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为什么我们会对自己的男友无比任性?

为什么我们会对自己的男友无比任性?

发表时间:2021-05-04

【www.qg13.com - 为什么离婚】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为什么我们会对自己的男友无比任性?",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我遇到过很多女孩希望能够挽回男友的案例。她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会怨恨自己之前过于任性,仗着男友的爱无止境地发脾气撒娇随意说分手,最终让男友无法承受,而选择了真正的分手。

作为一个咨询师,我必须要把每一个案例当成是独特的,要从他们的互动中去寻找感情的线索。耐心地倾听她们的描述,在给予理解和支持的同时,还要去发现感情里面的真正问题所在。但是,这样的个案接触多了,在走出咨询室的时候我也会去思索,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频频出现,为什么只有当爱情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候,她们才会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呢?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文章:中国男性的“青春期后置”,感觉里面的分析很深入很有道理,对于男性的幼稚和不负责任的原因做了深刻的挖掘。那么,在女孩子身上,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呢?

中国家庭的特点,在于母亲通常会和孩子建立起比较牢固的母子联盟,而把父亲排斥在这个联盟之外。中国的传统女性习惯上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即使孩子已经长大也经常如此)而不是丈夫,父亲很少会获得单独和子女在一起的机会。

而如果孩子是女孩,问题可能就会更加严重。由于所谓的“乱伦恐惧”,父亲和女儿之间更加难以接近。在孩子心理成长的俄狄浦斯期,子女需要和父母完成先靠近、再疏远的过程。在儿子和父母之间,是一直靠近,没有疏远过。而在女儿和父亲之间,则是连最开始的靠近都很难在成长过程中实现。

同儿子一样,女儿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也希望从内心里面获得父亲的认可和肯定,她们会幻想自己的父亲无所不能,而且可以无条件地包容和接纳自己,但是,这样一个情感需求在很多家庭里面没有得到实现。于是成为了在女孩内心当中的一个情结。尽管被压抑着,但是一旦找到了释放的渠道,那么情结就会加倍地表现出来。

而且,女孩毕竟压抑得太久了,等了十几年二十年,终于在自己的亲密关系里面迎来了另一个异性——男友的到来。在内心当中的那个情结终于有了可以释放的机会,于是,我们会把男友想象得无所不能,想象他们可以有求必应,想象他们可以包容自己所有的脾气,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仰仗着这一份亲密关系,也就是男友对自己的爱。

然而,父女关系和恋爱关系的不同就在于,父女关系是一生一世不会改变的,而恋爱关系只要有一方不愿意继续,就会破裂。当恋爱中的男友,已经疲惫得无以复加,再也承受不起的时候,即使他对女孩还有爱意,也已经被女孩的任性消磨殆尽了。其实他们从内心里面也不想分开,但他们已经承受不住了,也不认为女孩会改变,所以做出了分手的决定。这个时候女孩才发现自己原来的认知出现了偏差,由于过去的情结,导致没有认清爱情的本质。然后就踏上了漫长的挽回之路。WWW.qG13.Com

在很多情况下,女孩的初恋男友,甚至是前面的好几任男友(如果女孩对于这个情结没有很好自我觉察的情况下),都会或多或少在情感上承担女孩“父亲”的角色,让女孩内心被压抑的情结得以释放。而情结能够释放出来,女孩的心理也才会成长,认识到很多原来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事情。本来,这个过程应该是在家庭里面完成的,但是在现在,女孩们往往都要在一次或几次的恋爱当中,才能完成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

无论时间或长或短,女孩终究要从这样一种对于男友“无所不能”的幻想当中走出。否则,她们会一直抱怨没有好男人,抱怨没有人对自己真正的好。坏男人终究只是少数,大部分男人在恋爱当中都还是认真对待的。只是由于两个人的性别、性格等差异,表达爱的方式和行为也许会不如女孩理想中的那样美好,但这才是现实存在的爱情。当女孩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她们也就真正有能力去承担起在恋爱中,爱自己也爱对方的责任。

相关阅读

你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这两天,因我的一篇《人总有认怂的时候》,大伙儿发生了一些争论。

人到底该不该认怂?

支持者是多数,觉得社会上妥协无处不在;岁月更迭,每个人当初锐利的棱角,早已被磨得平滑光润。

但也有些人会说,这种认怂的态度不对,毕竟年纪轻轻,为什么要对别人低三下四;活得像是下水道里的老鼠一样,见猫躲,见人逃,永远都藏在潮湿的角落里,活着还有什么劲儿。

是啊,敢说就说,敢为即为,这样的人生态度多么销魂。

愿意上班就上班,不愿意上班,写一封任性的辞职信就滚蛋,多酸爽。

我也曾有过大胆任性的时候。

第一份工作,主要负责集团的新媒体运营,考核微博的粉丝量和转发数。

我是最早玩微博的一批,对微博运营自然是信心满满。但当时除了扫地大妈,我算是公司里最底层的员工了吧,所以中途的一些事情,却不得不令人低头。

比如今天这个老总打电话过来,让我在微博上发一条广告;明天那个分公司经理在群里找我,想要一个推广位。

可发硬广掉粉的道理,谁都清楚,这样一来集团的微博毁了,我的KPI拼死也完不成。

于是不假思索,我直接越级找我们总监谈话,直截了当跟她说:如果想做好微博,就必须给我自主运营的权限,不管层级怎样,这个地方我做主。是的,我并没有考虑层级关系,也懒得讨好逢迎,只想单纯地把事情做好。

总监仿佛被我的气势汹汹吓住了,想了半分钟才缓过神问我,假设给我特权,能做到什么样。

我信誓旦旦,保证一定比原来定的标高。

高多少,他问。

一倍,我赌气回应。

话音刚落,总监就爽快拍了下桌子,事后又郑重地发邮件,抄送给各区域、各领导,声明我在微博管理上的自主权。

邮件一出,压力瞬间扑面而来,仿佛整个集团的领导都在盯着微博看,有时微博上的某些错别字,也会被人揪出来放在群里公示,拐着弯向我讽刺。

那段日子,我像是埋在土里的种子一样,被无数人踩在脚下。

那段日子,促我生长的不是温暖的太阳,而是冰冷的目光。

幸好,一个季度下来,保证的绩效虽然没有完成,却比原有的绩效高出不少,总算是对上有了交待,于己也有了证明。

然而即便这样,今后的日子也并没有多好过。

成见在,怨恨在,我必须不断地用能力去抵挡非议,去争取更多工作上的自由。

当时年纪小,只顾把手里的事情做好,但当你发现,周围的人或阿谀奉迎、或委曲求全的时候,你这种骄傲的姿态,在他们眼中如同毒刺一般,人人都想拔除。

是啊,你想任性地去做事,不受人指使,不被人管制,就必须要有任性的资本,否则就得付出任性的代价。

没背景没后台,我也没有混到相应的层级,所以想要自由做事,自然就得亮出自己的本事,承受更多的孤独和忍耐。

当然人们崇尚英雄,更愿意听到有关英雄的传说,讲述他们不妥协的故事。

但其一,许多英雄形象都是被塑造出来的;其二,这种英雄情结,大多数人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

就好像许多人都希望团队里有一个起义者,不低头不认怂的榜样,每当有事情的时候,他都可以出面代表民意,为民伸冤,奋起反抗。

可不妥协的是英雄,最先倒下的也是英雄。

一旦英雄倒下,众人皆走,无人问津。

老实讲,我现在的做事风格,早已不是当年英雄的模样——尖锐、锋利、盲目逞强。

即便该有的原则仍和初入职场的时候差不多,但经历这些年的历练,我开始能够理解那些圆滑,也逐渐体会了“力不从心”这四个字的无奈;我也知道,有时我有能力为我的不妥协撑腰,但有时候,也不能。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前一家公司两大领导闹纷争的时候,众员工各自选择靠山,站队表态。

有几人很抵触这件事,不想妥协,于是拎包走人。

当时我问大柱,你想走么?

大柱使劲儿摇了摇头,冲着我一顿吐槽:卧槽,你学他们干嘛,人家走的都是提前把工作找好了,你不投简历不面试,跟他们学干嘛?

所以要不要认怂这件事,单从言论的层面而言,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表看法,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现实中的你是否有资本有能力,去为你的不妥协善后;即使放手一搏,你也是否准备好为自己的蛮横付出代价。

“你要学着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这是当年给我特权的老总监,在我离职的时候送给我的话。

“现在的人坏着呢,那些看似嚣张的人,经历的妥协比谁都多。”这句话,也是她跟我讲的。

-END-

老丑@老丑

情感作家

不任性,也能找到自己


她拥有世俗认可的幸福模式:可爱的宝宝,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体贴的丈夫,健康的父母,一切都很完美。

只是她隐约有种不安,生活正逐渐失去色彩,感觉每一天都似乎是重复的,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不同,在今天也可以预见明天是什么样。她存在的价值好像就是为了生孩子,然后经营一个家庭,她不再需要梦想,因为梦想已经变成现实,孩子有了,家庭有了,剩下的,她只需要做好母亲和太太的职责。现在是这样,以后也会是这样,她的一生像杯清水,一眼就能看到边。

每天她都会在上下班的途中观察自己所遇到的女人。有的人像以前的她,朝气蓬勃,目光闪亮;有的人是现在的她,行色匆匆,在上班与回家之间苟且偷生。青春是怎么流失的,自己又是在为谁奔波为谁忙,这真是叫她困惑的问题。她常常幻想:人生还有别的可能吗?我可以过另外一种人生吗?

她很佩服那些有魄力的女性,比如最近万科高管肖莉辞职,已经到了那么高的位置,得到了绝大部分女性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却还敢于辞职,放掉一切重新开始创业,真叫她羡慕。她喜欢这样的人生,充满勇气和未知,不被别人所左右。这份勇气从哪里来,她不知道,只知道自己身上没有。

她不知道等孩子大了,自己会不会就失去了生活目标。她不希望变成一个没有自我的女人,她想重新开始学习,考一些证书什么的充实自己,但没人理解她,都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女人嘛,照顾好自己的家庭,有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了,包括她的父母,那曾经将她培养成一个大学生的父母,也这么想,这么劝她。

现在她的感觉是,好像生活已经什么都有,一点缺憾都无,又好像孤立无援,正陷入流沙之中缓慢被吞没。

有些烦恼,甚至无人可以倾诉,因为别人会觉得她身在福中不知福。她只能自己想:我真的是特例吗?

不,她不是特例。

中国女人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境地,从小就是被训练着接受嫁人生孩子才是一生的使命和事业,连读书,都也不是为了像男人那样做大事,而是为了能嫁得更好。亦舒说过:“文凭是女人最好的嫁妆。”有的父母并不关心女儿在211、985的院校中真的学到了多少东西,那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到最后只为有头有脸的男人需要一个看起来体面的妻子。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对女性的迫害,无论是从个人的成长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都需要一些优秀的母亲来成全。母亲的善良、包容、温柔,是个体的摇篮,也是社会的磐石。所以自古以来,男人轻视女人,但尊重母亲,儿子出息了,母亲有机会被皇帝策封为诰命夫人,父亲都被排在其后。

男人与女人的不同,或者说女人所处的劣势,在没有步入社会,没有独立生活之前,很多女孩子并未意识得那么清楚。那时候人人都是有梦想的,而且是以独立的个体的方式在梦想着未来。女孩在青春年少的季节,又处于一生最矜贵的时期,男孩子尾随而来,奉献着热情和追逐,女孩好像已经掌握了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要走到结婚生子之后,女人才好像突然发现,这一生,父母让你做个女儿,丈夫让你做个妻子,孩子让你做个妈妈,公司让你做个员工,而你自己呢,你自己在哪里?你感觉找不到了,你的魂灵寄托在这些载体上,始终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根。你做的都是别人安排你做的事,你走的都是别人指明的路,你并没有真正的活过。

所有的人都知道你的名字,你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有一张无形的网,罩在你身上。你稍微有点主张,就被视为离经叛道,不安于室。

怎么能不叫人困惑和惆怅?

这份困惑是身为附属的困惑,也是迷失了自我的困惑。它并非消极的,相反,是积极的,富有警示意义的,这证明,女人在层层身份的掩埋下,终于想起了自己。

就像一个失忆的人,终于在某个电光石火的瞬间,想起了模糊往事。

这是觉醒的开始,她必然会沿着来路,去寻找那被自己丢失的自己。

寻找,意味着一遍遍的思考与探寻。每个人最伟大的事业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已经是当前心灵鸡汤的陈词滥调了。但怎么成为,如何成为,则是一个艰难课题。

女人要寻找自己,并不一定要把目前所有的生活全部颠覆重建,或者丢掉自己肩上的责任。女人和男人都一样,都要接受生活的掣肘,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前几天那个为了追求梦想不工作啃老三十多年的男人不就是最好的反面榜样吗?首先要能生活,能独立,然后才能谈得上做自己。踩着别人的牺牲,回避生活的本质,沉迷于自己的梦想,那只是一种逃避。人人都要在承担社会角色与保持自我之间,走一条平衡之路。

我也是个母亲,也是个有工作的女人。我爱我的孩子,我也爱我的事业。小时候,我带他去学英语,他在一边听课,我在一边看书、写字,忙我自己的事情。我从不像有的母亲那样,在一边盯着孩子,“你看你都写歪了”、“你怎么不听课呀”,所有的精力都被孩子占用。我希望孩子知道,你有你的事,妈妈也有妈妈的事。我要他认识到我除了是母亲,我还是一个独立的有我自己生活内容的人。

这些年我和儿子都是这样的关系,妈妈是温暖的亲切的,但妈妈不是独属于他一个人的,妈妈有爸爸有朋友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和他,都要为彼此的幸福而努力,而不仅仅是我一边倒的牺牲与付出。

最近几年,在朋友中流行把孩子送到异地或者国外读书,为了减轻高考的压力。那样就需要有一方去陪读,通常就是母亲。母亲要离乡背井,牺牲自己的稳定生活,只为了孩子以及全家的利益。我很早就和孩子谈过,有的人能这么做,我不能,我有我自己的人生我的事业我的喜好我的选择,我可以对他做出的牺牲和付出是有限度的。这就是生活,没有最优化的一条道路去走,每个人都要承担能承担的责任。

这就是我所能理解的自我。我做了我能做到的,我所做不到的就是我不能做到的。我不勉强自己,不做过多的牺牲,我不会为孩子和家庭倾注一切,然后又因为过度付出转过头对孩子和男人依赖过多。我们有着共同的利益,但都要好好走我们自己的人生,都要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能把自己掩盖在别人的目标中。

也许有人会说我自私,也许,可谁能说清自私和自我之间的差距吗?那或许只是微小的一道线,而非巨大的鸿沟。都是凡人,都只有一生,不必苛求自己。

保持自我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态,而非姿态。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只要心里有自我的存在,就算过着最普通的生活也不会迷失,更不会厌烦。若是没有自我,即使永远追逐最特立独行的行为,心里也还是迷雾一团。

学会爱自己,在平淡的日子中,学会奖赏自己,学会给自己惊喜。也许那就是忙里偷闲的一场电影,突发奇想的一次旅行,辛苦淘来的一件靓衫,是谁都不在的一个午后,你自己静静的看完一本书。生活匆忙,岁月无常,要有一颗稳定的心,就不会被裹挟着失掉自己的位置。

我们可以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一个普通的职员,一个隐在俗世中不起眼的女人,但一样可以胸怀梦想。不是所有的远大的漂泊的难以捕捉的才是梦想,梦想也可以是很小的,就像草原上盛开的小雏菊。草原上不会长出牡丹,但雏菊也是美丽的呀,春天到来,雨水充足,它们绽开笑脸,庆祝一年一度的节目,一年一度的梦想。

命运是个游戏,要学会自己去设定程序。

过几天我友佟佟在澳门有活动,我在微博上叹息我不能去。有网友问我:姐姐为何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说我已经不任性很多年。她回:“哦,理智了,好无趣,但也少痛苦。”不,这没有痛苦,即使贵为英国女王也不可能想去哪就去哪,她依然要遵从各种规则和习俗,她在菲利普亲王面前是一个普通的妻子,也是大家庭中偶尔会焦头烂额的母亲,可谁能说她就失掉了自我呢?

我不会用搞得生活人仰马翻来获得一点快乐,但我会别的方式来补偿自己。归根结底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要平衡代价,我不顺从,也不叛逆,我妥妥当当、认认真真安排我的日子。

不任性,一样能找到自己。

我们为什么要兄弟


鲁智深在渭州,一见到史进便认做兄弟;在大相国寺菜园,一见到林冲,林冲也马上要与鲁智深结拜为兄弟。《水浒传》(下称《水浒》108人,都好结交异姓兄弟。这和《三国演义》(下称《三国》)相比,大相径庭,各有趣味。

《三国》中的男人,哪怕原先是朋友、兄弟,玩着玩着就成了敌人,成了你死我活的仇人。《水浒》中的男人,哪怕原先是对头、仇人,打着打着就成了兄弟,成了肝胆相照的哥们儿。

《三国》中的男人互相为敌,只要是英雄,双方就是竞争对手。《水浒》中的男人们,互为兄弟,只要是好汉,大家就是合作的朋友。

《三国》与《水浒》,体现了男人与男人之间最典型的两种关系模式。值得指出的是,鲁智深结交史进时,他是个提辖,而史进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待业青年。当林冲提出与鲁智深结为兄弟时,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鲁智深只是一个管着十来亩菜园的菜头,是大相国寺和尚里层次最低的执事僧。显然,他们在结交时,根本不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三国》讲利害,《水浒》讲义气;《三国》讲权谋,《水浒》讲道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书里的人物那么热衷于结交异姓兄弟呢?

答案很简单。那是一个人们的基本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的时代,官方可以迫害你,流氓可以欺压你,豪强恶霸可以鱼肉你。

我们现在常说我们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水浒》所写的那个时代,当林冲受迫害的时候,法律保护他了吗?金翠莲父女受镇关西欺压的时候,法律保护他们了吗?桃花庄刘太公刘小姐被强盗逼婚的时候,法律保护他们了吗?瓦罐寺的老和尚们被两个恶棍欺压的时候,法律保护他们了吗?在那个时代,法律在哪里?官府在哪里?

不守法度,是个人的问题;不信法度,是社会的问题。

为什么有那么多英雄眼中无法,只相信他们自己的拳头和手中的刀剑?因为当百姓受欺压的时候,官府不见踪影,于是他们只好自己解决问题私力维权。

为什么在中国封建时代,有那么多帮会组织?帮会组织后来大多数都演变为危害社会、欺压人们的黑恶势力,但究其产生之初,何尝不是出自一盘散沙的无助的人们相互结义以寻求互保的动机!

这种人们的基本权利没有保障的状况,三国时代也一样。但是《三国》和《水浒》所写的人物不一样。

《三国》所写的人物都是社会上层人物,他们操纵别人的命运;《水浒》所写的人物都是社会中下层人物,他们的命运被别人所操纵。所以他们要结义,从而使自己更有力量,在遭到迫害时,能有人出手相救。

事实上,《三国》中也有结交的例子,典型的就是桃园三结义。但是我们注意到,当刘备、关羽与张飞结义时,他们恰恰是身处下层。后来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刘备与他情好日密、如鱼得水,但是他们没有结交,他们不可能再成为兄弟,而只能是君臣。

可见,结交兄弟,一般都是下层人们的做法,是由于他们缺乏安全感所造成的一种自发行为。

当林冲在野猪林里被鲁智深救出之后,鲁智深开口第一句便是:兄弟!鲁智深接着告诉林冲: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

当有一张杀人的大网罩住你,使你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同时,也有一双热切关注你的双眼,这来自你的兄弟。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成了你的保护神。

是什么人在天地一片黑暗之时,为林冲点燃一支蜡烛?是谁在天罗地网之中,为林冲杀出一条生路?是谁一口一声你又一口一声洒家,让你知道,你一直被他关注着、被他牵挂着?纵使全世界都放弃了你,他仍然紧紧地拉住你,不肯让你陷落

这就是他的智深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