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g13.com - 永远的爱人情感美文】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远的纳兰容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纳兰容若,又名性德,纳兰氏是满洲正黄旗,父为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自小就家世显赫,并且身为皇帝宠臣。
康熙十三年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康熙十六年卢氏去世,纳兰的诗词达到了巅峰时期,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在当时后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一代才子于三十一岁阖然长逝,普天同悲,宁不嗟叹?
展开一纸素笺,就一池淡淡墨香,隔着历史的烟尘描摹你的样子,你犹如清晨时分的一滴露珠,穿越三百年的时空缓缓走来,带着唐诗宋词的点点清幽,黛青色的山山水水仿佛沾染了你了灵气,越显清秀,古朴的街巷徒留幽幽梨香,那绽放的梨花默默倾诉着你的故事,如梦似幻。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惆怅男子,才华横溢犹如山间满月,身处繁华,却又不贪恋富贵权势。笔锋流转间蕴藏千般柔情,令世人折服亦令世人叹息,纳兰容若,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仿佛是一曲词牌,倾尽万般缠绵,让人余韵悠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道尽了世事沧桑,是不是你早已经参悟透了生命的玄机?你一生为情所苦,为爱所累,你的诗词中酝酿着无奈的凉薄,久远的沧桑。你的落寞,你的孤独,你那些无法言说的心事写进了欲说还休的诗词,令人思绪百转千回,愁肠百结。qG13.cOm
容若的一生是极其凄美的,美得让人心痛,美的令人扼腕生叹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诉尽几许痴情,几许无奈,几许思量,他对表妹的一份痴情,并没有因为伊人的离去而消散在风雨里,纳兰容若,生就敏感多情,个性洒脱而不做作。
因为情感上的挫折,容若心灰意冷不想再爱,也不愿再爱,妻子卢氏以她的温柔婉约,宽宏大度再次唤醒了沉睡的他,渐渐的一颗心如沐春风,两人花前月下,你侬我侬,诉不尽柔情缱绻,奈何天妒良缘,美好的日子总是稍纵即逝。
妻子的死让容若的心再临风雨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杯酒莫惊春睡醒,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阵阵的心痛,泪噎却无声。这一时期的纳兰容若写了很多至今传诵的悼亡之作,怎一个伤心了得。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得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天上人间,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我们在替容若感伤的同时,也要感谢上苍,保留下如此完美的诗篇,不然又怎能听到一代才子痛彻心扉的心声?一怀柔情,散落纸间: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雨更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细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依。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在缘铿,剩月零风里,清泪起,纸灰尽。
要有多深的情感,才能写出如此断肠的诗句,其中又有多少不甘与无奈,无语问苍天,为何姻缘前定路坎坷?让人不禁痛断肝肠。挚爱纳兰容若的诗词,只因它的情深意切。挚爱纳兰容若的诗词,因为它直指人心,纳兰容若,以多愁温婉的性格,惊艳绝世的诗词,倾倒了多少芸芸众生?
他的一生不过短短三十一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的才华征服了前世今生多少有情人?他的诗词柔情似水,字字凝为珠玑。缠绵悱恻里透出了对世俗的无奈,容若,在这个世间,你永远都不会寂寞,因为你永远活在懂你的人的心里。
情感编辑推荐
一生钟爱纳兰词,纳兰心事有谁知
他是相门翩翩公子,玉树临风,温文尔雅,却成为人间惆怅客;他文武双全,深得康熙的信任,成为一品带刀侍卫,却不屑权贵,崇尚平等自由,与汉人成为朋友;他出生贵胄,父亲纳兰明珠权倾朝野,他却并未沾染王孙公子的纨绔之气,自称不是人间富贵花。
王国维称他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梁启超称他为清初第一才人;曹寅曾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有谁知。由此可见,纳兰不是一个只懂得儿女情长,而没有抱负的人。他把自己的词作命名为《侧帽集》,可见他孩童般的纯真与顽皮。
命运,偏偏与他开了个极大的玩笑。他追求简单、宁静的生活,却出生于权贵之家,不得不委身于浑浊的官场;他向往与心爱的人赌书泼茶、长厢厮守,而他最心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
他的词作字字珠玑,感人肺腑,却又痛彻心扉。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画堂春》
只羡鸳鸯不羡仙,纳兰一生所求的,不过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哪怕竹篱茅舍,粗茶淡饭,也是幸福的。后来的我们,才渐渐明白,这样的幸福,是世间最难得的。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
如果爱情能够如天上的月亮般皎洁,那么有多少人愿意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去守护?只是尘缘易断,无可奈何。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是我一直以来向往的生活方式。我仿佛能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画面:纳兰与他的妻子相伴灯前,读书品茶,情深款款。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只是这样的幸福时光只维持了三年,妻子卢氏就因难产离开人世。这无疑给了温柔善良的容若致命一击。
银床淅沥青梧老,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虞美人》
屈指算来,卢氏离世有十年了。而卢氏去世十一年后的同一天,年仅31岁的纳兰便离开了人世。站在生命的尽头,他与爱妻初相遇的情景,也许就在他眼前浮现;亦或许,恍如隔世。回廊之上,陪伴他的,只有残灯与落月。
数百年来,纳兰容若的诗词依然感动着我们。他的真挚、他的纯净、他的深情...
权倾一世如何?功名利禄又如何?万千纷扰,与他何干?他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有一知己相伴,相对忘贫。
书缘——我与纳兰的木石前盟
与书的缘份很久,说到书,我很动感情,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温暧与精神上的慰籍。在寂静的日子里,手捧一本书,沉浸在斑烂的文釆与浓郁的诗意中,犹如一坛醇酒,一杯溢香的咖啡,总是令人意犹未尽,沉醉不已。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唯有她,能给我带来一刹那的静谧与闲情。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品,我都喜欢之至。岁月的年轮走过,留下了流芳千古的文人墨客,但其中的最爱还属纳兰性德。我喜欢纳兰词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曾记得在朋友家看见一本《纳兰.饮水词》,不由得眼睛发亮,央求其帮忙买一本,但因此书
当时市面上已售完,后来干脆找朋友借来此书,全部记录下来,那时的感觉,真似如获至宝。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知道纳兰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词。水一样的纳兰,诗一样的纳兰。他为词生、为词死,是一个才华绝代的翩翩公子。老天嫉妒英才,他三十一岁就早逝,他来到这世间有如惊鸿一瞥,而他对爱的执着,独特的人格魅力都封存在他留下的《饮水词》中。
一生一代一双人,桃花羞作无情死。写到至此,心中突然泛起他的词句,沉吟之际,不觉泪流满面。以我的性情,爱纳兰,不是什么意外。意外的是,近百年前,蔡子民先生考证,纳兰公子是宝玉前生,而我在很久之前醉意朦胧之际,我自认是潇湘再世。木石前盟,终于有了另一种版本与传说。蔡先生,跨过百年的时光,在不经意间,凑成我与纳兰几经隔世的一段情缘。
拔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坐在床头,点亮台灯,拥被翻阅纳兰词,给人感觉。正如玻璃杯子盛满了醇酒,你痛快地畅饮,酒给了你激情和兴奋,正如悲哀的七弦琴你用纤纤的柔指拨弹,于是,在颤抖的琴弦之处,回响着哀愁的音调,教人微痛的心泛起涟漪......在这种意境中,给人太多的想象,我想起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的箫声,又想起流淌着神话与传说的潇湘,还有《石头记》,《石头记》里扬州黛山林子洞里那只兽可变人的小耗子......与书为伴的日子里,我不止一遍地猜想过自己:在诗经的渌水之阳,采过桑,乐府的江南池塘,采过莲,唐诗的绮窗里,望过月,宋词的朱帘下,倚过楼,等过归舟,而在明清的小品里,传奇中,我愁来抚琴,怨去吹箫。
孤情淡韵的我,在回忆中,在浅醉里,已说不清,说不尽,那就留给别人去说,留给时间去说吧!
永远的故乡
题记公元1967年3月至1970年5月,历时3年多的时间,祖祖辈辈定居在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县)陆水河两岸的2007户9078名库区儿女,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山清水秀的故乡,移民到荒芜人烟、四面沼泽、芦苇丛生、钉螺遍野的柳山湖,转眼已过去了整整50周年。50年来,柳山湖人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两代移民人可歌可泣、改天换地建设新家园的不朽篇章。今年正值柳山湖人移民50周年,我饱含深情,用自己肤浅的笔墨,以一个移民人的亲身经历,书写移民人半个世纪来留恋故土、热爱故乡的游子情怀,以及移民人建设新家乡、美化新家乡的丰功伟绩。
第一篇:永远的故乡
一
在历史的长河里,1967年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在许多世人的回忆中,1967年也许只是普普通通的365天;而在柳山湖移民人心中,1967年却是他们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
1958年经中央批准、1959年动工兴建的三峡试验大坝陆水蒲圻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1967年2月全面竣工。也就从这一年的3月到7月,陆水河全流域开始蓄水,随着水位的逐渐升高,陆水河两岸蒲圻境内原石坑公社、大梅公社、荆泉公社部分居民祖祖辈辈居住的福地我的第一故乡,从此,永远从世人的视线中消失,默默地沉睡在滔滔的陆水河底下。这一睡,到今年,就沉睡了整整50周年。
50周年,消失了半个世纪的故乡,没有哪一天,因为它的看不见就真正从移民人的心中消失。故乡,就像斩不断的陆水河水,时刻萦绕在移民人的脑海里,永远流淌在游子们的心田。
翻开人类进化的历史,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血雨腥风的斗争史,就是一部满载血和泪的迁徙史。历史上的大多迁徙,有的因为战争,有的因为灾难,有的因为逃避,有的因为国家然而,无论是哪种情形的迁徙,无论是哪一次迁徙,无不伴随着迁徙者们不同程度的辛酸、悲壮、艰辛、无奈、甚至是生离死别的风雨历程。人,历来是一类喜欢群居、恋旧、有着丰富情感、智商和思想的高级群体,没有谁真正愿意舍弃自己已经安居乐业的故土,选择背井离乡漂泊在外;人,历来也是一类自私、自珍、自立、自强的高级动物,没有几个傻瓜心甘情愿地放弃安逸、舒适的日子不过,甘愿选择贫穷、落后与艰辛。然,现实生活中,常因多方面因素,人类不得不做出一些违背意愿的选择、不得不身不由己地远离自己的故土迁徙他乡。
世世代代就安居在陆水河两岸的2007户9078名库区儿女,从1967年开始,为了支援三峡试验大坝的建设,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先后分5批,耗时3年多的时间,从陆水河两岸迁徙到柳山湖镇的柳山村、腊里山村、宝塔村、团山村、易家堤村、吴家门村。他们深明大义、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从山清水秀、富庶安康的陆水河沿岸,迁徙到荒芜人烟、四面沼泽、芦苇丛生、钉螺遍野的柳山湖,无条件地接受由富到穷、由安居到漂泊、由山清水秀到荒芜人烟的命运安排。这种违背人性的伟大壮举,我们老一辈柳山湖移民人,得拥有何等高尚的情怀、顾全大局的胸襟、自我牺牲的气度啊!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难道他们的壮举不值得我们民族学习吗?移民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大力弘扬吗?移民人眷恋故乡的夙愿难道不值得尊重吗?
二
我出生在陆水河中游的石坑镇。对于我的第一故乡石坑渡,在我记忆的脑海里,只仓储着一些零散、模糊的碎片。然而,就是这些零散、模糊的碎片,却时常在梦中千万次地引领着我的游魂,游弋在遥远故乡山山水水的影像中,漫游在童年嬉戏游玩的广场边,遨游在古镇青砖黛瓦的街巷和青石板铺就的弯弯巷道里。
我的第一故乡石坑渡,南临陆水,北倚青山,是上游通城、崇阳两县人们,经陆水河入长江到武汉长沙进入蒲圻境内后必经的第一个驿站和渡口。由于当年公路交通极不发达,人们出行全凭水路,陆水河上游的人们,无论是地产物资的输出还是生活物资的购进,都得依靠水上交通乘船沿石坑-花庙-小梅畈-金狮观-车埠-陆溪口进入长江,因此,陆水河曾经是临近几个县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当年重要的水上交通命脉。而我的第一故乡石坑渡,正是这一生命线上十分重要的驿站和渡口,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美丽富饶、有着鱼米之乡美称的江南古镇。
依稀记得当年的石坑渡,有一条长长的青石板大街,街的两旁是清一色的青砖黛瓦房,星罗棋布的商铺就分布在石板街两旁。街道的一头连着陆水河,河面上筑有一座石拱大桥与河对面山岙的房屋、田地相连;街道的另一头与木兰山相接,在木兰山脚下,有一座千年古寺庙木兰寺。相传,位于石坑渡的木兰寺和位于金狮观观山上的龙王庙,是当年陆水河流域最富盛名的两座寺庙,尽管陆水河沿岸有大小寺庙十座以上,但每逢盛大庙会,人们大多集结在这两座寺庙中举行。据前辈们讲,当年木兰寺终年檀香袅袅,前来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是周边四临八乡人们祈求神灵保佑、消灾祈福的圣地。在木兰寺前,有一个硕大的广场跑马场,跑马场临河沿岸建有码头、贷栈、驿馆,相传是当年陆水河流域最大、最为重要的渡口码头和货场,还是当地物资装卸、商贸、庙会、演出、军队集结、驿馆接待的主要场地,也是我童年经常戏玩的天堂。
石坑镇上的居民一部分靠经商为业(我家就是靠打豆腐为生的),还有一部分农忙时从事农耕,农闲时又是陆水河里的船工,他们每年忙完农活后,就上山采伐竹木,然后将竹木扎成竹排,通过陆水河将竹木运销到外地。当年这里的老一辈村民大多也是石坑渡码头的装卸工,据前辈们讲,石坑渡代代船工和装卸工们个个都健壮如牛、力大无比,世世代代在石坑渡码头和陆水河上挥洒着他们的青春和汗水,演绎着他们传奇的人生。如今,这些前辈们大多都已作古,然而,他们当年信步行走山水、安步船上船下的许多传奇故事,依然在移民人心中传颂。
三
童年的我,几乎每天都游玩在石坑渡的大街小巷里,无论是屋后的青山还是屋前的绿水,都留下过许多我童年寻觅、玩耍的足迹。在哥哥姐姐们的带领下,附近山峦上的板栗、野果是我们童年最好的天然零食,经常到河道边、石缝里抓小鱼、小虾、小螃蟹是我们童年的最爱。我一生爱捕鱼、爱吃鱼,我想,这与我童年在水边长大、从小就以捉鱼摸虾为乐不无关系吧。
然而,这充满童年欢乐和无限美好的一切、一切,却在1967年的春夏之交彻底改变了、彻底失去了。不仅留下过我童年无限欢乐的街道没了,广场没了,小河没了,就连我们居住的家也没了。一泓碧水让移民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永远淹没在河水中,消失在世人的视线里。从1967年开始,我们成了无家可归、背井离乡的游子,成了客居他乡、必须重建家园的异客。
1967年3月,我们被迫搬到屋后的大山上,用竹席、竹晒垫搭棚居住,终日与竹木虫鸟为临,以野果野菜为食。由于当年正值***动乱,原计划两年完成的移民搬迁,结果整整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告结束。我家在石坑的大山上生活了大半年后又搬到陆水主坝旁蜗居了三个多月,最后几经转折,加上肩挑人抬,在丢弃了许多家私和坛坛罐罐的情形下,终于在1967年年底,逃荒般搬迁到我的第二故乡柳山湖镇的团山村落户。
四
我的爷爷跟随我们全家搬迁到柳山湖时,已是78岁高龄了。自从他得知要迁徙到柳山湖后,泪水就长期挂在眼角未干,曾经爱唠叨的爷爷从此沉默寡言。1968年秋,弥留之际的爷爷不停地念道:我要回石坑、我要回石坑爷爷含憾去世后,遵照爷爷的遗嘱,经众多乡亲的鼎力相助,最终让我的爷爷长眠在他一生眷恋的故乡石坑的后山上。
几十年来,不知有多少像我爷爷一样的前辈,把身后能回到老家陆水河,作为他们人生最后、也是最崇高、最神圣的遗愿。可是,这一愿望随着***的深入和实行火葬后,许多梦想身后回到故里的前辈们不得不在含憾中郁郁而终,最后,他们终归无法回到那个魂牵梦萦的故乡。
故乡,就这样,在万般无奈中抛弃了它的游子。
游子,就这样,在无可奈何中错把异乡当故乡。
移民到柳山湖后,我曾多次乘船回到我的第一故乡陆水河,企盼用我老花的双眸,在茫茫河水中寻找到故乡遗落的身影;期盼在陆水河两岸的青山中,窃听到故乡渐渐淡忘的乡音。我曾多次站在船头,在老家亲戚的指引下,乘坐机船来到石坑渡原址的水面,瞪大眼睛仔细打量碧水下故乡的踪影,可眼前除了远处沉默无言的青山,就是船下缓缓流淌的碧水,寻不到半点故乡的踪影、故乡的气息、故乡的音讯。
为此,我激动、我失落、我疯狂。我面对故乡的青山绿水,歇斯底里地呼喊着故乡的名字,我沙哑的哭喊声立刻就在周边山谷中回荡,渐渐又在遥远的山谷中消失。我望着机船在故乡的上方犁出的重重波浪,心底不停地询问陆水河:这机船隆隆的轰鸣声和它犁开的巨浪,不知是否惊扰了沉睡在水底、已经睡了整整50周年的故乡?
永远的微笑
一个微笑,如一朵暖色的花,至今仍芬芳在我的记忆里,我经常想,如果没有它,可能就没有现在的我。
在野地里“疯”了八年的我,刚刚被送进学校时,既淘气又顽皮,更不懂学习为何物,为此,常常惹祸上身,轻则讽刺挖苦,重则棍棒相加,其原因大多是不会算“4+6=?”或不会写“电灯”、“电话”之类的事。我渐渐地憎恨老师,讨厌学习。
意想不到的是,我们放了年假回来时,踏着钟声走进教室的不再是那个令人害怕的男教师了,而是一位四十岁上下的女教师,仔细看时,只见她身体微肿,面目慈祥。
第一节课,她讲了什么内容现在已记不清了,记得清楚的是下课后她没有回办公室,而是询问我们一些问题。当时她坐在讲台上,同学们鸟雀般叽叽喳喳地围在她周围。当我也好奇而又怯怯地围过去时,老师注意到了我,冲我轻轻地、慈祥而又亲切地一笑:“你叫什么名字?”我受宠若惊,既紧张又高兴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老师边听边记下来,又问了我一些家里的情况。
老师轻轻地微笑,和蔼的态度,给了我幼小的心灵莫大的鼓舞,从此,我仿佛变了个人似的,上课听讲认真了,作业按时完成了,渐渐地,成绩有了好转,不久,被老师任命为学习委员,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我感到学习有了奔头,不自觉地成了一名勤奋的学生。
老师不仅仅教给我们学科知识,还经常给我们讲名人名家的故事,帮我们树立生活的榜样,以良好的道德,高尚的思想,春风化雨般滋润我们小小的心田,这其中,我始终是她忠诚的学生。
只可惜好景不长,在我们刚升入三年级时,老师因工作关系要调走了。她临走时,我们在校门口列队相送,老师以同样的微笑向我们挥手道别:“等你们考上大学,还会再见到老师的!”我在泪眼模糊中,感受到她投来的殷切目光。
我一直努力,即使满身疲惫,甚至伤痕累累的时候,也不言放弃,老师那亲切的微笑,慈母般的教诲,早已在我幼小的心田中种下一颗饱满的种子。
老师姓孙,是我终生敬爱的老师。今天,我站在讲台上,也以同样的微笑面对我的学生们,孙老师让我懂得,微笑是有力量的。
永远的春天
过去我没发表过文学作品,一辈子为家庭生计问题忙碌地打拼。年逾六旬,妻子突然重病,成了一个植物人,吃饭和大便都要靠人侍候,我被迫由“生活的苦力”向“男仆和护工”的角色转变。
自从充当了这个角色,一干就是5年,而且还要把这个角色无休止的延续下去。我苦恼极了,一度让我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3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作家王振山老师,我向他诉说了我生不如死的日子,很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
他说:“你本身就是个传奇,你的原版就是一本好的小说,你这种人间大爱,是我们社会上非常需要的正能量,你可以利用守护你爱人的空闲时间,把你的故事,想法,追求,记录下来,和更多的人分享,这样你可能会改变当前的这种精神状况。”
可是我那点墨水,已经30多年没拿笔,很多字记得我,可是我已经不记得它们了。
“没关系的,权当在你那小小的护理病房里,增加了一个虚拟说话的人,一个虚拟交流的群体,即使写错说错也不会有人笑话你。你能坚持利用空闲时间,把过去现在和未来重新展现出来,会给你增加一些精神食粮,会给你增加意想不到的生活情趣。也可能会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找来了旧的作业本,这些本本背面没有字,我可以在上面写写画画。我又花了两块钱,到村头的小卖店里买了20支铅笔和一块橡皮,至此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
纸和笔都有了,写什么呢?我望着妻子,灿烂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她那白皙的脸上,似乎泛起了微微的红晕。我说亲爱的,你快点好起来吧!
我把这10个字记在本本上。不知怎的,我好像觉得我的脸上有点发烧,天哪!我这辈子什么时候像这样和她面对面地说出这样肉麻的话:亲爱的……
这样的话,从一个老头子口里说出,外人听了岂不笑掉大牙!儿女们听见了,可能也会说为老不尊。我和她结婚半个世纪以来,都没有当面直呼过她的名字,和他打招呼的时候,总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字:哎——
不管怎么说,这10个字我记在本本上了,我相信我写的这10个字,是没有错别字的。既然这样,就算我的第一篇短小说吧!
瞬间的快乐,赶不走眼前旳残酷现实,高昂的医疗费,拖累得全家筋疲力尽。儿女们远在千里之外打工,打过来一张张滴着血与汗的钞票,通过我这双颤抖的老手,源源不断的交给黑白无常,以换取老伴脆弱的生命。有人当面告诫我说,她活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能给儿女增加负担,给社会添累赘,你是上辈子欠了她的,她在向你讨债,她一点一点的在吞噬你的生命……长痛不如短痛,不如趁早让她上天堂吧,一了百了。
每到这个节点,我总是无法管理自己不听话的眼泪,任其自生自灭。一个声音好像在温柔的提醒,是时候了,你和她都该走了。
望着老伴那双盯着我无神的眼睛,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她刚过门的时候,两颗眼睛乌黑闪亮,像两颗璀璨的星星,朝你眨眼、朝你发光、朝你微笑。后庄上的接生婆老张嬷嬷,从土墙屋里跑出来:快,快进来呀!看看你的孩子大人!
我冲进卧室,她躺在那里虚弱的朝我笑笑,用左手轻轻地拍一下胳膊窝里的婴儿:“看,是个带把的,他爸,给儿子起个名字吧!”
一声“他爸”,我的眼泪刷刷的流了下来,我趴在儿子的脸上亲了又亲:“儿子呀!是你给我们送来了天下最伟大的称谓,爸爸!妈妈!”
养儿育女,孝敬老人的时光,是紧张、幸福、快乐的。我们俩为家庭,为孩子和老人打拼奋斗,风风雨雨走过了多少艰难岁月,时光流水,日月荏苒,半个世纪过去了,儿女们成家立业,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作为人子的为父母了却了一桩大心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料老伴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得了这种怪病!我怨天尤人。
一个微弱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她活着已经没有任何价值,让她上天堂吧,一了百了!”
这令人厌恶时不时敲打我耳鼓的声音,让我既恶心又无奈。我想起了我们夫妻间的恩恩爱爱,想起了我们患难与共……
我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怒火,竟然破口大骂:“放屁!”
这样一个为我不顾一切,甚至搭上自己的生命的好女人,现在却……老天不睁眼!在这种时候,我不能全心全力的帮助她,呵护她,反而落井下石,还是一撇一捺的“人”吗?我要尽我的全力,呵护她到最后一刻!
为了维持她的生命,我一口口地咀嚼着饭菜喂她,维持她脆弱的生命。我用注射器把一滴滴的水,送进她的胃里,为她提供生命的能量……
过去的一幕幕在我眼前不断的展现,我把它记录在作业本上,我读给她听,就像我们俩在一起,畅谈逝去的岁月,有痛苦,有欢乐,更有美好的向往……
我突然发现,他的眼睛里闪出奇异的光,我知道,那是信任的目光,期待的目光,她知道,我能读懂她,她信任我,相信我有能力完成我们最终的梦想。
她的眼神,分明是给我传递了一个不可违逆的信息:
要我把我们走过的脚印记录下来,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他好像在说:哥哥呀!要实现我们的梦想难,难于上青天!因为我要先离你而去了……
不能走啊!
我舍得撇下你走吗?可人的命如钉钉……
这可不像你呀!你是一个从不服输的人,这道坎在你面前算不得什么?你行的,一定能迈过这道坎。求你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
你想啊!人生最大莫过于死,今天我连死都顾不上了,我要陪你把我们共同该干的活干完,比如养老送终,抏养子女等等。我上辈子欠你的,大上辈子还欠你的,所以我现在连死都顾不上,必须把你的情补上。无论多么艰难,我都要无怨无悔的陪伴着你,不让你孤单。直到你把咱们的一生写出来留给后人,到那时候,我们两个人可以双燕双飞,你说到哪里我就陪你到哪里。
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要努力做好“护工”应做的一切。我时刻提醒自己,抓紧、抓紧、再抓紧,已经到了倒计时了,分分秒秒都十分金贵……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人生岁月把我俩带进了70岁的门槛。
我俩的人生轨迹,渐渐地变成了文字,在病房的床头柜上,高高地摞起默默地向人述说的骄傲。
儿子、媳妇,闺女、女婿,孙子外孙女,像春天的燕子一样,一个个地飞回家来了,他们围在老伴的病床前:
“妈妈,过年了,我们回家看你来了。”
“奶奶,大孙子来看你了,今年我考上了全国的名牌大学,奶奶高兴吗?”
“姥姥,外孙女来看你了,明年我就考大学了,我也一定会像表哥一样,考进北大,清华!”
突然,孩子们欢快的叫了起来:“快过来看呀!”
我急忙跑过去,儿媳妇说:“我妈笑了,我看见她笑了!”
“爷爷!我奶奶真的笑了,都笑出声来了!”
“你看看,你看看,我姥姥还在笑呢!”
老伴真的在笑!
和煦的阳光,抚摸着老伴的笑脸,我仿佛又看到了50年前的她:青春,靓丽,把人间的大美装满了春天……
春天,多么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