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我那缀满苹果花的家乡

我那缀满苹果花的家乡

发表时间:2020-09-07

【www.qg13.com - 讨好我的方法】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那缀满苹果花的家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又是苹果花飘香的时节,我的家乡依然果树成林,果花满园。那粉绿的苹果花一团团一簇簇,或个别有个性的离群独立地缀满枝头,张开四片半圆的花瓣热烈地生长。我的家乡浓浓地氤氲着苹果花淡淡的清香。

苹果花盛开的季节里,我的母亲带着她的女儿们来到果园,母亲戴着口罩,身背农药箱,

一枝一叶地喷洒着雾状的农药,我和妹妹一下一下使出全身力气摇动沉重的压气管,我的眼前总幻想着红艳艳香津津的苹果挂满枝头,虽然两条胳膊已经又酸又硬,却好象有股力量支持着我,不能松懈停止。小妹要跟着母亲拽带子,奶奶在巨大的铁桶面前用一根粗长树枝低俯着头,用力搅动着。这幅女子劳作图,感动着村里人,路过的人总要说,张家的娘子军真能干。

很多年过去了,我们给苹果树喷农药的场景和家乡的苹果花一样,总是占满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我的祖先是一肩担挑全部家当的不识字的赤贫,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想法,甚至一生没走出这个小山村的传统和守旧。Qg13.cOm

母亲是没读过书的农村妇女,父亲有知识有文化,但不知道知识和文化可以用在女儿们的名字上,父亲和母亲随着乡风乡俗的华、红、艳、香、丽分别给他们的女儿们命名。

我是我栽种在院子中的那棵杏树,虫咬风侵,依然茂盛繁郁。二妹是无意间落在菜园边而长出的那棵蓖麻,娇弱柔细,却依然纤质碧绿得顽强。小妹是院中的那棵枣树,有枣树一样的一檩硬木,一幅铮骨,倔强带刺地生长。父母没有精力管理我们姊妹三人,他们的精力永远用在了菜园和田地里的玉米、茄子、花生、高粱上山村的青草是我们的养分,山村的绿水是我们的滋源,我们自由地呼吸着乡村里浩荡的风,舒畅地浸润在苹果花淡淡的清妍里。

我们喜欢苹果花无拘无束地活泼泼地开,我们喜欢爬蔓在矮墙在豆架上的牵藤类绿色植物,但我们都没有选择做一株依附的牵藤物,而是做了一个独立自强的新女性。

小镇接受不了特殊和新锐,我们很多的个性就淹没在小镇落后的炊烟里。

现在家乡的苹果花开得正艳,我们姊妹已离开家乡在这座小城中优秀地前行,骄傲地绽放,但为了理想王国更出色更完美,而抛弃了许多东西,生疏了许多东西,淡漠了许多东西,彼此奔走着忙碌着各自的领域。

我是一道怪异的颜色,就象抽象怪诞派的画般,如此微弱又如此醒目刺激地站立在她们面前。但我自豪我是一屏独特的风景。

不管怎样我们都深爱着那飘满清香的淡绿色的苹果花,那甜脆殷红的国光苹果,更爱生长这苹果的土壤家乡。

家乡别来无恙?家乡桑田巨变?

2002、

情感一生延伸阅读

家乡,那袅袅炊烟


对于从农村出来在城市工作的孩子来说,看到什么才会想起家乡?想到自己的妈妈?想到童年的美好回忆呢?我不知道你们的答案是什么,而我的答案,就是:傍晚,家乡村庄上空飘起的袅袅炊烟。因为,看到炊烟就快到家乡了,妈妈做的饭就要熟了

此时,耳边又轻轻飘来那首歌: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无论走到哪里,那袅袅炊烟总是伴随在我心头。十几年了,这份儿时的记忆挥之不去,忘却不了,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只因为,傍晚时分,有我的母亲以及更多的母亲站在村头或大门口,等待孩子回家吃饭。那袅袅炊烟是母亲伟大的爱,是温馨的家,更是是一副美丽的中国画,美丽动人而又情意绵长,她定格在我的心屏,永不褪色,永远都是一处美丽的风景。

乡村最温情恬静的时候,就是傍晚炊烟袅袅飘起的那一刻。远远望去,村子上空飘着不同舞姿的炊烟。有的冒出烟囱时笔直而上,仿佛欲上蓝天接白云;有的则像蛇形弯弯曲曲升起,漫过树梢;有的东邪西歪,似乎急于离开这个村庄走向远方。孩提时的思绪也随着这袅袅炊烟飘向远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要好好读书,要考上大学,要像别人家孩子那样进城吃国库粮

时至今日,那缕缕炊烟虽然在我眼前消失了近二十年,但是那种温馨,那种希望,还有那种眷恋,总在心里涌动。于是,有关炊烟的往事,还是会不经意间悄悄爬上心头:爷爷的慈祥,爸爸的勤劳,乡亲的朴实,村庄的宁静,童年的温暖与生活的苦涩但是,让我想起更多的是妈妈的勤劳善良,宽容体贴,乐观坚强以及为我们姐弟四人默默无闻的付出。

妈妈识字很少,因为那时候姥姥家里穷,所以,没能好好读书,一到结婚年龄就嫁给了同村的爸爸。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妈妈即使再苦再难也要供我们姐弟几个读书。妈妈用一双勤劳的手,一颗善良的心,为我们铺平了人生前进的路,插上理想的翅膀,一天天健康成长,一个个成家立业。

都说,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无私的,可以向你倾尽所有;有一种爱是最伟大的,你的一生从这里开始;有一种爱是最高尚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这种爱,自然,真诚,纯洁、不掺杂半点瑕疵,这种爱就是伟大的母爱。

时间如流光一闪,几十年过去了。在我的记忆中最深的还是年前回家过年的那段时间里,家乡村子上空飘起的袅袅炊烟。

因为,那段时间是家家户户最忙的阶段。人们忙着蒸、煮、炸、炖,阵阵扑鼻香从不同的方向飘来,这时的炊烟持续的时间会相对比较长。站在村头远远望去,袅袅炊烟就像一片片傍晚的云彩在天空翻腾,然后飘向远方,融入天边,像一座小山,像一朵朵白云,汇成一片大海,汇成一份浓浓的乡情,汇成一首欢乐的歌,让乡亲们去尽情享受着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对于孩提时代的我来说,过年是我最盼望的节日。因为,过年我们就会有新衣服,有好菜好饭吃,还能走亲访友,看花灯,放鞭炮,特别热闹。每当这时,也是妈妈最忙最累的日子。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妈妈就忙着为我们姐弟几个买新衣服,还要忙着把家里角角落落打扫的干干净净。

农村过节,几乎每家每户都要蒸馒头,豆包,菜包,发糕之类的,还要炸丸子,炸鱼,炸耦合等等,都放在一个大筛子里,这些都是准备大年三十或过完年以后招待亲戚用的。可想而知,妈妈为了准备这些年货会是多么的忙碌。但是,妈妈做起这些总是有条有序,忙而不乱。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姐弟几个总是站在妈妈身后,等着她一会往我们嘴里塞一个丸子或是递给我们每人一个豆包,然后我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此时,妈妈脸上总是带着幸福的微笑。

光阴似箭,从离开妈妈踏上工作岗位到远嫁他乡已经十几年了,走过很多地方,也吃过很多山珍海味,可我还是觉得只有妈妈做的饭好吃,只有妈妈做的菜最香。有时坐在办公室,喝着咖啡,我的思绪经常回到童年,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

闭上眼睛,总是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那是妈妈在操持家务;会看到一个疲惫的身影,那是妈妈在为我们洗衣服;还会看到一个快乐的身影,那是妈妈看到我们健康成长而高兴。

妈妈的爱,就像春天里的暖风,吹拂着儿女的心;妈妈的爱,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陪儿女度过每一个严冬;妈妈的爱,就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儿女的心田,让儿女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看那缕缕升起的炊烟,是妈妈最欣慰的回报

生我养我的地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这里,没有桂林甲天下的奇山秀水,没有西湖扬名中外的湖光山色,没有泰山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没有城市魏然耸立、豪华气派的高楼大厦,也没有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闹市。但是她却有一道独特的美景深深吸引着我,那就是,家乡傍晚时那袅袅的炊烟

我的“ 缀学 ”经历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土地承包,包产到户,人们都疯狂的照顾自己家的土地,恨不得自家的土地里能长出金子来。人们放下饭碗就下地,我的老师也不列外。

说起来,赵老师是比较负责的一位老师,因他每天先去给我们上完课才去下地,很多老师只顾忙地里,根本就不来学校。学校就成了没有秩序的羊群,每天乱哄哄,从一到五,5个年级的孩子们大小不齐,到处乱跑,没有秩序的穿插,不知谁和谁就会打起来,乱作一团。大人们说我们是蛤蟆吵天。

二年级的我也在其中。无拘束的撒着欢玩,哥哥姐姐已经去了乡里上初中。记得期末考试,没有及格的学生被赵老师叫上讲台,足足站了两排。老师很气愤,一个个逐一批评,说没考好的不让上三年级。并拿一根粉笔,在男生脸上画圈,在女生眉心竖着画一。说谁都不许擦,要带回家给父母看看。我也没有逃脱被羞辱劫难,而且训斥的更多。赵老师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你,你怎么就不能像你哥哥姐姐学习学习,长点志气追上他们,你这样怎么上三年级,晚上让她们帮帮你。说完。狠狠的在我的额头画了一道,又点上了一点,站在讲台上我比别人多了一点,难过又难看,我们一直占到放学。

放学后,大家一出校门,赶紧吐口唾沫擦了粉笔印,回家装没事人一样。晚上一盏油灯一张小桌,哥哥姐姐一边一个,我凑到边上也不敢说话。看看严肃的姐姐埋头刷题,没空理我,自然也不敢求助姐姐的指导。看看哥哥天方夜谭,摆起龙门阵,听的我着迷,当然不想打断,就把老师说的话忘到了脑后。

暑假结束了,开学时要带上学费去学校,看到哥哥姐姐的学费把父母愁得凑不齐,幸亏舅舅帮助他们拿来了钱。轮到我伸手时,却张不开嘴。因为母亲天天叮咛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时光,浪费了金钱,我却因为学习不好,不能升级到三年级,还得让父母给我多交一年的学费。自己思来想去,只有不上学了才能让父母不再为学费犯愁。于是,我打起了缀学的念头。

我知道母亲是不会答应缀学的。母亲经常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孩子们上学,谁都不许放弃。

我说学校里没老师,去了也是玩。母亲想了想也有道理,问我不上学你能干嘛呀?我说啥都能干。结果我就每天跟在父母身后去地里干农活,没想到后来赵老师派人叫我去学校,把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和数学发给了我。

来到教室一看,和我一起被画过道的同学都上了三年级。心想老师骗人,说没考好的不让上三年级,可是怎么都在三年级里呢?

白白风吹日晒的去地里干了那么多天农活,无语的后悔。

那把花折伞


那把花折伞

魏世君

二十多个春秋匆匆地飘然而逝,给我留下的是温馨、幸福的回忆。一直到今天,她给我撑得那把花折伞,我还珍藏着。

其实我和她认识出于偶然。那时,我还是一腔热血的青年,怀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融入了支援山区教育的洪流中。那一年,我二十三岁。

在长白山区生活的那几年,艰苦自不必说,单是平时的生活用品就很难买到。那时候,要想改善伙食就得跑到百里之外,用一天的时日才能成事。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天之骄子,在姑娘的眼中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怪动物。看似满腔热情,其实内心世界空空荡荡。解决个人问题吧,高不成,低不就。每个人都是在晕晕乎乎之中,混过了一天又一天,担心自己在山沟里会成为孤独的苦行僧。在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中,我还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因为我能够面对现实。我这个农民子弟从来不把自己看作怎样高贵的人,觉得把自己放在平凡人的位置上,问题就简单了许多,做起事情就轻松了。

一年夏天,我受当地一所中学的邀请讲授一节语文课。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我没带雨伞,人淋湿了不要紧,就怕教学资料被淋湿了。我用衣服包裹着资料躬身穿行在滂沱的大雨之中。我开始怨恨起这鬼天气,也怨恨自己当初的不冷静。

雨一点停的意思也没有,我开始为我的资料担心了。可是这种担心却在一瞬间消失了,因为我的头上被谁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我抬头一看,是一位漂亮的姑娘为我撑着一把花折伞,可是她的大半个身子却淋在雨中。我的脸登时涨红了,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下意识地道一声谢。她冲我笑了笑说:我看你好像在保护着什么,所以就给你撑伞了。一句质朴的话语在我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此时我觉得有一股暖流涌遍了我的全身。我像一个被呵护的孩子一样在她的伞下走着。那时,我们彼此只是交待了名字和住处。谈及这些时她显得那样矜持,而且一直强调自己是个普通人我把她送回了家,她执意要把伞借给我,我也没再客气。

从此以后,我们相识了,后来又相爱了。但提到结婚,我有些犹豫了,因为当时我真的是一贫如洗。结婚要购置的用品,我一样儿也买不起。后来她问我能不能买起一只电饭煲,我说这倒不是问题。就这样,我买了电饭煲,她又从家里搬来了行李。结婚那天,她虽然没有刻意打扮,但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漂亮。我用自行车把她接到我们的新家(其实就是单位的宿舍)。我们守着一只电饭煲开始生活了。

那时,我们的生活实在是拮据。没有钱买菜,我们就到山上挖野菜,那种乐趣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我们就这样快乐而艰难地生活着。

这许多年来,无论贫富,她总是不离不弃,就像我们当初认识时一样,我总是走在她撑的花折伞下,幸福并快乐着!

花满半月,一世清新


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人间多少惆怅客,让人难以懂得。多少执着的梦想,穿梭月圆月亏,走过春秋轮换,等待千年的月光,照亮漆黑的夜晚,一路芳香,一世清新,只因花满古道,花满半载。

顺着夏的影子,触摸时光的菱角,游荡春秋,畅想寒冬,一段清新的曲子,一场似有非有的牵挂,春天的花归于尘土,五月的却含苞而放,小小的世界,芳香满园,给人安慰,理顺混乱的思绪,当一个看风景的过客,只悟花开五月,一季花香,花开五月,一世清香。

时光划过五月的校园,静静的阳光温暖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叶绿了,布谷鸟开始鸣叫,花开了,开始奉献一阵花香。因此,为了不错过好的风景,不冷落大千世界的每一次相逢,与随风而开的花儿,结下不解情缘,与翩翩而舞的蝴蝶,成为知己。奔跑着,寻觅着,但愿花人长久,岁月静好,但愿人长久,天地没有遗憾。

五月,是一个燃烧激情的季节,一个为梦远行,为梦追逐的夏天。在清晨,寻一米阳光的暖,照亮阴暗的苦海,黄昏时,捡拾夕阳余晖的诗意,将梦揽于枕边。不再惆怅,忘记忧愁。静赏春之明媚;细观夏之繁华;静待秋之沉淀,笑谈冬之丰盈。心有梦想,五月有光,只要心中充满阳光,眼中就有美景,心中有丘壑,眼中就有世界。走遍人生的山山水水,踏过岁月风风雨雨,最美的,最难放下的,仍是心中的那一片花海,那片花香,那一世清新。

多情的季节,语言失去了了色彩,无声的岁月,山水遗忘了诺言。走过民国风雨,那个漂泊天涯的女子,是否还在,那本《撒哈拉的故事》,是否还散发墨香。三毛,一朵自由行走的花,一个旧中国的自由女性。半载花开,一路风尘,撒哈拉沙漠上,孤影相随,一个人的旅行,似一朵冬天的寒梅,静静洞察世界,悄悄地,倔强地,美丽地绽放,芬香四季,照亮后人。她一生隐藏神秘传奇的色彩,她的生命历程是一部红尘唯美的史歌,因为她,撒哈拉才传奇唯美,因为那轮月光,让后人跟着她的脚步,漂泊天涯,看淡冷暖。

时间飞逝,岁月似飞沙一般,那些岁月,那些漂泊的日记,渐渐模糊。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漂泊,梦想飞翔,梦想周游世界。都想看看外边的世界,都想留下一段刻骨铭心记忆,后世怀念。也因此,一些人想去撒哈拉沙漠,想去神秘的世界,品味大漠孤烟直的意境,倾听沙哈拉沙漠那悠悠的驼铃。携着三毛流浪的风尘,哼着那曲流浪的曲子,走在沙哈拉沙漠里,接近三毛心境感受人间冷暖,离别欢快,孤独无奈。感三毛当年之所感,追三毛曾追之梦幻。

三毛虽已经沉睡,但她没有走远,她的文字还在飘香,她的梦还有人追逐,仰望天空,望着足下的土地,那撒哈拉沙漠素净的天空上,依旧印着三毛嫣然的笑脸,伸手拥抱轻风,那片浮云,还能感觉到三毛温柔的手,抚摸着五月的校园,激励你我,让别人羡慕,恋恋不忘。

徐志摩说过,人的一生中,至少该有那么一次,会为了某一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好的年华里遇到你。又是夏日,暖暖的阳光下,几朵栀子花,莲花,月季花,都随风而开。岁月流逝,花开花落。不屈不饶的追寻,为梦想,为她人,为那段流年。努力而不求结果,奔波而不知前路,开心就好,懂得知足,心安而醉。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微风过后,唯愿所有的曾经都永驻于心,唯愿所有花儿都散发花香,惟愿所有的美好都永存于记忆中。惟愿所有的爱情都能够开花结果,惟愿现世能够安安稳稳,岁月美好唯美,那些人,那些季节,那些花香,牵动着心动的季节。

匆匆五月,花满半载,过便无悔,念起,便是温暖,相思,都是欣喜,生命中花开过,便是春天,花满校园,一世清新。

家乡,烙上心头的那痕绿


没错,那是一痕让人看一眼便难以忘怀的绿。自然、清新、恬淡、优雅、淳朴,都是她的代名词,多少次曾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在残破而冷淡的渴望里,静静地优雅地像小女人一般,展现着她的妩媚。那是我生长的摇篮,更是哺育了我的母亲。我在那里生根,在那里发芽,在那里茁壮成长。我的故乡,我的大山,我的母亲。

题记

六月初回家,坐在向家乡疾驰而去的大巴车上,心情格外的好,说不出的激动和喜悦。一路舟车劳顿,满是疲惫,当坐上回家车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和倦意顿时被这份欣喜覆盖,烟消云散,内心满满的都是激动。很想立刻飞到家乡,看看家乡的变化,看看在家忙碌的父母,是不是他们的脸颊上又新添了几缕新的皱纹?

汽车在柏油马路上飞奔着,像我此刻的心情,更像是一只卷鸟归巢般的心急。一路走来,映入眼帘的是那痕清爽舒适的绿,绿的草,绿的树。抬头望去,天空是澄澈的蓝,那抹蓝,仿佛是洗尽铅华的心灵,空旷无垠。坐车时总喜欢坐靠车窗的位置,可以打开窗户,插上耳机,静静的享受那一个多小时的惬意。

打开车窗,任清凉的微风拂过面颊,肆意的呼吸着夹杂着淡淡的清新和花草的清香的空气,多么沁人心脾的芳香,没有城市空气的污染,没有城市喧哗的噪音。将头靠在车窗上,看一排排整齐的白杨树向我身后跑去,多像俏皮的孩童,和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可惜,我归心似箭,没有半点心思去理会那些白杨树的悠闲。

家乡离我越来越近,大山的模样越来越熟悉,当汽车停了的刹那,我知道我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远远的,父亲向我走来,我使劲挥挥手,向父亲打招呼。父亲提着我的行李,我和父亲并肩向家里走去。一路走着,满是来自村里叔叔婶婶,大爷大妈说的问候,孩子回来了。父亲开心的说是啊,刚回来。我一路都在向叔叔婶婶、大爷大妈问好。几句简单的问候,就已经足够,笑容已代表了所有他们想说的话语。

这样的亲切问候和关怀,只有回到家乡时才能感受得到,那份纯真,那份美好,好像也成了家乡的标志。家乡的六月,是一个绿色葱茏的季节,放眼望去,满山遍野都是绿,村子也被这浓浓的绿色包裹着。

晚上,吃完晚饭,夕阳的余晖还洒落在山头。我便告诉父母去久违的阳洼山。阳洼山是靠着我们村的一座山,曾经是我们孩子的城堡,也是我们的乐园,有太多的时间在那座山里度过。

六月和下了雪的阳洼山最美。六月,一片新绿,山上满是杏树,虽然我已错过了杏花飘飞的季节,但我赶上了绿意盎然的时节。我从进村就能到山上的一边上去,一路走走停停,拍拍照照,扑捉着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脚踩着山上独有的红色泥土,好奇的将泥土捏在手里,研究怎么会是红色的?这些泥土,小时候曾是我们的最爱,总喜欢没事干跑去挖些来,然后拌水和好,在地上使劲的摔,或是捏成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向小伙伴炫耀。回想,这些已成为了永远的记忆,泥土依然是红色的,而我们,却再也不去挖它。

不急不慌的走着,时不时拿出手机给新奇的花花草草拍张照,给挂满了杏子的杏树拍张照,这一切,此刻就好像是我唯一的乐趣。有鸟儿在枝头鸟叫,我抬头,还来没得急给它拍照留念,它便扑啦,煽动着翅膀飞走了。

夕阳笼罩着阳面的山,阴面的山,已暗淡了下去,这样的画面,像一幅水墨丹青,夕阳,村庄,大山,绿树,青草,鸟儿,还有炊烟。多么美的一幅画,我叹息自己不是一位画家,否则我愿将一切的美都收在我的画笔下。

站在山顶,家乡的模样被我尽收眼底,绿树成荫,环抱着整个村庄。远处是此起彼伏的山,山脚下有小小的村庄,紧紧相连着。放眼望去,除了阡陌纵横的小路,就是分布有条有序的田地。一级一级,像铺垫了绿色毯的台阶,农作物在那里生长着,微笑着。

从山顶向下看,村里还有炊烟升起,被微风吹散,丝丝缕缕,向天空飘去。突然想到了王菲的歌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是啊,这也意味着一天辛劳的忙碌结束了,伴着这缕炊烟,该停下手里的农活,歇息了。

乡村没有嘈杂的汽笛声,也没有轰鸣的机器声。时不时会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哪家女人叫喊男人和孩子吃饭的声音,牧羊人挥着鞭子呵斥羊儿和羊儿咩咩的叫声。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怡人,虽然没有世外桃源的舒适和惬意,但那份温馨、淳朴和善良却为这个村庄营造了最美的氛围。

我站在夕阳下,深深地呼吸几口清新甜美的空气,感受着脚下踩着青草的舒适,看那些杏树在我眼里随风起舞,看小草摇曳着身姿,听鸟儿啼鸣归巢。我想要等待那轮明月,看她静静的挂在天空之上,看她娇媚害羞容颜。

大山渐渐变的昏暗,那片绿色也渐渐变的发黑,是太阳落山了,没有了夕阳的余晖,树影也变的婆娑。风儿吹乱了我的头发,我用手轻轻将头发捋向耳后,拿起手机拍下昏暗中的一张。没有明媚的阳光,没有明亮的色彩,昏暗,却给了我最美的感受。我在山顶,闭上眼睛,将家乡的模样牢牢的烙上心头。

当那轮明月悄悄挂在天空时,我已到了山脚。那些绿色也变的模糊不清,风儿也比那会凉了许多。有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它们归巢了。我也该回家了。

家乡,是我累了倦了时的依靠,更是我心灵的寄托。仿佛我看到的那痕绿,可以洗尽一切的铅华,洗涤尘埃的蒙蔽。也是那痕绿,净化了我的心灵,赋予了我新的希望。家乡,我的母亲,深深的烙上我的心头,烙上我心头的那痕新绿。

我的家乡


小时候写过一篇作文就是这个题目,还获了奖,不知道那时候学过的技巧是不是影响到现在,反正是开头结尾漂亮,表达浓浓的热爱之情,再描绘下一年四季,具体写了什么早就忘记了,只记得冬天里的雪。

听闻北京下了第一场雪,看到朋友圈里的雪景,跟最近几年见到雪时的感受一样,薄薄的一层,没有泛光的白,落到地上,很快就在车轮下变成了泥泞,这雪太少,在我眼里是不屑的。

以前有个QQ昵称叫漫天雪飘,如此优雅的名字,实在不适合那时土不拉叽的姑娘,给寻找QQ网友的帅哥们造成一种唯美的错觉,但不舍得改,因为怀念家乡的雪。

下雪就是漫天的样子,没有电影里那么美,飘雪的天大都阴沉沉的,十几个六角小雪花团成一簇又一簇,于是就成了鹅毛的样子。现在想起来,要是真鹅毛,那数量,绝对会让人窒息。摘下手套,让雪落在手上,在体温下融化的那瞬才是晶莹剔透的。

雪是真的白,白到渴了就找没人踏过的地方,捧起一团放进嘴里,是吃软绵冰沙的感觉,加点甜甜的红豆沙应该更妙。等雪下够了,厚厚的堆积在整个世界,才叫银装素裹,一切不美的事物都被它掩盖起来,都像盖了厚厚的白棉被,还把原来鲜艳的颜色衬得更艳。

路上被踩过的雪密实的堆积到一处,变得又滑又硬,既能让孩童踩着火烤过的竹片滑回家,也能让汽车乖乖戴上防滑链。有次买了串糖葫芦,还没咬上一个,就滑了一跤,后脑勺结结实实的磕在雪白但坚硬的路面上,那是眼冒金星最真实的一次。如果你觉得我有时冒傻气,估计就是这么摔的。

天真的很冷,房檐上吊挂着冰瘤子,像守卫的利剑,要悬着整个冬天,等春天才排排跌落。出门去打个酱油,图方便没带手套,不等到家,五指就快没了知觉。冬天上山的大人,回来要先用冷水泡脚。以前不解,直到某天用玻璃的汽水瓶装了烧开的热水,拿到屋外往雪堆里cha,本意是迅速降温,结果却掉了瓶底。可见极冷极热接触的后果有多严重。

雪地里很好玩,坐着爬犁车被大人拉出门是很享受的事情,自己拉着去坡上放,会重心不稳,冲进雪堆,弄的满眼满脸,尤其是那些悄悄钻进衣领的顽皮雪花,冰冰凉凉。放学路上,直接仰倒在路边白色的大棉絮上,留下人形印记。回家就是大人唠叨着脱下弄湿的棉袄棉裤,放在火热的炕头上烘干。

堆雪人是顶没意思的,滚滚滚成一个大圆球而已,早晨家里随便扫扫雪就可以堆出一个。还是打雪仗来的快乐。小时候有点木讷寡言,参与这种群体活动不多,唯一有印象的是,跟另一个班级不睦,全班总动员的那次,打的欢畅,最后直接抓人往衣服里塞雪,所谓灌雪肠。

再来就是雪天的体育课,老师扔个足球过来,男一队,女一队,踢一节课的对抗赛,没有那么复杂的规矩,用脚踢,不打架就行,一群孩子在雪地上疯跑,热的红扑扑的小脸蛋,带着儿时才有的笑容,高兴的下课回家。

我觉得长大后能做这么需要讲话的工作,得归功于小时候那些寂静的美丽时刻,让我内心保有最真实的自己,才不至于在言语中迷失。最喜欢的是去河边的制材厂,扒着仓库的门,偷拿些锯好的整齐木片,跑到结冰铺雪的河面,把冰面的雪清掉,做成一个圆形舞台,然后就是干些傻事呗,属于我的舞台,属于我的秘密,没有观众,没人注视,自由自在的演绎。

陪我这样傻的是一个失联多年的朋友,那时我赖床,每天她都要走到我家,等着我从被窝爬出来,一起上学,再害她一起迟到。放学她会给我讲评书,我听过的第一个评书演员的名字叫田连元,唯一一个评书故事,就是她讲的小八义。也是她教会我《外婆家的澎湖湾》,最后一次见,我还在上学,她已经结婚了,虽渐行渐远,但我还记得她白皙耳朵上的金耳环和依旧爽朗的笑声。嗯,只要看着幸福就好!

家乡还有太多太多的美丽,就到这里,未完待续吧,也许下一次落叶,我还会想起。

我怀念的家乡


年过半百的我,每年都得外出走一走看一看,但最终的感受是月是故乡明,景是家乡好。我爱我的家乡中国美好乡村九龙之辖地观音堂。

提起观音堂,在我记忆的长河里这些碎片始终挥之不去。观音堂原来有个尼姑庙,庙堂挺大的,小时候我经常和伙伴们光顾庙堂,印象中庙堂有几根两个大人都抱不过来的柱子,还有一些相貌可怖的画像,正堂挺深,深的叫人感觉阴森森的,我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进去的。庙里最后一个尼姑我见过,我们都叫她当家师,记得在她病危时,队长曾广发(我二伯)吩咐我们全村人按户头轮流给送饭。因为大人要干农活,所以大人就把送饭这档子事交给我们小孩来做,不过我们都完成的很好。提起我二伯,他也算是队里了不起的人物,虽然字不识几个,但他说话做事的气派很有份量,村民们大事小事他都爱过问,谁家有什么难题只要他出面再难也能化解。他当了一辈子队长,从五八年吃大食堂那时候开始一直干到年过古稀,口碑一向很好。与我二伯对住的是个下放户,这一家人有知识,待人接物非常周到,主人尹二先在家里开个药店,平日里给附近村民把把脉、看看病、配配药,谁家若是需要写写字什么的,找他就对了,准保让你称心如意,尤其是到快过年的时候,请尹二先写对联的真是排成队,而且都是免费帮忙,是当时观音堂唯一的笔杆子。观音堂尼姑庙是我的启蒙学堂,我在那儿读完了一年级。后来,这庙不知因为什么被拆掉了,而那些拆下来的木料听说也派上了用场。观音堂还有棵大枫树,记事时就很高很粗,现在依然粗壮叶茂,三四个大人不见得能合抱过来。

有一年村上有人看到它被雷劈后流血,传出去后便陆续有人来挂红放炮,祈佑显灵。现在这大枫树受到国家保护,每到夏天,村上人会自带板凳到树荫下纳凉谈心,它成了最好的天然遮阳伞,也成为天然的驱热大空调。观音堂还有个万斤亩,听大人们说,不知刮了什么风,村上人连夜将一大片田的稻子拔到一块田去,结果万斤亩就问世了,后来大人们谈起此事除了摇头还是摇头,他们深知坚持实事求是才是治国富民的根本法宝。在观音堂背后有一块较大的茶籽山,我们叫它茶籽山包,每当茶花盛开的时候,我们上下学总喜欢到茶山采茶花,因为我们想从花蕊里吮吸到像蜂蜜那样的甜。当茶树挂满了茶桃,那又是我们非去不可的诱惑,等你把茶桃摘下来,刮去里面的毛绒就可以吃了,甜丝丝的,既解渴又管饱,一举两得。需要提醒的是,吃茶桃切不可莽撞要细心,因为有的茶桃里会钻进一个百脚虫,我不止一次遇见过,如果见了就扔,茶桃有的是。我来告诉你,用茶籽榨出的油特别香,茶籽油还能医病,是家乡的特产。观音堂在大集体年代,还有个土搭的舞台,我们经常能看到大队搞演出,我也在台上演出过,学李玉和系着围巾,提着马灯唱《红灯记》,逗得大人们直夸我演的好。观音堂是个好地方,就连那观音土都能当饭吃,听爸爸说,五八年吃大食堂时,因为闹饥荒村民饿肚子,就有人掘观音土吃,救了观音堂人的性命。观音堂至今还流传一些奇闻趣事。村上有一个叫军长的人,那是我们村的用牛好手,经他用的牛换作别人是一百二十四个不听使唤,可一旦回到他手上,那是百依百顺,叫它左转不敢右转。有一次,从外面来了一个讨饭的,要到他的门前,军长老婆量了半升米给他可他还嫌少硬是不走,正巧被放工回来的军长看到了,他不知怎么比划了一下,结果讨饭的不但不要他的米还把自己的米给了他一些,说是孝敬。要说军长还真有些传奇,他做的事有的你连想都不敢去想。那一年夏夜,他经一水井旁被一条土狗子蛇咬了一口,他不顾疼痛立刻将土狗子抓住也咬了他一口,嘿!土狗子被咬后他自个儿反倒好了。

我们观音堂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大小二三十户人家,培育出县级医院的院长两名,乡镇级干部两名,马钢管理干部一名(此人八一年参加中专考试获得县第一名),县级局长一名,教师两名,知名企业家一名(现在是合肥刘园董事长,资产过亿),还有

观音堂人在家的都很勤劳,闯出名堂的都懂得回报。就拿刘园董事长刘克权来说吧,自打他富起来后就从来没忘记回报家乡父老。他每年都给我们队里年龄达到六十及以上的老人四五百过年费,特别困难的还不止。除此之外,他还为九龙村建设和九龙老年协会捐资不断。现在谁要是在九龙问起刘克权,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的。

现在的观音堂,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家家都住上了楼房,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日日如年,年年换新颜。我坚信,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承包新政的进一步落实,勤劳的观音堂人会把家乡建设的越来越美。

我热爱的家乡


我居住的县城离家乡有几百里。小的时候回老家,记忆中是一条遥远而艰难的路途,那时交通不方便,转车都要好几趟,老家的水电都还特困难,老家里的孩子一大群。我们这些城里的娃娃,对老家并没有太多的热情。

我的老家在麻江县下司镇铜鼓村。自古以来,春节期间都有跳芦笙的民间艺术活动。对家乡跳芦笙,我只有儿时的记忆,姊妹们在小的时候最初接触到的音乐,就是父亲口头模仿的跳芦笙的节奏,最初接触到的舞蹈就是父亲母亲传授的芦笙舞。

可是,我们从开始读书到参加工作以后,就再没有机会在春节期间回老家去,虽然常回老家,但都错过了春节期间跳芦笙活动。今年春节,因为大伯父过世,姊妹们回了趟老家。当亲人们结束了古老而隆重的葬礼仪式后,我们有幸观看到了家乡跳芦笙的盛况。

这是一场规模盛大的民间艺术活动。

远远地就能听到芦笙那古老的音乐悠扬响起,在山谷间,在田野里,在村村寨寨,漫山遍野,震荡天地。似追魂索魄,似倾诉着千百年古老的故事。我所看到的,是花的世界,音乐的海洋,雪亮亮的白银片在人群中闪动。一切都是我们从小就很熟悉和喜爱的音乐和舞步。

芦笙塘上姑娘们最是风光灿烂,满身的银饰、最美的苗族盛装、涂脂抹红、插花戴朵,她们轻移着舞步,如皇后出宫,高傲而艳丽,尽显雍容华贵;如一场豪华的苗族服装表演,轻摆霓裳,千姿百态;银饰闪动的亮光,如聚光灯灿烂夺目。她们跟着芦笙手吹出的节奏,愉快地起舞,任凭人们惊叹和羡慕,吸引全场所有的目光,身上那些银饰唏嗦有声,似在为这样的盛会添姿添彩。

我们陶醉其中,很快就迷失在这鲜花的世界里,歌舞的海洋中。

我感叹老家千百年沿袭着如此盛大壮观的民间习俗,我庆幸与他们源自同一民族,拥有同样的血脉。

我的家乡山坡


众所周知,构成山地的三大要素之一就是山坡,而该段倾斜地上方是山顶,下方是山麓。因而山坡是个浪漫的地名,不仅如此,在这浪漫的地名中,我甚至可以发现它的万千旖旎。

山坡,地处江夏,没有蜿蜒盘旋的山脉,也没有缠缠绵绵的山脚,但它的连片岗地却微微隆起,酷似人的脊背。我们的先祖因此为它取名为山陂,但如今我们都叫它为山坡,1936年粤汉铁路建成通车后,我们在山陂建有火车站,遂改为山坡并一直沿用至今。

山坡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名字,但我敢拍着胸脯保证,全天下以山坡命名的还就是我的家乡一个。

我的家乡山坡,是在湖北省东南部的一个好地方,东抚舒安,南抵咸宁,西边隔湖遥看嘉鱼,北面与安山、乌龙泉接壤,它的历史悠久,很久以前新石器期间,古人就在此留下了足迹。西汉时期,这里是美丽的古郡沙羡;北汉时期,这里是经济繁荣的商贾之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里,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址,新华古墓、南桥、梁湖古

抗日期间那些红色的记忆想必是任何人都无法忘记的,而我的家乡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革命志士在抗日期间逐个涌现出来,书写了一个有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建国后,生产大运动在这儿轰轰烈烈的开展,而改革开放后,这里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

我的家乡有片神奇的土地,可以变出许许多多的粮食,商品,甚至是美味,鱼米之乡那不是吹的,香甜的稻谷,肥嫩的鱼肉养活了一代代朴实、善良的山坡人。山不空,地不慌,莲花、茶叶、木柴应有尽有!

我的家乡,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因为它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乡村马路四通八达,山坡人民勤劳智慧,朴实善良,真诚好客,又有极强的改革意识,相信不久后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把家乡建设成人间的天堂!

我难忘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乡村,虽然它安安静静,平平凡凡,但却是我最难忘的地方。

先说家里的特产吧,家乡的特产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竹笋、还有金桔、斜坡上的佛手瓜、香甜的豆浆和好吃的豆腐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金桔,那黄灿灿的金桔皮,橘黄色的果肉,看着就流口水啊!再闻闻那香味,真是沁人心脾,清香扑鼻!

还有家乡的风味农家菜也是十分可口,比如竹笋汤,就连山珍海味都被这清淡的笋香给比了下去。香甜的豆浆和好吃的豆腐出自家乡人手里豆腐阿婆,她每天都在辛勤地磨豆浆、做豆腐。阿婆做的豆浆豆腐被称是方圆最好的豆浆豆腐了。

家乡的山路很是陡峭,我和小伙伴们经常会在晴天里去山上玩耍。我们有时会带个小箩筐上山采金桔,有时会每人拄着一根竹竿,一步一步地、互相帮助着爬上山顶。哇!山顶上的风景真美呀!在这里,能看见四周的山峰连绵起伏,像大海的巨浪涌向远方。不过,家中的山路要是遇到下雨,就全是坑坑洼洼,满是泥泞了,如果掉到泥坑里,那还真是个活生生的泥人呢!话说回来,大人们也不让我们在下雨天去爬山,他们常说:雨天路滑,小心摔倒。

我真爱我的家乡啊!家乡山水如画,山偎水,水绕山,树在山上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见底,山水相映,林木相亲,景色秀美,环境清新,真不愧是人间仙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