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我心中的北京城

我心中的北京城

发表时间:2020-09-03

【www.qg13.com - 讨好我的方法】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有哪些浪漫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北京城,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这座城市囊藏着神迷的古老传说,保存着朝代的风韵,遗留着复旧的气息。

北京的外城宽阔稀疏,逾进城根越发密栉,每一条道路都逐渐减窄,狭得让人想起乡间小巷,北京城里的王府井大街除了光滑的油柏路也不算得亮敞。

北京城原本是明朝的都市,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改了北平的称号,北京城成了皇城,耀武扬威的定下了心。后来的清朝十几辈都在这里坐稳了江山,不要谴论傅仪的末日,那是因为他被悬在了进退维谷的当间,西方文化和糟粕侵蚀着清朝,傅仪的皇城在风雨飘摇中坠落,蜕变卡着门关,所以,留下了昨日的废墟,那样的不堪完整。

尽管历史娓娓动听的凄述着北京城,但并不消弱我心中那份强烈的热情。我心中的北京是今日繁华的缩影,那是一座日出日落,红阳淡夕的城市,那里透着革命的痕迹,那里映着胜利的色彩。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数着游客的足印,迎着春夏秋冬的沐浴蒸蒸日上。每到清晨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国歌嘹亮,红旗飘扬,天安门广场被五颜六色的丛花围拢,雄伟壮观。那天我冒着细雨游览了天安门广场,雨中的天安门显得湿润,空气略微萧瑟,丛花明艳,板路灰暗。丝毫不逊晴空下的天安门广场。一颗澎湃的心跳动着,跳动着走完了脚下的路,我在雨里欣喜,我在雨里感动,我更在雨里充满正能量。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我心中不落的太阳!

我心中的北京城从不停留一个地方,它蔓延到了长城,一处世代坚固的护城墙。如果不是宦官恶吏的偷工减料;如果不是国民外寇的侵犯;长城永远那样固守无摧。城墙内外翠柏苍松,蜿蜒几十里,仰视长城成了一条绿龙,那般巍峨险嵯。我不禁叹吟:海陡长天锁,登关越翠嵯,奇盘倾卧上,万里壮图琢。

伫立长城尖端俯瞰北京城,错落有致,瓦殿鎏金。我看到了故宫,一座皇家院林,迈进午门你就算踏入了故宫的槛儿,此时此刻,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层叠傍依的故宫城远接铺砖,似如乳母温暖的胸怀哺育着幼小的婴儿,如果故宫是女人的天下,那么北京城就是最称职的男人。

蔚蓝色的天空飘着大片的白云,斜坡上盛开着初秋的花,我离开了心中的北京城。

qg13.com精选阅读

爱在京城


虽然时间已过去快二十年了,说到初恋的话题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活力的时代。直到现在我还会在自己的一些诗里,写着(青春是人生最美的季节)。恋爱的过程更是人生中最让人难忘而又甜蜜的时刻。

我是93年开始去的北京,职业是餐饮行业。我和六,七个同学由老师的带领下被安排在不同区域的餐厅工作。刚开始只能做厨师的助手,北方叫配菜工;南方叫枮板。厨师要炒什么菜,你就要把相应的食材按比例准备好,供厨师烹调。当然我当年学厨师的主要目的不只为了做厨师为目标。只是因为在我们那个年代生活水平还很差,吃肉也只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吃到,平时都是以面食为主。在农村生活的人大多数,一,没见过世面;二,也没可能会吃上什么鱼肉海鲜之类。所以我想如果我学了厨师进了厨房,那岂不是可以先实现我吃上美食的愿望,必定民以食为天,吃字排第一嘛!

谁曾想在那个激情四射的年代。在青春荡漾的日子里,一场爱情在等着我。那时我工作在西便门附近的一家面积稍大的餐厅里上班,这是我来北京的第三家了。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冬天,外面飘着雪花,我们厨房一切准备工作已做好,就等客人点菜工作。在清闲空暇时,我们同事之间会坐在大厅的圆桌旁聊天。因为中午十点半之前一般不会有客人。在我们几个人东聊西聊的时候,突然一推门进来一位穿着花格外套冬装的女孩。只听她轻声地,甜甜地问道:请问你们这还招不招服务员?这时我的注意力,已完全被她吸引过去,因为天很冷,她的两只手还插在口袋里。她的眉毛很浓,眼睛明亮而又如湖水般清澈,皮肤白晰,身材不是很高,但是很标致。一看就感觉是从南方来的,因为我认识的好多同事,只要是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那边的女孩都不是很高。那刻我突然脑子里一种欣喜的念头,暗想如果我能娶她做老婆,这辈子就满足了。(不好意思,这也许是所有男士的通病,看到漂亮的女孩,都会有这样的念头。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后来经过经理面试,她第二天便上班了。从此后我的心便像被什么牵引着,总想看到她;听到她的声音。于是我便总是找各种机会接近她。(对不起!这时我才知道她姓朱,来之重庆)按当时我们同事相互称呼的习惯,我们都叫她朱仔。她很活泼,也很健谈,没上多久班,就和那帮服务员聊的天熟地熟,特别是她的俩个老乡,简直成了闺蜜。只不过她还并没有特别关注到我,工作上只是偶尔说笑一下,其它时间,她可能也是怕别人说闲话,所以很少主动和我们这帮后厨男生说话。记得有一次下班后,我经过洗水池,看到她一个人正在洗衣服,就停下来开玩笑地说:呀!这么勤快!帮我也洗几件衣服好吗!她一转过头,笑着回答;好啊!拿过来吧!我当时一阵狂喜。应了一下。好便飞一般冲进宿舍把脏衣服用桶装上跑了回来,准备放到她跟前,她一看,捂嘴一笑,然后大声说:你放这吧!等我有空时给你洗衣服。我一听那个音调,神精立刻像霜打的茄子,心情一下由高潮失到低谷。说:你玩我呀!她还是带着笑容回答我说:我没有说不帮你洗呀!只是要等我有空时嘛!算了吧!听你那口气,以为我不会洗衣服呀!不求你了,我自己会洗的。朱仔依然笑说:不是我不洗,是你自己说的自己洗哟!我一回头便又把桶提回宿舍了。这次是我俩第一次正面交锋。

随着时间的推进,转眼过完了春节,我们聊的话比之前多了。也因为我当时已是后厨总管了,所以前后之的事,更增加了我们说话的机会。由于我工作一直很努力,她对好像对我的态度比之前有好转。于时有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走到她们宿舍门口,敲了敲门,她的老乡开了门,问:哟!你呀!找谁呀!帮我叫一下朱仔,我跟她说名句放话。她开玩笑地说:怎么对我们老乡有意思!好吧!我去叫,她不出来,不要怨我哟!不一会儿,她还是出来了,她的脸上也是一片绯红,问:有什么事呀!我红着脸说:我们能不能出去聊聊!她可能也猜出我的心思,于是回答说:好吧!你等会,我拿件东西。说完转身回去,一会便围了一条围巾走了出来。我们刚走就听到身后一片笑声。我们一路慢慢地着,到了一条护城河的边上走着,那里风景绿化很适合人们的休闲聊天,于是我们也成了这里的一个风景,我不记得那次谈话是以什么开始,又以什么结束,总之她没有拒绝和我交朋友,而且谈得很融洽。也许这次的谈话也是我们恋爱的开端吧!

从此后我的工作和生活好似渴了蜜蜂一样,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充满希望的。我们出去约会的次数也多了。我们以情侣的身份正式手牵着手去逛商店,商场,公园。我们聊着彼此的家庭,聊着生活的未来,以及对生活中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走累了,我们便会坐在凉亭的长椅上,相互依偎鱼水情浓意浓。

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已离开那家餐厅分别去了不同的另外餐厅工作。虽然不在一起,但是我们会经常打电话,或在休息的时候一块出去。虽然我们也有过争吵生气。但是始终没有能影响我们的感情。在一个中秋节期间发生的事,也是让我记忆深刻。中秋节老板为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人员进行了晚餐活动。大家有说有话,吃饭免不了喝酒。在这个全中国人团圆的日子里,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说着各息家乡的风土人情。喝酒也越喝越多,什么红的,白的,黄的。无数次的干杯和呐喊,直到大多数人爬下。我也是迷迷糊糊睡去,到了第二天醒来时头还是有点晕,身体没有任何力气。可是想到还要正常营业,菜还是要采购的。于是我只有向她求助,给她打个电话说了原因,虽然她在电话里埋怨了几句,但还是理解,很快便过来了。她把我扶上三轮车,然后她骑着车朝市场去,谁知在路上一吹风,洒劲立刻上来。于是开始了一路讴歌,她也是不放心,走走停停,直至吐光肚子,甚至把胆汁吐了出来。她拍拍我的背说:小子知道谁利害了吧!

再后来,我俩彼此去了对方的老家。双方父母都没有反对,一切顺理成章的进行,在这风风雨雨的日子里相互磨合,相互扶持。一双儿女成了生活的新希望,新目标。回想起走过的十多年,也许这是老天的安排吧!从相逢,相遇,相知,相恋,相依。我感谢老天给我的那场恋爱的开始与延续。

青春真是一段最美的歌,爱恋是蜂的蜜.

北京北京


居然敢翘班乱写东西,胆子真大,因为莫名地,写了一个消息稿,竟然激起了我的写作欲望,于是想写写北京这座城市。

其实没什么好写,一个人遇见一座城市,是不是能看到这座城市一些真正的东西,是未可知的,为了激发我的写作欲望,我打开播放器找到汪峰的《北京北京》,的确有这座城市的感觉,但是终究不是自己的感觉。

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

这是一座人多但是萧瑟的的城市,中国是一个大多地方都人多的地方,北京是个人口密集的城市,每天上下班看到的随处可见的都是人,中国的外国的,人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穿的衣服就那几个颜色,表情也不多,漠然,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偶然有表情的时候,是自己手中手机或者平板电脑里电视剧或喜或悲的情感唤起的。

对于人,你可能有太多太多的感情,但是对于陌生人,只有漠然无视和冰冰有礼,是冰,看不到互动,你会感觉自己即使是生存在一个拥挤和人声喧嚣的地方,其实和自己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没有什么区别,尤其是行走在街道上或者在地铁里的时候,周围是陌生人,其实就跟没有人一样,或者说是很多障碍物,你只需要在其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不需要过多的交流。

我对于这种陌生人之间的无视相处非常适应,也许这就是我到了这所城市里没有什么陌生感的原因,因为人的交往是一个平常模式,可以嵌套到任何一所城市,我也认为这就是现代文明应该孕育的人际交往风格,简洁、明快,没有拖沓和没完没了的寒暄,这也许是我们这一代注重自我的人固有的风格。

所以人们并不会相互告慰和拥抱,也有可能是会的,是生活在同一空间里的自己人,但是这样的告慰和拥抱其实不含任何想象力,在北京,人们的风格是相互独立,地铁上的人像一个个平行的木桩,移动到自己需要移动的地方去,绝不会相互沾染。

至于人们是不是在寻找奄奄一息的碎梦,其实我并没有感觉,当你走不进一个城市的心,很多时候,你在自己的心中也找不到捉到这座城市的节奏的方法,无法产生共振,你只是你,城市只是城市。这和是不是外乡人其实没有什么关系,我倒是很喜欢这座城市的很多特点,比如说前面提到的交往方式。

刚刚来到北京时候,找房子,在北京北漂的表哥看我挑房子的态度,很是不满,很嫌弃地告诉我,你来北京,是享乐的吗?大有奋斗和漂泊的意识,其实那个时候我就想明白地告诉他,我不是北漂,虽然有时候我对朋友谈起这个问题,还是会以北漂自称,但我不是,我还是为了求学而来,我还是希望在这里能有一段慵懒的上班时间,学习经验,在帝都走一走,玩一玩,我不是来这里奋斗的,可能这就是我觉得我始终觉得自己找不到北京的节奏,因为心中也从来不认为,这居然是我的归宿。

人们总是很严肃地谈论你以后要在一线二线还是三线城市落地生根,夸夸其谈,在我这里倒是不怎么在意,比起挑生存地,我更希望挑的,终究是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而我从来都是能把自己的生活状态跟生存的地点剥离的人,无论是在哪所城市,生活就是生活,其实很多时候除非你产生了特别的厌倦,在哪座城市生活并不最重要,而当你真的对某座城市产生了厌倦,理由其实是因为生活,而不是城市本身。

很多人在北京奋斗,加上北京的房价物价和政治地位,把这里渲染成了一个奋斗艰辛的地方,确实也是,我在这里生活了一个月,能感觉到这座城市里,有很多因素成就了他带给人的这种感觉,这是一座具有公平气氛的城市,也是一座愿意奖励付出的城市,因为很多时候人们愿意看到的,和看到的就是你自己,这种明快的风格,我其实很喜欢。

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在这里失去

你得开放地往前走。

来到北京,或者说来到社会,这是一个在学校里很爱谈的问题,老师们对社会的态度很奇怪,偶然会觉得社会似乎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方,像是要把自己的学生给吞噬掉,偶然又会试图给学生很多勇气,让跃跃欲试的孩子们走到社会中去,但是作为自己已经身处社会是怎样的感受,倒是很少提起。

如果说来到北京一个月给了我什么改变,可能就是你需要放开自己面对别人,其实这和北京没有关系,无论你出现在哪个社会场景中,这都是必然的,但是偏偏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感受。

念大学在一个封闭的村里,一个位于乡下的大学城,曾经和友人聊起来的时候我不止一次提过我非常喜欢待在那样的地方,安静而且适合读书,空气还很好,后来人就是真的被同化成了那样,安静而且一板一眼,俨然就是一个乡下人的作风。

不喜欢说话,而且自己对别人的兴趣也不大,现在出去采访的时候就要屡屡告诫自己,你要对你的采访事件和人物保持足够的兴趣,后来还是发现自己也还是问不出什么出彩的问题来。

然后其实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你能感受到别人的开放,感染自己,出去采访的时候因为去得早看到了一个国家级的魔术师要表演魔术,然后主办方找了一个托儿在下面,目睹了这一切的我告诉了同行的记者,当魔术师真的去表演的时候我们两个人加上另外一家媒体的记者笑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那个时候我在想其实我内里还是一个很开放的人,只不过这种天性被自己莫名地抑制了。

你要学会开放地对待别人,跟别人正常地毫无芥蒂地讲话,表达你的需求,表达你的愿望和你的欲望,这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但是居然被莫名地消解了,现在才想起来。

没有然后了,这座城市的确给人不同的感受,但是生活就是生活,很多本质的东西不会改变,所以生活还是生活。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寻找什么,也许是生活还没有在我面前完完全全揭开一层面纱。

瑞雪京城


京城西隅,群山耸峙,碧水穿行,松涛阵阵,秀色可比塞外江南。

甲午初春,瑞雪盈城,祥和之气,徘徊燕北,可堪盛世之兆。

夜深无虫鸣,一杯淡淡的咖啡,陪着我窗前伏案,时而书写心中胸臆,间或作应酬文章。很久没有时间写毛笔字了,也许是心境吧,提起笔来不知写什么,本人喜欢龙字,常练不辍,适逢马年,那就练几个马字,以免以文会友时,显露虚惬之意也。

写了几张,似乎不得法,均不太满意。

是夜已深,沉静的窗外飘起了雪花。

缓缓的飘动,似有悠闲之意,慵懒的感觉让人总觉得不如江南的细雨来的爽直,江南冬夜,偶有小雨淅淅沥沥,清凉而且亲切,可以让人心静如水,绕梁的清风,些许的寒意也被在心头温暖,余虽生于北地,长于长城之外,却憧憬了江南夜色,更享受小桥流水人家。

伴着雪花的慵懒进入梦乡。

清晨起来,天色似乎比昨天更亮,更早,窗下已是厚厚的积雪。层叠的楼群中,所有暗色的区域被白雪覆盖和填充,俨然已是一派真正的北国风光。这是北京的第一场雪,微风不忍拂去树梢的雪白,苏醒的宿鸟偶尔撒下一幕白雾似的雪,更显其轻盈与灵动,唧唧的叫声比任何时候都清脆,清晰,哦,它在唤醒这个洁白的世界。

瓦砾间的轮廓已经不再分明,我在想云居寺的那个古松上,一定也站满了白白的雪,它看惯了千年霜雨,亲抚了千年的雾雪,他们的亲密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是否有僧人阶前拂雪呢,我想一定会有的,古刹庭前半阶上,一老僧缓缓的拂去石阶上的软雪,一条墨色入寺路越来越长,一直接入俗世凡间。

这是修为,洒扫应对想起南怀瑾南师的这句话,世间的修为从洒扫开始,佛家看来也是这样的。

紫禁城的红色一定更加鲜艳,苍松翠柏一定更加挺拔,冰封的河面,也许由于雪的覆盖显得不那么坚硬与冰冷;古色的琉璃厂一定很多人在自扫门前雪,偶尔袅袅升起的炊烟告诉我们这个城市已在沉睡中醒来了。

汉唐盛世的冬天也下过一场雪,那棵松树记得!

我眼中北京的秋


对于一个在南方住惯的人,像我,秋天要是风这么大,便是一条新闻;北京的秋天就像南方的冬天。

这是我在北京的天空下感受的第一个秋天。都还没来得及逃离夏天的怀抱,秋姑娘就迫不及待的登场了,这样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她在我的眼里一直都是像林黛玉一样柔弱女子,让大家忍不住的怜惜。

清晨的阳光总那么最美妙,站在阳台上感受北京秋天的萧瑟与苍凉,风来了!还唱着歌,衣袂飘飘的我站在阳台上,刘海也快乐的跳起舞来像一个调皮的精灵上下翻飞。倚着栏杆向下张望,楼下有一个身材单薄的老爷爷正在裹步前行,他那双有点布满褶皱的手掖住敞开的衣襟,防止调皮的秋风跑到怀里撒娇;在往远处看看,咦!往日绿油油的小草也换上了新装,就像潜伏在丛林里的军人,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它的存在,随着秋风的抚摸左摇右摆的摇晃着可爱的小脑袋,哪里还有一丝苍凉。

我喜欢在清晨的阳光里漫步,拐角之后我看见了金灿灿的银杏树,这样的视觉冲击,我的心已经醉了。道路两旁一排排金灿灿的银杏借着早晨的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比大树要矮一点,绿的发黑的小灌木,就像孩子一样依偎在银杏身旁。这时候最出彩的就是灌木丛中那红彤彤的,粉嫩嫩的,紫微微的小花朵儿。我的脚舍不得挪半步,好想停下来自由的徜徉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谁能给我画这样一幅油画?我想永远收藏。秋姑娘变成了画家,用她那芊芊细手调配出秋天独具的风格。

一阵秋风吹来,千奇百怪的树叶就像蝴蝶似的漫天飞舞,飞累了就回到妈妈的怀抱。银杏也喝醉了,摇摇晃晃的身子真让人担心,你听!她还在唱歌,歌声是多么美妙,沙沙沙沙沙沙,就像一首无字的歌谣,一转眼秋姑娘又成了音乐家,谱出秋天动人的旋律。

仰起头,天高云淡,碧空如洗,洗去了压抑,更洗尽了铅华。一架架客机在头顶飞过,慢慢的飘飞了我的思绪。这正是大雁旅行的季节,每当看见天空里的大雁,我总会想到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也要向前奔跑。秋姑娘是诗人,给远行的大雁写了一首离别的诗,给在外的游子拟了一首词,真是让人心醉。

我爱北京的秋天!即使风大了点!空气冷了点!

我爱北京浓浓的秋色


夏日,已悄然向我们挥手告别,而浓浓的秋意热情的向我们迎面扑来。似辆辆飞逝的火车,眨眼间,你正要静静欣赏他们的景色,就已伴着时间从指缝滴滴流逝。

北京的秋是什么呢?是长椅旁飘落的枫叶,是悬在溪上的火红蝴蝶,是傍晚湖畔的通天之路秋,是四季中最美丽自由豪放的季节,不同于春的柔弱,夏的浮躁,与冬的凄苦,而令人心旷神怡。

秋,是热烈的,坐在长椅上,放下正在漫读的小说,微闭双眼,感受这微凉又和蔼的秋风,任围巾随着火红泛黄的缓缓飘落之枫叶,在空中随风摇曳。你的耳畔,时时回响着红叶落地时那低声细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每片枫叶滑翔而下,落入黑色土中,为下一次的随风之旅做准备。半跪在地上,捧一红绸般的枫叶,心灵亦能感到秋韵之美。

秋,是清澈的,睁开眼睛,溪水静静的定格在河床之上,石桥之下,只只红蝶飘落水面,伴风儿悬在空中,缓慢的滑翔着,舞蹈着。无暇的水,竟是如此之清澈,如此之明净。只有枫叶旁荡起波波涟漪诠释着一切片片红叶飘落至轻薄、晶莹如空气般的水面上,似悬在空中永不堕落。

秋,是宁静的,傍晚,独自彷徨在喧嚣后顿时平静的街巷中。抬头向天空凝望,朵朵火红的艳云穿梭在高楼大厦之间,遮盖住自己轻浮的一面。似来人间旅行之仙女,俯瞰着眼帘中比鲜境更美一层的秋。雁过也,划破沉寂的天迹和一轮即要败落的红日,时不时回头悲鸣几声,留恋着秋意浓浓的北京,对故乡留下最美好的印象,从日心缓缓穿过,倒影被余晖泼洒在地上。它们能否看见那块镶嵌在群山环绕中璀璨的红宝石?只有白桦木的刷着红漆的船儿,与枫叶一齐飘在潋滟的湖水中。好似模糊的倒影下,便为人间的另一个世界。远处,飘落的枫叶在水上铺砌一条通往天界的仙路,蜿蜒至湖水与天边交汇处的地平线。

美景袭人,秋韵浓香,岂不爱哉!

我心中的英雄


滾滾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

不经意间,看到一张久远的像片,家族里唯一一张仅存的像片,勾起我的思绪,让我不由地怀念他一一我心中的英雄,我的亲大爹!他已牺牲六十多年了。但他英雄般的形象,在我童年的梦里,在我年少时的脑海里!在我一生的心里!

他的名字:胡从选,刻在玉溪英雄纪念碑上,他的故事,在长辈们模糊的讲述中。他青春的光华,他青春的热血,他英姿爽爽的身影,挥洒在滇南那片美丽的大地

我们后人,在享受今天美好生活的同时,应该把他们印记在心里,应该让他们的光辉,让他们崇高的灵魂,在美丽的故土,永远崇高!永远不朽!

英烈,我的亲大爹,五十年代,就牺性在雲南著名的澜沧江。从仅存的遗像看,他是那么年青,那么英俊,那么威武!多好的青春年华,没有成家,甚至连女朋友都没有,他的青春,就洒在滇南那片热土,他的生命,为了那里的人民解放,不惧洪流滾滾的澜沧江水,带领战士们强渡,献出年青而宝贵的生命!

我的大爹,生长在玉溪常里美丽的乡村,弟妹众多,全家仅靠作私塾先生的父亲养育,他是家中老大,只能攻他一人上学。他不负父母心,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在旧时代,考进现在的玉溪一中处上学。他常常要走八里,九里的乡间小路去学校,见惯了州大河的水涨水落,勇敢的他常在洲大河的激流中畅游,练就熟练的游泳本领。战争年代,军情紧迫,为了完成任务,一直在师部任通信官的他,在暴雨中,视激流滚滾的澜沧江为州大河,最终鞭战马跃江,信心十足的勇渡澜沧江,却被汹猛的恶水夺去十几位英雄的生命!他们牺牲的那么壮烈!在曙光欲照中华大地时,献出他们美好而年青的生命!

他在中学就读时,受老师的革命启导,积极参加推翻旧制度的斗争,投身革命,加入地下共产党。他们的革命活动受到反动派的镇压,年少的他随老师投入解放军,成为英勇的军人。

十多年后,英俊,高大,一身戎装的他到昆明开会,路经玉溪,回到家乡。父母一见,都已认不出他。往日矮矮胖胖的少年,眼前是那样高大,英俊!一个威武军官! 一家人高兴的合不拢嘴,亲戚们更是热心的欲为他找媳妇。可他的要求很严,政治合格,还要大学文化。天呐,我的大爹,你咋不找个军人部下,也许今天您还有后人。那年代,根正苗红的,有几个大学生啊,是大学生的,大都出生不是地主家庭,就是小资本家庭,所以,我的大爹,只能一心爱部队了。

大爹匆匆回部队,乡亲们为他欢喜,父母亲人为他自豪!可是没有多久,却传来他牺牲的消息。仅留下几件旧军服,几本书,几张照片。记得我年少时,把他遗留下的那条又重又厚实的皮带系起,唱演〞红色娘子军〞,他夹在笔记本里的几张像片,是和战友们,和边彊少数民族的合影,我看了又看。笔记本里他苍劲清秀的抄写:〞一条大河,波浪宽,那是我亲爱的祖国!〞

他的生命虽短暂,但他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爱,充满献生!

他永远那么英俊,那么年青!他美好的形象,总存在我心里!存在故乡美丽的世界里!

其实,在我们美丽的玉溪,象大爹这样为理想,为民族牺牲的人很多很多,他们不愧为玉溪的好男儿,我们后代,要歌颂他们,铭记他们!

相比之下,我曾沦为罪犯。不少人为一已之利,不择手段,损害他人,更有甚者,为官一任,捞取不义。而英烈们,是那样无私,那样崇高。我的心,总是羞悔!

我们的社会,应阳光灿烂!

我心中的萧红


她一生追求爱与自由,在这暴力的、奴隶与欺侮的社会中,从异乡到异乡。题记

萧红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

她经历了许多的苦难,我看了就像自己也经受着这样的苦难一样;她说过许多悲哀的话,我看了就像自己也快要沉浸在这样的悲哀一样;她写温暖和希望是自己永远的憧憬和向往,我同她一样;她为爱遍寻天涯,却伤痕累累、亲离众叛,死的时候也不能再见最爱的人一眼,我总为此她感到不幸。

半年前,我看了一部电影,那是传记类的文艺片《黄金时代》第一次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了。之后,我继续看她写下的文字,看《呼兰河传》,看《小城三月》,看《后花园》,看所有的故事与心情,如何连成一条无形的线,让我悲从中来、泪流满面。

萧红首先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位文字忠实于感情的作家,否则我绝对不会对她看重半分。其次,萧红的遭遇感染了我,她一生的苦痛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现实,我真希望她留下的作品不止这么多。我希望一直读她,读她的伤悲,读她心里的落寞,所以,我认真地看那部很长的文艺片,也很认真地写这篇虽然不很严谨却很真挚的文学评论。

一部电影或者一篇文学评论并不足以说明她的全部深刻,然而,即便如此,当初看完这部时长两个半小时的文艺电影,我的心中摇曳着挥之不去的落寞情绪。就像萧红其人,她的文字、她笔下的人、她的语言带着与她同样特质的某种感情,说是悲哀,我更乐意称之为落寞,那种被未婚夫抛弃的落寞、被家族排斥的落寞、被注定孤独终生的落寞以及唯有时间知晓自己所有苦痛的落寞。

萧红一生,十分凄惨,我觉得她的凄惨的命运是注定好了的。萧红的性子是很要强的,同时她的心也很敏感,如果不是这样,当初听从父母的安排和未婚夫汪恩甲结婚也是很好的生活,但是作为一个不到二十的芳龄女子,对于自由的爱情有着多么强烈的向往啊,又因为上学接受了许多的新思想,那么叛逆的性格自然会导致萧红自身和家族的对抗,那么如萧红在《小城三月》里所写的,翠姨因为对表哥爱而不得的痛苦,同样也真实地反映在了萧红本人身上,吵架,绝食等等,但令我没想到的是,她选择逃婚,成为出走的娜拉。萧红对于爱情是充满向往的,而这出走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爱情,她还为了寻求希望和温暖。萧红的家庭虽然比较富裕,但在萧红的记忆里,我的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也是荒凉的,因此她并未感受到来自家人足够的爱,除了依靠唯一的老祖父。后来萧红在书里写道,二十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萧红一生漂泊不定,人间冷暖自知,纵然后来遇到了在她最危难时刻救她的萧军、同病可以相依的端木和备受其景仰的骆宾基这样三个男人,心中依然难以忘怀小时候的家乡,难以忘怀美丽的后花园和后花园里老祖父给予自己深沉的真实的爱。所以,她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对于爱情,萧红是敢作敢当的。萧红敢于为了追求自由的恋爱而选择离家出走,敢于为了追求真实的感情而选择追随萧军,则同样敢于在旧日恋人变心之后毅然离开,敢于一个人走前途未卜的人生道路,也敢于一个人死去。

她裸露着,不是身体,而是灵魂,她用她的全力去爱,她的爱,让她爱的男人,变得强大起来、骄傲起来、随心所欲起来,然后她第一个被伤害。她的强大,让男人下手很重,其实,她是很疼的。

我很羡慕萧红其人,即便她一生坎坷,爱情道路并不顺利,然而我无法忘怀她对于痛苦和艰难所做的抗争,我无法忘怀她因为追求心中所爱而宁生宁死的精神。有人说她傻,有人觉得她情商低,我只觉得她很坚强,我只觉得她很伟大,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她那样勇敢,不是所有人都能为爱情牺牲掉自己的安定,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战火纷飞里寻找心灵的宁静。

每次想起萧红,心中总会浮现这样的场景:灰白的天空下人群纷杂,所有的人都忙着逃难,偏偏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就如此引人注目,想要尽快往前赶却脚步蹒跚,一手托着似乎要下坠的腹部,另一方面还得照顾自己的行李,走着赶那趟重庆最后的船,快上岸的时候跌了一跤,包袱全部摊开,凌乱得不成样子。船就快开走了,她挣扎着想要起来,日军的炮弹便疯狂地炸起来,天上又下起雨来,她只有凭借着命运了。

这其实是电影《黄金时代》里的画面。说到萧红,我其实是不忍直视的,也不忍心要去批评她说她在感情上太不独立了,我只是暗暗地悲悯她,同情她,并且深深地知道:本来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我心中的萧红,一定是坚强的,为了爱情绝对勇敢、面对苦难也不屈服的。她不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但永远在寻找些什么,以笔为媒,她在写作中中寻找,寻找她的故乡、亲人,寻找穷人、妇女和儿童。

我看《呼兰河传》,我看《小城三月》,我看《后花园》,甚至也看《萧红全集》,看他人对于萧红的印象,这些事物组织起来,我以为我就真的看到了一个真的萧红了。其实不然吧,但如果不是,她又会是怎样呢?

我只知道,她一生追求爱与自由,在这暴力的、奴隶与欺侮的社会中,从异乡到异乡。

北京的冬天


我在北京呆过几年,而这几年都是由一个个寒暑假组成的。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父母迁居北京,开始他们迟到的北漂生活。于是我就像个小北漂一样,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回家过过年。所以我对北京的冬天,总是怀着一股子执念。说是怨恨也不对,应该是,握不住的感觉。

我第一次来北京是和妈妈一起来的,那是个夏天。我转遍了北京那些脍炙人口的景点,满满的都是攒动的人头,和被汗浸透的薄衫。无论怎么看,都透露出一种农民工进城的感觉。在这个城市里走,尤其是夏天,是极其没有归属感的。这个城市不属于我这是我的想法,况且那一年的暑假结束,妈妈并没有和我一起踏上归家的列车,我一个人回家,于是我更讨厌北京了。

妈妈说他们不能回家过年,于是扳着指头数数,我在北京度过了五个寒假。冬天的北京市有包容感的,每个人都穿的很厚,把自己都包起来,我可以掩饰自己,别人也无暇顾及我。

说回正题上,北京的冬天和我家的冬天是有很多相似点的。我前几天看了一个纪录片,叫《寻找北京》里面拍摄的有两个镜头,让我一看,就抓住心对!这是北方的冬天!北方的冬天我就以北京为代表。那是一种凛冽的美。北京的冬天分两种,一种是出太阳的晴天,一种是将要下雪或者是已在降雪的阴天。

出太阳的晴天的话,北京人便都选在这几天出门,一般工作了的年轻人及以上年龄的人,都选择在这几天进行大采购超市人满为患。因为我的话,父母白天都忙,没有人管我,我就拿着爸爸的公交卡,把地下室的门锁上,就蹭着四毛钱一次公交的便宜到处瞎转悠。其实我转悠的地方并不多,一是我胆子小,怕找不着回家的路,身上也没钱,那时候也没有这么智能的手机做导航,有事了只能麻烦警察叔叔,人家还嫌你烦呢,二是怕父母担心(我身体不好,如果妈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发现我在外面一时回不来吃不了午饭,准要骂我。)我最常去的地方是西单图书大厦,一出地铁口就是西单广场,有好几排座位,很适合坐着晒太阳。不知你们信不信,在北方,冬天的太阳不管多大,你也只是能感觉到太阳的温度而已,实则自己的小脸依然被冻的红扑扑的,手更是被冻僵了,脚时不时就得起来跺一跺,不然会被冻住。我是来了南方才知道,南方的冬天只要出了太阳,都暖和的不像话。我坐在那椅子上的时候,最喜欢透过那些干枯枯的枝丫,看天。那时候的北京,天湛蓝的不像话,我每每回想到,再和现今的雾霾联系起来,总会怀疑是不是我把家乡的蓝天和北京记混了,一想又不可能,我明明是在西单看到的呀!

我最喜欢北京晴天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像过年时候人家打扫之后抹净的窗玻璃一样,干净又透明。天空又高又远,挂两丝缥缈的清白色长带,悠长悠长的停在我头顶。那是一种清高的,凛冽的美!它从不压在你的头顶上让你得以细细瞧它,它高远得很呐!伴着那凛冽的西北风,晴天的时候,虽然风冷的凛冽,但她柔柔的刮过,恨不得让这天空更干净的反出光来。我不记得当时有没有大雁或者群鸟飞过了,记忆里似乎是有那些黑影掠过的,但好几年没去了,兴是记忆出了差错,大北方的那么冷怎么会有鸟呢?又不是真的有快乐王子离不开它。

北京冬天的阴天的话,就是另一番滋味了。北方将要下雪时候的天大多是一样的,灰蒙蒙的,透着一丝丝天光的白,压在你头顶上。狂风大作的话,就意味着会飘撒盐差可拟似得细小的像盐粒的雪,被狂风一吹,真的就是白茫茫一片,像是暴风雪,直让人睁不开眼睛,生生害怕了,若是没有风,多数就要飘下似鹅毛般的雪花了,对,这样的雪才算是花呀,大片大片的雪花落下来,好似听得到咚咚厚重的压在地上的声音似的。我记得我小时候,在自家的院子里,下那般的大雪时,就会抱着一卷书到院子里边赏雪边读书,读朱自清的《匆匆》读席慕蓉的散文《南下的火车》或是拿一本厚厚的大大的诗词集去背宋词去。至今我记得《匆匆》那一页还有一片雪花落上去又消融的痕迹呢。

在北京也大致差不多了,只是飘雪的时候没有自己的院子可以赏雪了。这时候你若是全副武装好准备出门,路上的雪肯定被辛苦的环卫工人和可爱的大爷们扫干净了,只是当你快走到街心花园的时候,里面的雪干净的不染一丝杂质,于是你会发现,在北京这样的地方,再也找不回在家乡的那种童趣了。它秩序井然的运转着,没有人会关心你的童趣是否被消磨殆尽。现在即使造了很多人文感很强的地方供人们缅怀,也不免的有一种人造的不适感。

北京的冬天实则也是老北京人的时段了。大清早七点到十点,早饭店里人络绎不绝,老大爷们进门先要一碗儿面儿茶,自己撒上一层椒盐,坐在边儿上,就转着碗儿咕咕的喝下那热气腾腾的一碗糊,再加两个麻酱烧饼。呦呵,老北京的悠然惬意全冒出来了。我至今都想念西直门北堂门外那家早餐店的的麻酱烧饼,酥酥的又一嘴麻酱味儿。只是那面儿茶我喝不习惯,我爸总是替我把剩下的喝了。

再说到北京的冬天,有一项的确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北京的庙会。我头一次去庙会是和爸爸妈妈姐姐一同去的,那时我们还住在丰台区草桥,最近是的陶然亭的庙会。老北京的庙会一定是冬天里最红火的颜色。北京冬天的公园除了松柏有挂着绿色之外其余都是灰色,一进门松柏上不仅挂着雪,还挂着小红灯笼。绿中有白,雪里映红,着实好看。庙会还有二红就是冰糖葫芦,小时候对于冰糖葫芦的喜爱就像喜爱年货一般,忠实的很。站在糖葫芦串前挪不动窝,非缠着妈妈买。以前我姥爷是很会做糖葫芦的,每年冬天我都拿着好几串糖葫芦,挨家挨户的送给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吃。只是那时候,姥爷已经不在世了。

庙会里多的是新鲜玩意,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新疆的羊肉串,长沙的臭豆腐(我清晰的记得那臭豆腐是白色的,清水煮的,并不是这边是炸的,却好吃的要命)云南的竹筒饭,四川的担担面等。让小小的我见识到大大的世界。

真正生活在北京,已是三年前的事了,现在想想,虽然我一点儿都不喜欢这个城市,但感情总是有的。从偶尔冒出来的京腔,想念的鱼头泡饼,过年时候热闹的要命的庙会,和关于北京的冬天我们一家四口的回忆,都是抹不掉的。

现在我只身一人落在南方,只能通过纪录片和回忆杀,来远远的想念我们四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