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爱人的谎言,如何应对才算聪明?

爱人的谎言,如何应对才算聪明?

发表时间:2021-04-14

【www.qg13.com - 爱人的情感美文】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人的谎言,如何应对才算聪明?,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人的谎言,如何应对才算聪明?

美剧《Lie to Me》中曾经有一个镜头,一个女人拿着电话,嘴上说:“哎呀,这个事情我听到以后好悲伤,真替你难过。”但说的时候却翘着二郎腿,她的语言和动作就是不一致的,我们就能识别出她肯定在说谎。因为一般当我们心情沉重的时候,脚是动不起来的,而当我们感到愉悦轻松的时候,脚就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比如很高兴的时候,就会悠哉悠哉地翘着二郎腿。

另外,人在撒谎的时候会有内心的自责感,所以有些人会刻意地和别人保持距离,这都是身体的本能反应,这些本能反应往往是出于紧张和自我保护。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可以进行诱发谎言的提问,去看对方的反应。比如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个人去买电视机,他问老板:“这款电视机前一段时间不是在网上获奖了吗?还获得了一等奖。”实际上他心里非常清楚这款电视机并没有得奖,他想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试探这个老板的诚实度。

如果这个老板说:“是啊,这电视可好了,所以获得第一名了,你赶紧买吧!”那么他就会在心里对这个老板的可靠度有所了解了。如果对方说:“没有啊,什么时候获得的第一名?我怎么不知道?”这马上就能测试到对方应该是比较值得信任的。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可以观察对方身体的一些反应,包括情绪,还有表情的微妙变化。

我们还可以选择适当的机会突然提问。这种突发性提问,有助于我们更多地观察到对方所产生的反应,包括他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的反应。

在提问的时候,最好采用开放性问题,这样可能会让对方透露更多的信息。比如,“你今天中午吃了什么?”这就是开放性地提问;“你今天吃馒头了吗?”这就是封闭性提问。开放性提问可以给予对方很大的语言发展空间,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了解信息的机会。

另外,你还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行为表现,发现一些东西。其中有这两种比较重要:新行为的产生;旧行为的消失。比如在咨询中曾有来访者说:“他原来几天洗一次澡,后来有一段时间每天洗一次澡,每天还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这就是行为习惯的改变。情绪和行为的变化,能够帮我们窥测到一些真实的内容。qG13.CoM

还有一点就是,当我们在和对方交流的时候,我们的感觉会帮助我们识别对方的谎言。

我最近看了一个视频,是洪兰博士的TED演讲(《如何谈一场聪明的恋爱?》点击可观看)。这个视频中,提到他们做的一个非常好玩的实验:他们找了一些小朋友,让他们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动画片里加入了一张一个男人在踢狗的图面,但是图片是一闪而过的,人几乎察觉不到。看完之后,有两个男人走进房间,其中一个就是图片中踢狗的人,结果所有的小孩都不找他玩,而找另一个人。这些小孩子也说不出原因来,他们只是本能的不喜欢那个人。

另外一个实验是让一群老外挑选自己喜欢的中文字卡。研究者在两张中文字卡之间以极快的速度加入另一张图片,开始加的是一张笑脸,此时喜欢中文字的比率占到了70%;而当他们插入的是哭脸时,被试者喜欢中文字的比率就下降到了30%。

这些实验说明:其实我们的感觉系统会收到很多信息,有的信息非常明确,有的信息并不明确,但是这些不明显的信息依然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这个就称之为我们的“感觉”。我们的“第六感”好像是没有依据的,却会形成我们的行为倾向性。

第六感,它的感觉系统的确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面,不是在意识层面,所以我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确实是真的存在。比如,英文单词good,你平时不用这个词的时候,你不会知道这个词存在于你的记忆系统里面,但是,一旦提到“好”的英文怎么说,这个时候good就被调出来了,也就是说它的确是在我们的无意识系统里的。

所以说,人最终还是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因为感受不是没有依据的,它跟听觉、味觉、视觉、嗅觉和触觉息息相关,跟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信息有关系。在情感婚姻中,我们也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当然不能完全只依据我们的感受,但是它也是一个重要部分。

所有这些觉察谎言的方式方法,我在PPT里特意用红色标注了一句话,就是“注意!初学者仅作为参考!”因为识别谎言是一个技术活,需要很高的技巧,如果你不是掌握得非常好,就不要轻易地去做出决定性的判断,这些都只是参考。

大家也千万不要像侦探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去盯着这个部分,这样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可以训练自己的观察力,但是千万不要捕风捉影地去制造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TIPS:别人的谎言是否要揭穿?

当你发现别人说谎了,是否该揭穿呢?

先来看看大家怎么说吧:

活的年纪大了,你会发现,有些人说谎,你是拆不穿他的。

因为他说的不是「谎言」,而是「妄语」。

虚幻迷离,连他自己都信的谎言,你又怎能跟他析分真假,让他洗心革面?

谎话,是他不信,照说。

妄语,是他说的谎话,他自己也信。

编辑推荐

怎样才算会聊天


有时候,有些人和你说话并非为与你分享快乐,也非和你吐槽负能量,他们有一种奇特的能力,能让你瞬间不舒服,不开心甚至情绪低落。我称这种人为需要闭嘴的人群。

我每天都要抽出大约两小时时间和读者交流,倾听故事。交流的内容里以爱情居多,爱情中又以悲伤结尾的故事居多。于是,消化不了的我,一日里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大约为:“谁有正能量的爱情故事,我听了太多负能力的爱情,有点扛不住。”

很多人留言和回复,鼓励多许,调皮话也不少,让我安慰很多。

其中有一位朋友私信我,内容如下。

“怎么你也悲观爱情了,满满的负能力?你只是个旁听的,认真有意思吗?”

我答说:“消化不良。”

这位朋友接着说:“看看蜡笔小新吧,看淡一点就好了,他们说他们的,也不是发生在你身上,关你毛事?”

一瞬间,我特别后悔打开他的私信对话。

甚至厌恶。

我猜测并且大概率可以确定他并非存心如此交谈,本意是出于关怀,只不过可能是不会聊天,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如同在参加葬礼上听见别人放一曲《好日子》一般,除了带给人不舒服的感受以为,我想不到其他形容词,除非我喜欢他喜欢到愿意自虐,不然绝不会再同他聊天,但一位这样讲话的朋友,是绝对没办法让我喜欢他喜欢到自虐的。

处于礼貌和尊重,我没有在形式上拉黑他,但是在我心里已经将他拉黑。

此类的故事无独有偶,这类人也绝不止这一个。

我受邀参加过一次美妆课堂,学习了一种新的妆容。那天下午,我花费了两个小时化妆,又搭配了服装和高跟鞋。找了朋友帮忙照相,兴致勃勃的发在社交网络里。事实上,我自己认为那天很漂亮,我是期待会被赞美的,因此忍不住想要像个小女生一样在网络里分享和炫耀。

我每隔三分钟就刷新一遍朋友圈,点赞极多,留言大同小异,但内容基本同我想的一样。我内心雀跃,一一回复,在回复到一多半时,发现一位不太熟悉的朋友说:“这张真难看,你快删了吧。眉毛像蜡笔小新似地。你怎么化成这样。”

我试图不让它影响我的情绪,但是很难。一瞬间兴致索然,在5分钟后,我将那条朋友圈设置为仅自己可见。我去镜子前面照了半天,仔细的看了我的眉毛。才确定完全不像蜡笔小新。但是我已经没办法开心。

我消耗了了两个多小时换来的快乐,在他的数十字的评价中烟消云散。此后我留言观察,他的每一次留言都是诸如此类,例如:“不漂亮,没文化,看不懂。呵呵。假的吧!”实际上生活中,他没有不乐于助人,也非性格孤僻,只是愿意开一些他认为无伤大雅的玩笑,我理解他为把无时无刻不在“互贬”的模式是一种友情熟络的体现。我想了半天,决定将他屏蔽。虽然我一直认为屏蔽朋友圈会让人疏离,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但作为这种需要闭嘴的朋友,也许只有疏离一点,才会更好。

鲁豫曾经说:“语言时用来传递正能量的,良好的语言和沟通能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反之就会适得其反,语言也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有时候它是杀人的武器,有时候它也是救人的工作。”我想,这些需要闭嘴的人群一定不懂的这个道理。美名曰自己说话直接个性爽朗,但实际上我认为肆无忌惮的讲话是自私的一种体现,是不愿意花心思考虑对方感受所带来的结果而已。

曾经有一位这样的朋友问过我,我认识不少朋友,在他们难过和需要倾诉时都很及时的出现并开导他们,但为什么他们不感激我,而且每次到我难过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愿意来安慰我,帮助我呢?我很孤单,也很失望。

我说:“如果有人跟你说这样的话,你会怎么回答?”

他说:“那肯定是你人缘不好呗,你拿人家当朋友,人家拿你当朋友了吗?我早说过你吧,别跟个傻子似的,你还不信,现在知道闹心了吧。孤单又失望的,整事儿呢啊,谁没谁活不了啊。”

我说:“我知道了。我想你就是这种人缘不咋地的人吧。你以为都是你朋友呢?可有几个真把你当朋友的?我很早以前就同你讲过,可是你不信啊。这回好了吧。知道我没说错了吧。自己受苦了吧。真矫情啊。还孤单失望。以前没这些人的时候,你都咋过的啊!你看你自己都明白,说的头头是道的,还问我有意义吗?”

他没说话。

我又说:“开心了吗?”

他摇摇头。

我说:“你懂了吗?这就是你的整段原话的近义词,另外一种说法。你自己听了都不高兴,又为什么同别人这样讲话?你这并非安慰,是在往一个感冒的人身上浇凉水,给一个饥饿的人吃了口馊了的米饭。”

所以,你讲了你自己听过都不会开心的话,为什么还要讲给别人呢?讲话前需要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才行。心直口快是褒义词,走心走脑才是重点,有时候别人的分享也许并非为了让你感受到快乐,而不是为了听你表达分享中有哪些遗憾的,有时候别人分享的负能量并非为了得到你的意见,只是想说说话,排遣一下心事。所谓的,本来就已经挨了三棒子,就请别再调头再给一棒子。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后来他又来找我,说:“自从不再随意评价,确实好了很多。感谢你教会我这个道理。”

我说:“那你评价评价我。”

他说:“很漂亮,平易近人而且涵养很好。能表扬的实在太多,肯定很多人称赞过你,但可能给你提意见的比较少,我发现一点,虽然不妨碍什么,但如果能注意一定就完美了。”

我问:“什么毛病?”

他说:“有点懒惰。”

他说的优点不尽全对,但缺点确实没错。我调侃他:“小样,还学会欲扬先抑了。”

情商的能力内容涵盖五项,1、自我觉察能力;2、情绪控制能力;3、自我激励能力;4、控制冲动能力以及5、人际公关能力。而不会很好交流,在我看来至少占了两样,一则是无法清楚认知他人的情绪,二来是不善已协调人际关系。因此,一位不会讲话,需要闭嘴的朋友,我将他归结于情商低。不论有心或无意,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我所不追求和提倡的。

例如,别人刚说,最近度假很开心,有人就要接,怪不得黑成了这样;别人刚炫耀自己买了个包,有人就要说,性价比这么低,真不合适;别人刚刚给大家分享子女的照片,有人也要评价,孩子眼睛怎么这么小,你要想想办法呀!

已经许久,我不会在言语上同人逞强好胜,尽管我是一位语言天分较强的人。我一直认为这同逞匹夫之勇并没有区别。在朋友好高骛远或洋洋得意时,适时提点;在朋友沮丧难过,需要鼓励时,及时安慰;在朋友分享心得,传递喜悦时,静声聆听。

让一切自然舒服而不恭维夸张,这是我所追求的交流方式。

- END -

小六

自由职业者,定居沈阳,每天都有些话想同你们讲讲, 微博@ranee六。

怎样的女人,才算“会过日子”?


怎样的女人,才算“会过日子”?

前几天有读者留言问我:什么样的女人可以称作“会过日子”?

十年不买一件新衣服,从来不烫染护理头发,不精细护理指甲,从来不自己花钱在外面吃一次饭,家里从没买过花,买的东西全是实在又划算的,不乱花一分钱……

算不算很会过日子?

我说不算,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会省钱。

大概是因为几千年来我们的物质太匮乏,人们必须省吃俭用,不浪费一粒粮食一分钱,才能满足一家人的温饱,所以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总认为,只有精打细算才算会过日子,而形容一个女人节俭,通常会说她“会过”。

节俭=会过日子。这个等式在过去可能是成立的。但是如今,大部分国人已经摆脱物质上的困窘,吃饱穿暖基本都不成问题,我们实在不该再把节省作为生活的准则,作为衡量女人会不会过日子的唯一标准。

一个女人,不买新衣服,不做头发,不用化妆品,不舍得吃好的,不舍得花钱看病,忽略自己的形象和健康,灰头土脸咬牙切齿地攒着钱,这样的节俭得不偿失,不算会过日子。

而不舍得出去吃饭,不舍得买花看电影,不舍得一家人去旅游,不舍得带孩子去一次游乐场,不舍得在非基本需求方面花一分钱,这叫不懂生活,不叫会过日子。

还有,路遇矿泉水瓶必须捡回家,买菜只买很便宜但烂掉了一半的,明明很忙却还为了省两块钱去超市排队一小时买鸡蛋,这是穷怕了钻钱眼儿里了,跟会过日子挨不着边。

勤俭节约是美德,穷奢极欲是恶习,这无需讨论,但这也绝不意味着花钱就可耻,省钱就光荣。在经济条件尚好、赚钱能力也不差的情况下,一味地为了省钱而节衣缩食,降低生活质量,把本来可以宽松从容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苦苦哈哈,这难道不是对自己和家人生命的浪费吗?

真正的会过日子,是把穷日子过富。而这个富,应该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上要充裕,精神上也得丰盛才行。

根据自家情况,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把生活打理得有品质、有情调、有意思,才是真的会过日子。

我们家楼前有块小空地,有年春天,一楼的邻居姐姐领着两个不到十岁的女儿把那地开出来,种上了菜,隔三差五带着孩子们去浇水、除草、捉虫。此举起初赢得楼里几位老太太的一致好评,赞美之词当然就是“会过日子”。

但是没多久,老太太们听说她光买菜籽就和肥料就花了二三百块,还一直用家里的自来水浇地,口风就变了。到菜成时,这块地已经成了笑话,“一共就结了仨茄子,十来个西红柿,”老太太们说,“都不够自来水钱。”

这是那代人的思维方式。

但是,一个妈妈让两个女儿经历了一次春播秋收,体验了播种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让孩子们看着自己种的白菜萝卜茄子西红柿一天天长起来,这种体验是几百块钱能买到的吗?这种收获,不是比那点农作物价值高得多?

还是那个姐姐,我常见她和老公骑着自行车,各带一个女儿,穿着好看的亲子装,兴高采烈地去游泳,去近郊玩,去看话剧。我觉得这才叫会过日子。

无论男人女人,让自己和家人尽量多地享受优质美妙的好时光,才叫会过日子。

做得好饭,收拾得好家,处理得好亲戚邻里关系,才叫会过日子。

把六十分的日子,过出八十分的滋味,让一家人都过得神采奕奕丰盛饱满,才叫会过日子。

会赚钱,也能让赚来的每一分钱,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才是真的会过日子。

仅仅会省钱,为了省钱而毫无意义地亏待自己和家人,这显然不是“会过”,而是“不会过”。

人不能做赚钱的机器,更不要做省钱的机器。以浪费生命为代价的节俭,不值得提倡。

怎样才算遇到对的人


怎样才算遇到对的人

在所有的相遇里,我最喜欢的桥段是《红楼梦》里,宝玉见到黛玉时说的那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让人觉得其实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不管结局如何,我都相信她是他对的人。

但兜兜转转爱过几个人,和朋友吐槽不要“对的人晚一点再相见”之后才明白,原来感情里有所谓的先来后到,可在爱里哪有什么对错呀。

前几天和一年多没见的C小姐见了面,C小姐说:我恋爱了,那个他比我大了20岁。我停顿了一下并脑补了一百遍,想象才20出头的C小姐和一个大了她20岁的男人一起挽手逛街吃饭看电影,怎么都像是和自己的爸爸站在了一起。

“最近缺钱缺成这样了啊。”,“少来了,他就一老屌丝。”

C小姐口中的这个比她大了20多岁的男人是她的同事,相貌普通,收入一般,无不良嗜好,还有没还完的帝都房贷,当然很重要的是,单身无妻儿,我们叫他L先生。

L先生是一个和年纪相符的年长派,他追求C小姐的步伐也一直很慢吞吞,打着照顾同部门小女孩的旗号,以一个月吃一两次饭的速度硬生生将战线拖了将近快一年。而从刚出校园不日的C小姐觉得这个叔叔不过是来指点一下人生道理的前辈,有时候和部门的人一起或者单独也蹭了人家几顿饭。

后来日益增长的依赖性和习惯性,终于在有一天两个人一起逛宜家的时候爆发了情愫。环境很清新,有家的感觉,在装满床、家具的地方一起吃饭,突然发现原来两个人在一起竟是这样的美好。

捅破那一扇窗户纸的C小姐和L先生相处的非常融洽,她给他带了她这个年纪的新鲜活力和属于90后的新知,他教会她那些他在岁月里学会的沉稳哲理。

“可是他不是那个对的人。”在C小姐和我甜滋滋地讲述完两个人恩爱的片段之后,再次忧愁地提起L先生身上存在种种条件,他比她大了20岁,还离过婚,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可是怎么才算是对的人呢?”

S小姐是我朋友圈里最女神的一位,相貌极佳,是个学霸还会琴棋书画,当年在读大学期间,追求她的男孩子毫不夸张的可以从寝室排到了图书馆,而这样的一位女神最后也是投入了与她旗鼓相当的,可以称为“男神”的学长怀抱。

在同学们的眼里,这段感情就像是公主和王子修成正果的童话故事,毕业一年后,女神在群里宣布要结婚了,只是新郎不是那位男神学长。

刚开始看到女神的新郎说不惊讶是假的,长相太过平平,身高也只能与女神齐平,更是听闻这位新郎工作能力和经济条件比起女神来都差了一截。朋友们甚至在恋爱的时候就劝过女神:你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不对的,他不是你对的人。

可是他们却在最后结了婚。女神说,我谈过恋爱,交过看起来很优秀的男朋友,我们聊得来也开心过,可是若要想到以后要生活在一起相濡以沫我就觉得害怕。可是当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却感觉我好像杯摆放在了对的位置,有了一种未来的安定感。

我们总在感情里喜欢把对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有自己对另一半的标准。还会偏执的认为,所谓的那个“对的人”是会踩着七彩祥云来找到你,是你一眼就相中的那一位。你把这样符合你标准的人,这是你认为的爱里的光热,你觉得标准达到了,是他,对了。

可是判断正确的永远不是那些条条框框的标准,而是你放心他在不会走的笃定。真正和一个对的人在一起,就像生活在山洞里忽然看到了太阳,从此不愿再把火把称作光明。他可能并没有达到你的恋爱指标,却是让你在爱里最舒服的那一个。

你和他在一起,可以用最丑的姿态面对他。你不害怕让他看到你软弱的一面,他也不介意你的素面朝天。你们嬉笑打闹满身是汗,还能一边嫌弃一边拥抱对方。

和别人交谈会拼命找话题避免尴尬,但可以和他沉默良久。你看你的书,他打他的游戏,偶然间相视一笑却胜过了千言万语。

不需要很努力,在一起就很自然。我不用去为了讨好你做一些我不擅长的事,你也不用为了要让我开心去妥协,我们互相爱着没有觉得累过。

不管在一起多久都不会麻木无趣,他是最久处不厌的那一个。想来也奇怪,一些在朋友身上甚至是父母身上都不能忍受的缺点,出现在他的身上时候,竟觉得还有点可爱。

爱情有时候像是一场俄罗斯方块,和对的人在一起,就像是你终于等到了你的四格长条积木,那些对着屏幕守着的黑夜,“咻”的一下都消失了。

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标不标准,符不符合都不重要,你在我爱,就是对的。

别人是将就,而我是甘愿。

老公撩骚如何应对?这是我见过聪明的方法


小依说,老公不爱我。

证据就是:老公总是在网上跟人家聊骚。有次他忘了关QQ,我看到了他跟一些很低级的女生打情骂俏,我觉得恶心。

虽然我知道他跟她们都没见过面,也都没什么实质性的关系,但我还是觉得难以接受。我觉得我对他的信任,彻底坍塌了。

我发现后,特别想离婚。但老公坚决不同意离婚。事发后,他把那些女的都删了,并且一再给我解释,说他有多爱我,并给我写了保证书。

但我还是过不去这个坎,我分不清他对我好到底是出于爱还是愧疚。

小依说:如果他爱我,他怎么会伤害我。我跟他说过,我接受不了我们感情中有一点沙子,一旦发现马上离婚。我跟他说过我的底线,可他还是要这么伤害我。

我也很好奇:小依的老公爱小依吗?

说不爱也对。

聊骚这件事,显著性表达了不爱。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介意伴侣聊骚,但小依是那种特别介意的人。在这个背景下,老公明知道还要去做,起码是知道后果的。

这说明老公对失去小依,没有那么害怕。

一个什么样的人不会去聊骚?

觉得自己的伴侣特别好的人,好到对别人根本就没兴趣。或者,特别害怕失去伴侣的人,一丁点风险都承受不了的那种。

所以小依的感觉是对的:老公的确不爱自己。

可既然不爱,为什么不离婚?

又有爱。

其实没必要去区分到底是愧疚还是爱,因为愧疚本身就是爱的一种。愧疚的意思就是,我很后悔、很自责没有对你好,我觉得我很应该对你好。

这不正是爱吗?不爱的人,不会去聊骚,会直接出轨。然后大笔一挥说:是啊,我就是喜欢她,我们离婚吧。

如果小依真的觉得老公不爱了,小依也能咬咬牙离婚。把聊骚换成出轨试试,小依就不会犹豫了,老公什么保证和解释都不好使了。

小依之所以没有离成,是因为她还相信:老公是有爱的。

这才是小依痛苦的本质:

老公到底是爱我,还是不爱我?

我应该原谅他,跟他好下去?还是不应该相信他,跟他分开?

两个观点各有证据,小依得不出结论,做不了决定。

虽然现实层面上,也有经济、孩子、父母等因素考量。但内心深处,其实小依知道,这就是一个爱不爱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明了了,其他现实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所以,小依的老公到底爱小依吗?

爱,但没那么爱。有些爱,所以不舍得分开。但没爱到非在一起不可,所以愿意冒险。

在小依的世界里,爱是被理想化的。小依理解的爱是这样的:

如果我告诉了你我的底线,你就不应该去违反。如果你爱我,就不应该辜负我对你的信任。

“如果你爱我,就不应该伤害我”,这其实是对于爱的理想化。

理想化,就是把他人和感情想的过于美好。在理想化中,典型的句式就是:

如果你爱我,就应该……

如果你做了XX,就是不爱我。

比如说:

“如果你爱我,就应该照顾我的感受。”

“如果你爱我,就应该懂我,理解我。”

“我都跟他说了,他就应该去做。”

“我跟他说过了,他就要记得。”

“他答应过了我,承诺了,就应该做到。”

“我需要,他就得给我。”

“这是错的,他就不应该做。”

……

对方能做到这些吗?

一时间是能的。但两个人相处的时间被拉得越长,坚持做到会越难。所以,理想化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不被爱的。

他只有做了这些,才是爱我。一旦发现对方没有做到,就会感觉到自己不被爱,就会觉得非常受伤,绝望,想离开。发现一次,受伤一次。

理想化,代表了一个人对于感情美好的渴望。

但是一旦把这种渴望当真,人就会过得很痛苦,就会反复找证据,体验到自己不被爱。

在感情里,你越是把对方理想化,你就越是会发现他不够完美而想攻击他。你越是把感情理想化,你就越是发现自己不被爱。

所以,理想化他人,就是为攻击一个人做准备的。理想化感情,就是为体验不被爱做准备的。

理想化的爱,在现实中很难存在的。

那现实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现实中的爱,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存在,不是一个爱与不爱对立的存在,而是一个程度渐变的存在,是一种爱与不爱的叠加状态。

现实中的爱是不完美的。

爱分为:

10分爱,9分爱,8分爱,7分爱……1分爱,0分爱——有很多等级。

8分爱是爱吗?

8分爱就是:8分爱+2分不爱。爱与不爱同时存在。

所以老公觉得自己还爱,但小依觉得不被爱,都对,因为对于爱的标准不一样。

这是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

小马要过河,小松鼠说不要,会淹死你的。老黄牛说不会的,很浅。小马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还是浅。谁对呢?

小松鼠和老黄牛都对,标准不一样。小依和老公对于爱的判断都对,爱的标准不一样。

如果你认为,爱就是应该10分,可对方的爱只有8分,你就会经常觉得自己不被爱了。对方的爱如果只有6分,可他觉得正常的爱应该4分,他就会觉得自己非常爱你。

如果你觉得10分爱才是爱,那在这个标准之下,你就会找到很多不爱的证据。如果你觉得3分爱就是爱了,你就会发现他居然做了很多爱你的事。

在恋爱和婚姻初期,因为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对方,人可以持续用理想化维系感情。

对感情和对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想象,并把这个想象当真,然后自己就会体验到被爱的美好。但时间一旦被拉长,理想化就会破灭,人就会失望。

小依渴望的爱,就是“如果我告诉了你我的底线,你就不应该去违反”,在这个标准之下,小依的失望,只是早晚的事。

那要分开吗?

当你看清楚现实,你可以自己选择能否接受。爱只有6分,不是不爱,也不是很爱。是有点爱,比较爱,不是特别爱。你只要问自己:

能接受吗?

接受,就放弃了主动得到10分爱的可能。如果还是想要,只能一点点去经营。

不接受,就连这6分也不要了。然后去冒险,赌注将来是否会有人能给这10分的爱。

即使理性上,我们知道人无完人,知道爱无完美。但我们还是会在内心深处遏制不住地期待完美。因为把感情理想化的两个坏处,恰好也是他的好处。

即:潜意识里,我们渴望愤怒,然后攻击他人。潜意识里,我们渴望失望,然后证明自己不被爱。

对小依来说,攻击老公不值得信任,攻击老公辜负了自己,攻击老公对自己不够重视,不够爱。可以发泄内心深处一直以来,压抑的,对父母不重视自己的恨。

我们对父母无从表达的恨,长大后,会从相同特质的人身上攻击回来。

小依说:

我是个独生女,但我爸爸想要个男孩,从小到大,爸爸都觉得我是个麻烦。我妈妈很情绪化,也不是很喜欢我。我是姥姥带大的,从小跟妈妈不亲。

在内心深处,小依觉得自己就是个孤儿吧。其实还不如孤儿呢,孤儿起码有想象的空间。

对小依来说:妈妈不疼,爸爸不爱。没有人值得信任,更没有人能给自己重视。

所以小依对爱有着非常大的渴望,希望渴望有人给自己足够的重视,供自己依赖。可小依从内心深处来说,又是不相信的。从小没得到过个的东西,怎么相信得起来呢?

所以小依要把感情进行理想化。这个理想化就是“不能辜负我的信任”。

对于这个老公来说,是聊骚。换了别的不会聊骚的老公,就会变成:答应我的事没做到,做了一些事没有跟我说……

总之,小依还是能找到很多自己被辜负的证据,不被重视的证据。

如此就可以再一次验证:我是不值得被重视的,我是不值得别人为我托付终生的。果然跟我小时候的体验,一模一样。好失望,好熟悉,痛苦而熟悉的失望,完成强迫性重复。

如此一生。

把感情想得太美好,本身就是对感情的一种伤害。你终究会失望,再次验证自己不被爱。

可是又不甘心,然后就想攻击对方:你为什么都不够爱我!

其实是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你们为什么都不够爱我!

理想化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安抚自己。

毕竟,小时候没有,已经很惨了。现实中再没有,那就更惨了。在想象中,有一个的话,还可以让自己舒服点。

就像《大话西游》中的紫霞仙子:我有一个意中人,他会……

这也是理想化的好处,给了人希望。

因此如果要破除了理想化,也是残忍的:

小时候没有,现实中没有,将来也很难有。你要知道,无论跟谁在一起,你都没那么被爱。你想要的那种爱,不能说不存在,但真的很难。

它需要你有足够的资本,值得对方愿意为你那么去做。并且需要对方有足够的能力,可以为你去做。

如果你对他人的能力有一个理想化。即使他愿意,他也做不到。

这是需要接受的一个现实:爱,没有你想要的那么多。

成长的过程,就是慢慢发现,现实没那么糟糕,也没那么美好。现实不是电视剧,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它很平凡。

到底怎样的婚姻才算嫁对人?


前几天亲戚嫁女儿,酒席时听见同桌客人议论。

一位女客说:“姑娘真是嫁对人了!”

另一位说:“是啊,男的虽然大几岁,但能挣钱,家里为她特意开办幼儿园。”

其它客人纷纷点头赞同,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我和大堂姐对视一眼,然后低头扒饭,回来路上,讨论“嫁对人”这个话题。

到底怎样的婚姻才算女人嫁对人?

堂姐才满18岁的女儿冲口而出:“对我好啊,必须对我好才行。”

追你的时候,没有男人对你不好,然后呢?

婚姻和恋爱是两码事,恋爱时荷尔蒙过盛,他觉得你身上啥都好,结婚后柴米油盐交响乐,哪里都能碰出火花。

几年前,朋友晓晓离婚前发短信说:“我可能嫁错人了!”

我们总在琢磨到底怎样才算嫁对人,婚姻里的女人在寻求验证,婚姻外的女人在纠结选择。

一、对的人,明白你的好

无论什么关系,夫妻也好,朋友也罢,都要看到对方的好。

人无完人,将好放得无限大,在这无限大的光环下再去相处,感情才能融洽、稳固。

世人提到张幼仪,都说她高攀徐志摩,其实她是下嫁。

张家家世显赫,在当时的江苏地区有极高的政治经济地位,二哥与梁启超是挚友,任《时事新报》总编,还做过段祺瑞内阁书记长;四哥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总裁,典型的实力派。

出阁时的嫁妆极其丰厚,且都是欧洲采办,据说家具装满一节火车车厢。

而徐志摩家不过是一镇首富,当年想拜师梁启超还要通过亲戚搭线,这段姻缘,不过是富商想和政治背景结合的高攀。

但徐志摩见她照片之初就嫌弃她是乡下土包子,婚后又觉得她既没有兰心蕙质,也没有风情万种,虽下得厨房却不上了厅堂。

但在当时同代人眼里,张幼仪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汝,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

他看不到她的好,觉得她配不上自己的才气。

张幼仪身上所有的好,在这个男人眼里不过是那个时代女人的标配,他常对她说的是“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

作家李筱懿在《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一书中写道:

不是所有的好姑娘都能拥有好的婚姻,但你拥有从一段不愉快婚姻中解脱的主动权。

离婚后的张幼仪回到中国,从此踏上开挂之路,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还兼任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

多年后,那个明白她好的苏医生出现,她与苏医生婚后在香港生活28年,那是一段最幸福的时光。

对的人,看得到你的美、你的才华、你的智慧,那些所谓的“土”“愚”不过是你的善良和包容。

看得到的人,才会珍惜;看不到的人,只有放手解脱去过另一种人生。

二、对的人,看见你的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艰辛和疲惫,对的人悟得出你的苦和不容易,会用一句贴心话、一个理解眼神给你加点蜜糖,让你心灵得到安慰、身体恢复能量,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看天涯网友哈哈镜痛诉老公罪状的贴子,直到离婚男人还一脸懵逼问: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像很多年轻人那样,他们背负房债,哈哈镜每天下班做兼职,披星戴月回家,桌上总是各种外卖盒子,不是满的而是空的。

男人不是看球赛就是打游戏,连一句“你吃了吗”都没有,更别提做一顿饭等她回来,或者泡一杯茶给她。

觉得辛苦时抱怨,男人说:“谁让你这么辛苦了,不做兼职不就行了,可以买小点的房子啊。”

乍一听像鸡汤里说的那样: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走什么样的路;

你这么拼,究竟为了什么?

有时候,你需要放慢脚步驻足聆听身边的风景……

到底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将房贷早点还清,给孩子存够奶粉……

我省吃俭用你花钱如流水,我兼职卖命你拿手机当性命。哈哈镜欲哭无泪,不能哭,因为明天还得早起上班。

最后一次,哈哈镜加班回来又是一堆空饭盒等着她。

默默下楼去快餐店买一份鸡肉卷,进门时随口问男人要不要尝一口?

结果,男人说:“你真精啊,巻饼两头没肉你让我吃!”

这一次,她直接把卷饼砸男人头上,“离婚!”

亲戚劝她,男人还不错,又没出轨,又没犯大错云云。

这种感受只有女人能体会。是的,没有出轨、没有十恶不赦,但你做什么他看不到。

一个男人最大的失败,不是没有女人爱他,而是爱他的女人觉得他眼瞎了,同时自己瞎了眼,把婚姻从你侬我侬经营成不敢往前想象的状态。

想到明天没有勇气活下去,想到昨天心凉如水不堪回首。

廖一梅曾说:

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因为欢爱易,相知难,了解的人,除了看见你的好,还看见你的悲伤和苦,唯有如此,才能同路同床还同梦。

三、对的人,接受你的坏

就在上个月,那个曾说“我可能嫁错人了”的晓晓喜得贵子。

生孩子本是件平常的事,于他们夫妻而言却如同造原子弹。

晓晓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每个月同时生长的卵泡很多,却没有一个能完全发育成熟顺利排出。

她看过很多中医吃过很多中药,效果都不明显,早几年她每周都要到隔壁县城看中医,4点起床,赶最早的乡镇大巴只为了能排到号。

男人收入有限,晓晓长期看病工作不稳定,前几年凑出试管费用,穿刺取卵、移植胚胎一系列折腾后顺利怀上,没成想3个月时孩子莫名胎停。

男人是独生子,婆婆眼见希望破灭,极力劝儿子离婚,不离就永远不要回家。

公婆重压之下,俩人离婚了。

我们气愤地骂狠心男,生病并不是晓晓的过错。

离婚后很多天男人早出晚归,就不见搬出去。

晓晓催他搬,他说:

离婚是离给我妈看的,她养育我一场,无后是她不能接受的。最近我早出晚归就是为了多做业务,我们随时可以复婚,没有孩子一样过。

之后男人一直催她复婚,直到去年晓晓才同意,因为感觉身体各方面状态良好,想再次做试管,没结婚证医院不收。

晓晓说,婚姻是两个人为了过得更好而选择的方式,违背任何一方的需求,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当初离婚,我不怪他,而他选择接纳不完整的我,我更感激。

弗罗伊德说:

婚姻就是一场远期交易,包含一定的风险,在你签订契约的同时,就要承担起对方是否变老,是否会生病这样高风险的责任。

任何一段婚姻中,双方都有权利选择下半生的生活状态,这个选择不论关于孩子还是其它,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情感选择。

如果他没选择一起共渡难关,那么他走他的路,你过你的桥;

若他懂得你,接受你的不完整、你的消沉、你的任性或是平庸,一定会幸福直至终老。

四、对的人,能安你的心

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讲述的是一家三口被送进纳粹集中营,父亲利用想象力编造谎言告诉孩子他们正身处游戏之中,最后父亲用牺牲换得孩子心灵没有受到伤害的故事。

这本是一部涂上喜剧色彩的悲剧电影,作为女性,总能看到不一样的点,那就是人生美丽,若你爱一个人,就会想办法让她安心。

主人公基多一家在集中营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男主基多每天从事高强度体力劳作,时刻担心躲躲藏藏的儿子,还要承受对不能见面生死未卜妻子朵拉的思念。

基多上工途中经过德军广播站,恰好看管人离开,他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广播喊:“你好啊,我的公主。”

只是为了告诉妻子,他和儿子一切都好,让她安心。

他利用给德军做侍者的机会,偷偷用留声机播放《船歌》,这是当年和妻子定情之夜听的歌剧,歌声飘过集中营层层迷雾,在黑夜里给妻子带去安慰。

在最艰难最黑暗的岁月里,他不顾危险向妻子报平安,让她安心。

他扛下所有的苦难,用行动告诉她,我一直在你身边,不管何时。

朵拉是幸福的,遇到一个让她安心的人。

安心这个词听起来虚无飘渺,其实就是安全感。

在女性越来越独立的今天,我们叫嚣着没有男人也可以活得很好,但不表示我们不需亲密关系。

我们只是在可以自由选择的前提下,不再看中爱情之外的附加条件。

女人想要的安心,除了自己钱包有钱、手机有电、车子有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另一半带来的确定感。

对的人,会在琐碎不堪的柴米油盐中,让你有确定感,无论生活发生什么,成功或失意,光明或黯淡,和他在一起不怕面对死亡,同时也不怕活下去。

女人到底要嫁什么样的男人?

好比海滩上捡贝壳,不一定要捡最大最漂亮的,因为长相、权利、财富这些附加条件只能带来一时荣耀。

女人真正嫁对的,不过是看见你的好、明白你的苦还接受你不足的人。

当你累了,他能体谅并用行动回应;

当你病了,他不觉得是累赘,不会弃之不顾;

当你茫然无措,他会说“有我在”,给你依靠和心安。

唯有如此,才是真的嫁对了。

怎样才算适合结婚的人


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你能告诉我,你理想结婚的年龄是多大吗?”

“我没有理想结婚的年龄,我只能告诉你,我从现在甚至很久以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个对的人到了,我就嫁了!”

二十六、七岁的年纪,我们常常听到身边人、家人甚至不相干的局外人对我们说起这样的话:这个年纪,是最适合结婚的年龄,再拖几年,优秀的人没有了不说,大龄产妇生孩子都有问题,能结就结了吧,别再挑了!

面对这样的“关怀”,我一惯给出的回应是:对呀!多么适合结婚的年龄!想来都美好,结个婚,生个娃,给妈带,30岁重回职场,自己又是一朵花!不过,你能告诉我,那个适合结婚的人在哪吗?

我相信很多人都被一篇文章刷过屏:《哪有什么适婚的年龄,只有适婚的爱情》。

“婚姻必须嫁给爱情”,这是很多人一直在坚持的信条!没有爱情的婚姻真的很难长久,因为在这个时代,自私而个性的我们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前提下,真的不会为了顾全家庭,不会为了孩子未来,更不会为了社会舆论而让自己有一丁点委曲求全~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有一天,你在这个适婚的年龄,真的遇到了适婚的爱情,你是那个适婚的人吗?

萧伯纳关于婚姻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的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要后悔。

我曾不止一次问过自己:“你真的敢一辈子不结婚吗?”

答案是:“我不敢!因为我怕我老来无伴、老来无子时,会孤单到要死,那个时候我势必要后悔!”

我也曾问过很多已婚朋友这样的问题:“你的婚后生活,幸福吗?”我得到的大部分答案是:“并没有想象的幸福,甚至可以说不幸福!”

婚姻真的是可以幸福的,而那些已婚人士会感到后悔,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准备成一个适婚的人,就及早的步入了婚姻。

虽然我也说过:“爱是奋不顾身,爱是分秒必争,爱是片刻不停”。

但爱真的要步向婚姻,也一定是:【思则有备】——

思一:你是否已经是一个精神独立的人?

“结婚前,他什么都围着我转,对我特别好,我能感觉到,他特别爱我。可是结婚后,他就完全变了,我觉得我的世界里都是他,而他的世界里,除了我,还有兄弟,有工作,有数不完的酒局和牌局......”

这种情况正如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说过的那样:“当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的时候,男人应该感到畏惧,因为这个时候,女人可以牺牲一切,因为别的都不再重要”。

我想这个问题会存在于90%的婚后生活里。

而我们,如果真的想要走向婚姻,就要做好“成为一个独立人”的准备,培养起自己的爱好。

这样有一天,你才可以庆幸的说:“还好我有这么多爱好,才不至于让我觉得:失去爱情我就一无所有!”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遇到一个喜欢的人其实不难,多少爱情都开始于喜欢,结束于了解,后来明白:所谓合适的人,没有定论,大概是三观相似,兴趣可以不同,但决不干涉对方,有话聊,相处和独处一样自然。这一路,你是你,我是我,不是没你不行,但是有你更好!

思考二:你长大了吗?是否还是一个孩子?

我记得去年接到闺蜜电话,她哭着跟我说:“我怀孕了!”那是她婚后不到一个月。我说:“怀了就生啊,哭什么!又不是未婚先孕。”她说:“我还没做好准备,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孩子!”

村上春树说过一句话:“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他这句话不是针对结婚而言,但也同样适用于结婚。

毕竟一个长不大的男人,撑不起一个家;毕竟一个长不大的女人,撑不起半边天;毕竟两个长不大的人,冲动过后,负不起一个新生命的责。

还有另外一个朋友,结婚前晚与我聊天:“终于能过二人世界了,真好,就是担心我俩以后怎么吃饭呀,都不会做!我又不喜欢他妈做的饭!”

吃饭问题也是婚后要面临的巨大问题,毕竟365天,一日三餐。不过婚后,见她在朋友圈发过几次照片,看的出来,她在努力学,也很庆幸,她有一个愿意陪她成长的男人。因为她发出的黑暗料理,她老公总是满怀爱意的评论:“嗯,不错,宝贝儿,继续加油!”

让自己长大!不管是在心态上,还是在生存技能上;哪怕已经步入婚姻,也不要拒绝成长。

思考三:你懂爱情和婚姻了吗?

大“湿”人冯唐曾说过一段话:“最好找和你小宇宙以及生活习惯类似的。否则,你看个毛片、玩个网游、去阿姆斯特丹逛个咖啡馆,她就认为你是怪胎。否则,你嗜辣,她怕辣;你怕冷,她怕热;你喜宅,她喜逛;日子不好过。

爱情和婚姻基本上两件不相干的事儿,尽管非常容易搞混。但是二者之间有个重要联系,如果你和那个女人最初有爱情,哪怕之后爱情消失得一干二净,留下的遗迹也是婚姻稳固的最好基石。”

也许,爱情和婚姻真的不一样,很多人总是能在恋爱期清楚的感受到爱意,而在婚后感觉到爱意模糊,接着慢慢的承认那句话:ta好像变成我的亲人了!

爱情大概就是:你知道它是美好的,如果有一天,它不再美好了,你也就清楚:我该放弃了。亲情大概就是:即使它伤了你的心,你也清楚,亲人还是亲人,无法割舍。

你早晚要多一份这样的难以割舍,甚至是不能割舍,而这份不能割舍的背后,就是你要承担的责任,它就像神圣殿堂里,回荡的那段结婚誓言:“我愿意她(他)成为我的妻子(丈夫),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

婚姻法不保护感情,法律没有规定一个人必须爱另一个人一辈子。但你要相信:如果你成为一个适婚的人!你就有能力保护你的爱情!

女人什么样才算性感?


女人什么样才算性感?

当女人照镜子的时候,看见自己什么样,外面就会有某个男人喜欢你这个一样子。

性感,就是一种对异性的吸引力。性感往往是和生理发育状况分不开的,与身材消瘦的女人比起来,胸大臀肥的女人更吸引男人的眼球。如果一个女子乳房丰满腰部纤细臀部浑圆眼睛俏丽,男人就觉得她十分性感。

不过,也不是所有胸大臀肥的女人都性感,性感不是完全指身材特征,而是女人本身透出的一种气质。比如说女人身上的某种香水味道,某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酒后微醺的醉意,蕾丝花边的内衣,等等。所以,女人要展示性感的魅力,不仅仅靠身材,还可以借助于服饰、香水、音乐等客观的因素,加上自己的一些挑逗性的小动作,刺激男人的嗅觉、听觉、触觉等。

男人的口味不一样,有的喜欢青涩,有的喜欢妖艳,有的喜欢火热,有的喜欢娇弱,有的喜欢健美所以,当女人照镜子的时候,看见自己什么样,外面就会有某个男人喜欢你这个样子。

当然了,男人是视觉动物,所以他们会特别关注女人的衣服,走路的姿势,脸上化的妆,她的脚,她的手,她色彩艳丽的指甲油,一样都逃不过男人的眼睛。最刺激男人眼球的非高跟鞋莫属。我想,如果有带跟的运动鞋,男人也会给女人买的!高跟鞋让女人的腿更漂亮,让女人走路的姿态更美。男人就是被它们迷住的。如果能够在适当的场合穿对适当的衣服,凸显身材和风韵,展示出最”自我”的那一面,就能把男人迷个半死。

需要说明的是,性感不是肉感,别以为一丝不挂就是对性感最好的表达,其实,“犹抱琵琶半遮面”更能勾起男人的遐想。虽然赤裸具有一种自然的魅力,但这种魅力对男人产生的吸引力不会持续得太久,长久地展露某一部位,便会失去了神秘的因素,从而丧失了魅力,总有一天他们会审美疲劳。相反,适当地遮掩则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增加神秘的诱惑力。

索菲亚罗兰在谈到女演员的裸照时曾说:“裸照降低了表演的魅力,因为失去了神秘的元素,合适的衣服比裸体有更多的诱惑力。“想勾起男人的欲望,莫过于性感的衣着了。

因此,女人即使在床上,也要学会最好的展现自己。千万不要一丝不挂地把你的身体日复一日地呈现在他的眼前,而应该尝试一些性感内衣、情趣内衣,让他的目光离你的身体产生一定的距离,他会更有”探索”的欲望。

不管穿什么衣,自信的姿态是最重要的。自信能够让女人脸上有光彩,眼睛明亮妖娆。一个自信的女人首先就有了性感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