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g13.com - 挽回爱情好吗】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说爱?好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知道你走了,所以我们就算不认识吧,毕竟我们只是在人生的路上匆匆相识,而后又匆匆往前走,可是我们走的不是一条路,所以我们只是过客而已。
不要相信曾今,因为一切美好,如果残存在记忆里,我们以后的生活就不可能平静,我们就不可能有美好的生活,因为记忆总是在敲开我们密闭的心窗,我们会不知不觉的想着过往的美好和鲜花,所以我们只能忘却,忘却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因为忘却,我们才能更好的生活在当下。
过去了就过去了吧,其实过去的只是我们美好的相识,和一路上情意绵绵的爱河里游趟的那么一段距离而已;因为我们没有再在一起走下去的机会,虽然我们有过无所不言,虽然我们也有海誓山盟,虽然我们想一起走到终老,可是维系我们的情丝太脆弱,断了,我们无法继续编织,爱可能就是这样吧。
其实我们依旧可以彼此祝福,因为人生的路就是这么简单,或许我们可以彼此见面,那时候,我们不能无知的以为我们没有爱过,但是生活中总是有你有我有她,不是吗?不能爱,但是不能成为唯一的仇人,对不?
爱过,那么就不要恨,因为生活中的事情太多,我们不能只是爱的要求;我们走下去的虽然不是一个相同的轨迹,但是爱依旧活在我们曾经的生命里。
已经的过去,终将成为我们的人生中的插曲,所以我们必须继续走我们的路,在路上或许我们有新的爱情,所以不要去比较,更不要老是回忆,回忆只能给你新的生活带来无尽的烦恼,更可能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情感一生延伸阅读
不说再见
我长大了,看淡了很多东西,却还是无法放下我的过去,异乡的西河旁还会有少年吹着风看着景吗?破旧的教室里春风还会拂过多少陌生的面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异乡的西河啊你还记得我的年少吗?在最好的年岁我高考失败,不愿意留在县里的中学而选择去了另一座小城的复读学校,它的名声很大,据说升学率高的惊人,但我当时并没有想这些,我不愿留下是因为不想我妈每天早起给我做饭,不想在校园里碰到那些熟悉的面孔。那时我做过一个两人一马,明日天涯的梦,我想去远方去寻找那个人,我离开了,去了陌生的地方。
经过简单的适应后我开始习惯了周而复始的生活,残酷的,辛苦的高四赎罪之旅,可是如果一个人注定不羁的话是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他,所以我慢慢摸索,慢慢找到了去往网吧的路线,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无法关上。那年我以为18岁就应该是骄傲的不可救药的年纪,却不知道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后悔莫及,有始有终的生活,松竹常伴的山野,亡命天涯的故事不过是一个年轻人的童话。我有恃无恐,因为在班里的成绩还可以,虽然不能名列前茅但至少可以上一个很好的二本,很稳定,所以我不顾老师的劝阻,我行我素,在若干个的夜晚去寻找我的故事。在那里没有太多的朋友,因为在外面我才发现原来那些看着不太顺眼的亲戚有多好,所以也不想主动去和别人交朋友,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我们都不属于这里,而我们都不属于我们之中任何一个人的世界。大家迫不得已聚在一起,我以为仅此而已。
因为座位的优势,我可以每天观赏计时牌的变化,从233天开始,到一个未来结束,时间随着心变慢,在枯燥乏味里开始所谓的苦行,那种感觉相信很多人都有,现在想起那个时候的日子就像吃了很多很多糖之后腻的不行,却还在往嘴里塞,在有糖的时候不以为然,在没糖的时候才发现难以割舍 ,慢慢悠悠慢慢悠悠,日子却越来越少,单调的日子我却无法用单调的语言说出,原谅我的才疏学浅又或者原谅岁月的悠长深远,总之从三位数变成两位数又变成一位数,一模,二模,很侥幸,我两次考试考的还不错,基本上都可以压到一本的分数线,老师说模考和高考差不多,所以我相信故事会按照剧本演出我想要的结果,在六月阳光明媚梦想遍地发芽,可是,可是一切都只是我想。
高考最终还是又一次失败了,是喜剧的开头是悲剧的结尾,没有举杯祝福的高四,我的同学们会各安天涯,我知道很多人会忘了我吧,我也会忘记很多人,时间的路途上没有人会陪你一直走下去,一成不变的步调,喜你所喜,悲你所悲,每个人都是这样,亘古不变大自然黄金法则,直到今天我还无法释怀我的失败,我知道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可还是没有办法放下,就像曾在5月的早晨再回学校的路上我望着天空问自己一切都结束了吗?是啊!一切都结束了吗?你曾厌恶的那段生活再也不会羁绊你自由的脚步,你曾向往的远方张开它的怀抱,自由好不容易,怎么不敢了呢,单枪匹马的轻狂岁月啊,我多想在回味一次啊,满满的板书,我还没有记完,必考的知识点,又被丢在了哪个角落里啊,再见怎么才能说出口,我长大了,看淡了很多东西,却还是无法放下我的过去,异乡的西河旁还会有少年吹着风看着景吗?破旧的教室里春风还会拂过多少陌生的面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说再见,却注定再见,厌烦的那段生活还是融入我的血液,两人一马,我还缺一个人,一匹马,我决定不再寻找,独自前行,不说再见,在初秋的季节乘上列车去遥远的城市,我怕吵醒你啊,就这样完美的决定了,未满19岁的少年背上行李悄悄离开一个人去一所普通的大学,时而涌上心头的故事和陌生人,对不起,原谅我在心底的不辞而别吧,我无法接受别人的成功,我假作一切都好,不说再见好不好?好!可是我怎么听见你的祝福,缓缓地缓缓地,再也不见!若有一天我还能看见你的荒芜,我们相视一笑泯恩仇好吗?好!
不说想念
九月的一天傍晚,文西正在厨房忙活着,听见客厅刚进门的丈夫程思亦的声音:“文西,你有朋友在日本呢?”
“啊?没有吧。”文西有点摸不着头脑,便擦擦手,来到客厅。
“从日本寄来的明信片,给你的——风景不错噢。”程思亦说着便把手里的明信片递给文西。
文西有些疑惑,谁会从日本给她寄明信片呢?一看那上面的文字,文西顿时明了,那字迹再熟悉不过。
是他,他什么时候去日本了?单位临时出差?
文西怔怔地读着那几行字:
“To西西:
生日快乐!新婚快乐!
20XX-9-133:57pm于京都岚山”
类似这样措辞的明信片文西已经收到二十多张了。永恒不变的“To西西”,然后一句话,最后落款是日期、时间和地点,却从不留下名字。这样的写法文西再熟悉不过,她寄给他的明信片亦是如此。这是文西和他之间的默契,还有,秘密。
“是谁寄的?能认出笔迹来么?”程思亦站在文西背后问道。
“噢,是一大学同学寄的,她前一阵子告诉我要去日本出趟差来着呢,没想到她竟然在那儿给我寄了这张明信片。”文西想都没想就编了这么一个谎。
他是她心底最深处的秘密,她谁都不打算告诉。有人问起时,她甚至会假装与他并不很熟,仅仅限于那几天的“同事”关系,只知道他爱好摄影,人挺温和的。
最初遇见他已经是整整六年前的事了。
那会儿文西研究生还没毕业,有一次一个师兄的单位主办一个大型国际会议,需要两个会务助理,她就跟另外一个同学一起去了。
会议第一天忙下来,文西觉得很累。不过一想到一会儿可以吃大餐,疲劳仿佛立即烟消云散了,文西不自觉地低头独自偷偷乐着。
走进华丽的宴会厅,文西好奇地东张西望,四处打量。宴会厅中央的大水晶吊灯晃得她眼花,文西赶紧收回了目光,揉揉眼,接着看棕色墙上的挂画。
有淡雅的水墨画,也有浓艳的水彩画,还有一种文西说不上名的画。以前也偶尔见到过那种画,多是风景,美得不似真的,不像画的,可也不像是照片,大概是用电脑绘制出来的吧。
文西边想边掏出手机,给妈妈发短信,汇报这第一天的工作情况,还有这华丽丽的五星级宾馆,边发边忍不住一个人傻乐着。
正发着短信,文西眼角余光感到有光迅速闪了一下,挑了挑眉,摁下发送键,这才抬起头来。只见“同事”小李淡笑着向她略一点头,手里是那一个几乎一整天都没离身的单反相机。
会议第一天,文西还不知道所有同事的名字,只偶尔听到领导喊他“小李”。见人家微笑着对自己点头致意,文西灿烂地露齿一笑:“嗨!”
小李走近来,或许是受她那灿烂笑容的感染吧,笑容深了些,问道:“笑那么陶醉,给男朋友发短信吧?”
陶醉?第一次听人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笑。呵呵这不算个坏词。文西挑着眉,眯着眼,有些不好意思:“人家还没男朋友呢!是给我妈发短信。”
“呵,小姑娘,原来是给妈发短信这么乐呢!”他有些惊讶。
晚宴开始了,大家围坐一桌,他在文西对面。文西时不时地同旁边的人说几句;他则不太说话,一直安静地吃着,有人对他说什么时,他就略略侧过身倾听,有时点头,有时带着玩味的笑意轻轻摇头。
他就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人,文西想。记得上午她和其他同事、领导八点就到了,他九点多才来,一进门,见他没怎么跟人打招呼,就一个人找个沙发坐下。笔记本电脑摊在腿上,专注地在键盘上敲着。一天的工作结束了,他才和她说了这两句话。
一周的会议终于就要结束了,文西夸张地甩甩胳膊,放松放松一下肌肉。文西以为与这些“同事”的关系或者说缘分就将到此为止了,以后估计不会怎么联系了。
可是她没有想到,闭幕那天下午在会场里小李会邀请她看他拍的照片。文西从来就不热衷于摄影,甚至自己都不太爱照相。不过,那会儿反正已经没什么活儿了,她想了想,看就看吧。
后来,文西每每回想当时的情景,都有些恼,又很有些庆幸。
恼的是从看照片的那个下午开始,文西喜欢上这个已婚,比她大十三岁的男人。
庆幸的是她没有错过认识这个男人,庆幸的是因认识他而看到了另一种追求,另一种生活,另一个她所不熟悉的天地。
若不是那个下午,文西不知道美得童话一般的照片是可以拍出来的,而不是PS出来的,更不能想象并不漂亮的自己在镜头中也会有几分动人。
若不是那个下午,文西不会想象有一天自己也会背起背包,独自远行。
那天下午,在会场的最后一排,他先给文西看开会这几天拍的照片,包括最后两天去游玩的照片。很多是工作要求拍的会场上的情况,并无多大意思,他飞快地按键到下一张,下一张。文西在眼花缭乱中突然看到了自己:低头发短信的侧面,笑得——的确很陶醉。文西急急地让他返回去再看一下那张照片。
因台上还在闭幕致辞,文西压低了声音。他侧低身来:“嗯?”文西再说了一遍,他笑了,返回到那张照片。
“你偷拍的啊?!”文西把椅子挪近了点儿,紧盯着电脑屏幕轻声问,惊讶,但没有责怪——那张照片的确拍得不错,呃,是把原本不怎么样的自己拍得不错。
“呵呵,你自己先看着,我去一下洗手间。”他说着便站起来,声音擦过文西耳畔。文西脸一红,慌忙点头。
后面,文西在一大堆照片中又看到几张自己的照片夹杂其中,都是背影和侧面,很专注的样子,浑然不知外界纷扰的神情居然有那么几分动人。
几分钟后,他回来了,文西把邮箱写给他,让他回头有空把照片发给她。她不是一个喜欢照相的人,那一刻却很想留下那几张被偷拍的照片。
文西看他在输入名字时选了“茜茜”两字,急忙纠正道:“不是这个茜,没有草字头的!”内心窃喜不已,他没有输入“文西”,而是“西西”。
“对了,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只听到有人喊你小李。”
“哈哈,我叫李晓青,春眠不觉晓的晓,青草的青。”他开心地笑道。
“噢,李——晓——青。”文西边念着,边飞快地掏出纸笔记下来。
后来,他又打开自己的博客,给文西看他的得意之作。听他讲着这张是什么时候在哪儿拍的,那张又是怎样选择拍摄角度的,文西只有惊叹的份儿。
分别后好几天,才收到他的邮件,却只有一张大合影,他说,同事在整理照片时删掉了很多与工作无关的照片。文西的惊喜顿时变作失望。
沮丧地打开QQ,查找他在邮件中留下的QQ号,加为好友。等了一会儿,不见有回应,便关了QQ。
过了两天,文西才想起开QQ,果然,他已经把加为好友,发了一句招呼:“你好,西西”。
两人就这么开始聊开了,天南海北,有一搭没一搭。
后来,文西把搁置了两年的博客重新拾起;
后来,学他,也开通了微博;
后来,听他推荐的音乐,读他喜欢的书,看他为之着迷的电影;
后来,独自一人骑车去后海,去南锣鼓巷,去圆明园,去故宫,去北海,去798……
后来,收拾行装,出发,远行。
后来……
第一次独自出门远行,是去庐山,在那儿文西给他寄了第一张明信片。青山飞瀑,看着就很凉爽,希望给在北京酷暑中的他带去一丝凉意吧。
那一阵,文西天天单曲循环《如果下辈子我还记得你》,开头几句百听不厌。一天,在微博上写道:想有一天,信箱出现一张美丽的明信片。
几个月后,文西收到了他从新疆寄来的明信片。后来,他每出去旅行一次,文西都能收到他从当地寄来的明信片,都是风景,很美。
后来,文西习惯每到一地便寄两张明信片,一张给自己,另一张给他。
两人的明信片都通常只有一句话,文西是怕自己再多写两句就会忍不住让想念从笔端流出。他呢?他为什么每次也只写一句话?文西不止一次想这个问题。有一次问他,他先发过来一个爆笑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才很不满地回答:“你每次不也这么吝惜笔墨,惜字如金?”文西想想,也是,便不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她不知道他在那头皱了皱眉,想了一会儿才编了这么个理由。真实的原因是他不想让她知晓他的想念。
他已婚,她未嫁。他和妻子生活融洽,他喜欢文西,带些兄长般的宠溺,也带着些克制。
她不知道他每次都是写完了便立即把明信片投进邮筒,怕再耽搁一秒就会改变主意,加上“想你”两字。既然两人不可能,那就不要招惹她。所以,他从不在明信片上写下任何想念的话。
同学见到文西的明信片,总是问谁寄的,文西便说,一个高中同学,最近两年爱上了旅行,没事就出去游山玩水。
他每次出去哪儿旅行都是会告诉文西的,这次去日本竟然没有告诉她。
晚上,文西从手机通讯录里翻出那个名字,编写短信:“收到你的明信片了,好漂亮啊。嘿嘿什么时候去日本了也不告诉我……”故作随意的语气。很快收到他的回复:“呵呵前几天回来了,临时出差。给你一个惊喜嘛。”
是很惊喜。文西幽幽地想。
两天前,她读到这么一条微博:旅游时最好的习惯:找个舒适的小店,挑张雅致的明信片,送给中意的TA,背面写上: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某时,天气晴,我在某地,想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