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g13.com - 端午情感美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淡香浓情溢端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妈妈,这个东西不知道叫什么,我从来没吃过,可好吃啦,你快尝尝!3岁的女儿一边热切地说着她的新发现,一边用稚嫩的小手麻利地解开缠在那个东西上一圈一圈的马莲绳。那动作有板有眼,速度俨然已是一位老手,我不禁为之惊叹,再看看她嘴角两边星星点点的江米粒,我马上有了答案。这个贪吃的小家伙,显然无法抵挡美味的诱惑已经消灭了好几个这个东西了。
女儿笑眯眯地将那个东西送到我面前:妈妈,快尝尝这个东西,奶奶包的,可香啦! 我接过这个东西,那根青绿的衣带已被女儿解开,一身墨绿色衣衫已被剥散,露出了丰盈饱满的粒粒江米紧紧抱成一团的小身体,这个白色的小身体坚挺地站成一个棱角分明的三角形,泛着出微微的黄,闪着油油的亮,溢着淡淡的香。
粽子,宝宝,这个东西叫粽子。
粽子
对,明天就是端午节啦!
妈,明天就是端午节啦!早上千万别忘了叫醒我啊,我要和哥哥一起上山采艾蒿!小时候的我总会在端午节的前一晚一遍遍地和妈妈重复着这个重要的嘱托。
这个时候的母亲多半是在洗粽叶、浸江米。母亲将一片片粽叶,两面清洗干净,整齐地摆放在大木盆中,用水浸着备用。那精心挑选的粽叶在水中浸泡后,翠绿欲滴,经络清晰,发亮透明。细长白嫩的江米经母亲仔细淘洗,放进盆里浸泡后更是粒粒饱满丰盈,晶莹亮泽。(江米,我们北方称糯米为江米)大枣、葡糖干、小豆、花生也会被母亲一并洗净,新鲜的瘦肉切成大小合适的细长条,用调料腌好,做馅备用。还带着幽幽天然芳香的马莲叶用水浸透,舒展着细长的身腰用来做包粽子的绳子。
母亲做好这所有的准备后,从我家的窗子已经可以看到远处山脚下的火把开始攒动了。已经接近凌晨了,大家都想最早地采取到端午节的第一把艾蒿,以自己的勤劳招纳百福,行好运。凌晨四五点,年幼的我和哥哥姐姐们会兴匆匆地赶在太阳出来前去山上采艾蒿。踏着青草踩着朝露,寻觅着艾蒿的影踪,每采到一根艾蒿总会让年幼的我们无比地兴奋雀跃。用太阳出来前的露水洗脸也是我们必做的一件大事,大人们说这样露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于是我们争相地采集着每一滴露水,尽管这样的露水是洗不净脸的,但我们完全不在乎。艾蒿一定是我们在太阳出来前采回家的,把艾蒿挂在门前、檐下,据说可以避邪,驱瘴,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再掐下一段插在发间,余下的编成绳索,那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那时,年长的哥哥姐姐,还会从山上挖回野生的白芍药花,野生的橙色土豆花,连根带土的种在自己的菜园里。艾蒿独特的清香,白芍药的清雅,橙土豆花的风姿从葱茏的菜园中盈盈而出,我常常会看得出神。
吃粽子啦!吃粽子啦!母亲一边召唤着我们,一边麻利地包着余下的粽子。
母亲娴熟地卷粽叶,加米,放红枣、葡萄干。粽叶在她手里翻转,舞动,马莲绳一圈圈的旋转,一会儿一个亭亭玉立的三角形粽子便诞生了!母亲包的粽子不似南方粽子形状多样,她包的粽子总是和北方人一样简单明了、棱角分明的三角形,从不改变。尽管母亲包的粽子馅荤素俱全,但红枣粽子始终是主角,在母亲枣粽早中状元的传承说法下,我们每个孩子在端午节吃枣粽的就成了头等大事。一层一层剥开已煮成墨绿色的粽叶,掺红枣的糯米便露了出来,蘸一点点白糖,轻轻地咬上一小口,清香淡雅,软糯滑腻,再配上一杯清润素朴的茶,沁着空气里粽叶和艾草满满的清香,那首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便在耳边回荡开来。
端午早晨,母亲还会将阴历五月初一那天的鸡蛋煮熟在我们的肚皮上滚几圈,然后剥皮让我们吃下,说这样我们以后就不会肚子疼。至于肚子疼不疼,我们从没在意过,而母亲坚持这样的说法,我们也乐于与她嬉戏。
挂彩色葫芦也是这天我们争先恐后做的事,红黄绿,粉蓝紫,家家门上都挂着五颜六色的纸葫芦,既是装点节日的喜庆,更象征着辟邪、去瘟灾,为家人增福禄。因葫芦有福禄之意,在这天更寓意着收集福气,万代绵长。
香囊、五彩线是我们这些小孩子端午节这天互相炫耀的重要配饰。各种彩色的细线分别剪成相同长度的几段,合在一起后搓一搓,对折,再搓,再对折,母亲变戏法般呈现出麻花状漂亮的五彩绳,然后系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腕上。系线时,我们是绝对被禁忌开口说话的,因为那样会很不吉利。五彩线绝不能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第一场雨时,抛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颈上的香囊是我们尤为钟爱之物,彩色丝布裹进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小小的香囊四溢着纯正的草药香气,五彩的丝布点缀在胸前,更寓意着避邪、祛病、消灾、强身。
妈妈,为什么明天要过端午节?女儿那十万个为什么的小脑袋又开始快速运作了。
因为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纪念屈原。我做了一个大众式的回答。
为什么要纪念过年?
哦!我的天哪!我可爱的3岁小女儿,看来是时候把我童年的端午节复制粘贴给你了!
编辑推荐
飘香端午情更浓
这是记忆中飘香的端午,放在心里溢满了馨香,今儿把艾香散飞,凝成一只粽子,化作漫天的思念。
题记
青青艾香飘端午,浓浓情思粽是情。此情此景九州同,万家欢乐乐万家。
端午时节梅雨纷飞,龙舟竞渡江河湖海。急鼓声声震天响,万水千山粽是情。一年一度的龙舟节,粽子节,在中国神州大地各处沿袭上演。端午趣事,还是童年时最为好玩,我的思绪又随着粽香,回到了欢乐的儿时记忆深处。那里有我可爱的家乡,欢乐的童年往事。艾叶青青门前挂,粽香浓浓四处飘。忆起童年家乡事,几多欢乐几多情。
每到端午,在我们家乡,那天,家家户户都是要在门前挂上青青的艾叶菖蒲和别的叫不出名来的青藤避邪祈福。我们小孩子们最为高兴,因为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家里做点事啦,我们成群结队,兴高采烈地上山采青,把那一簇簇绿色青翠的散发着草木清香的艾叶菖蒲等青藤采下来,顺手用一根青藤绑起来,扎成一小捆,拿一根树枝或竹枝穿插着,两小伙伴一组,快乐得像只小白兔般,一蹦三跳地往家中赶。然后把摘来的艾叶等青藤分了,因为不够高,拿上个小板凳垫在脚下,把采摘的艾叶菖蒲挂在自家的门前,那绿色青翠的艾叶,散发着浓浓的植物天然香味,好闻极了。我们小孩子家家串门,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也为那些独居老人家门前挂上一把青青的艾叶,以表节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妈妈便要把白天摘来的艾叶、柚子叶、长命草等我不知名的叶子煲成水,用来给我们一家人洗澡以驱邪。在那时只觉得用这些叶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没想到可以驱邪什么的,只是晚上倒是没有那么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肤了,哈哈,睡觉也香甜了。这种传统,到今天妈妈每逢过年过节的,都会像以前那样,到青草凉茶铺买来给我们弄叶子水来洗澡。只是现在远离了乡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采摘的乐趣了。童年端午乐趣,也唯有在梦里依稀了。
端午节还有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那时我们家乡人包的粽子,不像今天那么多种类,只有那种纯纯的家乡口味,唔,特别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种叫蚊惊的植物烧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独特,轻咬一口,满齿噙香,透着自然的草木清香,这是家乡的味道,爱极了。如果你偏爱吃甜点,则可剥了粽子,轻沾白沙糖,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包粽子时,我们小孩子们是最高兴的,哈哈,因为不在包只在吃,那时的我们确实是好吃的,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平时没有什么好吃的,逢年过节的,就最高兴了,因为有好吃的在等着我们了。不像现在的小孩子,吃什么都是长不好,也不知吃什么叫滋味,像童年的我们,吃嘛嘛香,多简单多快乐的童年啊,嘿嘿
还记得我奶奶,最爱吃这个粽子了,那时,我们一家围着奶奶团团坐着,嘴里边吃着香甜美味的家乡粽子,边听奶奶絮叨着南湖老家乡的往事。奶奶也怀念旧时往日,只是老家乡南湖,因筑了水库,已成了泱泱的水之国。据我奶奶说,她的妈妈,也就是我们的太婆婆了,一到端午,也是忙里忙外的,给儿孙们包上美味的粽子。居然还有咸蛋肉粽子,我爸爸小时候吃过,据说可香了。轻叹一声,奶奶轻咬一口手中的粽子,眼光微微闪着淡淡的幸福,仿佛在吃着太婆婆当年香香的,无可替代的粽子了,引得我们也直流口水。粽子还是粽子,只是吃在嘴里,心里忆念着已故去的亲人,那永留人世的血脉亲情,在这个粽香飘飘的端午节,有着浓浓的思绪飘着,天上人间粽(总)是情。
奶奶也会给我们讲端午节的故事,说农历五月五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我们家乡习惯叫五月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记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说,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终生忧国忧民,却屡遭排挤陷害。一纸《离骚》,满腹经纶,终化泡影。最后,诗人竟魂归汨罗江。后来,为记念屈原,端午节也叫诗人节。
犹记得前些年,和父母同住的时期,一到端午节前,家门前那条清清的新丰江水,就会隔水传来,那鼓声阵阵,吆喝声声,咚咚,一二,咚咚,一二的齐声同气的划浆声势。那漂流在江河上红的,黄的色彩鲜艳的龙舟队伍,在记忆的长河中,永远难忘记。有一年赛龙舟,天空飘洒着龙舟水,爸爸带着我们,奔走在沿江路,追着龙舟跑。龙舟在水上,我们在岸上,观众无数,都在隔岸呐喊助威。尽管天空还飘洒着雨,我们亦不管不顾,只为这一年一度热闹的端午龙舟赛。
中国的端午节,有着浓浓的历史文化,神舟大地上,在端午节前后,便有着浓郁的传统节日风味。端午节对于我,也有着别样的情怀。怀念家乡,怀念亲人,似乎总是在特定的节日里更加的浮现在眼前,镶嵌在心里。
飘雨的端午,飘香的端午,在今天,又飘来了端午时节的快乐往事,原来美好的事物在我记忆深处从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挂在家乡门前的艾草青青还有那家乡独特的粽子飘香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永远都是鲜活的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艾草青青,粽香浓浓。情思飘飘,思忆绵绵!最是一年端午香!在这个飘香的节日,每座城,每颗心里,都溢满了浓浓的端午节味道,在此,祝福亲朋好友们端午节快乐!
淡淡的香浓浓的情
追忆那份淡淡的面香,在意识中那是一种神奇的面。只需用开水烫上几分钟,把料包放进去。一缕香气扑鼻的味道,足以让饥饿的人对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忘乎所以。
记得那个连白面也不丰足的日子里,能见到方便面就是件幸福的事了。我的第一次的面缘,是在县城工作的叔叔,去省城开会没舍得吃省下来为病床上的爷爷带回来的几代北京方便面。眼馋的看着花花绿绿的袋子,只注意到那上面是老师刚刚教过的我爱北京天安门中北京的两个字。
这份稀奇是不会引起我的味觉的。在那个贫困的时期,亲戚们看望久病的爷爷捎带的东西,母亲是不允许我们孩子们去到爷爷身边的。就是爷爷用苍老的声音把我们喊在身边,把一些东西递过来。母亲的眼中是一种严厉的目光,通常情况下是不敢接过来的。
对于这神奇的面,只要能看到一眼,让母亲给爷爷烫上吃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把袋子留好。我能用那袋子装上满满的玉米花,就可以给身边的那些伙伴们炫耀了。母亲是会满足孩子们这个要求的。
爷爷是一下吃完那些捎带给他的东西的。枣红色的床边立着一个硕大的漆黑黝黝的木箱。那是父母让爷爷专门盛放亲戚们捎带的东西,箱盖处有一个仿古的合扣。一把方正浅绿色的小锁挂在上面。眼巴巴的盯着那锁眼,平时那把锁是没有锁上的。里面也就是些糖果,面包,麦乳精,罐头之类的。只是当亲戚们走开后,母亲就会让爷爷把锁锁好。但爷爷总会忘记锁上,时常让我叫到身边去,自然大多时候是母亲去田地的时候。爷爷就会拿下糖果塞到我的手上,胆怯的赶紧剥一个糖果塞进嘴里。细细品味着那份香甜,看到劳累的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影越来越近时,就匆忙着咀嚼起来。生硬的糖块吞咽下去,抹抹嘴边,双眼惊恐的看着母亲。现在回忆起来,从母亲严厉的目光中,也能感觉到她还是知道我又偷吃了爷爷的东西。
对于这些北京方便面,心里是没有奢望的。母亲小心的把方便面的袋子从前沿揪开,让里面白白的面饼在一个粗瓷碗中放好,用滚烫的开水浇过。用小小的锅盖盖好,过了三五分钟,掀开后,轻轻的从玻璃瓶中滴上一两滴香油,让远远躲在一边的我端给爷爷。闻着那一缕浓浓的香,嘴角不由的颤动起来。依依不舍的离开,还会忍不住回头看看着吃得香甜的爷爷。
过一会的时间,大概爷爷的饭也吃完了。母亲就会嚷嚷着让我赶紧把碗筷去拿回来。拖着不情愿的脚步,去收拾碗筷。嘿嘿爷爷硕大的碗中还剩下些,在我的记忆中,专门为爷爷做的饭,几乎爷爷都会吃剩些,这样就成了孩子们均分的食物了。
看着碗中还有躺着的长长的几根面,心是一种惊奇。我知道,这些将是我的美食了。母亲并没有说什么,我就用筷子小心的挑起几根,放在嘴边,一哧溜,滑滑嫩嫩的吸进嘴里。来不及细细品味,就这样吞咽下去了。直到连剩下的汤水一起含在口中,那股浓浓香辣的味道才触动到味觉。
母亲只是默默接过我舔的干干净净的碗,低头在水中清洗着
轰轰隆隆的雷声,巨大的雨滴,像一个撒泼的孩子,没完没了倾泻着。成熟的小麦,不能收割,憨厚淳朴的农民们,忍不住骂声连连。这老天爷也真是不长眼镜看看,成片的小麦漂浮在汪洋的水中,就连垛起成的麦秧上,被塑料薄膜覆盖着得麦秧头上也长出鹅黄的嫩芽。埋怨声,叹惜声,辱骂声接连不断。
这是一个灾难的年份!
雨后的村上的道路泥泞难堪,一群衣着鲜丽的人们打破了村中的宁静。听说是一位逃离在台湾的老家人,知道了老家的灾情。就从远方给乡亲们送些钱物,走在前面的人人,怀中抱着高高的箱子。人们说那是用盒子装的方便面,精致美观。关键他们说这种味道更好吃!让人嘴馋。
他们没有忘记久病的爷爷,问寒问暖的给了爷爷白白的四塑料盒方便面。爷爷听着这些方便面得由来,不由得老泪纵横。爷爷在抗日时期被拉过壮丁,在一次偷袭日寇的阵地时,被枪弹打伤了手指。在疗养的过程中,舍弃不掉对妻儿的挂念,心恋故里,丢掉所有的荣誉,偷偷的返回故里。而他们所讲的那个所谓的台湾人正是自己孩提时的玩伴!
母亲显然还是把方便面放进了柜子,留下的是我们孩子眼巴巴的期望!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步履蹒跚的身影走进了屋里。在朦朦胧胧的睡意中,我看到是屋前的那个五保户老公人的身影。他们一生孤苦伶仃,看到别家欢欢喜喜的孩子。眼中充满着期望,村里也有些长舌妇说些风凉话,嘲笑他们不曾生一儿半女。他比爷爷小些岁数,经常与爷爷话家常。遇到母亲中做饭时,他有时也会吃上一碗。只见他从破旧的衣衫中,掏着白白方方的东西。我一眼就瞅见那是中午刚刚看到过的台湾方便面。
一盒、二盒、三盒、四盒。整整四盒呀!他告诉爷爷,中午那群人给了他家一箱子这些东西。就寻思着拿来几盒爷爷尝尝,爷爷说自己有了,让他拿回去留着自己吃吧!两人推推让让,知道看到躺在爷爷被窝中的我眼巴巴的看着那些东西,他就说留给孩子吃吧!
望着门口消失的弯曲的身影。我的睡意消失的无影无踪。瞅着那四盒方便面,爷爷看我的眼馋的样子,就让我爬起来。把暖瓶拿过来,揭开盖,把水倒进方方正正的塑料盒里。
一股淡淡的香味飘进鼻孔,美美地和爷爷一起吃了起来。香香、麻辣那种味道,至今没有能再体味到。直到后来母亲收拾饭盒,才发现怎么会成了八个饭盒。她才知道了原由,母亲只是用狐疑的目光望着我,我只能深深底下了头,没有支声
上了中学,下晚自习后为能吃上一袋方便面,节省一斤饭票换取一袋。总觉得自己这样对不起辛苦的父母亲的期望,就熬夜学习很久,以赢得良心上的安慰。
到了大学,有时感冒了就烫上两袋麻辣的方便面,吃的满头大汗,蒙上厚厚的被子,浑身出汗的睡上一觉。奇怪!醒来后,感冒竟好了!
工作以后,日子渐渐好转。琳琅满目的各种味道的方便面层出不穷,这些方便面就成了生活中的主食了,吃着吃着,越来越找不到那份味道!
留在心底中的仍然是那份淡淡的香,浓浓的情!
浓情佳节淡幽思
时光悠悠,岁月匆匆。一年的光阴不知不觉中又匆匆溜过,来年的春风正悄悄地走近。腊月二十八,天空中灰暗迷蒙,山川只是一片朦胧的青黛,轻轻飘舞的雪花,装点着我回家的路,我们全家回到了我的故乡三峰,和母亲及赶回家的众姊妹各家一起团圆,欢度春节。
车在家中的坪里停下,母亲和二姐在喇叭声中,打开了温馨而惬意的家门,扑面而来的是久别的记忆,母盼儿归的期待。母亲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从房中走出(去年她老人家摔了一跤,断了腿骨,做完手术还在恢复中,我在医院陪护了近一个月),年近八旬的母亲早已满头白发,清瘦的脸上却依然精神矍铄,见到儿孙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尾箱中卸下我精心准备、丰富多样的年货,也卸下了我一年的企盼,一年的收获,更多则是一年的思念。那皑皑轻舞的雪花,好象也正在热情地欢迎我这归家的游子。
次日就是大年,今年是二十九过大年。天空也较昨天清朗了许多,雪下了一夜,地上白茫茫的一片,空气中雾气较重。远处新建的高层楼群,如海市蜃楼般地隐隐约约,只能看见楼群朦胧的倩影。整个上午,我都在厨房忙碌,准备年饭。经过我紧张而又精心的烹饪,煎炒焖炖蒸炸熘,手法不同,口味各异,琳琅满目,花样繁多的菜肴,摆了满满两桌。摆好祭品,上完香,嗑了头,烧过钱包包,点燃礼花鞭炮,全家两桌人就其乐融融地举杯畅饮,闲话家常。孙子辈的小孩子在房中快乐地欢跑,四代人一起在这年节的氛围中陶醉,美味佳肴中凝聚着喜悦祥和。吃菜喝酒,加之空调的作用,人人的脸上都是红光满面,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不时中,传来阵阵礼花的爆裂声,鞭炮的炸响声,远近人家也正陆续开年饭过年了。这是故乡年的声音,年的味道。
中午多喝两了两杯,加之忙于年饭,人真是有点累,睡了一觉。等到睁开眼睛,天色已呈灰暗,已是下午五点。不觉一惊,我还没有去上坟送亮,再迟就看不见路了。赶忙起床,穿戴整齐。带上小灯笼、鞭炮,一个人急匆匆地朝坟山走去。
送亮是我们三峰的方言,指每年除夕之夜的傍晚,由家中男子到坟山去为自家的过世长辈,在坟上点上一盏灯,给在阴间的长者送去光明。不能让魂灵在凄风苦雨,暗淡无光中过年。过年要亮堂堂地过,也是表达对长者的祭奠。放一挂鞭炮,嗑三个头,叩三次首,作三个揖,口中念念有辞,致以节日的问候,以示缅怀之情。到了初一(春节),全家再来上坟拜年。过去,经济没有开放之前,是用煤油注入小瓶中,放一根灯芯点燃灯火,放在坟上,再罩以留有小孔隙透气的大玻璃瓶,以防风吹雨淋,使灯不灭,坟山中到处都是这样的小灯。现在经济发展了,这送亮的小灯笼也越做越精美,行成了一个小小的产业链。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由于坟山的路不好走,我快速地赶到坟山。我家的祖坟,齐齐整整,光洁如新,没有半点杂草杂树,想必是我的二姐夫提前来坟茔修整过。我这个在外工作的人,真是没有时间回来修整坟茔,歉疚之意油然而生。给我的父亲和爷爷奶奶送上小灯笼,放过鞭炮,行过礼,才慢慢地走下坟山来。坟山中虽说不上灯火通明,却也是零零总总,灯笼不断。尽管天色已暗,鞭炮声却还是此起彼伏。莫道我来迟,更有迟来人。苍茫的暮色中,还有手提灯笼鞭炮,行色匆匆的送亮之人。碰上久未见面的同学、乡亲,我忙不迭地上前敬烟,问好。一句通用的问候就是来送亮啊!,尽管明知故问,象是废话,其中却饱含着浓浓的乡情。
走在下山的路上,路边还不时地现出些坟茔来。看到坟上的灯笼,丝毫没有恐惧之感,那一块块的墓碑,仿佛就是一个个曾经熟悉的长者,伫足于路边,在注视着我。山风吹过,草木摇动,那迎风招展的小灯笼,也象在向我打着招呼。
这使我想起《聊斋》中的书生,身无缚鸡之力,夜遇古茔,而敢借宿。甚或遇上狐仙,亦敢与之叙情。人啊,只要胸怀坦荡,心中无鬼,何惧魑魅魍魉前来作祟,就是身处坟茔又何惧之有。大抵怕鬼之人,都是因心存恐惧,多行不义才遇坟心慌。世上本没有鬼的,如果有的话,历史的更迭中不知有多少的冤魂屈鬼,战乱、灾难加上自然死亡至于今,可能鬼比人还多。而家乡的坟茔之地,在我看来有的只是亲切和熟悉的温馨。在外工作因年节而回乡的子弟,上坟山看望仙逝的长辈,这正是孝道的体现。古人讲究的治国齐家平天下,孝治天下,正是儒家的精髓之一。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试想一个不爱自己的父母,不敬自己祖辈的人,何以去爱别人,何以去爱自己的祖国。三峰古朴的民风中,至孝之情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有谁不孝敬父母,一旦传扬开来,本地就可谓无此人立足之地。
一路的思考,一路的感悟,走到家门之时,天已经暗黑下来。我连忙跑入厨房去准备晚餐的菜品。母亲跟进厨房,问我去了那里。我高兴地说,去坟上送亮了呗,明天全家再去坟上拜年。看着母亲满意的笑容,我知道她老人家开心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