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因为那有母亲的味道……

因为那有母亲的味道……

发表时间:2020-08-12

【www.qg13.com - 关于母亲的情感美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因为那有母亲的味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母亲做的豆腐

小区里一到下午晚饭时分,就会传来豆腐脑,豆腐脑,的叫卖声。

卖豆腐脑的是个年轻的,戴着近视眼镜貌似书生的青年男人。或许因为是,人看上去干净利索,他做的豆腐脑比较好卖。有时竞会有好几人围 在他的三轮车前,去晚了就没了!

说句实话,我真的不喜欢,他做的豆腐脑的味道,为什么呢?调料味太重,盖过了豆腐脑自然的豆香味,我每次都是去买他做的豆腐。

我对豆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在农场时,母亲在农场的豆腐房上班,有时放学后跑到豆腐房去玩,阿姨们每次都会把那,刚压好的冒着热气飘着豆香味,白嫩嫩的豆腐,提前让我品偿!

那时虽生活在油田,但我们居住在远离城镇的农场,生活水平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也不可天天想吃什么就做什么,鸡鸭鱼肉也不可天天有,四季中的蔬菜水果,也不似现在,如此混乱了时令季节。唯有这豆腐一年四季都可以上桌。记得那时母亲和那,一起做豆腐的几个阿姨,刚把卖豆腐的小推车,推到农场的居民区中的十字路口,根本就不用叫卖,一会儿就抢光了!常有去晚了的没买上的人们,发出牢骚,把碗或盆往那一扔 ,说到钱放盆里了,明天给我留着!

农场的豆腐房不知什原因解散后,母亲调到粮站去卖粮,由于农场中无人再做豆腐。豆腐又那么的便宜和畅销,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就在自己家中做豆腐卖,晚上将黄豆泡在大盆中,第二天天不亮三四点钟,母亲就早早起来,先用电磨将黄豆磨成浆,等到大半锅的水烧开,就将豆浆全部倒入水中,再次煮沸,用长勺轻轻的搅拌,此时父亲己在小火房的旁边,支好豆腐包,支开形成一个大漏兜包,母亲将熬好的豆浆一瓢一瓢的倒入其中,来回的摇晃,豆腐包过滤后的纯豆浆水,再次倒锅中,加热后拿来舀子点上卤水,俗话说: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 母亲总是用舀子一点一点地加卤水,既认真又显得专业。 慢慢地豆浆结成,带有花边的块状,像白色的棉絮,像云团,像雪花,那便是豆腐花。也叫豆腐脑,慢慢地水越来越清,豆腐花也就越聚越多,这时面带笑容的母亲总会,盛出一碗豆腐花,留给我们早起后食用,我便会倒上点酱油,大开胃口!那种味道简直美极了!

父亲这时已将压豆腐的木框摆好,将包豆腐的纱布摆好后,豆腐花一舀子一舀子的倒入其中。舀完好将纱布的四个角系好,盖上木板,上面再压上一块很重的预制石块,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豆腐才可压制成形 。 清晨人们才起床不久,母亲便推着做好的豆腐,来到农场的菜市场中,根本不用叫卖没有多久就会分光,因为很多人头天晚上就把买豆腐的钱和盆送到了家中,提前定好了!

卖完豆腐母亲还不会耽误,去粮站上班!如今母亲已年近七旬,身体大如从前,怕也是年轻时太过劳累造成的!

我时常怀念那时刚出锅的,冒着热气的带着豆香的 白嫩嫩的,豆腐花的味道!因为那有母亲的味道

相关推荐

怀想母亲的味道


母亲的味道,氤氲在故乡的米粉粑里,在端午节粽子的芳香里,在谷雨时节飘香的茶叶里。

题记

一、母亲的米粉粑

米粉粑又叫饺子粑,或蒸米粑,是流行于赣北的一种民间小吃。制作米粉粑得用上好的晚稻米,浸泡后淘净米糠、杂质,沥干水,隔水蒸至大约七分熟,摊开冷却后,磨成细细的粉末(现在基本上不用人工磨,而是用机器)。揉粑粉(同和面差不多)很有讲究,比和面更费劲。得用滚沸的水掺入米粉中,用双手反复揉搓,至水和粉完全融合,变成一个大大的粉团,软硬适度不沾手才行。然后取一小团粉在手心搓成圆形,按扁,双手同时快捏成锅状。锅越薄,吃的时候口感越好。当然,太薄了,容易破哟。这是一个技术活,比包饺子难多了。接着就是把事先准备好的馅放进锅里,包成饺子形状,个头比饺子大。米粑馅随个人喜好,无论酸辣,无论荤素皆可,不用像饺子馅那样剁碎。最后一道工序则是把做好的米粉粑放在蒸笼里蒸熟。待火候一到,那刚出笼的米粉粑热气腾腾,晶莹剔透,洁白似雪,芳香四溢,令人食指大开。轻轻咬一口,哇塞,太好吃了,简直是世上少有的美味佳肴!

我的家乡是鄱阳湖畔的鱼米之乡,盛产大米。以米粉为原料的米粉粑自古至今在民间流传,长盛不衰。逢年过节寿诞喜庆,家家户户均制作米粉粑以示庆贺,并用来款待宾客,祭祖拜神。我小时候尽管家境不是很富裕,但米粉粑却没有少吃。母亲心灵手巧,能把清贫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逢年过节自不必说,连我们兄妹几个每年的生日,都能吃上色鲜味美的米粉粑。没有猪肉不要紧,到塘里捞一些虾米,萝卜虾米做粑馅,异常鲜美;又泡上自家自留地里种的黄豆,制作出白嫩白嫩的豆腐,韭菜拌豆腐,又是一款美滋滋的粑馅;还有辣椒炒茄子,那种又香又辣的感觉,刺激得你的味蕾舒服极了。每当家里做米粉粑的时候,我总是兴高采烈地给母亲打下手。一边看着母亲不厌其烦、忙忙碌碌地做着每一道工序,一边等待着米粉粑蒸出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馋虫这时按耐不住了,在肚子里焦躁不安地蠕动。于是趁着包粑馅的便利,先尝尝萝卜里的虾米,再品品韭菜中的豆腐,嘴里不停地砸吧着:好吃!好吃!母亲笑骂道:馋猫!看你把馅都吃完了!紧接着她便用筷子夹着一块大大的豆腐往她自己嘴里送,这豆腐是不是有点儿咸呢?我不禁偷着乐。也许是我心不在焉,老想着吃,半天也包不成一个,样子还挺难看。母亲则像变戏法一般,一搓,一按,一捏,一团粉在她手里像蝴蝶般飞舞着,旋转着,霎时就成了一个有棱有角、模样俊俏的饺子粑了。不多会儿,几十个白白胖胖的米粉粑就整整齐齐地横卧在蒸匝上。用大火蒸二十分钟左右,揭开锅盖,一阵热浪扑面而来。母亲赶紧用手蘸着冷水,麻利地将米粉粑一个个拨动,以免互相粘连。这热腾腾的米粑色泽像晶莹透亮的白玉,质地柔软而富于韧性,浓香扑鼻,吃起来口感最好。待凉了以后,色香味都逊色许多。

自从上大学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吃到母亲的米粉粑了。寒暑假回家,母亲每次都特地为我制作,以解我的馋瘾。在县城工作的时候,那里也有制作米粉粑的风俗,但味道与母亲做的相去甚远。因为离家近,还偶尔回去打牙祭。有时母亲把加工好的粑粉带到县城来,蒸好后分给住在附近的同事吃,同事对我母亲的手艺总是啧啧称赞。如今故乡远在千里之外,难得回去一趟。每逢佳节,总是情不自禁想起故乡的米粉粑来。那一只只玲珑剔透的米粉粑,散发着浓浓的故乡的味道,包裹着深挚无私的母爱,蕴含着温暖幸福的记忆。

二、端午节的粽子

小的时候,不仅盼望过年,也盼望过端午节。因为端午节母亲会包裹很多很多的粽子。

离过节还有一大截日子,大人就忙乎开了。采来新鲜的粽叶洗干净,浸泡好;又搓好一大捆细细的麻绳;碾好晶莹洁白的糯米。五月初三一大早,母亲就摆开战场包粽子,一般要包十几斤糯米,差不多要大半天时间,一家人可以吃半个月。故乡的粽子很朴实,没有什么这馅那馅的,只有白花花的糯米,拌上黄澄澄的菜子油,加上一些黑芝麻。吃的时候,用筷子夹一个,蘸一点白糖,送到嘴里,咬一口,那个香甜润滑无以伦比!

我对母亲熟练的包粽子技术印象特别深刻,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我一直没学会。母亲先把两张大粽叶叠在一起卷成漏斗状,舀入适量调配好的糯米,用筷子戳紧后,再添加一些糯米,然后在上面放一张小一点的粽叶。只见母亲用手用力一按,又一折一卷,再用绳子紧紧地扎住三角形的粽头,一只立体的长三角形的粽子就完成了,看上去,简直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母亲灵巧的双手不停地在粽叶、糯米、麻绳之间穿梭,就像变戏法一般,不一会儿功夫,一大串玲珑而结实的碧绿的粽子就挂在椅子背上,好似寺庙方丈脖子上围着的那串翡翠念珠。据说粽子包得越紧,越不容易馊,当然煮的时间也要更长些。当天晚上这些粽子将被放进一个大铁锅焖煮。煮了一个晚上的粽子熟了,清香四溢,解开粽绳,那色泽透亮的粽肉,升腾起一缕蒸气,散发出一股特有的清香。当把这种健脾暖胃的美食放进嘴里,过节的滋味就从舌尖弥漫到全身。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端午节就这样在母亲包裹的粽子的芳香中,在浓浓的亲情里,一次次轻轻地走来,又一次次悄悄地离去。今天,它已经离我很远很远了

三、春茶飘香

每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故乡溪水淙淙,绿茵缤纷,山花烂漫,群莺乱飞。最忆清明谷雨时,茶树的枝头探出一颗颗新芽,嫩绿嫩绿的。用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掐,就摘下一朵娇嫩滴翠的茶芽,恰似缀在春姑娘胸前的一枚雅致的别针。家乡虽然不是茶乡,但家家户户在田边地头都种植了几棵茶树,能保障自家一年喝的茶。小时候,常常跟着母亲去采茶。母亲拿一个竹篮,一个小板凳,坐在一棵茶树旁。一只手攀着茶枝,一只手采摘。只见母亲的手指在茶树上飞舞,一棵棵茶芽齐刷刷地从树上坠落,不一会儿,就装满半竹篮了。我则站立茶树边,两只白嫩的小手左右开弓。可手指就是不听使唤,不是掐短了,就是摘了老茶叶,急得脸上直冒汗。那慌慌张张、手忙脚乱的模样常常令母亲忍俊不禁。好不容易摘了一把茶芽,脚就站累了,手就发酸了,心就飞远了。看见一只只小鸟在空中划着优美的弧线,打着呼哨离去,就仰着脖子,瞪着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痴痴地望着;旁边草丛中有一双蝴蝶在嬉戏,先是呆看了半天,接着又忍不住用手去扑,去追赶;一群蜻蜓上下翻飞,一条小土蛇从脚下窜逃,一条虫子在叶子上蠕动,一朵小花在风中调皮地眨着眼睛,一串野果闪着诱惑的光芒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母亲已采好满满一篮茶芽。我跟在母亲身后,哼着童谣,一蹦一跳地踏着夕阳回家。

白天采的茶芽,晚上要趁着色泽鲜嫩把它加工成茶叶。这是一项又累又精细的活,一般人很难做得好。母亲不仅能吃苦耐劳,又心灵手巧,总是能制作出上好的茶叶。凡是喝过我家茶叶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母亲加工茶叶的程序和情景。

先用柴火将一口大铁锅烧热,将茶芽放在里面爆炒。要不停地翻动,否则就会受热不匀。不一会儿,那些鲜嫩的茶芽颜色变深了,一棵棵都耷拉着脑袋,恹恹的,软软的。这时满屋子弥漫着清新的茶香,第一道工序完成。紧接着要把爆炒过的茶芽放到案板上,象揉面一样使劲揉。要趁热打铁,等冷却了就揉不动了,所以母亲总是不停地、用尽全身力气揉着,搓着。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也顾不上擦,热气腾腾的茶芽,把母亲的手猥得通红。真是半两茶叶千滴汗,一杯蜜糖万朵花呀!我心疼母亲,拿来毛巾擦去母亲额头和脸上的汗珠,递过凉茶为母亲滋润冒烟的喉咙。等第二道工序完成,夜已经很深了。我困倦得睁不开眼,去睡觉了。母亲继续将揉好的茶芽散开,铺放到锅里,用文火慢慢烘烤。这是最考验人的耐性的时候,来不得半点急躁。把火烧旺了,茶叶自然就有会色香尽失,只有一股糊焦味。而母亲却能准确适度地把握好火候,制作出来的茶叶色香味俱佳。用开水冲泡,翠绿的茶叶缓缓散开来,一朵朵完好无损的茶叶,玲珑剔透,仍象长在茶树上的嫩芽。清香随着热气的散发慢慢地溢开来,清澈的茶水甘醇爽口,回味悠长。

如今离开故乡二十多年了,再也没有机会和母亲一起采摘春茶,看母亲制作茶叶了。母亲年纪大以后了,一套制茶技术也悉数传给了小哥。每年的清明谷雨时节,我都会收到来自故乡的新茶叶。在外飘泊时间久了,也见识过不少的名茶,但我却独爱家乡的春茶,几乎到了非自家茶不喝的程度。这不仅仅因为自家的茶是没有任何污染、没加任何色素的绿色饮料,更是因为在这清幽的茶香里,可以闻到故乡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经典微小说:母亲的味道 情感文章


1

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能填饱肚子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母亲做饭的手艺在村里是有口皆碑,同样的黑面,母亲在发好的面里加上两个鸡蛋,再撒点葱花和芝麻,烙出来的饼立刻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同样是面条,母亲擀出来的面薄如纸,细如丝,吃在嘴里总是有着别样的筋道爽滑。母亲就像一个魔术师一样,总能用普通的食材做出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以至于左邻右舍只要家里来了重要客人,都要请母亲去帮忙做饭。

记得我上三年级时,班里有个同学拿了一袋零食,故意在下课的时候打开来吃,同学们立刻被那漂亮的包装和独特的香味所吸引,都立刻围拢过来。他更加得意了,一颗一颗地塞进嘴里,发出“咯嘣咯嘣”的声音,我们的嘴巴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一张一合,可惜嘴里除了口水,什么也没有。有几个自认为跟他关系好的,想要几颗尝尝,都被他无情地拒绝了。

眼看着围观下去只有流口水的份,大家也都散了。他一看没了观众,就明显加快了速度,吃完后把袋子一扔。我虽然也坐回了座位,但是目光却一直在关注着他,看着地上的塑料袋,我立刻走过去说:“程小飞,你怎么能乱扔垃圾呢?”说着捡起袋子走出教室,我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左右看看没人,迅速把袋子裝进口袋,又走回教室。

放学后我到了家,就迫不及待地把袋子拿出来,先看着上面的字——营养棋子豆,再打开准备闻闻,居然惊喜地发现里面还有一颗。我兴奋地拿出来倒在手心里,一个玉米粒大小的颗粒,然后塞进嘴里一嚼,也发出“咯嘣”的脆响。

“你神神秘秘地干啥呢?”突然母亲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我下意识地把塑料袋攥到手里,慌忙说道:“没干啥,没干啥。”

可惜我手不够大,再加上太匆忙,那个袋子还是露出了一角,而母亲的目光正在盯着我的手。

“从哪里来的?”母亲的声音变得严厉起来。

我以前爬到别人家树上偷果子,没少被母亲打,知道她最见不得自己孩子手脚不干净,怕母亲误会,只好向她坦露实情。母亲听完脸色缓和了下来,接过我手里的袋子闻了闻,说:“嗯,真香啊,你想吃吗?”我使劲点了点头,母亲没说什么,拿着袋子端详了好一会儿才还给我。

我写完作业就去玩了,等晚上回家,母亲端着一只碗对我说:“来,尝尝是不是这个味道?”

我接过来一看,居然是棋子豆!还是热乎乎的,我拿起一颗塞进嘴里,酥!脆!香!真的和袋子里的味道一般无二。母亲摸着我的头说:“你没有偷别人东西妈妈很高兴,但是也要有志气,别人扔了的东西,就不要再捡了。”

我心里说,我有这么能干的母亲,当然用不着捡了。

2

父亲脾气比较暴躁,只要我犯了错,他基本上是能动手解决的,尽量不动口。所以,母亲替我背黑锅也成了家常便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差点酿成大祸的那次……

初三的物理课,刚学完电磁学,我心里想着课本里描绘的神奇结果,心里不由得蠢蠢欲动起来。可是学校的实验条件有限,我就想在家里做。我找来一个铁棒、一根铁钉、一段铁丝和一个插板,把铁丝分为三段,最长的一段均匀地缠绕在铁棒上。再用另外两段铁丝分别把插销的正负极和铁棒的两段连接起来。把铁钉放在距离铁棒大概一厘米远的距离。做好这一切,在脑海里想象着通电的一瞬间,铁钉会被铁棒紧紧吸住的情景,心里很是激动。

可是当我通上电源以后,那根铁棒发出“嘭”一声响,一股塑料烧焦的味道伴随着一股青烟升起。我被吓呆了,正不知所措,听到客厅里母亲的惊叫声传来:“儿子!你快来看看,电视好好的怎么冒了一股烟就黑屏了。”

我出来一看,短路造成的强大电流把电表下面的保险丝被烧断了,客厅里弥漫着更加浓烈的焦臭味,电视机肯定也被烧坏了。这台电视机可是我父母攒了好久的钱才咬牙买的,如果只是电视机坏了还好说,我可以装作不知道。可是我做实验用的插板也被烧得变形了,只要父亲稍微一调查,就知道是我干的好事。那么,一顿打是免不了的。

看我盯着电视机发呆,母亲似乎也意识到我才是始作俑者,于是问道:“你刚才又是拿铁丝又是找插板的,这是不是你搞的鬼?”

母亲不问我也打算招认的,所以就一五一十都说了,只不过着重强调,我是为了做物理实验,并不是有意搞破坏。

母亲听我说完,脸色慢慢恢复如常。心有余悸地对我说:“以后可不敢这么冒失了,刚才你要是触电了可怎么办?你爸要是问你电视怎么坏了,你就说不知道,剩下的就交给我吧。”

母亲怎么给父亲解释的,我并不清楚,因为父亲并没有找我麻烦。只是有那么一段时间父亲总是阴沉个脸,母亲跟他说话也是小心翼翼的。

母亲替我背了黑锅,让我逃过了一顿打,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再强烈的求知欲也是要有坚实的知识储备做基础。我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回报母亲的护犊之情。

3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我上完大学后就留在城里打拼,平时忙于工作,回家的次数很少。即使回家,也是匆匆忙忙。直到有一天,我猛然发现母亲的后背微微隆起。我开玩笑说:“妈,你背上怎么背着一口锅啊。”母亲叹了一口气说:“妈老了。”

母亲只说了三个字,却让我心里波涛汹涌。我沉默良久,那个能干利落走起路来像一阵风似的母亲怎么会不经意间就老了呢?我突然意识到,应该为母亲做点什么了。回城的时候,我执意带上了母亲,我陪她去看医生,医生说老年人驼背是由于背部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形变。是身体衰老的表现,基本上是不可逆转的。只能尽量防止母亲的背继续弯下去。我从医生那里学到了很多预防的方法,就带母亲回家了。

老年人对钙质吸收比较差,食补比药补的效果要好,我买了一些牛骨给母亲熬汤喝。母亲看着一堆砸碎的骨头说:“这东西在咱们农村都是给狗吃的,你倒好,花钱买回来,还要费气费水地煮着,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我哭笑不得,只好耐心解释道:“妈,医生都说了,您背上那口‘锅’就是骨质疏松引起的,让您熬汤喝是帮您补钙啊!”

母亲不可置信地说:“这东西熬了汤就能补钙?”

我明白母亲是怕我乱花钱,说:“这个当然没有吃钙片效果好,可是钙片一瓶就好几百,我这不是想省点钱嘛。”

母亲立刻说:“那正好,钙片不用买,这破骨头也别再买了。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补什么钙啊!”

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妈,从小您就教育我要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做人,您现在可不是个好榜样啊,弯腰驼背的,就像背了一口锅一样。可是这口锅它没什么用啊!下冰雹了不能顶在头上,想吃饭了又不能做饭。你走到外面别人还会说:你看这老太太,肯定是儿女都不愿意管,为了生活,硬是把腰都给压弯了。您说这样的话我有多冤啊!”

母亲一听作势要打我,随即笑着说:“好吧,我儿子有这片孝心,我这当妈的也不能不领情。对吧?”

见母亲已经同意,我充分发挥“得寸进尺”的优良传统,每天下班回家就给母亲做背部按摩,有太阳的时候,就陪她晒晒太阳,以促进钙吸收。

半年后,我带母亲复查了一次,医生说骨质疏松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还要按原来的方法继续坚持才好。

听了医生的话,母亲开心地对我笑了笑,我想那笑容想表达的应该是欣慰和谢意吧!其实母亲不知道,在帮母亲“甩锅”的这段时间里,我的收获比她更大。

看着母亲的笑容一天天增多,让我心里觉得无比的喜悦。

虽然到现在,母亲背上那口“锅”我还是没有帮她彻底甩掉。不过现在我倒是感谢这口“锅”,是它让我懂得,这口‘锅’里盛满了对我的爱,它是这么多年来母亲为我无私付出的见证。同时也提醒我,父母年龄大了,也需要我回馈以同样的爱。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有那么一口锅,要么散发着饭菜的香味,哺育我们成长;要么为我们撑起一片天,让我们幸福地成长;要么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教会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关心。

怀念儿时的衣衫,满含母亲的味道


四月的芳菲来临,褪去厚重的棉袍,就想念色彩斑斓而轻盈的春装。如今的生活,让衣衫时尚而新潮,蕾丝镂空、裙摆飘逸,精致典雅,端庄妩媚,仿佛所有美好的词汇都可以送给飘扬在大街上的衣裙,那是女子爱美的心情,也是衬托女子婀娜多姿、曼妙身材的美好,怎么能不让人爱怜?不让人倾倒?

而我的思绪却穿越到儿时的光荫,总是像回味入口的糖果般回味儿时甜蜜的味道。儿时的我虽然不能穿上如今时尚潮流的衣裙,可是,那每一件衣裤都饱含着母亲的爱。

母亲在年轻的时候很是能干,她继承了四川女子的泼辣和吃苦耐劳,她腌制的泡菜让整个家属院人们的大拇指都高高翘起;她干出的机加磨工活让厂区的领导们都刮目相看;她裁剪的衣裤却是我儿时的骄傲。

母亲的手很巧,她喜欢裁剪衣裙和裤子,喜欢给裙衫和门帘、枕套绣上美丽的花案,记忆中母亲绣的花朵艳丽,鸳鸯戏水,孔雀高贵,鱼戏莲叶每一件绣品都是那么的精致美丽。母亲也时常织毛衣,她织出的毛衣裤有着可爱的熊猫或花鸟或可爱的小姑娘,她的手总是那么巧,她的忙碌总是不间断,在那么艰难贫困的日子里,她依旧把美好送给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一份精致的爱意。

从小,我最喜爱穿上母亲给我缝制的裙子,那海军裙上绣着蓝色的浪花;那粉色的荷叶边裙衫滚动着晶莹的水珠,一朵粉色的荷花摇曳在裙摆下,显得灵动而动人。现在想想,若把当年的衣裙穿在如今的街道,就会显得傻气可笑,乡气十足,而对于当时的我,却是最最的喜爱。那个年代,满街的衣衫都是灰黄黑,单调的如同七十年代灰色的日子,那些不食肉滋味的年代,母亲负担婆家和自己的老人、弟兄、姐妹,再负担一对儿女,生活的压力仿如山压脊背,真的让人喘不过气来,而母亲却依旧把繁忙的日子挤出零星碎片来,为我们缝制一件细致精心的衣衫,编织一件漂亮的毛衣,让满满的爱呵护我们幼小的心灵。于是,这母亲亲手缝制的衣衫就不再是普通的穿着,而是充满了亲情和爱恋,那是陪伴我童年的温暖和深情,是我永难忘却的厚重的记忆。

记忆中,每当母亲为衣衫绣花时,我便乖乖的搬个小板凳也安静地坐在旁边,也拿着一块碎布头,一颗针和一根彩线,埋着小脑袋认真的绣着,绣的蹩脚而歪七扭八,而母亲总是满含着甜甜的笑容看着我,利索的忙碌手中的活,那个时光,真的好美,一针一线,都穿过我成长的岁月。直到如今,母亲已七十高龄,艰苦的岁月为她积累了病痛和折磨,她无暇顾及曾经的爱好,只是无奈的抵抗着苍老和衰弱,白发浸染的发丝,皱褶的脸庞,缓慢的步伐,都在述说她的衰老,这让我心焦,又让我想念母亲曾经的美丽和泼辣能干,岁月不饶人,日日催人老!

如果可以,我希望回到童年,让我继续依偎在母亲的身边,看着母亲上下翻飞的绣花针,左右交错的毛衣针,交织着我无限的深情和思念,交织着我美好的童年。

母亲惦念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碎了心。当她缓慢的走向我,布满皱纹的眼温暖的望着我,对我低声说着:女儿长大了,穿着春天的裙装真好看!想当年,我也是喜欢给自己缝制百褶长裙,特爱臭美!如今,老了,穿啥都不好看。我就会埋入母亲的胸怀,撒娇地告诉她:老妈,无论我穿多么高档的衣裙,都不如您亲手缝制的衣衫美丽。您在我心里,永远都美,都是当年依偎在春花灿烂、长裙飘逸的最美的母亲。

春天,我沉浸在温暖融融的春色里,在飘满花香的夜晚,梦见我穿着母亲缝制的衣裙,欢笑着,在一片繁花间,追逐蜜蜂,扑捉彩蝶。而美丽的母亲,满眼的疼爱,手中的绣花针飞舞成一道绚烂的彩虹,轻盈地将我小小的身影,装扮成可爱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