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论情商的重要性

论情商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11-14

【www.qg13.com - 情感心理的重要性】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情商的重要性,欢迎阅读与收藏。

前几天几个朋友约我一起吃饭,吃完之后一个同路的女性好朋友顺便准备送我回家,几个月不见,她又换了一辆现下最时髦的跑车。就在我坐到副驾驶时候,发现椅子后背向后倾斜的有点厉害,虽然坐着不舒服但是我也就没好意思说。最后她发现了,于是就跟我说了一下,那个你可以调一下椅子背,这样坐的能舒服点。

于是不会开车全车里只认识方向盘的我,默默研究怎么调整椅背,按了附近我能按到的所有按钮,还是没有成功。这个女孩就走下车,打开我这边的车门,蹲下身子给我调好椅背,还问这个角度舒服吗,如果不舒服再靠前面一点。我突然就有点感动。

想起去年,我和公司的同事去和客户吃饭,吃完饭还没谈明白,大家说找个咖啡厅继续聊。大家分好几辆车走,我坐了一个客户的车,由于第一天认识,根本不熟,我上车之后发现椅子极度靠前,因为后座堆着一堆东西,于是我就把东西挪开,然后努力想把椅子向后推一点。弄了半天,都没有成功,也不是一辆很好的车,只怪我太笨了。

于是我就跟客户说:能麻烦您帮我把椅子稍微往后调一下吗?谢谢啦。结果这个客户一脸惊诧,哈哈大笑,反问我:姑娘啊,你是不是今天刚进城的呀,我第一次听说还有人不会调椅子的。您是刚来打工不久第一次坐汽车吗?是不是从纺织厂跳槽过来的啊?您还会开车门真还学的挺快的。

也许他是觉得自己很幽默,也许我是有点玻璃心。但是我可以确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一个人,哈哈大笑,对着一个第一次见面的人这样开玩笑,并不礼貌。

大家经常讨论人际关系方面的词有两个,一个是教养,一个是情商。有些人认为所谓教养就是懂得餐桌礼仪,喝红酒之前知道醒酒和晃杯子。

我认为这些也是一种教养,但是更深一个级别的教养,是从内心散发出来的一种东西,简单说来,一个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别人,体恤别人。面对一件自己熟悉而别人陌生的事物,能并不炫耀,没有嘲笑,没有讥讽。不盛气凌人,不高人一等。

而情商也同样如此,我们和别人谈话,归根到底,最好的结果是,说话的人舒服,听你说话的人也舒服。有些人似乎把情商高和嘴皮子利落混淆了,觉得在说话中抖抖小机灵,言语上压倒别人,就能展示自己机灵过人的头脑和高级无限的智商。但是根据我的观察,这些锋芒毕露的人也许很聪明,脑子转的很快,但是,人缘说不上很好。

这世界上有种关系,叫做朋友,同义词有闺蜜,有铁哥们,再靠后一点,还有熟人。我觉得那种尖牙利齿的玩笑如果一定要发生,那么最好发生在朋友之间。跟陌生人,甚至第一次见面的人,开一些毫无分寸的玩笑,说真的,大部分时候,别人只会觉得你嘴贱,教养不好。

我喜欢和那些令人感觉温暖的人亲近,来往。因为这样会让我觉得很舒服,也放松。我想,你肯定也见过这样的人吧,温温和和,像太阳也像泉水。在一起聊聊家常也好,讨论讨论什么话题也好,你没有感觉到在争论,甚至没有说服,在一起闹哄哄的也开心,就算沉默,那也是一种让你不尴尬的放松的沉默。www.qG13.cOM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情商,就是教养。

转自看书有道

精选阅读

懂得应该先把“鹅卵石”放进罐子里的重要性


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于是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也的学生们。称赞完了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

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什么重要的功课?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时间管理啊!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顿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各位有没有想过,什么是你生命中的鹅卵石?――是和我们心爱的人常相厮守?是我们的信仰?教育?梦想?值得奋斗的目标?做年轻人的好榜样?为下一代留一些值得的回忆?也许在今晚上床之前,或一个人安静的时候,我们都该想想什么是我生命中的鹅卵石这个问题。现时的教育,往往只是教我们怎么把书读好、进好学校,但很少教我们怎么去做一个快乐的人、过一个有价值的人生。换句话说,我们都很会怎么用小碎石加沙和水去填满罐子。但是很少人懂得应该先把鹅卵石放进罐子里的重要性。

性魅力到底有多重要?


一、那些不性感的好女孩

这两年,不少未婚的女性向我咨询婚恋方面的问题,希望自己能够成功恋爱,拥有幸福的婚姻。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到不少从未恋爱的30岁女性,发现她们渴望爱情,但缺乏恋爱的经验,也缺乏一种爱的能力,她们有一个很明显的共性:性感的缺失。一个人从没有谈恋爱,内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性感的缺失不仅会阻碍一个人谈恋爱,甚至会严重阻碍一个人生命能量的绽放。当然,我认为性感的缺失不单单是一些大龄未恋爱女性的问题,也是一些大龄未恋爱的男性存在的问题。

我说的“性感”并不单单是普通意义上的性感,即指一个人的身材样貌或者穿着打扮能够唤醒他人的性意识,或者说一个人能让异性感受到一种性的诱惑力,“性感”还指一个人有一种生命的活力,一种情欲的感觉,一股能够吸引别人的个人魅力。

性感这个东西跟一个人的长相好不好看其实关系不大。有的女人虽然长得并不是非常好看,却可以给人一种很性感的感觉。比如女星安吉丽娜•朱莉。我的心理咨询师朋友老吕曾问我:你注意到吗?有的女人虽然长得好看,穿着打扮也时尚,但是你对她就是没有任何性的感觉。是的,确实有这样的女人。她们虽然长得好看,但是却无法激起别人任何的欲望。比如电影《黑天鹅》里的女舞蹈演员Nina。这类女性常给人一种保守、冷淡、刻板、懦弱、畏缩,对什么事都不太感兴趣的样子,内在似乎呈现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

按照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性欲是一个人最大的内在驱力,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动力,它是一种本能。性能量力比多(Libido)驱动着一个人去面对世界,投入生活,学习、工作、恋爱都离不开这股力量。青春期发育后,性欲与性意识都已萌发,很多人在此时会情窦初开,受本能驱动对异性产生兴趣,渴望爱情,渴望身体的接触。但是很多30岁还未恋爱的男女他们的情窦似乎从未开,无心恋爱,对异性也不感兴趣,你说他/她是同性恋吧,可他/她对同性似乎也不感兴趣。

缺乏性感,这跟我们的文化和家庭教育有关。历史学家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说,中国人是“非性化”的,是一种“无性的文化”。 他说:“在中国文化对‘人’的设计中,在心理方面是尽量抹杀这个阶段的,因为它把‘性’当作生男育女的手续,从来无法理解‘性’可以是一个到了全面盛开阶段的‘个人’的人格内容。”

中国“非性化”的教育是怎样的呢?我们许多人从小一直被教导要做乖小孩,好小孩,被灌输“只要我好好学习,做个好人,一切都会有的”这样一种天真又不切实际的思维方式。你作为一个正常人的七情六欲是不被父母尊重的,你的一切行为都服从于做一个乖小孩,好小孩这一目标。于是,无数人的整个青春期都用来刻苦读书和学习,“可以让性欲最旺盛的整个青春期空废掉”。一个人长期处在一个无欲无求,自我压缩,不关心自己身体和心理需要的状态里,长大后便不知道如何与异性交往,更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成了所谓的“爱无能”。

我有一个咨客蕾蕾,31岁从未谈过恋爱,衣着朴素,颜色单调,全身只有黑灰两个颜色。我和她第一次咨询时部分对话是这样的:

我:觉得自己有什么优点?

她:善良,我是一个好人。

我:嗯,还有其他的吗?

她:没有了。

我:你觉得一个男生会因为你的善良爱上你吗?

她:不知道呢。

我:你喜欢怎样的男生?

她:看得顺眼一点的。

我:那过去有遇到看得顺眼一点的男生吗?

她:有的,但是对方好像不喜欢我,说对我没感觉。

我:你是向对方表白后得出这个结果的?

她:没有啊,为什么要表白?好女孩不该主动表白吧。而且我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喜不喜欢他。

我和她咨询了一次之后,感觉自己难以靠近她,我们之间的距离很远,她的内心似乎在抗拒我。我将自己的感受表达给她。她说身边一些朋友和同事也对她说过类似的话,说她不容易亲近,对人不热情。

她告诉我,她的父母是三线城市的小学老师,保守和传统,要求她做一个好女孩,对人要好,要懂得宽容那些伤害自己的人,比如学校里嘲笑她的同学。青春期时,父母不允许她和男孩有接触。除了关心她的身体和学习外,他们对她情感和精神上的需要是漠不关心的,也不在乎她的很多内心感受。小的时候她还感觉压抑,长大以后发现自己好像比较麻木冷漠,对很多东西都觉得没有意思。

另一位咨客丽莎,29岁,从未恋爱过,内心很渴望恋爱。我们在咨询的过程中因某个话题,无意间谈到性,她非常惊恐,说那是结婚以后的人才要面对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和我谈。我说,谈恋爱时会碰到性的问题啊,而且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为何不能谈?她非常紧张地说,那是大学生要做的事情,我现在还是小学生,你为什么要和我谈这个?

看得出来,蕾蕾和丽莎这样的女孩,接受了一种“去性化”的“好人”教育。经过这样的教育之后,有不少女孩长大后成了善良正直却非常刻板无趣的好女人。有的男人也是如此,他虽然不是同性恋,却对女人无知无觉,毫无渴望,性欲寡淡,平常只喜欢宅在家里打游戏,成了所谓的“食草男”,或者说 “精神阳痿”。他们常常被人评价为“老实人”、“好人”。

这类“好人”很难令别人心动,也难以对别人产生所谓心动的感觉,对异性也没有明显的热情,对于自己喜不喜欢一个人甚至很难做出清楚地判断。在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从没谈过恋爱的人”,小组成员有十五万之多,它是这样描述的,“不知道自己是爱过还是没爱过,被爱过还是没被爱过,好像记忆里,有人疼过,也疼过人,可就是,没有明明白白恋爱过。” 这句“没有明明白白恋爱过”让人感觉有一丝心酸,也让人看到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模糊不清的可悲状态。

二、无力恋爱的被动人格

那些性感缺失的年轻人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人格特质——极端被动。在我们的心理成长团体中就遇到这样的男女。有的女孩学业优秀,甚至有海外求学背景,但是从未恋爱过,眉头常常紧缩着,给人严肃紧张的感觉,与异性说话声音极低,很羞怯。她们遇到喜欢的异性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给对方发送信号,也不敢打电话、发微信,只懂得一味地被动等待。深入了解才知道,她的父母对她的道德要求很高,从小不允许她和男生玩,要她做一个乖乖的淑女,晚上十点之前必须回家,成年之后也是如此,不允许在外面过夜。有的男孩也是如此,非常听父母的话,父母不让做的事情就完全不做。在恋爱上,从未主动追求过一个女孩,说话、做事都很被动,从不会向异性表现自己,给人一种严重的自我压缩感。

孙隆基认为性爱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自我”去独立面对的事情。“自己这一方从发射吸引力、追求、应对、培养情调、说服对方,一直到床上的表演,都牵涉到一连串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有充足的进攻性去推动、用充分的自信与意志去组织,而且没有人可以代劳,必须由自己去面对。”

主动和进攻性是一个人生命活力的展现,也是一个性感的人具备的特质。缺乏主动和进攻性的人常会给人消极、自卑和软弱的感觉。那些从未恋爱的大龄男女正是缺乏这样一种主动和进攻性。他们依赖性强,缺乏一个独立的人所拥有的力量和魅力。

为什么一个人会丧失自主、主动和进攻性呢?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的理论,似乎能够告诉我们答案。

孩子在1-3岁时,是自主vs羞怯和疑虑阶段。相比婴儿时期,他们的行动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一定的控制力,能够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限制过多,过分管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会充满不确定性和羞怯,从而伤害他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无法形成意志品性,缺乏个体的自主性。

孩子在4—6岁时,是主动vs内疚阶段。这一时期孩子对外界开始充满探索精神,有自己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如果父母对他主动式的探索不是积极鼓励,而是采取打击嘲笑等方式,孩子就容易缺乏主动性,无法形成目的品性,难以拥有“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

缺乏自主与主动品性之人的生命没有得到全面的向外绽放,而是一种向内的收缩。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未为了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全力以赴地争取和努力过。也许有的人曾经努力过,受到父母的打压和限制,然后放弃了。也许有的人是因为凡事都有父母代劳,自己从不用操心和面对,于是丧失了自主的能力。

这些人长大后,相比自主选择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自己选择的狭隘环境中,更倾向于听命别人安排自己的生活。你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个正常人该有的情欲和活力,就像一潭死水般,他们在恋爱上丧失自主和主动,毫无性感,说起恋爱只觉得“麻烦”“累”,完全无力去恋爱。

我问过一个女孩,她为什么从没有恋爱,她答,我不打扮自己,外貌不够吸引人。我问,那你打扮过自己吗?她说,打扮过,是变漂亮了,但是我不喜欢那样的自己。我问,你的意思是不喜欢漂亮的自己?她看着我,不再说话。

其实这个女孩是不敢让自己有性的吸引力,或者不敢去坦露自己的性感。她的潜意识里认为性感是危险的,不能让自己与之相连。一个恐惧坦露自己性感的女人,其实还算不上女人,她的内在还是一个小孩,缺乏一个成人的自信。也许她内在还有一个担心,害怕自己变漂亮了也没有人爱。为了不要去面对这样的可能性,她不敢让自己变漂亮。

性感缺失的“好人”,因为没有能力单凭一己之力去发展一段恋爱关系,于是他们需要相亲,然后我们看到相亲在这个时代盛行。现在很多性感缺失的年轻人必须通过相亲才能找到谈恋爱和结婚的对象,因为他们基本不知道怎么去谈恋爱,无法展现自己的性魅力,虽是成人身,却是小孩心。就像我的咨询者说的那样:我虽然29岁了,但我现在还是小学生。

但是相亲似乎也没有办法帮到这些小孩心的成人谈恋爱。我看到很多大龄单身男女在婚恋上很焦虑,你让他自己谈恋爱吧,不会;相亲吧,又始终找不到感觉,然后变得更焦虑,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恋爱是无法让他人代劳的事情。从未恋爱的男女想要恋爱,先从培养自己的性感开始。如何培养呢?可以先从探索自己的身体开始。你看过自己的裸体吗?你有认真抚摸过自己的身体吗?你自慰过吗?你知道怎么放松自己吗?你懂得怎么笑得顾盼生辉吗?然后重新去认识和正视自己,了解自己的欲望和需求,看看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容易被什么吸引。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自主意识,为自己的生活去做决定,去负责,慢慢建立自信,与人积极交往,培养自己爱人的感觉与能力。

谈恋爱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它首先需要一个人调动自己的资源和能量去展现自己,去增加自己的吸引力,让别人觉得你可爱,你值得被爱。其次它还需要你在吸引他人之后,懂得经营关系,让彼此的感情不断深化与更新,保持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爱情是属于勇敢者的冒险,也是强者的游戏。如果你想恋爱,先从展现自己的性感开始吧!

论爱情


最早,人类靠书籍来传授知识,不过,没有一本书是专门传授爱情的,那么,什么是爱情,爱情这个名词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有人说:爱情是一种生理反应。还有人说:爱情不过是传宗接代的一种高端说法罢了。这世界究竟有没有爱情,而爱情究竟又是什么呢?

有些人认为,一辈子长长久久的夫妻,这就是爱情。气势并不是这样。古代时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说,有的夫妻在结婚之前从未见过一面,却可以长相厮守;而现在的年轻人经过了几年的朝夕相处,有了所谓的爱情。才刚刚结婚几个月便又去办了离婚手续。

自从有了计划生育以来,每家一个孩子已经普遍在中国。这一代的孩子被父母娇生惯养,他们变得十分自私,自己有一个苹果,绝对不会想着要去分给别人一半,所有人的心里想的都是:人都为自己而活,我开心就好。

究竟什么是爱情?有很多人认为,爱情是年轻人的东西,只有年轻人才配说爱情,而人老了之后这份爱情会变成亲情。其实未必是这样。只不过是他们老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社会的变迁而继续用他们的方法在谈爱情罢了。

我想,最早发明出爱情一词的人一定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可以把如此复杂难理解的东西用一个词将它概括出来。其实爱情就是生活,就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并不是现在年轻人口中的一句:我爱你。也可以说,爱情就像是一种精神,人人都向往的的一种精神。他就像是一根标杆一样立在那里,在标杆之下的人仰望已经过了栏杆的人,心里想着如何才能够和他们一样在这标杆之上。

这便是真正的爱情,在生活的酸甜苦辣的历练中提炼出来的,这便是人类苦苦追求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并不是一见钟情,恰恰相反,爱情是一件艺术品,可能需要一辈子才能够将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