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那纯朴的乡风

那纯朴的乡风

发表时间:2020-11-18

【www.qg13.com - 情感语录后来南山的风】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那纯朴的乡风",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刚记事那会儿,常听妈妈说:咋恁快,一晃我和你爸结婚都十几年了。十几年,在俺小小的脑海里,祭灶二十三开始板着指头盼过年,就那几天都会盼得俺望眼欲穿,更何况十几年!十几年,那该有多少天呐!

长大了,结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皱纹的增多,孩子的长高,时间像个神偷手,偷走了岁月,偷走了芳华,一眨眼,几十年的光阴神不知鬼不觉的就被它偷走了。

这些年,俺悄悄躲过十年的锡婚,迈过十五年的水晶婚,绕过二十年的瓷婚,闪过二十五年的银婚,本来还想冷落下三十年的珍珠婚,不料珍珠婚像个娇俏妩媚的女子,圆润、惊艳,婀娜多姿,香气扑鼻,撒着娇的扑进俺的怀抱里,让俺欲罢不能、进退两难。无奈,俺只好细致入微地娇惯她宠爱她炫耀她了。wWw.QG13.coM

三十年前的今天,两辆迎亲车(其实就是大卡车),两班唢呐队伍,拉着俺的嫁妆拉着让妈恋恋不舍的俺,热热闹闹、吹吹打打把俺迎进了你水泄不通的家,那纯朴的乡风,热闹的婚礼场面,至今想起仍然脸红心跳、兴奋不已。

那时咱们一共见了一面,等再见时就商量终身大事了;那时直到结婚的前一刻,咱们也没拉过一次手,更不用说那啥啥了。

精选阅读

写给那尽头的风


在那边的尽头刮着很大的风,夹杂的冰冷的温度。在风中卷曲着前行的青年们,裹的严实,露出的只是不被吹打的泛泪的双眼,这泪,有多深。

是辛苦了,所以泪。在风中的每一步脚印,都留在了地上,然后被风卷走,回首都是一片空白,空白是好的,没有了忧伤。往前,依然空白,也是好的,没有预知,也就没有大喜大悲,平静的去等待一切的到来,哪怕世界末日,尽管前进,这路途辛苦。

是满足了,所以泪。在风中紧抱着彼此,执着的前行着,坚定有力而且信心。这样的冷风中,有个了你,有了个关心,有了个牵挂,有了个思念,有了个眷恋,有了个寄托,前面就算千辛万苦,刀山火海,走,走下去。

是失望了,所以泪。以为自己做的够好,够关怀,冷风中依然前行,没有退缩。而突然,有一天,自己发现那个路途中的所有,如是的不堪,甚至害怕面对所有。然后那种悲伤,就被无限的放大,就像你犯了个错,被逮住,然后被歹人无限夸大,脱身不得,争辩不来。然后,明白了所有,争辩不来,休矣,罢也。咽下那口悲伤,沉入心海,独自舔舐。

是尽头了,所以泪。前面朦胧的很,很像尽头,突然无比害怕。如果那就是尽头了,那么该怎么样。回头再走,还是果断的走过尽头,跳向那汪洋般的悲伤,然后苦苦挣扎。是尽头了,风,你刮的好残忍,是否你该温柔了,冷,你也该远走他乡,让一切归于平淡,没有泪。

这泪深,多深。饱含着那心中的所有情丝。那尽头,那尽头的风,要是能和她相拥永远,那么我愿与你永相随;要是各自奔天涯,我愿与你永别离。

风掠过,那道明媚的忧伤


季节的花朵,于风中怒放盛开,不经意间,你的眼神便化为一缕忧伤,淌流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回转蝴蝶的眨眼之际,成为一道凄凉的残落风景。

俯身捡拾,只能触碰到如玻璃易碎而又带着,几分透明的悠长叹息;追忆,寻味,一个孤单青春的背影,一如你多情的善感,娇嗔地浅吟向晚半轮明媚的西边玄月。

无数个不眠之夜,月光下,牵系着对你的默忆,并用思念的花瓣为你编织美丽的花环,把它留作你我擦肩而过的永恒纪念。

不曾忘记,初识的你,淡然的脸上写满了纯净的快乐,别离数年,鸿雁讯息,你一如美丽的笑容多了些许情感的忧愁,恬朗的声音多了些许羸弱的参杂,为此,我的心随之,一阵痉挛,痛得如寒冰融水渗入肌骨,哆嗦颤抖,满目亦是处处为你而留下的泛红伤痕。

回忆当初,羞涩岁华!

那些年,因为你的初次委拒之后,当指尖触碰到与你交流的那根神经末梢,便会瑟缩作罢,只在心里回味着你的一颦一笑。

那些年,当暮色的帷幕徐徐拉开,夜色渐浓,便靠在床头,无聊地点燃烟草,燃烧对你刻骨铭心的想念。

那些年,送你的礼物,亦颇羞羞答答,不敢自信地以此作为对你传递爱的物语,爱永远只存于无声的内心世界里。

那些年,尽管妍丽的季节正含苞待放,但因为斑驳的错误、无奈的宿命,我只是作为一个守望者,伫立在你经过的路旁,把你深深凝视,于是心际遥远的距离,如同阻隔了你我之间的万水千山,致使我从来不曾走近你的心房,叩开你对我紧锁的门扉。

似水流年,在我们即将挥别之后的春尾末梢,你再一次经过我守候的那棵苹果树下。

这时,你没有匆匆走过,而是驻足停留,无邪的笑容如同盛开在广垠原野的百合花一般,千娇百媚,柔情万种。

恍惚之间,我顿然明白,原来,缘分亦如物牝之门,乃玄之玄,有时你看她如看云,有时看她如望己,遥远的距离不是问题,问题是一份可贵的坚持和努力后的默契。

单纯的守候、无为的等待,注定只能如同雾里看花,镜中觑月,花月再美,也只是转瞬即逝的空幻虚梦,梦终究会在曙光中无端醒来。

就这样,你我,在彼此的身后,留下了一地的美丽,留下了一处多情的错落风景。

夏风吹过,满天淡淡的忧郁:你的多愁,我的善感,如暮春的樱花,零落凋谢,碎了一地,碎成一道明媚的忧伤。

乡感


可能是离开故乡时间太久的原因,回到家乡有恍若隔世之感。尤其是家乡的味道,和昔日所比,大有不同。那过去的家乡的味道,将永远成为生活中的记忆。

过去在家乡时,每到春天,那野草、野花扑鼻的香味,让人如醉、如痴,那春风、春雨,让人浮想联翩。那植物、泥土、水、空气、阳光,一切都那么新、那么纯、那么柔和、那么恬静、那么温顺,置身其中,让人有安稳闲、幸福、满足之感。

四季是那样的明显,通过鸟叫就可以知道季节的更替,物换星移。小燕子的叫声,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布谷鸟的叫声,预示着夏季的来临;大雁的叫声,预示着秋季的来临;猫头鹰的叫声,预示着冬季的来临。

而现在,早上院子的鸟叫声音没有那么脆,也没有那么多,鸟儿似乎变得少多了。

遗憾的是,在故乡的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没有见到布谷鸟,马一雀,老鸹,还有色彩斑斓,不知名子,却叫声很好听的鸟儿,只是见到了一些麻雀。

过去,感觉谁家都有个空院。

空院就是没有房子,有各种野草,有各种树,低矮的,挺拔的,野草葱茏,树木蓊郁。各种鸟儿四处翻飞,栖息树上,生态和谐。

现在,所盖得房子挨挨挤挤,一家比一家高,一家比一家大,一家比一家气派,而树木在房前屋后却越来越少。

我想,这可能是导致鸟儿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雾霾在中国内地已成为一个新的名词,也成为人们饭后茶余议论的新话题。社会发展了,环境却被污染了!

记得在童年和少年时,无论是天阴还是天晴,故乡北部的太行山都能看到。而现在,无论是天阴还是天晴,故乡北部的太行山却怎么也看不到了!

我也问了故乡人这是由于什么原因,但他们给我的答复大多是,内地工厂排放的烟尘、汽车的尾气、飞机的尾气,在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处被风吹来吹去,就形成了这样的雾霾天气,从而也殃及到了我的故乡。

童年时在故乡也不少次见到大雾天气,但这种天气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且没有味道,就像无色无味的空气一样。有时候大雾散去,感觉空气异常湿润且清新,没有不适之感。而现在的雾霾天气,虽然和过去的大雾天气散去的速度同样的快,所不同的是,雾霾天气过后,给人没有空气湿润的感觉,却有一种难闻的,甚至令人窒息的味道在里面。

童年,让我时常梦牵魂绕的芦苇塘还有,但不仅没有一株芦苇,连水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垃圾,废塑料袋、废纸在风中乱飞。这些曾经在城市的角落所看到的白色垃圾,在故乡农村也似乎成为司空见惯了。

同学情,朋友情,没有先前那样亲热,言行感觉有很大差异。心里话少了,投机话少了,想法不一样,思路不一样了。

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很少有时间坐到一起侃大山了。

子女成行的真不少,大都到了要结婚的年龄,做父母的要给他们盖房子。除结婚外,给孩子盖房子是一大事情,所有的积蓄经不住这么一盖,就所剩无几了。没有办法,一把年纪的人了,却仍然得背井离乡去打工挣钱,为的是不给子女们添麻烦,不给子女们增加生活负担。

有的年龄并不大,四十出头,或者刚到五十,都已经做了爷爷或者外公,开始在为他们的后辈养育子女了。岁月在他们的额头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有的甚至连前门牙齿都在脱落了。头发虽然没有花白,但面容憔悴的真不少。子女较多,生活压力较大,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街头小贩的叫卖声音也和过去的不一样。

过去街头小贩的叫卖声,一听就知道是卖啥的,而现在却听不出来。为什么?过去是用人的声音,破着嗓子喊,而现在人们学聪明了,也学省劲儿了,买个能装电池的喇叭筒,录上自己的吆喝声音,挂在车头或车尾,重复着进行播放。土话就土话,虽说外人听不明白,本地人一听就明白。但是,不是这样,非要录一些土话不是土话,普通话不是普通话的吆喝声,让人从声音里面很难知道是卖啥东西。

我连续几天,都听到房后大街上一个卖牛奶的录制的吆喝声,每次都要侧耳静听,试图知道她是卖啥的,但实在没有听出来。于是只好问二哥。二哥说:那是卖牛奶哩!她喊的可能是所卖牛奶的牌!

一次我在街上,终于又一次见到这个卖牛奶的。她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在她所骑的电动三轮车的车厢上,我发现白色喷漆喷着归一牛奶的字样。

哦!原来是在卖归一牌牛奶。

在房子里如果听到外面的吆喝声,如果不跑出来看个究竟,绝对不知道他,或者她在喊什么。

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夹杂着的土话,喊出来有时确实让在外生活久了的故乡人琢磨半天。

日月更替,物换星移。

故乡的什么都在变,唯有一些石器没有变,无论是颜色,还是体积的大小。只是其遍体斑驳的伤痕,让人感觉到它在人世间存在年代的久远。

打场的石磙,小时候和母亲一起推过的大石磨,还有母亲在里面捣过大盐粒以及大麦的石臼。

亲眼看到了小时候母亲常说的后小庙的撑杆井边,那个被用来洗衣服的石头槽,现如今被废弃在路边,那撑杆井没有了,还有撑杆井旁边的一棵柳树,也没有了。

离世的老人、壮年不少,差一年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自己凭童年时的印象,能回忆出音容笑貌的人,现在大批的都不在世了,尤其是老人,似乎成批的离世。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那些本应该活得很好的壮年过早地离世,多少还是让我感到有点不理解,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都远比过去要好,他们为什么就会突然说离世就离世呢?据说都是得了怪病,看都来不及,人说没有就没有了。

从童年见过的石头,到看到现在不断离世的老人,我感觉到了时空的变换,岁月的变迁,人的生命是如此的短促。

年味变化了,绝对没有过去那么浓。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对过年不像过去那么热衷,也没有过去那样欢天喜地的情景。

有些风俗习惯,严格遵守的也不多了。大年三十的下午,在过去来讲,是要给老人上坟的,也就是到坟上,带些供品,在老人的坟头(实际上好多已经没有坟头,因为缺少土地而平掉了,只是需要上坟的时候才堆一小堆土),烧些纸,说些过年了也希望老人回家过年之类的话,然后放一长鞭炮。现在这个风俗习惯还有,但大部分在过去没有信仰基督教,而现在信仰基督教的却没有上坟的习惯了,正如他们所说:信仰基督教了,也就不能再信鬼、神了!听起来似乎也有点道理。

在过去,春节的大年初一,凡是本家的要相互走动挨家挨户地拜年,给家里供奉的牌位或在家里的老人磕个头,问候老人来年身体健康!大早上,街上,大人小孩子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或者更多,说说笑笑,好不热闹。现在还有,但明显冷落,气氛也不热烈。

在过去,不到十五、十六,春节是不算过完的,而现在大年初一、初二一过,这春节基本上就算已经过完了。尤其是一些十八、九,一、二十的年轻人,在街上已经不见踪影,原来是上班的上班,外出打工的打工。

到了元宵节的夜里,除了放烟花的声音,整个村里却几乎听不到人说话的声音,但烟花似乎比过去厉害得多,现在在城里搞啥活动时才能看到的放烟花,在故乡千村都能看到了,且持续不断地放,将天空装扮的五彩缤纷,那转瞬即逝的灿烂,几乎盖过了皎洁的月光。然而,最令人想不到的是,第二天的早上,整个村庄都被笼罩在了雾霾之中。

童年在故乡时,就觉得我们的姓氏是千,有点奇怪,奇怪的是张、王、李、赵那么多,我们干嘛姓千,却还很少。

这次回老家,谜底终于揭开了。村里的文化人千本立给我说,我们的千姓起源于古代一少数民族--氐族。本立说,按理我们应该给有关部门申报少数民族,但随着时间的久远,没有人关心这个事情。

据百度百科说明:氐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从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的交界处,大部分集中于陇南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氐族为主,先后建立过仇池、前秦、后凉等政权,对当时的历史有重大的影响。南北朝以后,氐族逐渐融合于汉族等民族中。

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千姓在中国为数稀少的原因。在我看来,古代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等民族中的,远不止我们千姓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