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油馍盒子

油馍盒子

发表时间:2020-09-18

【www.qg13.com - 关于野菊花的情感美文】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当我想念你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油馍盒子,欢迎阅读与收藏。

几十岁的人了,还像年轻人一样的德性,妻子总是这样说。

这不,文友又有新作问世,大伙都让他请客。说大伙其实也就我们三个人,一同长大,一块工作,平时说话向来随便,没想到,这次他却毫不含糊,爽快的答应了。一篇小文章也就百十块钱的稿费,他说要在全县城最好的餐馆撮一顿,以此表示高兴。注意这里说的是餐馆,而不是酒楼,像我们这个年龄最喜欢的是雅静。

地点选在了又一春,三人几乎同时到达。朋友要了几个新鲜可口的菜肴,掂了一瓶二锅头,三人俩不闲,闲着一个作裁判,很快大家玩了个尽兴。要吃饭了,朋友说:今天我请客,想吃什么,只管点!相互推让了一番,最后目标集中到我身上,不知是动了哪根神经,我猛地一下说出了油馍盒子四个字,说后又有些后悔,心想现在还有这东西吗?

一问老板娘,你别说,还真有,三人都会意的笑了。于是乎,我想起了当年吃油馍盒子的情景。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还是生产队的时候,上面来指导工作或做公共事务的,一般要吃派饭。被指派的人家要像对待贵宾一样招待这些人。记得常来我家吃派饭的是给村人理发的崔师傅。每当这个时候,奶奶总是老早的起来,准备好柴禾,在灶火(厨房)门前支起一面圆圆的黑黑的中间略鼓的鏊子,将事先盘和的面再次柔好,一边擀,一边烙,还要一边翻,一边续火,有时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候奶奶总是叫我过去抱柴禾,把燃到外面的柴禾重新放在鏊子底下。待高粱梃子扳的筐子里烙馍突出来的时候,奶奶也就忙够了一歇。

那时的农村真是太贫穷了,家里招待客人基本上没有什么菜,像这种贵宾待遇,奶奶总是抓些平时舍不得吃的粉条泡泡,拌上面煎煎,算是一道难得的菜肴。再则就是将烙好的薄饼摊开,膏上油,撒上盐,一般是两张合到一起,折叠成长方块,在鏊子上反复焙,直到外面焦黄,闻到香味了才换另一块。这样做成的油酥焦香的食物,我们当地就叫油馍盒子。

这里需要说的一点是那时候的油,一般也就是逢年过节,割的肥肥的猪腰身,啃啃骨头,剩下的熬成了油。冬春很长时候,沁成一大块,用时铲一点,吃起来确实香。不过,像这样的油馍盒子,在当时,一回最多也就插上两三盒。记得崔师傅人很好,一说带笑,态度和蔼,吃饭虽然慢一些,但我们总能等得一盒半盒端回的油馍盒子。这样说来,崔师傅每次只吃一盒,招待陪着的父亲吃半盒。在我们乡下,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主家不吃,客人是不吃的。

端回来的油馍盒子,尽管凉了些,焦酥的味道远比不上刚做好的,但我们姊妹几个很快就分吃精光,还用舌头舔舐着手上的碎渣,两眼不时地望着空空的馍筐。

老板娘终于把油馍盒子端了上来,朋友招呼着趁热快吃,我这才慢慢的回过神来。面前花瓷盘里五六块油酥焦黄的油馍盒子,小小的,薄薄的,非常精致。刚出锅的,还飘着淡淡的轻烟,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不由自主的拿起筷子,加上一片,放入口中,仔细咂摸,真酥,真香!

油馍盒子,幽幽的家乡风味呦,今生难忘!

情感一生延伸阅读

杠子馍的youhuo


杠子馍已经消失多年了,但每每想起来的时候,好像还是昨天。那浓郁的麦香,那筋斗香软的口感,那不是很白但能剥下皮的长长圆圆的蒸馍,二毛钱外加四两粮票就能买一个,但总是吃不起,让我至今难忘。

说到杠子馍,就得从三四十年前许庙的老食堂说起。想必凡是许庙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对许庙老食堂都不会陌生吧,特别是五六十岁左右的人群,无论男女,都会对老食堂有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许庙的老食堂在许庙就像西安的钟楼饭店在西安一样有名。平常的时候,是吃不起的,对一般社员来说,更舍不得吃,除非有特殊的事情才会去犒劳一顿。比方缴猪的日子。那个年代是人民公社化,各村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再化分成若干个生产小队,生产小队以户为单位,所有的劳动力都是生产队的社员。集体种地,集体劳动,集体打粮。国家的政策每户社员每年必须给国家喂养一头肥猪缴给国家,供给人民子弟兵和工人兄弟生活。一头猪一般喂养十个月左右就出槽了,大概一百斤以上。用架子车拉送到许庙街缴给食品上。食品是个门店,后面有个大院子,是县政府设的门市,专门收购许庙地区的生猪。

缴猪的日子是个大喜的日子,一家人一年喂养一头肥猪很不容易。在那个人人受饥挨饿的年代,逮个小猪娃子放到圈里,放工了在地里拔一笼猪草回来倒到石槽里就行了,没有饲料,一家人吃剩下的饭菜,洗锅的泔水,麸皮,萝卜,红薯等等都可以喂猪。等猪长大了为了长膘,才喂粮食。所以,喂养一头猪是一家人一年的辛苦和期望,一头猪可以缴五六十块钱的,缴了猪领了钱,一家人才舍得华几块钱或几毛钱挥霍一次,去食堂吃碗汤面,然后买一个杠子馍用手帕包好带回家分给孩子们。那个时候,许庙街简直成了孩子眼里的天堂了。

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个女同学请假了,说帮她爸去缴猪,第二天那个同学来了,我们几个男同学调侃她,说她爸缴了猪没给她买杠子馍,她使xing子睡地上打滚不起来,还挨了顿打,一下把她气哭了。

上初中是在玉山社中上的学,学校就设在原来的许庙村的寺庙里,在清峪河边,南边是杜阿,和学校隔了条小道就是收猪的食品门市部,出了校门向北走就是老食堂和街道。

中午放学了,离家近的几个村子的同学就回家吃饭去了,离家远的同学是住校的,在学校食堂吃饭的。

学校食堂的厨房被烟火熏的黑麻古懂的,里面安了两个非常大的铁锅,一个用来烧水,一个用来做饭。食堂做饭的老头姓李,庞阿村的人,同学都叫他李师,每天做一大铁锅糊汤,糊汤糁子是同学从家带来交给李师,用称称了斤量,换成饭票。开饭了,同学排成长队,拿着饭票和洋瓷碗,打两铁勺糊汤端回教室,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腌菜,几个同学围在一起,互相分享着不同的味道,吃的津津有味。女同学是很少和男孩在一起吃饭的,她们有的会去宿舍,或老师房子,也是几个人在一起吃。吃完了去水龙头把碗一洗,放到宿舍自己的布包里。

饭后的时间是最自由快乐的,三五成群出去逛街,满街上乱转,去食品上看老范验猪,他用手指在猪背上摁摁,根据猪膘的薄厚把猪分成一,二,三个等级,一级最肥,价钱最高,三级最瘦,价钱最低。如果和老范熟悉,也可能把三级验成二级,一头猪就可以多几块钱的。

上初中是少年时最快乐的两年,有时候也去食堂解馋,一毛钱二两粮票买个的蒸馍,也有五分钱一两粮票的糖包。去食堂北边公社的马号看看骡马,去供销社和售货员谝谝,买个笔记本或铅笔或钢笔,最爱去公社的铁匠社玩,看铁匠师傅打铁,看翻沙工把烧红的铁水倒进模子里铸成犁铧。那时都是手工作坊,唯一的机械是那个空气锤了,师傅把烧红的铁块从炉子里钳出来,放到铁碜上,脚往下边一踏,空气锤就咚,咚,咚的工作了,比人力大多了,震撼的很,很快把一块铁锤成所需的形状。

当时的信用社在中药房和供销社中间,是一排子门面,听说有一次,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上厕所了,忘了关门,回来后发现桌子上放的几百块钱不见了,听外面的人说街上一个讨饭的刚从信用社出来走了,这下有了线索,工作人员急忙去食堂买了个杠子馍,找到那个讨饭的,换回了丢失的公款。

对我来说,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我初中毕业去玉山中学考试的一天,考完试交了卷子出了校门准备去吃午饭,正好碰见我未过门的嫂子,她把一个热气腾腾的杠子馍从手帕里拿出来寄到我的面前,我当时很不好意思接受,但又拒绝不了她执意热情的态度,使我至今心里还热乎乎的,不能忘记。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已到中年,但过去的事总在脑海里重复的闪现。

在那个贫穷艰难的岁月里,贫穷有贫穷的快乐,苦难有苦难的过法,杠子馍是那个年代饥饿时最好的期盼,能吃一次是天大的幸福,杠子馍更有着它特殊岁月里的巨大诱惑,以至于成了那个年代人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狐狸借油


一天,狐狸家里没油了,狐狸听说鸡那里油不少,便去鸡家里,到了鸡的家门口,狐狸拿捏了一下,清了清嗓子,分外亲切的说:鸡大婶,在家吗?我是狐狸。鸡一听是狐狸,没好气的说:你来干什么?狐狸又说:鸡大婶呀,谁都知道您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是这样的,我家没油了,您能不能帮帮我,借我一些?鸡半信半疑的说:你前年借的两瓶油,到现在还没还呢,我怎么相信你?狐狸一听有门,十万分的诚意,狐狸说:等我有了油连前年借的一起加倍还给您,这次我保证借一瓶还两瓶,不然就让老虎打死我。鸡听了感觉狐狸这次有诚意,就从油缸里装了一瓶油递给了狐狸。狐狸笑眯眯的接过油,千恩万谢,然后转身大摇大摆的走了。

过了几天,狐狸真的来还油了,鸡大婶一看,狐狸拿着两个眼药水瓶,狐狸把眼药水瓶递给鸡,并说明来意。鸡大婶一听气急了,你不是说,借一瓶还两瓶吗?怎么拿这么个小眼药瓶来充顶呢?连当初的十分之一也不到呀!狐狸说:是,我是说还两瓶,可没说瓶子多大呀。说完狐狸得意地走了。鸡大婶气的破口大骂狐狸不是东西。牛听到了不服气,它想,得治治这个狡猾的家伙,牛来到狐狸家,哞的一嗓子可把狐狸吓了一跳,狐狸扭着屁股来到牛身边,牛大哥,你吓着我了。牛瞪着眼又是一嗓子,狐狸哆嗦了一下,:牛大哥,你来我家有事吗?牛说明来意,大致意思是借油,借一瓶还一桶。狐狸一向知道牛的为人,大气,讲信用,它慷慨地答应了。

到了还油的日期了,狐狸老远就看着牛拎着个大桶,它心想,牛真是仗义,说一不二,实在。狐狸迎上去说:牛大哥,你可真守信用,不急不急。乐得合不拢嘴。狐狸招呼牛坐会儿,牛说有事得赶紧回去。牛刚走,狐狸打开桶盖一看傻了,里面装的不是油而是水。狐狸追上牛,气的眼火冒金星,质问牛桶里怎么装的是水,牛毫不客气的说,我当初说装什么了了吗?狐狸知道牛是故意整它的,只好认栽。

空盒子的智慧


明朝宣德年间,御史李浚奉皇命来到浙江钱塘县督理粮储事宜,然而,当时的钱塘县官对李浚却并不买账,表面上恭恭敬敬,内心里却一直想要设计害他。

一次,县令寻找到了一个机会,将自己的一个心腹送到李浚的身边做侍仆。因为李浚毫无防人之心,所以这个心腹很快获得他的信任,并找到机会偷走了李浚的御史官印。当李浚办公要用印的时候,这才发现印盒里已经空了。李浚想了又想之后,从一些细碎的蛛丝马迹中判断出来这是县令干的。

李浚的部下知道后,便想带兵去县官家搜察,李浚当即阻止了,因为光是心里知道没用,根本没有证据。若是兴师动众地去搜察,很可能会使对方在慌乱中扔掉脏物,那样李浚不仅无法取回官印,反而还会将自己逼向死胡同,因为丢大印可是一件罪很重的失职事件。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来自己丢失了官印,李浚只能装作生病停止处理公事。

就这样过了几天后,李浚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能让县官主动把官印送回来,但前提是必须给他搭了一个台阶!主意拿定后的当天晚上,李浚当作大病初愈,精神焕发地邀请把县令请到家里来喝酒庆贺。两人正喝着酒,不知道为什么李浚家的厨房突然着起了火,李浚连忙从卧室里取出一个印盒交到县官的手上说:代我保管一晚,明早将其送回,此刻我先扑火要紧!说完不容县官有什么推辞的机会,直接跑开救火去了。

厨房的火其实是李浚自己提早就安排好家仆放的,火势当然也不会烧得很大,三下五除二就被扑灭了。然而,县令可就不一样了,他捧着空盒子回到家,如果原样送回,那就意味着他把御史大印给弄丢了,那可是关连全家祸福的大罪!左思右想之下,县令只能把自己命人从李浚身边偷来的官印重新放回到盒子里。第二天早早地把印盒送回到李浚家。李浚接过盒子后当场打开检验,里面的大印赫然在目!此时,两人都心知肚明而又心照不宣地笑了,只不过一个是笑得坦然大度,另一个却笑得羞愧难挡!

在遭到他人伤害时,我们如果一味地自恃有理、举拳相对,结果往往于事无补,不仅糟蹋我们自己的形象,而且还会继续恶化与对方的关系,把双方都推入两难的境地;而不动声色地给对方一个空盒子,在无形中为对方搭一架台阶,则实在是一种玄妙的生活智慧!

陕北油老板掘金史


从榆林市出发,往靖边县方向上高速,沿着高速路两边的土地上只生长一种植物,就是带刺的荆棘,这里的土地一镢头挖下去,全是风化的石头,根本就长不了庄家。高速路两旁的山丘高低不平,刮起风来都带着旋涡,炎热的夏天经常会突然下冰雹。山坡上除了硕大无比的风车,几乎没什么风景可言。一片荒芜,寸草不生。

尽管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但老天爷是相对公平的,在剥夺这片近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生存环境的同时,又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埋下一个大彩蛋。过去,这里是革命老区,中国最穷的地方。而现在,这里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着陆地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

这片土地下面埋藏的流动的黑金足以让穷困已久的人癫狂。

1994年4月13日,国家为了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由中石油与陕西省政府签订了一份石油开采协议。该协议规定,从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割出来1080平方公里的矿区给地方,并允许延安和榆林的各县参与开发。

不久,各县由于缺乏资金,开始招商引资。由此,大批外省的私人资本和当地的农民开始投资油井。具体的操作是,油田区域界定后,在长庆油田、延长油矿登记的范围内进行共同开发和划给地方单位开发的探矿权、采矿权保持不变。经国家和管理部门批准后,由长庆油田、延长油矿与有关开发实体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各方责任,报国家油气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所以,陕北油田的探矿和采矿权一直是属于长庆油田和延长油田,各县的开发实体,也就是各县的钻采公司,是受长庆和延长的委托进行开采石油。

也就在这个政策支撑下,陕北尤其是产油的靖边、定边、等地诞生了传说中的“油老板”。

一口油井,一天就产能出一辆奔驰。有一年我出差去靖边县城,偶遇一油老板给儿子结婚,70辆路虎的迎亲队伍,足以让我这个路人甲脑门子充血。

当时地级市、县城也想分这一块蛋糕。此后,陕北地方政府利用这一资源开始大规模招商引资。到1996年,引进外来投资开发石油在陕北达到一个高峰,有1500多家公司涌入延安、榆林地区开采。

1997年之后,陕北各产油县成了私营石油经济的大舞台,石油产业生长为地方政府的经济支柱。据官方统计,到1998年底,延安、榆林地区各县石油开发总投入已达50.5亿元,其中联营企业32.9亿元,共钻井5561口,年产油量达到168万吨。石油开发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80%,6年增长了50倍,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1040元,上升到17000元。

1999年时,陕北油田开采秩序混乱引起高层注意。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将陕北油田开采调查报告上报国务院后,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陕北地区是中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地区之一,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整顿这一地区石油开采秩序,事关生产流通秩序的全局,也是管住源头的重要措施,一定要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整顿。”

随后,陕西省政府由省长主持在吴旗县召开了整顿石油开采汇报会,会上决定彻底取缔所有联营开采石油的公司,收回他们的经营权、开采权。

2003年5月,陕西省石油行业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采取果断措施彻底收回联营单位油井收益权的紧急通知》。同年7月,延安、榆林两市有偿回收私人投资油井“经营权、管理权、收益权”,即三权回收。当时,仅靖边县私人投资的1800多口油井被靖边县钻采公司“收购”。这就是争议纠葛持续多年的“陕北油田三权回收案”。

在陕北三权回收17年后,国家自然资源部于2020年1月9日召开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新闻发布会。

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说:“我国将全面开放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允许民企、外资企业等社会各界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这对于陕北,尤其是靖边、定边来讲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消息。

无疑,“允许民企、外资企业等社会各界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是这个《意见》最重要的一条。不过还是对涉及企业有条件,比如:

取得油气矿业权的资格条件是公司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而且是净资产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的内资、外资公司。

此外,勘探开发从事油气勘查开采,应符合安全、环保等资质要求和规定,并具有相应的油气勘查开采技术能力。

实行油气探采合一制度。油气不同于非油气矿产的勘查开采技术特点,针对多年存在的问题,油气探矿权人发现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的,在报告有登记权限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后即可进行开采。

进行开采的油气矿产资源探矿权人应当在5年内签订采矿权出让合同,依法办理采矿权登记。

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中国石油报引用了一则最新数据: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年年增高,20XX年达到了70%以上,超过一半消费量靠进口;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也达到45%。而且国有石油公司每年投入勘查力度很大,但资金投入还是有限,有大量区块尚未开发。

陕北一位油气领域的专家对我们称:“国家很早就有`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说法了,即管住管网,放开上下游。”石油资源是靖边、定边等县城的核心经济命脉,关于全面向民企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对这些陕北县城带来的深远影响。

下午给一个当年三权回收时的油老板打电话,他说:我们就像做了一场梦,就像演了一场戏。现在,又一个群雄逐鹿时代的到来,参照政策,文明发财。不过,这次游戏设定了准入门槛,是3亿人民币。

你们猜,油老板们会杀回来吗?

洗洗睡吧,午安。

哈哈哈哈哈哈

夏雨也贵如油


都说是春雨贵如油,我觉得,这个地方的夏雨也是贵如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雨了,武威终于下雨了,虽然它悄悄地落在了人们熟睡的夜晚,早上起来的那种惊奇是我从未有过的。湿漉漉的地面伴随着阵阵清爽的微风,那种舒适犹如炎炎烈日中一瓶冰镇的雪碧,给人一种透心凉的贼爽。

走在两边杨柳眉飞色舞的水泥路上,我竟兴奋地哼起了歌,感觉全身的器官都舒展开了。一颗颗落在树叶,草叶,花朵上的雨滴就像是黎明时分的露珠,颗颗饱满而又晶莹剔透,像少女的眸子,清澈又明净。干渴的凉州大地久旱之后终于等来了甘露,就像沙漠中的人得到了救命的水源。多珍贵呵。饮完甘露后的大地,突然间变得就像一只温顺的绵羊,鸟儿的叫声更加地鸣翠了,乡野城市变得更加洁净了,仿佛一切污垢都被统统带走了。我展开四肢,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草儿带着油油的香味,土地散发着浓郁的活力,树木显得更加苍翠了,真真实实就像是牛乳中浸泡过的。路边黄色的小花把头仰的好好的尽情地像人们展示着渺小的风姿。

园中的玫瑰都已凋谢,偶尔有一两朵绽放着血红的花朵,雨露滋润了它们褶皱的面容,给人一种风韵犹存的感觉。我轻轻踮起脚尖,从杂草的空隙处穿过,走到了园子中,我尽量轻轻地穿过,怕一不小心便摇落了它们身上珍珠般的雨珠。我想把这美好的,难得的瞬间用手机记录下来。我一一位为它们合影留念,突然的一阵微风,带来了一缕馥郁的芳香,哦,是旁边的玫瑰,我把鼻尖轻轻靠近它,轻轻吸一口,真香,沁人心脾。

这个地方下一场雨真的是太难得了,你光从农村人的建筑物上就能看出,这边盖的房子,房顶都是平平的,并且上面没有瓦片的保护,可见这个地方的降水量特别小,要是换做临洮,这边的房顶早就就被雨水冲透了。我们那边盖房子,房顶要么是一檐水,要么是两檐水,房顶的瓦片是很重要的,房顶的坡度是为了方便排水。从我到这儿后就一直是连日的高温,橙色预警都出来了。很感激这场突如其来的降雨,把一切的躁动不安都带走了,人们可以尽情地出行玩耍,不用整天躲在狭小的房间里,不知所措。

都说春雨贵如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难得夏雨也同样珍贵如油。美了大地,醉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