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有一盏灯,等你回来(十八)

等你回来的情感说说

发表时间:2020-08-07

有一盏灯,等你回来(十八)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有一盏灯,等你回来(十八)",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据说,也有不少犯规的勇敢人。

二婶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故事。

二婶是麻阳县锦河人。做姑娘的时候,也与别人私下里好过。当时,这种事,如果两方家长都同意。在这事有被更多人知道的情况下,赶紧请一个媒婆去女方家提亲。倒也不失为一件很顺理成章的好事。

偏偏双方家长都不同意。这就麻烦了。年轻人,情窦初开,一般都是我的心里只有你的。不会去想两人之外的事情。分手,情难舍。私奔,无脸示人。两人夜深人静之时,荒山野岭之地,时常以泪洗面,悲悲切切

后来,二婶说:我们两个就剩一条路了。就像戏文里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生不能同寝,那就死后同穴吧!

两人相约,在一个月亮特别圆的晚上。二婶紧抱住自己的恋人,他点燃了腰间的引线

也许小伙子太爱二婶了。在瞬时间,他使尽全力掰开二婶的手,并将二婶向前猛力推开,自己飞快向后翻跳。

电光火石之间,小伙子了。二婶也被震昏在草从里。幸好,河边有弄鱼的人。发现了二婶,连夜送到医院。人救回来了,二婶右胸被削掉了半块。她现在穿衣,那边还平平的。

后来,嫁给了我远房的二叔。

相关阅读

有一盏灯,等你回来(一)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一盏灯,等你回来(一),欢迎阅读与收藏。

儿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这是母亲一生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每当我在外有事,到了晚上天快黑的样子,不能及时回到家里。母亲总会在电话里用这句话,关切地打探我的情况。

现在,我家在第十二层楼上,顶楼了。选房子的时候,六、七、九、十一等几层都还有很多空房子,母亲都一一地仔细看过了。海选阶段,初定了六层一套,七层一套,九层一套,还有顶层两套。敲定时,母亲一句定音:就要1202这一套。

那个时候,电梯还有开,据说经常出问题,今后能不能用,难说。

媳妇提出了担忧:妈,你身子骨不好,腿脚也没灵活。楼层太高了,您身体会吃不消的。

母亲满是皱纹的脸写满了快活的笑意:这个地方好。站得高,空旷朝阳,前面几个窗子都对着回家的路,离家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得到家。我不要紧,楼层高一点,不怕,慢慢爬,顺便还可以活动一下身体呢。其实,刚才选房子的时候,母亲在三楼就已经有点喘不过气来了。

母亲的心,我们做儿女的都懂。只是担扰她老人家的身体。

有一盏灯,等你回来(五)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有一盏灯,等你回来(五)",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今天晚上也一样,踮在板凳上,我们煮熟饭后,等大人回来。眼巴巴地等了不知道有多久时间,弟弟妹妹,靠着我,都睡着了。他们刚才都还在嚷着饿呢。一会,老三醒了。第一句话就是:好饿啊。老二、老四也醒了。还没有父母的影子。

老三提议:哥,爸妈还有回来啊。我们去喝点水好吗。妈妈讲过,喝点水就不饿了。

老四说:是呀,是呀,有一回饭煮少了,妈妈回来说她不饿,让我们吃,妈妈喝了一大瓢水,打着饱嗝,讲终于饱了。

老四就吵着要喝水。喝之前,老三争着给大家用木飘发水,说:我来发。大家不要多喝,把水喝完了,爸爸妈妈回来就没有了。一身的疲惫,回来了。老三揭开锅,饭煮少了,也有菜。他取两个碗装得满满的先递到父母手上,再装一满碗给老四,剩下的匀成两碗给我和老二,然后,悄悄的把锅盖捂上了。父母接碗后,抹出大半到我们四兄妹碗里。母亲见到老三碗里太少,想把老四碗里的匀一点出来给他。老四哭了。母亲停住了手。老三说:妈,我不饿。锅里还有。让老四多吃点吧。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没有菜,就着一盆米汤,吃了一餐饱饱的饭。老四怕别人抢他的,吃得最狼狈。胡鲁希哩的,弄得满嘴,满脸,满讲根(脖子),满桌子都是饭粒。母亲一边骂他:满崽呀,慢点吃,不要浪费,可惜了。浪费粮食,要是天看到了,要响炸雷的!一边把碗里的饭给他。然后,用空了的碗,接上剩饭,泡了一碗米汤喝了下去

有一盏灯,等你回来(三)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一盏灯,等你回来(三),欢迎阅读与收藏。

看到母亲满头白发和坨得严重变形的背影,我一阵酸楚,不禁堵在心口。

外婆就经常跟我这样说:外外啊,你不知道,你妈做姑娘家那个时候,特别漂亮,特别厉害。大家都叫她铁姑娘。她领着村子里那一伙姑娘们,上山下田,修桥点炮,和那村子里那些男的做一样的工天,搅一口铁锅。掰手劲比赛的时候,还有很多壮小伙都不是她的对手呢!

母亲是要强的人。

父亲不在队上,在乡办企业。母亲一个人,在外干活挣工分,在内操持家务,侍奉公婆。丢了锄头舞犁耙,一天忙得都像被不断抽打的陀螺了。

母亲听不得人家讲闲话。一次,听到有人磨牙根子说我们一家人都是靠别人养活的。她当即二话不说,跑到生产队长那里,要求和男社员干一样的活,拿一样的工分。

后来,犁田,男的犁三分地,她就犁四分。割肥草,男的挑一百斤,她至少挑一百一十斤。那个时候,四兄妹,我最大。我就经常看到母亲抱着老四,背着老三,牵着老二,肩上还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后来,队上人都服了。

母亲就用这样的方法,处好了和每个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