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比“会赚钱”更有用的“幸福思维”,女人一定要懂!

比“会赚钱”更有用的“幸福思维”,女人一定要懂!

发表时间:2021-01-18

【www.qg13.com - 谈恋爱一定要技巧吗】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会赚钱”更有用的“幸福思维”,女人一定要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光良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确实,童话里的公主单纯又善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总能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happy ending!

我原来每次看这种童话都觉得很假,毕竟这种“傻白甜”女主,要是放到宫斗剧里,恐怕连三集都活不了。

可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这些俗套的童话故事,能够跨越时间洪流和文化差异,经久不衰?

很多我们熟悉的童话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为什么公主总是不能顺利地嫁给王子?为什么继母总是坏人,还有用不完的毒苹果?为什么每个城堡里都有一个“禁止进入”的房间?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今天我们跟你分享的这本《公主走进黑森林》里。

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它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重新解构了经典童话,把那些我们己经烂熟于心的故事,品出了不一样的内涵。

在本书的作者,荣格心理分析师吕旭亚看来,梦是个人潜意识的反映,童话则是集体无意识的反映。集体无意识,是整个人类心理积淀的普遍精神,这也是童话简单、重复并且流传久远的原因。

书中一共拆解了七个经典童话,每篇解读都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堪称重新认识成人世界的心灵旅行。

篇幅所限,我们以《睡美人》为例,给大家展示一下荣格心理学视角中,经典童话里藏着些什么秘密。

1

我们都是睡美人

《睡美人》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由餐具引发的惨案——

“女儿控”国王为庆祝公主的出生办了个party,王国里一共有13位女巫师,可宫里只有12个金盘子,所以就少请了一位女巫师。

谁想到,这位女巫还真是个小心眼,为了报复,她下了恶毒的诅咒:公主将在15岁时,被纺锤弄伤,然后死去。

这还得了,其他女巫连忙救场,硬是把死去改为沉睡一百年。

国王为了保护女儿,没收了所有的纺锤。然而,防不胜防,公主的十五岁,注定要为纺锤流眼泪。被纺锤刺伤后,公主连同整个皇宫,一起陷入了沉睡,并逐渐被荆棘包围。

公主的传奇故事开始流传,很多人慕名前来,但都被荆棘刺伤,无法进入皇宫。直到一百年后,荆棘落下,一位王子到来,吻醒公主,happy ending。

如果我小时候给这个故事写读后感,大概会说些“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坚持就是胜利”之类的话。但看过《公主走进黑森林》后,我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这个童话里充满了成人世界的隐喻,其中的很多细节都蕴含着深意。

比如,为什么女巫师一共有13位?

要知道,13在西方素来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数字,北欧神话中,突然闯入哈弗拉宴会的第13位天神洛基,让光明之神送了性命;耶稣受害前参加的最后一次晚餐,也是13个人。

相反,12则是一个非常圆满的数字,会让我们想起12个月、12生肖、12星座等等。可是,生命一旦圆满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故事就陷入了停滞。如果没有第13位巫师,那么《睡美人》的故事根本无法发生。

那么,推动故事发展的第13位巫师到底代表了什么呢?

西方文化里,女巫是有智慧的年长女性,在《睡美人》中,被邀请的十二位女巫都是正向的母性原型,除了被忽略的第十三位女巫。

心理学家冯·法兰兹曾说:“当故事里的某位神祇被遗忘,就代表个体或集体心灵中的某个部分需要却没有被看到。”

这样看来,第十三位女巫就是那位“被遗忘的女神”,她明明存在,却被社会文化刻意忽视和压制,她代表的就是集体阴性心灵中被摒弃的一面。至于被摒弃的内容,我们从女巫的惩罚上就能看出来——让十五岁的公主碰到纺锤后受伤死去。

请注意,伤到公主的,不是刀,不是剑,而是纺锤。

在荣格心理学看来,纺锤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意象。一方面,它与纺织相关。纺织通常是女性的工作,比如中国有织女的故事,希腊神话中也有纺织女神,所以纺织象征着女性的自我发展。

但另一方面,纺锤长长尖尖的形态,又有很强的男性象征意味。在编织的过程中,纺锤被用来穿梭与创造,这表示女性的发展是一个阳性和阴性元素相结合的过程。

睡美人故事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公主的遇害时间——十五岁。

十五岁,正是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公主刚开始从女孩变成女人,却因为碰触了带有男性意象的纺锤而陷入沉睡。这表明,公主在刚刚可以进入性与女人的阶段就被禁止、关闭与沉睡。

就像现在的很多中学,严格限制异性交往,甚至明文规定,异性不得并排行走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位被忽略的女巫代表的,正是被女性忽略的“身体与性”。女巫将这种压制在自己身上的能量,作为惩罚投射在公主身上。

公主代表着女性发展的可能性,充满了潜能和对未来的盼望,而沉睡则代表了集体女性的部分自我陷入停滞。

心理学家冯·法兰兹认为,“当集体女性能量被压制的时候,个别女性也很难顺利发展成完整的女性”。

因为原来被压制的女性,已经变成了守卫这种观念的斗士。所以,被忽视的女巫师给予公主最恶毒的诅咒,就像多年媳妇熬成婆后还是不能将心比心。她们现在惩罚的,正是当初的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很多人都是睡美人。

2

女性的苏醒

童话中的公主沉睡了一百年,但现实中的“公主”一旦沉睡久了,就不愿意醒来。甚至那些最先醒过来的人,还会被视为异类。

很多先驱人物都有这种体会,比如美国主权主义文学作家凯特·肖邦,她写过一部小说《觉醒》,讲的是一位家庭主妇通过“婚外恋”的方式认识自我,追求爱情自由,乃至主体自由的故事。

这本书发表于1899年,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就是相夫教子,而小说女主反叛社会期望的角色自然引起了读者的震惊,甚至那些和女主身份一样的家庭妇女,也对书中关于情欲的描写表示不齿,使得这部小说在美国一度被列为禁书。

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那些家庭主妇就像那个无法离开监狱的图书管理员老步一样,不想离开社会对女性划定的范围。

但是,被压制的能量总有一天要爆发,沉睡的公主也终会醒来。

迪士尼拍过两部与《睡美人》有关的电影,第一部就叫《睡美人》,第二部叫《沉睡魔咒》。

有趣的是,这两个版本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唤醒公主的人,由王子变成了施咒的女巫。

《沉睡魔咒》中的女巫,原本也是单纯可爱的小仙女,在经历了爱人的背叛后才黑化,对公主施下魔咒,并且强调,只有真爱之吻才能解咒。

但在公主成长的过程中,女巫被可爱善良的公主吸引,产生了亲情,对自己许下的诅咒后悔莫及。最后对公主一见钟情的王子没有吻醒公主,反而是真心关心公主的女巫解开了魔咒。

这个魔咒其实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女巫的吻解开了公主的沉睡魔咒,另一层,则是公主的善良唤醒了女巫沉睡的心灵。

公主和女巫都是女性能量的一部分,她们的互相拯救其实就是一场女性觉醒后的自救。

睡美人的故事在十世纪就有了雏形,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公主终于不用等待王子来拯救,故事中最大的反派终于不再是女巫。

从魔咒中醒来的不止是公主和女巫,还有在男权社会中逐渐苏醒的女性主义。

3

给蜕变以时间

在《格林童话》里,睡美人的故事曾被叫作《小荆棘玫瑰姑娘》,所以在这个童话里,荆棘玫瑰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西方有句形容爱情的谚语——“玫瑰必有刺”。没有刺的玫瑰就不像玫瑰,没有伤的爱情就不是爱情。

那么,被荆棘玫瑰包围的公主,又代表了什么样的状态呢?

公主被纺锤刺伤陷入沉睡,纺锤的尖锐是负向男性能量的象征,换句话说,这代表公主在一段爱情中受到了伤害,沉睡的过程,其实也是在自愈。

但在自愈之前,被荆棘玫瑰包围的公主充满了攻击性,虽然内心十分孤单,渴望别人的爱与陪伴。但是,在荆棘落下之前,所有想营救公主的王子都被挡在了外面。

在女性的自我成长之路上,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去找到那根刺的源头,弄清楚自己到底在何处受了伤,以至于要长出这么厚的荆棘,把所有人都挡在外面,甚至逼迫自己陷入沉睡。

当我们向内看得足够深刻,找到被伤害的源头,然后给出时间与空间,静静等待,到某个时刻,荆棘就会脱落,内心的玫瑰就会盛开。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睡美人》是一个关于女性能量沉睡与苏醒的故事,它的重点就是女性如何发展出完整的自我。

其实不止是《睡美人》,这本书中的每一个童话都是一部女性的成长史。

比如真假公主的《牧鹅姑娘》,讲的是女性如何摆脱与母亲共生与依赖的问题;被女巫锁进高塔的《莴苣姑娘》,其实是原本无知的少女如何面对现实生活,承担责任的故事。

而在很多童话中反复出现的元素,在荣格心理学看来,也都有着象征意味:

禁忌(房间或食物)代表了被意识压抑和排斥的部分;美丽的长发是女性思维发展的象征,梳理头发就是梳理思想;《白雪公主》中持有魔镜的王后,代表了所有女性对年龄、容貌的渴望与焦虑所产生的嫉妒……

这些童话的共性在于,很多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我们原来以为的坏人,其实是自己人格的不同侧面,我们原来以为的坏事,其实是成长之路的跳板。所以童话的结局并不是简单的大团圆,它代表的是经历成长与蜕变后,逐渐完整的自我。

我们在黑森林中遇到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个被压抑着的“自己”。

所以,不要认为被宠成公主是一件好事,人生不可逃,自己的路终究要自己走,人生前半段没有扛起的责任,在中年以后,还是要回来面对。

我们想要“幸福快乐的生活”,需要的不是王子,而是时间,洞察和耐心。当你鼓起勇气走过内心的阴影与脆弱,你独有的生命礼物就在黑森林的尽头。

只有发展出内在完整的自我,我们才能变成童话里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自己。

很多女性误以为“自由”=“财务自由”,其实,自由的本质指的是—“内心自由”,这意味着我们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生活又处于何种境遇,都始终能拥有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也就是“无论怎样都能幸福”的能力。

而这时多少钱都买不到的,需要的是强大的内心能量。

精选阅读

爱情中各阶段的“分寸”,你一定要懂


“女人之所以要男人买这买那,不过是想看看男人愿不愿意为自己付出罢了。”

“男人若是主动都送了,还需要女人开口索要吗?说明这个男人没有做好。”

“这男人太小气罢了,如果他真的爱女朋友,怎么可能反感?”

“如果女人经济独立、生活独立,什么都独立了,那还要男人有什么用?难怪现在的女人,很多都不愿意结婚了。”

这些话对不对?很对啊!

事实上,大部分女人向男人提要求,倒不是说她真的多么贪心,她可能真的只是想确定一下男人对自己的爱;

如果女人一需要什么,男人就立刻主动送上,女人还会不断索取吗?肯定不会;

女人经济上不需要靠男人,生活上也不用靠男人,想生孩子都有很多科技来辅助,并非一定要男人才可以,男人的作用是不是越来越弱了?好像是!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点,当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时,只要有利于自己的,当然什么都对,但你若去问男人,他们一定也会有自己的立场和理由。

在这些留言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姑娘都认为既然两人在一起,男人当然就应该付出啊,如果他不付出,那这恋爱还有什么意思?我也认同付出这一说,如果一个男人和我们在一起,什么都不肯付出,那要他有何用?

但这些想法,其实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只是很多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时,发现不了或者是不愿面对。

女人向男人要礼物,是不是真这么掉价?不一定,每段感情都有自己的相处方式,但一定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彼此的感情阶段问题,比如刚认识不到三个月的女朋友向男朋友要求买这买那时,但凡一个正常人,心里都会不舒服。

但如果已经相恋多年,甚至是已经结婚的夫妻,如果女方提出要男人买礼物送给自己。大多数男人都不会反感,甚至觉得女朋友或者老婆还很浪漫,而欣然为之,就算没去做的男人,也不会认为对方物质。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原因无他,感情的深浅不同而已。

记得那篇文章里,有位姑娘跟我说看到我先生恋爱时期拿奢侈品考验我,觉得很可怕,如果是她,她肯定会很不爽。

我倒并不这样认为,美貌的女人永远都担心男人是冲着她的容颜来的,有钱的男人永远都担心女人是冲着他的财富来的。所谓信任都是在相处中,通过一件件的小事慢慢地积累起来,从而确定对方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人,谁也不可能甫一见面就能保证对方人品贵重,德行高尚,交付自己全部信任和身家财产,都是需要慢慢了解的。

女人最大的误区就是认为一个男人只要和自己在一起了,就应该付出所有,所以:明明在男人心中只有三分的重量,却要对方做十分的事情。明明刚认识没多久,就要这要那,明明连婚还没结,就已经想着房子署名的事了,明明男人独立打拼的事业,总是想着男人因为爱,要送自己一半。可是,却忘了问自己一句:我凭什么呢?我在这段感情里付出了什么呢?(别说我付出了时间青春,你不恋爱,青春一样会没)。当然,即使你什么都没付出,但若男人甘愿给你,那又另当别论。

当然,这世上还有一种女人,她们陪男人同甘共苦,白手起家,这样的女人若向男人提出经济要求,没有人会说她们不是,倘若男人推辞,才是自私良薄,因为这些女人有足够的底气去提这些要求。

讲一讲当当的故事吧!

当当的老公很有钱,他俩在认识时,男人就已经事业有成了,而当当还在外面租房住,那时候她收入不高,租的房子也挺差,两人在一起后,男人说这个小区治安和环境都不太好,我给你租个好一点的房子吧!

当时,她身边很多姑娘表示不爽,为什么不爽呢?如果这男人是个收入一般的男人,那么愿意给女朋友租个好一点的房子,大家都会觉得是真爱,可是他是那种随便都可以买十套八套的人啊,女朋友住得这么差,居然只是给换租一套,应该直接买一套呀,就算不买很好很大的,起码买个小户型也好啊,这男人实在是又抠又精明。

但当当不受影响,快快乐乐地搬了新家,把新家布置得温馨清爽。

平时男人送给她一些小礼物,但不贵重,当当把它们摆在床上,身边的人都为当当不值:这男人这么有钱,他就送你这些小玩意儿吗?

当当说:我也没送他什么贵重的东西,他凭什么就一定要送我贵重的东西呢?

后来,当当想自己干事业了,男人很支持,当时当当看中了一个店面,那时候很多人都靠铺子的租金过日子,也就是说投资铺子是绝对不会亏的,那个店面并不贵,反倒是月月交租金不太划算,此时,当当和他交往已经一年多了,男人确实也支持了她的事业,但不是买了这个店面,而是租下了这个店面。

大概是两年之后吧!男人突然为当当买了房子和车子,不是小户型,也不是偏僻的地方,而是在最贵的黄金地段,买的是跃层。

不管是身边的人,还是当当自己,都有点意外,男人告诉她: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每一分每一厘都是辛苦赚来的,当然会给自己认为值得的人,我又不是凯子,刚交往就送房送车。

男人还说:女人只要做好了自己,其实男人心里都有数的,假如你爱得全心全意,男人却无动于衷,那只说明一件事,你选错男人了。

如今,他们结婚多年,当当想要什么,男人都会给她,原因无他:彼此经历了十几年的相处,了解与信任越来越深,自然什么话都好说了。

当当结婚比我早两年,我们之间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属于我们的,绝不挖空心思去争,但男人甘愿为我们付出的,也绝不推辞。一味索取的人,无论男女,都最令人讨厌。

很多时候,男人为不为你花钱,愿不愿意送你财富,完全取决于你在他心里的地位,更取决于感情的阶段,当他认为你完全值得的时候,就算你不想要,他都想塞给你。

《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万物的规律,也是感情的规律。聪明的女人都明白:恋爱时做恋爱时的事,结婚后做结婚后的事,爱情中的各阶段都是不同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是一个女人必备的智慧。否则,不是男人对不起你,而是你没有自知之明。

原来女人比男人更有处女情结


原来女人比男人更有处女情结

卢璐

上学的时候,我热爱中国历史。但是有些问题,我一直都没有想的太明白。

为什么汉末建安中,《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被休回家,居然还被媒婆:“只说太守家,既欲结大义?”难道太守不知道,刘兰芝是小吏焦仲卿休回家的吗?

为什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里面会写:“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如相如缪如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难道才子司马相如不知道文君新寡,娶这样的女人失节失礼吗?

为什么李清照在赵明诚去世三年后,能够再嫁张汝舟?虽然这段婚姻失败到对簿公堂,纵然李清照才华横溢,但是49岁高龄人老珠黄的寡妇,张如舟也还真有勇气。

为什么唐琬,被陆游休了之后,居然可以再嫁赵室皇家后裔赵士程?

话说这赵士程一定是穿越去的吧?作为古人也忒大度了。带着唐琬在绍兴沈园散心,碰到陆游,居然说:“娘子,你表兄来了,何不去聚聚?我尚有公务,先行一步。”

还贴心的送了一壶酒去,就有了那首千年绝唱《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拖。莫莫莫!

一千年以后,我明知道这首词跟我没啥关系,还是每次读每次心颤的直痛。可以想到当事人唐琬读到的时候,为什么心碎万片,郁郁而终。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凡娶,以配身也,若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

难道这些人都没有听过么?作为当时的社会名流,他们不介意么?没有舆论与压力么?

事实上,比起欧洲基督教的禁欲,非洲令人发指的割礼,对于性,中国文化几千年,一向是放任而宽松。

连孔圣人也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没事请看看《诗经》,男欢女爱,有料的不要不要的。

嬴政应该是第一个鼓吹“从一而终”的帝王。不过有赵姬这种生活精彩的老妈,宝宝心里苦,有谁能说的清?

虽然各朝各代都有奖励贞节,但是要到了宋朝的宋明理学,才把贞节真正的提升到一个高度。

纵然如此,还要再等两三百年,到了明清,贞洁牌坊,室女守节,烈女殉夫,才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

中国文化五千年,有四千多年,没有过禁欲守节的概念。而我们最本土的道教,也充分证明这个论点。因为道教最爱的理论就是男女双修,阴阳共补,自然成真,长生住世,不死之道也。

2015年,有个网站面向他们8000万会员做过一个关于“处女情结”的调查。

有47.43%的男人有处女情结。基本上每两个中国男人中,即有一个会介意自己的老婆是不是处女。比例不可谓不高。可是,居然有64.97%的女人有处女情结,基本上三个女人中就有两个。

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

要知道,贞洁观念代表着的是男权社会对女人绝对的统治和支配,标志了女人彻底失掉了掌控世界的能力,从此沦为男性的附属品。

而时至今日,男人的态度居然比女人本身更宽容。

世界上所有匪夷所思的事情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我记得我刚到法国的时候,法语课做演讲,主题是:“中国人如何过春节?”

我给大家讲:“我们的传统就是放鞭炮,吃饺子,全家围在电视机前面看春节联欢晚会。”

全班人都大眼瞪小眼的问我:“中国的传统是看电视?电视存在才有多少年呀?”

这个也是一个让我目瞪口呆没想到的问题。

春晚从82年开始,外婆家那时候就已经有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所以从我记事开始,每年大年三十,就是吃完晚饭看电视,因为我没有做过别的事情。

原来,形成一个传统其实根本不是我们想的那么难,要世世代代那么多年。

虽然我们宽松了四千多年,但是因为有了最近七八百年的守节运动,已经足以禁锢住每个人的神经。

作为女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从小到大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在不停地说:

你要守身如玉。一旦失贞,就成了残花败柳,破鞋烂衣,理应被人唾弃,不值得被爱,不值得被尊重。那男人理应不会选择你。你所有的痛苦都是自作自受,是你没有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堪入目,应该为耻的欢愉。

在碰撞到新状况之前,没有人能够超越自己对现有的生活认知。譬如去了法国之后,我才明白,大年三十也可以去旅游,出门吃饭,不看春晚。

我觉得世上的所有的事情,从属性上可以分成两种:真理和观点。

真理就是类似,1+1=2;或者买了东西一定要付钱之类的概念,就是世界走遍,不同的语言但是道理恒久不变。

生活中更多的是观点:这个好吃;那个难吃;处女膜是最圣洁的东西;同居是不负责的滥交……这些都是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看这话的时候,我们站在哪个位置看。

有一句很有名的法语:

Je ne suis pas d’accord avec ce que vous dites, mais je me battrai jusqu’à la mort pour que vous ayez le droit de le dire.

中文大概的意思就是,“虽然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从处女到滥交,绝对不仅仅是一白一黑,事物的两端。

女人的第一次,也绝对没有如我们读到过那么刻骨铭心的美好。疼痛,尴尬,不成功,慌不择路,更多的细节会随着时间慢慢流走,日渐模糊,让我们记不清楚。

对一个女人来说,并不是有了第一次,就变成了不值钱二手货;更不是有了第一次,就是不自尊不自爱的破罐子;也绝对不可以,因为有了第一次,就可以用无所谓的态度,随便处理后面的所有次。

中文说:“做爱”;

英文说:“Make love;”

法文说:“Faire l’amour”;

西班牙文说:“Hacer amor”。

这一次,世界上被运用最多四大语言,都用了一种惊人一致的组合方式:动词“做”加上名词“爱”。

原来全地球都明白:因为做才会爱,因为爱才要做。性和爱,纠纠缠缠,相辅相成,分不清楚。

基督教禁欲的教义,对于贞节的控制和要求,比中国更长更久更窒息。所以女性解放初始,西方国家的性解放更加猛烈,狂乱,如洪水逆袭。

事实上狂乱过后,理智恢复,近些年,西方社会对于性的观点,已经趋于平缓自然。比起我们已经提升了12年的离婚率,欧洲近些年的离婚率在慢慢降低。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过度的节食和饕餮,都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盲目的守节和滥交,也只会让自己偏执怪异受伤不止。

很多时候,说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奥林匹克……,我们总是津津乐道的赶超欧美。说起社会风尚,道德捆绑,立刻有人大喊着:“不要强搬西方那一套,不符合中国现状。”

20XX年,世界经济越来越发展,地球变成了地球村,表现不仅仅是我们可以轻松代购全球的特产。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女性主义觉醒,人人平等,没有人比别人更低贱。这并不是西方社会的特权。

女人,在父系男权社会中,我们用了五千年,终于走到柳暗花明的转弯。我们也是人,也有权利追寻爱和幸福;我们也是人,也有义务保护自己的心灵和身体。

千万不要被那一层在成人之后已经失去意义的薄膜困住,自动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姿态,嫁鸡随你,嫁狗随狗,放弃了自己人生幸福的权利。

千万不要受到别人的蛊惑,任意随便,鲁莽盲目,不珍爱自己的身体。

找到爱的那个人,做好保护措施,在双边友好的情况下,水到渠成的亲亲密密。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每一次都是因为我爱你。

比渣男更可怕的3种男人,一定要远离!


一个男人的魅力所在不在于他有多么出众的外表,也不在于他有多少的财富,而是取决于他的人品。

一个男人的人品通常都藏在以下的几个细节中,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第一:情绪控制力

中午同事很生气的来找我们吐槽路上的见闻,本来心情很好的出门,车开到半路,前面的车速度过慢,她想要超车,就轻轻地按了两下喇叭作为提醒。

万万没想到,只是两声喇叭却惹得开车男子左右乱打方向,把路堵死不说,还摇下车窗对她破口大骂。

朋友是一个柔柔弱弱的女生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连声道歉,男子还一直骂骂咧咧,以至于让同事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

但是,这件事情本身错就不在同事,况且,就算是同事有错在先,男子的这种态度和宣泄方式也让人感到不齿。

其实越是突发状况时一个人表现出的态度,越能真实的显示出一个人的人品好坏。

一个人品差的男人,只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的身上,会选择说脏话等粗鲁不堪的行为作为发泄,把事情搞得乱七八糟,还让人觉得这个人很差劲。

网上曾经有个视频,在路上,两辆豪车不慎发生剐蹭,大家都抱着看好戏的态度:这下两人一定会吵得不可开交。

但是事情却发生巨大反转,两位车主分别下车,先询问对方车上的人有没有受伤,真诚礼貌的和对方表示歉意,互换名片承担责任,完美解决了这场看似严重的事故。

不得不说,通过他们解决问题的态度,让我们觉无论是哪位车主一定都是很有修养的人,他们有着超群的情绪控制力,并且遇事不急不躁,积极承担责任,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一个人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的人品。

第二:对父母的态度

一个男人连生养他的父母都不尊重爱戴,那么你怎么能指望他爱你呢?

我们单位有个同事,为人处世表现得还算可以,我们大家对他印象都还不错,可是直到有一次听到他在茶水间给父母打电话,和平时的他简直天壤之别。

不知道他的爸妈是因为什么问题来请教他,只见他不耐烦的咆哮:“这点小事都不会,你还会做点什么,整天就知道烦我,不会弄就算了,少来烦我。”气冲冲的挂掉了电话。

转头见了我们,讪讪地说:“家里老头老太太上了点岁数,什么也不懂,让人着急。”让人好感度瞬间下降了。

记得综艺《我家那闺女》中,曾经扮演家有儿女中“夏东海”的演员高亚麟老师说了一段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同时也非常引人深思。

他说:“父母在,比如你今年30,你不会做,哪怕你60,也不会想。因为一直有一堵墙挡在那,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神,你开始清晰看到你人生的尽头。”

所以一个好男人深谙,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他们会感恩父母,孝顺父母,他们会包容自己的父母,关爱他们,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任何问题,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

第三:对底层工作人员的态度

曾经有个妹子分享过这样一件事情,下面我们用西西来称呼这个妹子,西西因为家里介绍认识了一位男生,在聊天过程中,西西对他的感觉还不错,觉得这个男生文质彬彬,很有教养,于是提出了见面的要求。

两人约在了火锅店,因为正好是饭点,人有些多,所以服务员没及时照顾他们桌上的情况,结果那个男生对服务员出言不逊:“你是不是不想干了,我们等着这么久,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服务员不停地道歉,而男生却还是一直挑剔,最后以经理亲自道歉,并且赠送了菜品才得以解决。

西西说:“长这么大,我从来没有那么丢人过。”男生还得意洋洋的和西西说:“你看他们这种人,一说投诉就怂了。”再然后,西西再也没联系过那个男生。

一个男人,随意践踏别人的尊严,连平等待人都做不到,那么有什么资格来谈人品呢?

人品的好坏与一个人贫贱还是富贵并没有太大关系。喜欢一个人可能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但是最终还是回归到忠于人品。

可见人品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人品好的人会自带光芒,拥有好人品,才能更好地坐拥人生。

影响女人婚姻幸福的错误思维


01什么样的思维,对人影响最深远

我上小学时,班上有一个矮小的男生,总是被同学欺负,每当有人捉弄他时,他不会有任何行为上的反抗,也不会求助老师帮忙,只会一遍遍地说:你欺负不了多久了,我很快就不在这儿了!

果然,一学期不到,他就没来上学了,我们都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但是小男孩的话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的我,怎么也不明白,明明是被欺负了,为何不替自己伸张正义,却要说这样的欺负不会长久呢。

直到后来,我在无数次的婚姻咨询中看到这样的思维模式,当关系里的一方被伤害时,另一方常常会选择忍气吞声,心里却想着:总有一天你会因此付出代价,为自己做过的事后悔!

这样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认为对方迟早会为自己的痛苦遭受惩罚,就是受害者思维的特征。有受害者思维的人,不会思考如何面对自己眼前的处境,而是更在意对方是否有悔过之心。

在关系里,如果遇到不满意的事情,他们大多会选择隐忍和顺从,当对方越伤害自己时,他们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因为伤害足够深,他们就越有机会证明对方是关系里真正的凶手。

他们表面看起来很柔弱,但在关系最致命的反击是,他们常用自我伤害的方式,让对方不能再继续伤害自己,让对方因此背负上良心的谴责。可是,自我伤害依然是伤害,让对方醒悟真的比自己更重要吗?

那个被欺负的小男生,没有继续上学,大家一开始还会好奇,但很快又恢复往日的平静。即使没有人欺负,那些喜欢捉弄人的同学,也一样顺利地完成学业,并没有痛心疾首,悔不当初。

而那个小男孩即使选择换个环境生活,也可能会在不同的关系里充当受害者的角色,因为他选择的受害者思维模式,决定着他只能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抗争关系里的不公平。

02受害者思维,究竟会伤害谁

我们先看这样一段对话。

一位妻子问:为什么我老公就是不愿意承认他错了呢?

问:为什么他认错对你这么重要?

妻子:因为他认错,才可以证明他伤害了我。

问:为什么要证明他伤害了你?

妻子:因为他承认伤害了我,良心才会受到谴责,才能加倍对我好啊!

问:那如果他一直都不认错,你会怎么办?

妻子:如果他不认错,有一天我会跟他离婚的,那时他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妻子的想法,其实是大多数在有受害者思维的女性真实写照。她觉得只有证明对方错了,才能换回自己的尊严,关系才能扭转到另外一个好的局面。如果无法证明对方是错的,自己在关系里又无比痛苦,她会选择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或者切断关系。

对于有受害者思维的人说,如果关系中遇到不满意,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一种选择是更凶狠地伤害自己;另一种是更绝情地放弃所拥有的关系。

而无论哪一个选择,都是在更深的伤害自己。关系中不如意是常有之事,而她们除了伤害自己,不具备任何面对矛盾冲突或者改善关系的能力,所以无论进入任何关系,最痛苦的人都是自己。

在关系里,受害者思维,就像是另一半制造的一个毒瘤,你原以为保留好这个毒瘤,就留住了对方亏欠你的证据,另一半就应该更在乎你。

可是当你越不被关注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养大这个毒瘤,原以为可以依靠这个毒瘤获得爱的养分,可是当毒瘤长到无可抑制时,最先伤害的人就是拥有毒瘤的自己。

03证明对方错了,关系就能获得改观吗

有受害者思维的人觉得只有证明对方是错的,才能改善痛苦的关系,这条路却常常无比艰难。

就像冯小刚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因为夫妻关系中的矛盾,走上了替自己伸冤的路,可是走到最后,不管周围人怎么看,不管她获得多少人的支持,她终究没能在关系中证明自己。

除了很难在关系里证明自己,还有一些人即使得到了对方的认错,关系也没能因此获得改观。我曾接受一位女性的咨询,她的先生在婚内屡次出轨,一开始拒不认错,直到她提出离婚,先生慌了立刻悔过。

当先生承认错误,信誓旦旦立下保证,她的心也变得踏实了,决定重头开始。可是,他先生的话很快就被他自己推翻了,几个月后再次出轨,这一次被发现后,先生立刻就承认错误,并发誓绝对是最后一次。

这次保证依然没有生效,深情的忏悔和表白,依然没能阻止先生继续出轨的脚步。每一次当先生认错时,她都为看见新的希望而欢喜,而当先生再次伤害她时,她的心情又再次失落到极点。

对于这段关系,她非常不满意,却又离不开,不管先生伤害她有多深,只要先生认错,她仿佛所有的伤害都获得了补偿,决定不再计较从前。她的亲人和朋友都骂她傻,认为她不该为了这个渣男这么痛苦。可是他们都不知道,一句“对不起,我错了”对于有受害者思维的人会多么有效。

对于有受害者思维的人来说,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对的,不管受再多的伤害也值得。他们原以为只要辨别清楚对错,对方自然就会改正错误,却不知即使证明对方是错的,即使对方认识到在关系里不该这么做,关系的模式也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关系所呈现的样子,跟道理约束无关,跟对错无关,却跟关系里两个人的互动模式有关。关系的互动,就像两个人的舞蹈,只要你的舞步不变,对方就不会轻易变换舞步,否则两个人的舞蹈就无法继续。

所以,当你面对关系时的态度和行为没有变化时,对方很难轻易做出改变。只有尝试转变受害者思维,开始思考自己在关系里的处境,才能真正把自己从痛苦模式中解脱出来,重建新的关系模式。

04受害者思维,让人成为无效的关系拯救者

在关系里,有受害者思维的人,是最善良、最无辜的人,看起来她们在辛苦地维系和拯救关系,实际上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断忍让和妥协,让关系失去了应有的弹性空间。

当关系里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都必须通过一个人的忍让来掩盖,表面看关系很和谐,实际上却因为无法获得深入坦诚的对话,缺乏有效面对分歧和冲突的尝试,让关系显得十分脆弱。

很多对关系感到不满意的人,努力改变自己的另一半,觉得自己在关系里扮演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实际上即便他们渴望关系变好,也是一个无效的关系拯救者。

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是问题的共同参与者,当他们站在自己是对的位置,来要求对方改变时,却是以自己的不变,来维持问题的不变。所以,不管他们如何努力,都很难拯救关系。

在任何关系模式里,都有与之相对立的两面,如果你需要标榜什么是好的,就必然需要不好的另一面来映衬。

在关系里,如果你想做一个对的人,你必然会觉得另一半需要改变。你需要通过“一个对的角色”来获得安全感时,而对方就必然变成了关系里“错的人”。

那些希望拯救关系的人,常常也把自己放在对的位置,把对方放在需要拯救的位置,实际上这是他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并非对方真的需要被拯救。

在受害者思维模式里,他们在扮演关系的受害者,关系中的牺牲者,让对方醒悟的拯救者,这是他们对于一段关系的所有意义,唯独没有更多考虑自己。

如果在关系里,总是需要自我牺牲去拯救另一个人,才能在关系中获得幸福的话,这条路永远都很难走通。因为,当我们在不同的关系中做出自我牺牲时,我们很容易因为各种妥协而失去自我,更不可能在关系里活出幸福自在的自己。

所以,当你在一段关系中,当你总想着努力拯救关系时,当你觉得改变一个人非常艰难时,当你不断受伤害却总想着让对方醒悟时,可以先觉察自己是否上了受害者思维的当。

受害者思维,总会告诉你如果对方改变认错,一切就会变好;它还会告诉你如果你伤害自己,或者用关系的存续做威胁,对方就会更在乎你;它看似在帮助你拯救关系,实际上却是通过一步步伤害你,来一步步扼杀关系。

用受害者思维获得幸福的路,永远没有胜利的终点。只有学会重新理解关系的模式,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关系,才能摆脱受害者思维模式影响,让关系重新回归良性互动。

女人出轨,就一定要离婚吗


正方观点:女人出轨必须离婚

“女性出轨,是一个更大的社会创伤”

婚姻中,不管男人出轨还是女人出轨,对于另一半都是一次巨大的创伤。

不同的是,女方往往由于认为男方只是生理需求,而能够原谅对方,但男方却不可避免被戴上了让他们倍感耻辱的“绿帽子”。

由于关乎面子问题,在女人出轨事情暴露后,男方接受和修复的可能性都非常小。如果不离婚,他们的痛苦将远超常人。

“出轨,我不愿回头”

女性出轨,一般是精神和肉体出轨,先有爱,再有性。

当女人对丈夫完全没有感情时,这段婚姻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而且女人已经完全不愿意再继续这段婚姻了。

大多数女人表示:出轨后,不想回归家庭,并非想要嫁给情人,而是发现,我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即使情人不娶我,我也要离婚。

人的一生委实短暂,最重要的是为自己而活,过的开心而快乐。

“先出轨,后修复”是一个可笑的伪命题

很多人说出轨后要修复感情,出轨前为什么不先想到修复呢?

对没有先后逻辑顺序的女人来说,意识不到婚姻内部的问题,而自发选择了出轨。现实生活中,她们的修复意识和意愿是微乎其微的。

女人出轨之前有没有意识到婚姻的问题呢?有没有尝试过修复呢?我们可以分类说明:

第一、意识到问题,尝试了修复,无果;选择出轨。那这个婚姻问题可能就难以解决,出轨后,只能离婚。各自追求幸福。

第二、意识到问题,不想修复。如果连修复都不想做了。婚姻还有救吗?

第三、没意识到问题——没有意识到问题,就自行出轨,这样的女人,也不会有修复意识。

“出轨,是比离婚更极端的行为”

很多人说离婚太极端了,但其实出轨是比离婚更极端的方式。如果人都出轨了,这已经超越了离婚和婚姻所能容忍的范畴,就必须离婚。

“女人出轨,情感修复之路太难”

女人出轨,对男人的打击非常大,对他往后的人生性格、心态心理,甚至未来的生活工作都影响巨大。

这种情况下,并非女人认个错就完了。她们势必要面临比离婚更艰难的过程——修复关系,不再相爱的两人非要维持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然后在这个没有爱情的婚当中,互相伤害,甚至会误伤孩子。

所谓的为了修复,为了所谓的“完整”,为了孩子,委屈自己,并不是为孩子好、为家庭好,更不是为自己好。

为了避免双方婚姻内消耗,只有离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正视这段婚姻的失败,正视自己和对方的问题,原谅自己,勇敢提出分手,为更改这段错误的婚姻而离婚,这也是我们女人的一个“离婚力”。

反方观点:女人出轨,不要离婚

“婚姻像机器,有问题可以修修”

夫妻能够相扶到老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场婚姻,没有一种亲密关系是不曾经历暴风雨的。

女人出轨,并不代表婚姻就没有挽救的余地。以前东西坏了,修一修就好了;现在东西坏了,总想着去换新的。

打碎旧世界很容易,建立一个新世界却更艰辛。

如果女人真的看清了生活本质,离与不离,都能够活出自我,并非贴上一个离婚的标签就能够改天换地了。

“离婚弊端重重,需谨慎考虑”

人到中年,双亲已年迈,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要考虑他们的感受和接受程度。不管对男人还是女人,离婚的社会成本、情感成本、面子成本、时间成本,各方面的付出都非常大。

我们有很多要去承担的,没有太多精力重建婚姻。不管遇到什么婚姻问题,我们都要学会缓一缓,彼此沉淀下来,再决定婚姻的去留。

“出轨就离婚,下次婚姻出轨再离婚吗?”

出轨过不下去,就选择离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离婚就能保证下一段婚姻不再出轨吗?

当再次发生出轨,怎么做?再离吗?

离婚一定能解决一切问题吗?

离婚跟另一个男人在一起,一定比现在更幸福吗?

如何平衡好孩子与重组家庭之间的种种问题?

如何面对可能骨肉分离的结局呢?

事实上,离婚与否并不重要,而是我们到底拥有多少应对生活变故的能力。婚姻不是儿戏,婚姻出了问题不能用离婚这么极端的方式来解决。

“出轨与回归的真正根源”

著名教育学家陈望道先生说过:离婚是收拾敬衰爱亡残局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

婚姻是自己的历练场,解决问题的实质是成长,经历一次围城内的瓶颈期,让彼此冷静下来,给彼此反思的时间和机会。

两人心平气和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多谈几次,确保双方的决定对于上一代两个原生家庭和下一代的伤害都能减到最小。

通过外遇事件,对婚姻有个重新审视的机会。更加了解彼此。接纳自己,给自己改过自新的机会,也给丈夫一个缓和理解理智思考权衡利弊的余地。

到那个时候,我们愿意静下来回头看看自己,回来承担该承担的责任,放过自己,放过那个人,放下出轨那件事,云淡风轻,重新过日子。

影响女人婚姻幸福的,是这种思维


什么样的思维,对人影响最深远?

我上小学时,班上有一个矮小的男生,总是被同学欺负,每当有人捉弄他时,他不会有任何行为上的反抗,也不会求助老师帮忙,只会一遍遍地说:

你欺负不了多久了,我很快就不在这儿了!

果然,一学期不到,他就没来上学了,我们都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但是小男孩的话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时的我,怎么也不明白,明明是被欺负了,为何不替自己伸张正义,却要说这样的欺负不会长久呢。

直到后来,我在无数次的婚姻咨询中看到这样的思维模式,当关系里的一方被伤害时,另一方常常会选择忍气吞声,心里却想着:

总有一天你会因此付出代价,为自己做过的事后悔!

这样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认为对方迟早会为自己的痛苦遭受惩罚,就是受害者思维的特征。

有受害者思维的人,不会思考如何面对自己眼前的处境,而是更在意对方是否有悔过之心。

在关系里,如果遇到不满意的事情,他们大多会选择隐忍和顺从,当对方越伤害自己时,他们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因为伤害足够深,他们就越有机会证明对方是关系里真正的凶手。

他们表面看起来很柔弱,但在关系最致命的反击是,他们常用自我伤害的方式,让对方不能再继续伤害自己,让对方因此背负上良心的谴责。

可是,自我伤害依然是伤害,让对方醒悟真的比自己更重要吗?

那个被欺负的小男生,没有继续上学,大家一开始还会好奇,但很快又恢复往日的平静。

即使没有人欺负,那些喜欢捉弄人的同学,也一样顺利地完成学业,并没有痛心疾首,悔不当初。

而那个小男孩即使选择换个环境生活,也可能会在不同的关系里充当受害者的角色,因为他选择的受害者思维模式,决定着他只能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抗争关系里的不公平。

受害者思维,究竟会伤害谁?

我们先看这样一段对话。

一位妻子问:为什么我老公就是不愿意承认他错了呢?

问:为什么他认错对你这么重要?

妻子:因为他认错,才可以证明他伤害了我。

问:为什么要证明他伤害了你?

妻子:因为他承认伤害了我,良心才会受到谴责,才能加倍对我好啊!

问:那如果他一直都不认错,你会怎么办?

妻子:如果他不认错,有一天我会跟他离婚的,那时他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妻子的想法,其实是大多数有受害者思维的女性真实写照。

她觉得只有证明对方错了,才能换回自己的尊严,关系才能扭转到另外一个好的局面。

如果无法证明对方是错的,自己在关系里又无比痛苦,她会选择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或者切断关系。

对于有受害者思维的人来说,如果关系中遇到不满意,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一种选择是更凶狠地伤害自己;另一种是更绝情地放弃所拥有的关系。

而无论哪一个选择,都是在更深的伤害自己。

关系中不如意是常有之事,而她们除了伤害自己,不具备任何面对矛盾冲突或者改善关系的能力,所以无论进入任何关系,最痛苦的人都是自己。

在关系里,受害者思维,就像是另一半制造的一个毒瘤,你原以为保留好这个毒瘤,就留住了对方亏欠你的证据,另一半就应该更在乎你。

可是当你越不被关注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养大这个毒瘤,原以为可以依靠这个毒瘤获得爱的养分,可是当毒瘤长到无可抑制时,最先伤害的人就是拥有毒瘤的自己。

证明对方错了,关系就能获得改观吗?

有受害者思维的人觉得只有证明对方是错的,才能改善痛苦的关系,这条路却常常无比艰难。

就像冯小刚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因为夫妻关系中的矛盾,走上了替自己伸冤的路。

可是走到最后,不管周围人怎么看,不管她获得多少人的支持,她终究没能在关系中证明自己。

除了很难在关系里证明自己,还有一些人即使得到了对方的认错,关系也没能因此获得改观。

我曾接受一位女性的咨询,她的先生在婚内屡次出轨,一开始拒不认错,直到她提出离婚,先生慌了立刻悔过。

当先生承认错误,信誓旦旦立下保证,她的心也变得踏实了,决定重头开始。

可是,他先生的话很快就被他自己推翻了,几个月后再次出轨,这一次被发现后,先生立刻就承认错误,并发誓绝对是最后一次。

这次保证依然没有生效,深情的忏悔和表白,依然没能阻止先生继续出轨的脚步。

每一次当先生认错时,她都为看见新的希望而欢喜,而当先生再次伤害她时,她的心情又再次失落到极点。

对于这段关系,她非常不满意,却又离不开。

不管先生伤害她有多深,只要先生认错,她仿佛所有的伤害都获得了补偿,决定不再计较从前。

她的亲人和朋友都骂她傻,认为她不该为了这个渣男这么痛苦。

可是他们都不知道,一句“对不起,我错了”对于有受害者思维的人会多么有效。

对于有受害者思维的人来说,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对的,不管受再多的伤害也值得。

他们原以为只要辨别清楚对错,对方自然就会改正错误,却不知即使证明对方是错的,即使对方认识到在关系里不该这么做,关系的模式也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关系所呈现的样子,跟道理约束无关,跟对错无关,却跟关系里两个人的互动模式有关。

关系的互动,就像两个人的舞蹈,只要你的舞步不变,对方就不会轻易变换舞步,否则两个人的舞蹈就无法继续。

所以,当你面对关系时的态度和行为没有变化时,对方很难轻易做出改变。

只有尝试转变受害者思维,开始思考自己在关系里的处境,才能真正把自己从痛苦模式中解脱出来,重建新的关系模式。

受害者思维,让人成为无效的关系拯救者

在关系里,有受害者思维的人,是最善良、最无辜的人,看起来她们在辛苦地维系和拯救关系,实际上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断忍让和妥协,让关系失去了应有的弹性空间。

当关系里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都必须通过一个人的忍让来掩盖,表面看关系很和谐,实际上却因为无法获得深入坦诚的对话,缺乏有效面对分歧和冲突的尝试,让关系显得十分脆弱。

很多对关系感到不满意的人,努力改变自己的另一半,觉得自己在关系里扮演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实际上即便他们渴望关系变好,也是一个无效的关系拯救者。

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是问题的共同参与者,当他们站在自己是对的位置,来要求对方改变时,却是以自己的不变,来维持问题的不变。

所以,不管他们如何努力,都很难拯救关系。

在任何关系模式里,都有与之相对立的两面,如果你需要标榜什么是好的,就必然需要不好的另一面来映衬。

在关系里,如果你想做一个对的人,你必然会觉得另一半需要改变。

你需要通过“一个对的角色”来获得安全感时,而对方就必然变成了关系里“错的人”。

那些希望拯救关系的人,常常也把自己放在对的位置,把对方放在需要拯救的位置,实际上这是他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并非对方真的需要被拯救。

在受害者思维模式里,他们在扮演关系的受害者,关系中的牺牲者,让对方醒悟的拯救者,这是他们对于一段关系的所有意义,唯独没有更多考虑自己。

如果在关系里,总是需要自我牺牲去拯救另一个人,才能在关系中获得幸福的话,这条路永远都很难走通。

因为,当我们在不同的关系中做出自我牺牲时,我们很容易因为各种妥协而失去自我,更不可能在关系里活出幸福自在的自己。

所以,在一段关系中,当你总想着努力拯救关系时,当你觉得改变一个人非常艰难时,当你不断受伤害却总想着让对方醒悟时,可以先觉察自己是否上了受害者思维的当。

受害者思维,总会告诉你如果对方改变认错,一切就会变好;

它还会告诉你如果你伤害自己,或者用关系的存续做威胁,对方就会更在乎你;

它看似在帮助你拯救关系,实际上却是通过一步步伤害你,来一步步扼杀关系。

用受害者思维获得幸福的路,永远没有胜利的终点。

只有学会重新理解关系的模式,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关系,才能摆脱受害者思维模式影响,让关系重新回归良性互动。

好的婚姻,一定要谈钱


没钱的“我养你”是最毒的情话

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尹天仇对着柳飘飘深情地说:“不上班行不行?”

柳飘飘:“不上班你养我啊?”

尹天仇:“我养你啊!”

有多少女人因为这句感人的情话而哭得稀里哗啦。然而,到了现实生活中却略为尴尬。

重庆26岁的冯小姐在广告公司上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压力让她不堪重负,于是他月薪5000的男朋友对她说:“辞职吧,我养你!”

听了男朋友的话,冯小姐颇为感动,于是选择2月底辞职。

然而辞职后,很多事情却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每次买了鞋包、化妆品,男友都要质问一遍。

有一次,她点了一整份酸菜鱼外卖到家,男友对着100元出头的外卖单直呼:“太奢侈了,真的养不起了!”

那一段时间,冯小姐和男友不断吵架,其实说白了都是因为钱。

男友表示自己实在是养不起了:女友护肤化妆、衣帽鞋包、一日三餐、聚会游玩……以他每个月5000元的工资根本难以支撑。

男子夸下海口,却又无力支撑,网友的讨论也是异常激烈:

“月薪5000就敢随便说养人?”

“我一个单身女,月薪一万多都觉得穷得要吃土,他五千还要养女朋友?”

其实女人以为的“我养你”和男人以为的“我养你”,大为不同。

女人以为男人的“我养你”,是那种可以让你在家养花种草,学钢琴画画练瑜伽,下午和姐妹逛街喝下午茶做美甲敷脸的“我养你”。

而许多男人心目中的“我养你”,是让你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孝敬父母还有传宗接代的“我养你”。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说,冯小姐以为的“我养你”,以他男友月薪5000当然养不起。

而他男友认为的:大米饭加大馒头,再给他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当然他也养得起。

所以说到底,还是男女之间想法有差异,但是月薪5000就真的是“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没钱的“我养你”就是最毒的情话。

真正爱你的男人会主动谈钱

综艺节目《爱情保卫战》的一段视频火了。

男孩和女孩恋爱四年多,准备结婚了,却因为15万元的彩礼,起了争执。

女孩之前从未主动向男孩要求过什么,但是她觉得这次的要求并不过分。自己是家里的独生女,如果没有彩礼,没法跟父母交代,朋友也会看不起自己。

何况这只是一种形式,钱最终还会还回来。

男孩则情绪激动地说,钱不能衡量两个人几年的感情,何况给出去的彩礼总不能指望着会拿回来。

两人各执一词,婚礼再也无法推进了。

我喜欢涂磊说的话,他说现在生活中有两种男人。

第一种男人,他特别不喜欢女人跟自己谈钱。

你只要是谈钱,你就很物质。这种男人甚至会抱怨现在拜金的女生太多了,我已经结不起婚了。

但是当女生主动提出说我不要这些东西的时候,男生会说:“这是应该的,你不是爱我的人吗,你爱我的人嫁给我就好了,干嘛要在乎我的钱呢。”

第二种男人,他会主动跟女人谈钱。

他觉得娶一个女人进屋,房子、车、婚纱、戒指等等就应该我给你准备。即便女人主动提出来,他也不会觉得过分,他觉得给一个女人好日子,就是一个男人的责任。

但是当一个女人主动提出说我不要的时候,他会非常感激,会觉得“我是有福气的,我娶到了一个愿意跟我同甘共苦的女人。我应该好好感谢她。”

男人钱在哪里,心在哪里,愿意主动和你谈钱的男人才是真的爱你。

谈钱虽然庸俗,但是它至少能够从一个角度看出一个人是否值得自己为其付出。

幸福的婚姻是你比钱重要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律师的,他说很多夫妻闹离婚,都是因为在钱上出了问题,钱比伴侣更重要。

他最近遇到的两个案子是这样,丈夫的一个朋友生意亏本,就找别人借贷,让他当担保人。

结果丈夫怕老婆不同意,就悄悄做了保。结果借款人下落不明,债主找到作为担保人的丈夫要求还钱。妻子知道后,一气之下,一纸诉状将丈夫告上了法院,要求离婚。

另一个案子是这样的。女人结婚后在家做全职太太,虽说每个月老公都会给她钱,但她却不知道老公每月挣多少钱,资产有多少。可没想到,婚姻遇到七年之痒,小三插足,她被起诉离婚,

结果在财产分割时,才发现家庭财务就是一个空壳,财产早被转移走了。

她母亲摇头道,你怎么这么傻,连家里有多少钱都不知道,你这哪是妻子啊,分明就是保姆!

我观察过很多幸福的家庭,他们都是把伴侣看得比钱更重要,有福同享,有债务共同背负,甚至很多男人会把自己的工资卡和家里的钱都交给妻子保管。

我父亲就是这样的人,家里的钱都是母亲在管,他从来不会过问,只知道大概数字就行。

我问他为什么?

父亲对我说:“在婚姻中,女人比较容易缺乏安全感,而把钱交给她们保管会增加她们的安全感,本来那些钱就是两个人的,何乐而不为呢?”

夫妻本是同林鸟,而那些各自飞的“同林鸟”,说到底是利益的原因,是钱的问题,而好的婚姻永远都是:你比钱更重要!

钱不是婚姻的全部,但是它是过好一段婚姻的前提,好的婚姻,一定勇于谈钱。

知乎上有一道题:你会嫁给很穷的男人吗?

有个回答是这样的,如果一个男人很穷,但让我感觉有希望,有爱,充满能量,我是会嫁给他的。

因为我知道,有这种能量的男人,不会穷太久。

贫贱夫妻百事哀,嫁给你穷一阵子可以,穷一辈子免谈。

所以,女人并不是不愿意嫁给穷男人,而是怕嫁给让她穷一辈子并且觉得理所当然的男人。

面包我可以自己买,你给我爱情就好,可是他不但给不了你爱情,还要分你的面包。

你以为找个男人可以遮风避雨,结果你下半生的风雨都是他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