回,作为家族命脉传承的隐形宣告。虽然幼年离家、养母不欢、家族殊少闻问,但大伯父晚岁屡屡返乡扫墓,也在金门四处走逛,寻儿时欢游之友、旧时戏耍堂屋。所谓叶落归根,父亲说,若有任何线索,大伯父亦必将去厦门寻他的坎坷身世。

然而一切无非徒劳,最终大伯父没有生身血脉的消息,没有养父母的疼爱,也没有赢得晚辈的敬重。人说生死哀荣,但在大伯父身上,我看到的却是生命的轻贱、枉然与命定。想起大伯父故去后,伯母曾表态,希望我们帮忙作旬。母亲在电话里询问我的意愿,并且略作暗示:大伯父膝下仅有一子,人丁单薄,若你们不去,场面会很冷清。不要啦!我们跟他又不熟,而且这样很假呀!我记得当时,自己以没有情感基础、虚应故事的仪式不具任何意义为由,断然拒绝。

唉!如果你也有一名穷亲戚,在情感、道德与伪善之间,这门世间功课,究竟该如何落笔?

我愿做一名拾荒者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像我喜欢旧物。用过的信封、邮票,或是喝空的酒瓶,被丢弃的烟盒,亦或是电话卡、旧书、旧报,废弃的景点门票,还有钱币、粮票、油票、布票等等。诸如此类的物件已逐渐在生活中消失,许是很多次踱到旧货市场,翻着带着霉味的旧书、旧物,也曾一时迷失自己,不知自己在做什么,或为何而做

喜欢旧物要从上初中开始吧!那是同学铅笔盒里一枚十大元帅之一的旧邮票,我看了亦是喜欢,即与同学讨要,那位同学犹豫片刻后,还是带着不情愿的眼神,赠予了我。至此开启我拾荒者的序幕。接下来就开始捡拾旧信封,讨要旧邮票的生涯。上学期间零零散散收集了一册的盖销邮票,最难忘的是,在1992年某月,与同学闲逛,在马路上意外获梅兰竹菊的一组邮票,崭新的票面,这是得到的第一组整套邮票。从此更加迷恋邮票,有一次学校清理一个办公室,我在清理的垃圾里喜获丰收,得到一些未曾见过的珍贵邮票,尤其是得到两枚国外邮票,那也是第一次见到外国邮票,当时欣喜若狂的心情,是近些年来未尝到的乐事。邮票的拾荒断断续续,从1999年开始,每年订制全年整套邮票,随着信件逐渐离开日常生活,变得稀缺,也只能偶尔得到一两枚盖销票。

拾荒者从来不会单一而拾,顺便也开始收集旧信封,最让人难忘的是,在文化商城购得一位老职工的信封,当我将那封已发黄揉皱的信封递在她手里时,唤起了很久远的记忆,象黑白电影一样讲述一段时光,不禁让人落泪,尘封已久的往事亦很动人

在我收集的物品中,有一件是一个善良的人的遗物,那是一个小本子,记录着他精打细算的日子,记录着他娶妻的帐目,记录着他长满老茧的双手,记录着他消瘦的身影,记录着他怯懦的眼神,记录着他从来不敢高言的声音还有和他一起长大的童年时光,还有他那些伙伴。

写到此处,突然想到了三毛,看尽人间风景,阅遍世间人情的拾荒者。她曾被老师气得大骂:既然你梦想捡垃圾,那就不用念书了,赶紧滚出去。因为她的作文《我的理想》里,写道:我长大了,要做一个拾破烂的人。由此引来老师的怒骂,为了交老师的差,她写道:做一个夏天卖冰棒,冬天卖烤红暮的街头小贩,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生意,一面可以顺便看看,沿街的垃圾箱里,有没有被人丢弃的好东西。

她从小喜欢看《三毛流浪记》,她便给自己取了三毛的笔名,这个名字,似乎暗示了她人生的走向一直流浪,流浪到远方。三毛是那种即便拾烂菜叶吃,也会顺便拾一朵花回家的人。这也是让人想起的原因吧!

接上文,写了自己的拾荒者经历,又插入了三毛拾荒者的来历,至此好似已无话可说,但总觉着似有什么想表达,竟无从切入话题。

中国时装界的第一名模:马艳丽隐忍的奢华


她曾是一名优秀的皮划艇运动员,她还是中国时装界的第一名模;

她成功开创了MARYMA高级定制系列,她经营着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高级时装公司;

她是扶助贫困母亲幸福工程的形象大使,生活中她是母亲的女儿也是女儿的母亲。

她,就是马艳丽。

见到她时,她并非想象中穿着职业套装,而是白色T恤配乞丐仔裤,戴着时尚的手链和配饰,头发松散地扎在一侧,粉黛未施。她说工作中的她一贯如此装扮,舒服、自然。

她说一个看起来舒服的对话者,会让彼此心情愉悦,谈兴渐浓。

MaryMa,隐忍的奢华

十多年来,马艳丽一直都是世界顶级奢侈品牌的亲密伙伴,无论是当模特时为他们的新品走秀,还是做老板后与他们的交流合作,几乎每次盛大的活动,都少不了邀请她这位极致女人。前段时间,在王府饭店的LV新店开业晚宴上,马艳丽作为MaryMa品牌的经营者,出席了这次隆重高雅的Party.

感性的马艳丽在晚宴期间享受着88人的优雅法式大餐,听着三位高大帅气的法国男演员优美的歌剧唱腔,从每一处细节中体味着主办方的贴心:参加这次活动,我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它展现了那个人群的生活标准。人在那种环境中会变得很优雅。三位男高音用不同国家的语言以幽默的形式为整个活动带来了生动有趣的环节。所有到场的嘉宾都从各个方面感受到自己是真正的veryimportantperson,原来大品牌注重的不只是形式,更注重的是品质和品位。

马艳丽说这让执着打造中国奢侈品牌的他们思考:奢侈品牌带给中国的到底是什么?是一种颠覆的精神,抑或是一种力量?

马艳丽的MaryMa高级成衣定制可称得上是中国的顶级奢侈品牌,为什么LV能够轰轰烈烈地流行了150多年,一个品牌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文化,做到这种程度,它已经不在乎什么形式了。在参加LV的活动时,你会从很多细节和形式中看到他们的文化。我一直在问自己,什么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体现MaryMa的文化?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是向人家学习的一种渠道.

2004年,一直站在时尚前沿的马艳丽成立了自己的MaryMa高级成衣定制公司。这一次,她把眼光对准了少数的高端人群,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打造出属于中国的奢侈品牌。

我确实肩负着一种使命感,每个人的世界观不一样,视野也不一样,你看到的多了,吸收的多了,就会慢慢体现出来。你看,那么多国外的大牌进入中国,占据中国市场很大一部分,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马艳丽把自己的MaryMa定位成隐忍的奢华--不是很张扬,但一定是有分量的。我当然喜欢漂亮的东西,但这种美要在很多细节上具有震撼力,但它绝对不是看上去就是很张扬的。

有人质疑MaryMa的定位过于高端。

高端人群本身就是少数的,原来做MaryMa的时候,定位是大众里面比较好的,现在是这部分人群中最高端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观,我的受众是在这方面要求最高的,这种人群肯定不会很多。

高级定制目前在欧洲不像前几年那么吸引人了,但中国在这方面的需求是增长的。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及视野的开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要穿着合体,这部分群体逐渐成熟起来,现在恰好是个契机。如果前几年说高级成衣定制,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现在说起来,起码人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就是专门为自己定制的服装。

世界上78%的财富掌握在22%的富人手里,把22%的人掌握的78%的金钱作为自己的市场对象是绝对不会赔钱的!马艳丽从著名的犹太人78∶22黄金分割律看到了MaryMa的可观前景。

如今,马艳丽的MARYMa高级定制系列涵盖了晚装、礼服、正装、鞋、包及各种饰品,以身份和品位的象征的品牌形象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宠儿。

美丽无关阶层

当今的社会很现实,仿佛美的权力也被金钱左右了。没有钱,如何奢谈美丽?但在马艳丽看来,美丽,并不是富人的专属品。

这是事实,但也不能那么极端。不能因为穷,就没有办法让自己变得漂亮一点,漂亮有很多种,你没有钱买好的衣服穿,但是可以穿得很整齐、很干净。有些人再有钱,穿着再高级的衣服,可整天邋里邋遢的,谁都不会觉得她美的。

美的普及非常重要。比如,走在商场里或大街上,看到每个女孩子、男孩子穿衣服都很优雅、很漂亮,你的心情就会很自然地愉悦起来,这种感觉很微妙。如果看到的人都穿得乱七八糟、跟场合很不搭调,你的心情也会很糟。所以说,美跟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作为时尚中人,马艳丽很欣慰成为一个美的传播者.前段时间她应清华大学之邀,专门就美的话题与大学生们座谈交流。

学生们问我对清华无美女的看法,我说这句话是完全没道理的,美女不仅仅是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清华大学的每个女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她们的内在很丰富,完全可以用这句话去反驳那些人。美不全部取决于外表,很多内在的东西综合在一起才能叫美,这种美是最难得的。清华的女生美在丰富、有个性。

说到对奢侈品的选择,马艳丽给了那些追求美但经济能力又有限的时尚男女们一些可行的建议。从女人的角度讲,第一件奢侈品最好是鞋子,穿着舒服很重要;对男人来说,首选的除了鞋子也不能忘了腰带。据说,可以通过鞋子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也许是做了太多年的模特,变身设计师也有了一段时间,马艳丽的美丽心经经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无论阿姨、朋友、先生或是两岁半的女儿。

我女儿自己很会穿衣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的时候给她搭配好了,以后她自己就会选择了。她跟我的穿衣风格非常像--牛仔裤,小皮鞋,大大的T恤衫遮到膝盖,上面有狮子、斑马之类的立体图案,穿鞋子不穿袜子。我喜欢干干净净的衣服,所以她衣服的颜色多是白的、粉的,有好多条牛仔裤,裙子倒不是特别多。

用更多的时间陪女儿是最奢侈的

也许是已为人母的缘故,从前风风火火的马艳丽多了份女人的柔美和细腻,对母亲二字也有了切身的体会。

我很愿意担任幸福工程的形象大使,我自己也是母亲,这种体会很深刻。小时候穷,穿的衣服都是妈妈亲手做的,长大之后,虽然有能力、有条件给妈妈买好衣服穿了,但自己内在的本质是改变不了的。当你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去帮助她们,因为你知道也理解她们的痛苦。其实这种感觉不用说太多,我觉得自己应该去做这样的事,也愿意去做这样的事。

作为时尚人物,马艳丽是美的传播者;作为母亲,马艳丽是爱的传播者.她不仅让自己周围的朋友都美了起来,而且也让她们开始关注西部的贫困母亲。

那天打电话给陈明、何静、杭天琪,请她们来参加幸福工程的一项活动,她们没有半句推辞就来了,我真的很感动。可能因为大家都是母亲,都从心底里愿意帮助西部贫困母亲。我的博客上也有很多网友留言,表示愿意为幸福工程做点什么。那天去清华的时候,学生们也都问我能帮上什么忙。大家能这么热心慈善,我真的很欣慰。

采访马艳丽的前一天是母亲节,这个原本属于西方的节日,如今在中国很受重视,马艳丽把这视为一种社会的进步。与清华的学生交流时,她问现场的学生,母亲节问候过自己妈妈的请举手,结果所有的学生都举手了。我真的是很欣慰,也替他们的母亲开心。马艳丽说。

母亲节那天女儿去上亲子班,学校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束康乃馨,告诉她们要把花送给自己的妈妈,她们可能不太知道母亲节是什么,她拿着花对我说:妈咪,送给你!作为妈妈来讲,我已经很知足了。

说到女儿,马艳丽脸上充溢着幸福,两岁半的女儿很懂事,长得很像爸爸,尤其是有个既特别又好听的名字--朗玛沁歌。

听起来很像少数民族的名字,是请别人帮忙起的,琢磨了很久才定下来。小孩子的名字都寄托着父母的期望,就是希望她将来会健康,会在艺术上大有作为。

也许是遗传了爸爸妈妈的艺术基因,小小的朗玛沁歌对画画和舞蹈特别执着。她很喜欢画画和跳舞,可以随着音乐跳个没完,也可以画到所有人都烦了。

虽然,马艳丽尽力为女儿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她并不想让女儿感受到这种优越.她管我们家的保姆叫李妈妈,而不是叫阿姨,在母亲节的时候也送了她一束康乃馨,我不想让她觉得自己跟别人有地位的差别,不能让她有这种优越感。我一直刻意培养她的自立和独立,冷了穿衣服,饿了吃东西,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一切都要靠自己,走入社会她会受益无穷的。

做了母亲之后,马艳丽不否认她的女人味越来越浓。周末,她尽量跟女儿在一起,或者开车带女儿出去兜风,或者陪她去上亲子班.如果在国内出差四五天,方便的话我一定会带着她;如果不带她,就速去速回。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真的很开心,你跪在地上找衣服,她会骑到你身上,搂着你的脖子跟你玩,那种感觉蛮享受的。

现在对我来说,最大的奢侈就是能有时间陪女儿,带她去度假,但真的很难做到。这是马艳丽由衷的感慨。

马艳丽与母亲的私房话

我最爱妈妈做的一道菜:红薯加绿豆熬的糊涂(稀饭:河南特产),每次回家都会喝超量,因为它的味道确实超过妈妈做的每一道菜肴。呵呵,不好意思,妈妈!我没有说您做的菜不好吃,只是您做的糊涂比菜更好吃!

跟妈妈在一起最爱做的事:聊妈妈出嫁前少女时代的霸道及能干!还有在妈妈面前撒撒娇啦!

送给妈妈的第一件礼物:耳环。

最想和妈妈一起去旅行的地方:先去妈妈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再陪她走遍全世界所有最美丽的地方。

妈妈对自己的期待: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妈妈对我的期待:幸福、平安、健康,体重最好再增加10公斤!

我对妈妈的期待:永远健康!快乐!幸福!长寿!不要为一些小事生气,每次回家总是要先问我想吃什么!然后通通满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