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g13.com - 寂寞情感美文】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你只是寂寞才说爱,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没有喜欢为基础的一段情,只有寂寞难耐的两个人。题记
有些人在一起靠的不是运气,也不是缘分,而是连喜欢还没有酝酿太久,就直接奔向了爱的高楼。不知道什么时候恋爱可以如此迅速,不用再说我爱你便可以在一起,不用再说想分离便会产生有默契的距离。
也许一个人太久了,也许受到周边人的影响,所以自己还没有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时,就稀里糊涂的出现了一个自己不讨厌,但是也谈不上喜欢的人,就是觉得自己的生活突然间少了一些单调和枯燥,然后心灵上的空虚得到了补偿。
其实两个人的关系到底存在多少差距,双方都是可以感觉出来的,一个人对待感情的良苦用心只需要通过一件小事就可以确定,所以当你没有准备好开始这段感情而已经踏入,对方其实能感觉得到你对这份感情的执着没有那么强烈,对方会迟疑和停顿,你到底是被迫接受了爱情,还是另有其因。
这个世界上只有该结婚的爱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如果只是因为孤独而寻觅,如果只是因为孤单才想你,那么这样的开始会不会有一些茫然。我们更多的时候应该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找一个怎样的人,如果在一起,是因为寂寞还是喜欢。
而在这个大城市中,往往都是孤独引人伤悲,羡慕引人陶醉,寻觅引人茫然,抉择引人难为。没有明确爱的方向,只会让自己爱的可怜,没有明白爱的意图,只会让被爱没有了退路。
你只是寂寞才说爱,而我为你准备了那么久的告白。
延伸阅读
只是因为害怕寂寞才去爱
只是因为害怕寂寞才去爱
——绥靖之爱是不设昉的,共同成长才是市义
在与不少朋友聊天中,有相当多的人会这样说起当初走入感情的动机:我只是因为害怕寂寞,我只是想找一个人来陪,我只是因为空虚……
小月从事着一份让大多数人眼前一亮的工作,人也长得很漂亮,就像一个陶瓷娃娃一样清秀可爱,但是她却告诉我,她很孤单,很空虚,日子好像没有了盐,味道全无,寡淡得让人窒息。
还没等我说什么,小月就自言自语地说,可能是因为缺少爱情吧。原来,爱情就是她的盐,症结就在这里。我提醒她,为什么不去热热闹闹爱上一场,我相信她的身边绝对不会缺少求爱者。
小月跟我说,她也有过心动的时候,可是每次谈的爱情,就像是去饭馆吃饭,当时吃得酣畅淋漓,可等酒足饭饱以后,却感到油盐味太重,有些油还可能是地沟油,就会觉得恶心,而对爱情她有类似的害怕。
于是小月很彷徨,她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男朋友谈了不少,就像走马灯一样换不停,频率就像她更换吃饭的饭馆一样,在寡淡和恶心之间,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还有一位朋友春涵与此类似。
春涵今年25岁,和前男朋友已经谈了5年多的恋爱,她觉得他们的关系一直以来还是不错的。他们开始建立恋爱关系的时候,自己的家人反对过。当时因为一个人在外求学,觉得很孤单寂寞,这时候有个人陪着她,对她很照顾,春涵就不顾家人反对,情不自禁地和男友在一起了。虽然大学时他们不在一个学校,差不多一个月才能见一次,但也聊胜于无。其实,春涵对男友没有太多“感觉”,自己也感觉对这份感情不是非常“执着”,和男友分分合合很多次,都被男友挽留回来。
可是终于有一天,男友再也不挽留她了,要离她而去了。春涵在毕业之前认识了一个比她小两岁多的男孩,他们是在网络游戏里认识的,刚开始是这个男孩追求她,而春涵觉得他们不可能,她已经有了“主”,更何况,她觉得网恋很不靠谱。可后来在长期相处中,春涵渐渐喜欢和这小男生在一起,他们甚至在游戏里结婚,称呼也日渐暧昧。男友发现了她在网上的情缘,备受打击,他气急败坏地打电话骂那个小男生,甚至放出话:如果小男生不退出,他就要把他弄残。
事已至此,春涵决定和男友分手,想一个人独住。男友没地方住,自称要去深圳赚钱去,只是在她这里暂住,春涵没想到,他这一住就是三个多月,这段期间他们总是吵架,他甚至偶尔会对她动手。男友不让春涵跟那个小男生在一起,他还说她背叛了自己,这些是她应得的报应。春涵能感觉到这个男人还很爱她,可是他那样的爱太恐怖,当初就算是她背叛他,分手了难道她要一辈子在他的阴影下生活吗?
关于这两个朋友的故事,我觉得有两个关键词可以概括:寂寞、边界。
我们先谈谈“寂寞”这个词,一个人什么时候最容易寂寞?大概在18到30岁之间,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交时期”。这时候,我们往往开始了和社会接触,我们的孤独感不再只是放学回家无人陪伴这么简单了,我们的孤独感开始纵深发展。在这个时期的人会进入一个情感的饥渴期,就好像是一只小狐狸终于离开巢穴,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世界,而不在原来的巢穴里,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一样。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种孤独感的驱使,我们可能不会有那么强的动机进入感情,乃至构建婚姻。但是如果我们太容易被这种孤独感所驱使,或者让我们进入感情的唯一或者说主要的动机就是为了驱散这种空虚和寂寞,那么这段感情必然是先天不足的,因为它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表层需要而存在的。如果我们只是为了一个有呼吸有热气儿的人在眼前,让自己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么我们必然会因为“生存性”的需要而牺牲很多“发展性”的需要。
从孤单感的生存性的需要到发展性的需要有四个递进的层次:陪伴→分享→支持→成长。
第一个层次是陪伴:两个人在一起,今天我陪你去公园,明天你陪我见哥们儿;今天我陪你上课,明天你陪我逛街……我们两人待在一个屋子里,你玩游戏,我看电视……这些都属于陪伴式的共度。两个人在一起,但各做各的事或者即使做同样一件事,都没有“心理层面”的交流,只是“物理层面”上的交流。
第二个层次是分享:两个人有一些交流,比如散步、吃饭的时候,说一说今天发生的事;对看的电影有什么感受;对某一个朋友有哪种看法……
第三个层次是支持:对于某件事,你可以给对方出出主意,或者两个人讨论后意见一致,说得投机,你能够赞同对方的某个看法,对方失意时给他一个拥抱……
第四个层面是成长:两个人对很多深层面的问题,比如一些终极的问题如人生、哲学、意义层面有比较深入的探索,彼此都有一些挑战,而这些挑战会让彼此都感到成长和深层的放松和宣泄乃至改变,那么这种陪伴是富有“创造性”的,不是“填空”式的。
我们可以就此标准看看春涵的孤独感解决在第几层面。很有可能,她和男友的关系大概只在第一个层面,或者最多到第二个层面一一只停留在事情和对事情的看法的陪伴,而没有真正心理意义上的陪伴。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内心更深层的寂寞之痒是无法被“搔”到的。那么“游戏男友”的出现,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我们的需要总是先于我们的意识而随时准备着被满足,在我们知道以前就为我们寻找了合适的满足自己的对象。
我们往往不知道我们在寻找什么,但我们的潜意识会知道。所谓的缘分都是我们不知道的自己的那部分安排的。
虽然一个是在现实中和春涵在一起,另一个只是在网络中作为一个“虚拟”的存在,但是网上的男友战胜了现实中的男友。可见孤独和寂寞看重的是质量而非数量。这就是诗人们最爱描绘的主题:你坐得离我很近,可是你的心却离我很远一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实,当春涵终于找到了一个更能满足她深度寂寞的需要的男人时,已经证明她终于成长了,而且跨越了第一个层面的简单的物理陪伴阶段,她要的不再只是“生存”,而是“发展”了。为了跨越这个阶段,她通过无数次“分手”来反复尝试,但最终,她决定不在这个关系中存在是因为她看到了这个关系的危险。那就是爱不都是好东西,有时候爱可能是很可怕的玩意儿,就像是火和电,它们使用得当就是好的,使用不当会要命。
也就是说,当她的男友提出死亡威胁的时候,她终于看到了他们关系的实质:控制。
说到“控制”,好像是个很可怕的字眼,但还是那句话,我们知道我们之所以为中国人,是因为我们的老祖宗比我们看事情更明智,他们知道万事万物,存乎中,则得其利,求其极则受其害;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坏东西,只要做到了“中庸”二字,都是好的。一旦到了极端或者极致,都会散发一种危险的味道。
比如“控制”,在感情中,哪能没有这两个字存在?作为“控制”的实践者,爱的排他性和唯一性就是一种强烈的控制,但控制如果走了极端,或者爱的内涵退化到只有控制,那么这就已经不是爱,而是一种绑架。
什么样的人,喜欢成为“爱情绑匪”?就是那些活在爱的生存底层的人。这样的人,比如春涵的男友,就是活在强烈的恐惧中,什么样的恐惧?可能是孤独的恐惧、被排斥被抛弃的恐惧、被拒绝的恐惧、被忽略的恐惧、被否定的恐惧……
在学校中你会看到有的小孩子会心甘情愿做另外一些小孩的跟班,哪怕被羞辱,被打击,也会赔着笑脸和他们一起混。你会很好奇,为什么他们会折辱自己的脸面,而非要和那些人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和一个人孤独相比,哪怕被小伙伴奚落,他也可以感到自己是存在和被接纳的,有归属感的。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安全感,人都是需要一种联结感的,因为人是群居的动物,对群居的动物而言,如果你落了单,就意味着毁灭。这种对毁灭感的恐惧来自我们的远祖,一个被群落抛弃的人类,面对的世界是很可怕的,因为人只有群居才能生存,而一个人面对豺狼虎豹的时候,他的种种劣势就暴露无疑了。所以,哪怕这种联结感是以牺牲很多利益为代价,包括自尊和价值感在内的,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自己的一部分利益。
从小缺少联结感的人,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存活”,也就是说,对他们而言,他们最擅长的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存活,或者说他们认为自己就没有能力或者资格获得更高层面的幸福,而只能维持着某种“温饱”层面的满足。
这样的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份工作就是“控制”,他们以控制为获得微薄幸福感的唯一手段,灾难性的毁灭想象一直会让他们挣扎在恐惧中,让他们无法真正发展更深层的需要。于是他们就陷入了一个悖论:控制最终换来的不是满足,而是再一次伤害,而伤害则让他们更加努力地控制,这个恶性循环最终会让他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换来的是他们最恐惧的毁灭。
现在我们该说说春涵了,她好像是“控制者”的反面“被控制者”。在心理学层面上,她和男友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是以最底线生存为人生的最高原则的。
看看春涵这样的人做的很多事,你会有些好奇:是什么让春涵允许一个男人如此侵犯她的个人空间?这个男人已经和她分手,却还能和她住在一起,居然还能和她争吵,还能打她,不知道他是否支付他的房费,如果没有的话,那真正是史上最恶房客了——是谁让她接纳她这样的行为模式?
不得不说,看上去很无奈也很受伤的春涵,必须承担部分责任,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其可怜之处,看上去似乎是这个男人处处进逼,但从另一个角度,是一个女东郭先生步步退让一教会和纵容了他的种种行为。当春涵允许他一次次侵入她的空间,她有什么收益和获得?也许是害怕寂寞?又是什么让她如此害怕一个人,宁愿有一个人可以主宰她的生活?
春涵的自我边界好像一个没有篱笆的围墙,前男友可以随意来去,是什么让她成了一个不抵抗主义者?是什么让她无法保护自己?
一般而言,没有太多边界感的人,往往在小时会是乖小孩,因为乖可以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赞赏。其实所谓的“乖”在中国人的语境里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边界很低的代名词。当一个人带着这种乖的性格倾向长大时,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他人的任意干预,因为从小他就被教育:捍卫自己的需要和权利是要受到惩罚的。
比如一个孩子不愿意学钢琴,妈妈边痛殴他,边告诉他,这是为你好。结果孩子就学会了,自己的需要不重要,自己的需要是不可接受的,父母的需要才是他的需要,父母的需要才是真实的、正确的、毋庸置疑的。每当他这样认为的时候,就可以获得父母的爱,于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就此养成了。
对其它人而言,说“不”不是一件大事,但对春涵这样的乖乖女而言,说“不”意味着她们要向自己已经被驯服的人生告别。我想这不会很容易,但可以做到,需要有决心。
如果说句非常没有同情心的话,也许春涵需要感谢她的前男友,他的闯入让她意识到,做个乖女孩,已经无法应付这个复杂的社会了。当她没有自我的时候,不会得到父母的微笑,而是男友的侵略和进一步伤害,她是时候要学习捍卫自己的家园了。
所以真正让春涵不设防的,不是这个男人,而是她的绥靖政策,她的不抵抗政策。到了今天,她的内心深处也许还在相信,可以用这种方式得到爱。有时我们往往会因为爱一个人,而用各种方式证明他们在我们生命中的存在,比如我们发现自己会无意中像爸爸妈妈那样做事,自己的习惯和自己的姿势都有父母的影子,有时甚至是痛苦,也是一种对父母的爱的忠诚。如果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是一种痛苦的联结,我们就会用痛苦构成我们的生活,因为痛苦之上闪耀着爱的光芒。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从小就练毛笔字,按说字应该很好,可是他一到写字的时候,就会写得歪歪扭扭的3相隔五年后,再见到他,发现他的字大有进步,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清楚。我问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沉吟许久,忽然说了一句,从我父亲去世开始……
他写字和父亲去世有什么关系?原来他的父亲是个业余书法家,从小就训练他写字,可是他无论如何就是写不好。可是奇怪的是,只有他写字的时候,他的父亲才会和他在一起,其它时候,父亲对他都很冷淡。往往他写字写得不好时,父亲会大发脾气,他练字的习惯甚至到了成年,每次回家过春节,他的爸爸都会要他当场写字,在一边指导。
说起来,父子俩就是靠写大字来交流情感的,而说到后来,我的这个朋友忽然泪流满面地说,他现在明白了,他在父亲在世的时候为什么老是写字很难看,因为他害怕如果他写得好了,父亲会失去了和他在一起的理由。我相信直到今天他才,明白这一切的意义,而他们父子俩就在做着一件大家潜意识层面知道,但意识层面不了解的默契的事情。他们是通过这样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的,而一旦他写字好了,这种指导关系就只能告一段落了,而父子在写大字之外是没有机会“联结”的。
“二十四孝”故事中就有一个老头为了让父母开心,穿着小孩的衣服在地上滚扮婴儿。为了和父母的爱永远在一起,我们宁可永远保持一种孩子的状态。比如像春涵这样的乖孩子,他们必须保持没有边界,以维系和父母的爱,准确地说,他们会将这种爱的方式复制到自己的恋爱形式中。总的来说,他们并未离开父母,只是身体上离开了,而在内心深处,在脸的朝向上,他们依然还向着原生家庭。
我们应该明白,对春涵这样的女孩来说,她们今天面对的,其实是要对二十多年的人生模式做一个告别。对这些将爱和痛混为一谈的人来说,更需要明白一点:如果她们的父母真的爱她们,看到她们为了爱父母而牺牲了自己的边界,乃至会用一生来践行原生家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以此向父母致敬或者说表明自己是父母乖孩子的话,父母绝对不会愿意她们如此之不幸福。
爱的本意就是让彼此幸福,否则那就是一种恨,或者一种恶意。还是让我们回归爱的本源,我们总要长大,长大意味着我们终究有一天要重新检阅我们的爱、我们学习到的本事。如果你搬过家,你会知道每次搬家你必须要舍弃一些已经明显不能再用的东西,尽管它们在过去对我们很重要,但是在你启程的时候,你必须要将它们放下,但同时你将携带着过去的,并在今天依然有用的东西前行。
这就叫新陈代谢,或者说长大,我们不再囫囵吞枣,我们发现自己有五脏六腑消化吸收生活加诸我们身上的一切。我们是有选择的,让我们有选择的是我们父母的爱的本意,那就是他们希望我们快乐、幸福,我相信天下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抱有这样的意愿的,只是这个意愿往往并不能化作现实。我们的任务就是继承父母的意愿,让我们自己幸福。
如果说过去我们通过不保护自己来保护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保护自己来保护父母对我们的期待,那就是我们一定要幸福。
也许当我们想清楚这一点以后,我们就可以从小孩子的状态转化为现在的模样,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咒语中解脱出来。我们还有各种可能性,而不再按照从小到大的僵化模式去徒劳地寻求爱了。
卢悦解“毒”
以爱的名义去控制他人,实际上是爱的绑架。
从小到大僵化地寻求爱,没有出路,自己的需要才是真的。
你爱的不是我 我只是你寂寞的工具
我对于你的爱从浓厚到冷淡,不是我不爱你了,而是你那种爱是我无法接受的。因为你要的只是你的小性福,并不是本身的我。我想要得到你的关心和宠爱,而不是你的性需要。我不是你爱人的替代品,我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你发泄性欲的牺牲品。
你既然想要的只是性,我和你在一起还有什么希望。我是一个很现实的女人,你既然能为了性和我选择在一起,将来你也会为了性和我分手。不能打没有把握的仗,所以我选择放弃你。你想要的是小孩,我不是你生小孩的工具。我的身体不好,而你也不关心一下,我不能现在生孩子,你也不问问我的病情怎么样了,只是一心的想让我怀孕生宝宝,你想过我现在的感受吗?你没有,你也不知道我内心的想法。你不爱我,当然不知道我的伤痛,你要是爱我,绝对不会出现如今的局面。我看清了你的人,再也不想和你有任何关系。
你每天给我说的话,除了性还是性,你让我如何再一次去接受你。我不想再这样堕落下去了,你本身就不属于我,我为什么还要去强求呢。我相信我的幸福会在下一站,会找到一个真心关心我,和宠爱我的人。而你不是,爱你让我丧失了对你的信任,你还有什么理由纠缠不清!
我要做个坚强的自己,我不是别人的任何工具,自然也不会去充当别人的泄欲玩具。所以我要断个彻底,这本该在一个多月就该做的事,等到现在才理清现状。因为爱,我的伤痛不会再深。我会永远的记住现在的这一刻,因为这人教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做个聪明的女人,绝不能因为一时的情爱而让自己变成一个痴情人。那样伤的是谁,不会是别人。所以与其让自己软弱,还不如坚强起来,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
我拒绝你以这种方式来爱我,在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是过属于自己的小幸福。而你只是从我身边察肩而过的陌生人,你只是我一时迷茫的一段童话,醒来什么都不是了。
你可能不是寂寞,只是太闲了
快节奏的生活带走了我们不少仪式感,我们的生活犹如坐上了高速列车,身边的风景很美,但是我们却无暇顾及!
在书信的年代里,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思念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那时我们东西坏了,第一个想法是修,而现在第一想法是换,是我们富有了,还是有些东西不值钱了?
当机械化取代劳动力的时候,我们应该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陪家人、陪孩子,但是事实是我们只想着如何去打发这些多余的时间,如何把手机的电量用光,如何尝试新鲜的感情,如何把游戏打的精彩,看似一天忙忙碌碌,却过得很空虚!
我当兵那会儿应该是08年,训练很苦,但是很充实!每天都是被班长掐着秒表度过的,根本无暇思索别的事情,集合穿衣一分半,整内务十分钟,打扫卫生十五分钟,大便三分钟,小便三十秒,自己的时间也就是晚上休息,累了一天倒头就睡,哪有时间想别的!
现在的我融入了社会,加入了快节奏生活,但是心里却越来越不踏实,时间多了也并没有拿出太多时间陪父母孩子,总是想着哪天回家陪父母,哪天回家陪孩子,但是计划往往赶不上实际,追求的东西总是和现实很矛盾!
没有伞的孩子,雨天就要学会奔跑,落在起跑线上的人没理由不努力,工作完有时我也会很累很寂寞,往往失去约束的人很容易膨胀,我知道我现在的生活变得不充实了,当年的那份热血也越来越少,复杂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是我适应了环境还是那份执着抛弃了我?
我喜欢跑步,在奔跑中能找回自我,应酬越来越多了,体能越来越差了,我讨厌肥胖,它会在我前进的道路上拖后腿,每天空余的时间我开始穿插锻炼,让自己找回当年充实的生活!
我想我应该不是寂寞,只是太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