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g13.com - 关系心情感慨的说说】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人需要去解决一些感情问题,当有情感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式婆媳关系为何如此根深蒂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婆媳矛盾不唯中国独有 但中国最突出
婆媳关系,本质上还是一个人与人交往的问题,只要存在这种人际关系,矛盾一定不可避免,只是或多或少、或隐或现的差别。不论是德国进化心理学家尤勒的研究,还是美国普渡大学的调查报告,都显示婆媳关系在母婿、翁婿(岳父和女婿)、公媳、婆媳四种关系中是最不和谐的。
但是,像中国这样,婆媳关系成为主流话题,确实少见。不论是都市题材电视剧中的永恒主题,还是已婚妇女的闲言碎语,或是个人的亲身体验,都已昭示婆媳问题是中国最重要的社会话题之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级的困扰?一般而言,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是这样解释的:传统中国家庭,重亲子关系,轻夫妻关系。而年轻一代(尤其是青年女性),接受现代教育,把爱情为纽带的夫妻关系视作家庭的核心。两种观念,必然产生冲突。
观念上的冲突,是一定有的。问题在于,婆媳矛盾是一件件小事堆积而成的,是一个个细节固化爆发的,是建立在父母对已婚子女婚姻生活“入侵”的基础上的。是什么给了大家庭“入侵”小家庭的空间?
婆媳问题的本质 是年轻夫妻经济能力不足婚礼、买房、装修、育儿,在这四件大事上不独立,是婆媳矛盾得以爆发的根源。
年轻夫妻在领证后,要经历四件大事,分别是婚礼筹备、买房成家、操办装修、生儿育女。这四件事,不论是从物质还是非物质的角度来看,新婚夫妻都需要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来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而这种责任的承担,恰恰替婆媳矛盾埋下了一个巨大伏笔。
在这四件大事中,我们择其二具体谈谈。先看买房。“中国年轻人过早买房”是一个普遍现象。根据社科院2013年发布的一份房地产蓝皮书的数据,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而在英国这一数据为37岁,在德国和日本为42岁。在北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刚毕业或者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要靠自己的积蓄完成首套房的首付款,大多数人不可能做到。所以,自然也有了下面这样一组数据:据某市住房公积金网2013年的调查显示,有72%的年轻人买房时受到了父母的经济资助,而在同一年,美国只有27%的首套房购买者接受了父母的资金援助。
中国的父母常常对子女说“我不图你任何回报”,这句话在说的时候,肯定是真情流露。但在具体执行时,难免会走样,“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同样会发生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具体体现在,因为父母对小夫妻的购房有充足的贡献,可能会提出要一起合住的要求,而夫妻双方即使都不愿意合住,也丧失了回绝的底气。
看起来,父母和子女合住会带来麻烦,只是一个生活习惯带来的问题,是可以化解和缓解的。但这种经济投入的背后,其实暗含着一种更厉害的逻辑:由于小家庭最重要的资产是靠父母获得,在面临家庭重大事务抉择时,父母享有重大发言权甚至决定权。比如在房市低迷时,想用卖房的钱投资,如果当初买房的钱没有父母的帮助,房子卖了也就卖了;可若买房的首付就是父母给的,你卖房不通过父母同意?那有你吃一壶的。
再来看育儿。也有不少父母在支持子女买房后,依然住在老房子里,不愿意和小夫妻同住。但是,一旦他们生了孩子,这一关是肯定躲不过了。孩子生下来后,除了父母自己承担抚育之责外,往往还要由老人协助。而这个协助的工作,由男方父母参与的可能性更大。从此,因育儿理念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自是不计其数。更关键的是,做儿子的看不惯自己父母带孩子的方式,还可以直接说,甚至吵几句也无妨,做媳妇的只能忍,小矛盾最后憋成一个大纠纷。
目前看来,这一问题还无解。在高福利社会,尤其是在以个人为单位的福利制度下,政府承担了传统家庭的大部分功能,故传统家庭存在的意义减小,家庭平均规模缩小到夫妻二人,家庭成员互助的必要性也减小。但若没有这样的福利保障,年轻夫妻也没有充足的资金雇人给自己带孩子,由父母辅助的模式,还会持续下去。年轻夫妻若渴求更简洁的家庭关系从经济独立做起
很多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首先,为什么中国年轻人特别喜欢在很早就买房?除了房产是为数不多的投资渠道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子是结婚的必需品”。在相关社科院报告中,就指出中国年轻人过早买房的第一因素就是“结婚需要”。
结婚需要,显然更多是指向女方的。“丈母娘推高房价”不是戏言,我国自2003年前后出现的住房需求高涨现象,与发端于1980年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婴儿潮”有关。“80后”在住房市场化改革之初成年,并在2003年左右开始准备成家立业,成为住房刚性需求的主体。
没有房就不结婚,是女性给自己找的一个最大的婆媳矛盾根源。一个人不可能把什么好全占了,既想男方父母爽快掏钱买房,又想婚后生活不受干预,这很难做到。要想完全不受婆媳矛盾困扰,唯一可能的解决方式,是经济完全独立。
除此之外,还有折衷一点的办法,但这需要把责任往小夫妻这边多压一点。具体来说,如果夫妻不能放弃来自父母的经济支持,则需要做到两点:1,降低对“婆媳矛盾”的敏感程度,以避免争端扩大化;2,用礼物式的小经济投入,回报父母的大额资金支持。
不要过分强调婆媳之间的亲密关系媳妇就是媳妇,婆婆就是婆婆,不要硬把两者扯成“母女关系”。有一首歌叫《婆婆就是妈》,歌词是“感谢您老人家,报答您老人家,你为儿媳送来一个疼我、爱我的他,婆婆您就是妈,真的辛苦啦,儿媳我让您享享清福,安度好年华”。感谢是应该的,说“婆婆就是妈”,则无必要。
媳妇不太可能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妈,婆婆也不太可能把媳妇当成自己的亲女儿。没有婆媳愿意承认这句话,但现实就是如此。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二十多年来,没有和你见过面的人,你会把她当作亲妈吗?说出来,自己也不信吧。婆婆是你老公的妈妈,是你孩子的奶奶,但不是你妈妈。心理学家认为,母子的关系因有亲近血缘关系,彼此之间是“应有之情”,而婆媳关系应该定义为“真有之情”,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是“真有之情”。所谓“应有之情”,是指本身就存在,不太
需要维护也能持久的感情;所谓“真有之情”,是指本来不存在,但因某种原因而触发的感情,其维护成本较高。
媳妇对待婆婆的方式,是靠“真有之情”来推动的,但这种“真有之情”,往往是因为丈夫对他母亲的“应有之情”隐射了过来。对这种隐射,不能抱有过高期待。“应有之情”由于是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属本能性触发,不会轻易变化;而“真有之情”虽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却可能时过境迁。一旦婆媳双方混淆了“应有之情”与“真有之情”的区别,就很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婆婆希望媳妇像子女一样孝顺,媳妇期待婆婆像对自己女儿一样无私。
但这往往是做不到的。做不到和期待之间产生落差,就容易产生矛盾。有人打过这么一个比方来形容婆媳关系,可能还比较恰当:婆婆和媳妇都是好相处的人时,两者最好是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关系较好的那种);不好相处时,媳妇把婆婆当成领导就可以了,留一份敬重,少一点接触。 (依米)
结语经济独立后,不一定就没有婆 媳 矛盾。但在经济不独立的基础上,婆媳关系的恶化就有了进一步生根发芽的空间。
扩展阅读
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什么如此糟糕
导读: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什么如此糟糕--婆媳关系
中国的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家难念的经,揭密婆媳关系难处理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年轻的夫妻游刃有余,老夫老妻们更加处理好家庭关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
2.严重的恋子情结。
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把他们推向更宽广的世界。
那个将陪伴你一生的,才是你最重要的人。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
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
2.严重的恋子情结。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那么一般可以推断,在婆婆以前的那个“新家庭”中,也曾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而那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让婆婆与其儿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个婆婆而言,儿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亲密的人,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于是,当儿子要分离,去找一个爱人,并建立一个自己的新家庭时,作为婆婆,她会是多么难过。她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儿子与媳妇建立最密切的关系。
而儿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亲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对于母亲而言,他比爸爸还要重要。以前,他为此而自得,现在,他要“回报”母亲。于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亲而与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这是很多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儿子,那么儿子的分离,就不是那么难受。相反,她会欣喜地看到,儿子找到了他最爱的人,他可以拥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这时,这个婆婆会祝福媳妇,祝福媳妇和儿子即将走上她和丈夫曾经走过的幸福之路。
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不过,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确有这样的倾向:重亲子关系而不重夫妻关系。就仿佛是,夫妻关系只是完成传宗接代的工具,只是给长辈和晚辈服务的载体。
但是,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不健康的模式1:烦丈夫爱儿子
我在北京大学心理系的一个研究生同学路过广州。他两个月前刚结婚,我祝福他,话题也很快转移到了婆媳关系上。
同样,他也遇到了这方面的麻烦。他在老家举行了婚礼,之后在家里待了数天,他妈妈和他妻子数次发生争执,起因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
但心理学不是白学的,他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妻子认为我最爱她,而妈妈也一直把我当成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现在当然受不了。于是,两人免不了要战争,谁胜了,我就是战利品。”
当他不会让战争继续下去,方法是玩“失踪”。他会对妈妈和妻子说,你们就好好吵吧,我出去一会儿。“她们的目标是我,我一走了,她们当然就吵不下去了。”他说。
他知道吵架的主要动力来自妈妈。从小到大,他一直是妈妈的心头肉,“对妈妈来说,我绝对比爸爸重要。”
这种被妈妈重视的感觉曾让他很自得,但等慢慢长大后,他发现这成了一种压力。譬如,妈妈不愿意与他分离,考大学的时候,妈妈做了很多工作,要他一定不要去外地读书,他先同意了,但最后报志愿的时候,却一狠心报了外地的一所大学。
“正确的选择。”我说。
“当时并不知道是为什么,只是隐隐约约觉得,一定要去外地。”他说。
木已成舟,他妈妈也只好认了,但要求他经常给家——其实是给她——打电话。现在,他已经在北京买房子,妈妈也多次要求和他一起住。“我坚决不同意,但我会很温柔地劝妈妈。”他说。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No.1,这是家庭中的‘第一定律’,我现在是真正明白了这一点。”他说,“如果一开始,妈妈爱爸爸胜过爱我。那么,她就不会那么离不开我,也不会现在和我老婆过不去。”
不健康的模式2:“没”丈夫爱儿子
我这个同学,他妈妈是比较强势的那种,因丈夫比较老实,一直对丈夫不太满意,于是将主要情感倾注在儿子身上,难以割舍儿子走出家门,最终不免吃起儿媳妇的醋来。
这是糟糕的婆媳关系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另一种最常见的模式是,现在的婆婆以前做媳妇的时候,因为受到了她的婆婆的严重排挤,一直融不进她以前的家庭。她和丈夫的关系退居第二位、第三位甚至家庭中的最末位,这让她倍感孤独。于是,等儿子出生后,她发现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于是,她自然而然地与儿子建立起了最为亲密的关系,丈夫在她心目中甚至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这种情况下,她更加不能接受与儿子的分离。
我一个朋友阿冲,在有了小孩后,把妈妈接过来带小孩,但不料本来尚可的婆媳关系却迅速恶化。阿冲向我描述冲突的具体情形时,显然他、太太和妈妈的关系,有很强的“三角恋”意味。
譬如,当阿冲和太太去小区花园散步时,妈妈一定要求一起去。一次两次就罢了,但次次都如此,自从婆婆入住后,阿冲和太太就再也没有单独散步的机会了。
再如,看电视的时候,如果看到媳妇和阿冲一起坐在沙发上,他妈妈也会坐过来,并且必然是阿冲坐中间,太太和妈妈坐两边。
除了这些特殊情况外,阿冲家也有一般的糟糕的婆媳关系的普遍问题,譬如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停。每当这个时候,阿冲就觉得特别难办,一边是最亲的太太,一边是最敬的妈妈,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原来,阿冲的家乡非常传统,男尊女卑的情况很严重。妈妈嫁到他家后,当时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从地位上讲,一直是最卑微的,丈夫敬父母,远胜过敬她。大家倒对她很客气,不会欺负她,但都不够重视她,她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孤独。她对阿冲说,直到有了他以后,她才不再觉得孤单,并觉得自己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劲头。后来,她的小家庭从大家庭中脱离出来,开始单独生活,丈夫从此以后对她越来越好,但她想起当年受的很多委屈,对丈夫很是怨恨,两人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她心目中最重要的,一直还是儿子。
谈到最后,阿冲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她们两人的关系?”
“改善她们两人的关系,而不是你们三个人的关系?”我反问他。
“你的意思是……”阿冲沉思道。
我解释说,绝大多数婆媳关系的核心不是婆媳关系,而正是那个被夹在中间的儿子和丈夫。这个夹在中间的人,总想着要么妻子对老人家敬一些,要么婆婆对媳妇疼一些,然后问题就OK了。但他却很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他自己的身上。要想很好地处理婆媳关系,这个人必须承担起责任来,努力去协调这个三角关系。
“并且,绝对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那种一点就灵、一说就通的绝招,你必须用头脑和智慧去解决这个难题。”我说。
不健康的模式3:太愚孝轻妻子
忽略被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而把焦点集中在“婆媳”两个字上,是我们面对婆媳关系时最常犯的错误。
有一个叫“无奈今年”的网友发表了一篇名为“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终导致要离婚。细致地描绘了发生在他身上的难题。他很爱太太,但同时认为年轻人要敬父母,所以,当太太和家人(主要是母亲)发生冲突时,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很多网友的回帖都是抨击“无奈今年”及其家人。从无奈今年描述的事实看,他的家人的确有问题,这些细节随便都可以挑出许多。譬如:
1)结婚前,无奈今年的父母不想给聘礼,而且无奈今年结婚前每月的工资都交给了父母,这些钱父母也不想给。
2)举行婚礼的当天,无奈今年的妈妈先说想要礼金,当被拒绝后当场被“气晕”。
3)新婚当天,无奈今年的父母回家要一个小时,于是他妹妹说路太远要父母住在新房。
……
在长达60000余字的长文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事实上看,显然是无奈今年的家人不当,但描述完事实后,无奈今年都会加一句“为什么年轻人就不能敬老人呢”这样的话。结果,这种事实和评论的反差,令无数网友感到气堵。
这是一种分裂,即无奈今年的潜意识和意识产生了分裂。评论的时候,发挥作用的是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父母的一边,认为妻子应该无条件地敬老人;描述的时候,用的是潜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妻子的一边,认为受委屈的是妻子,而错的是父母。
也就是说,他其实知道,妻子受了太多委屈。但因为愚孝的观念,他绝对不敢对父母说一个“不”字。所以,即便潜意识知道真相是父母不当,但他无法挑战父母,并希望妻子也这样做。但妻子从小生活在民主氛围浓厚的家庭,受尽了百般宠爱,自然不会接受他的这套逻辑。
并且,这篇长文也显示,无奈今年想当然地觉得,这是妻子和他家人之间的矛盾,他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于是,他的做法就是,在家人面前,觉得妻子的确不对;但在妻子面前,又觉得家人的确过分。至于他,则是什么都做不了。
其实,他是连结妻子和家人的枢纽,他也是妻子和家人争夺的对象,他才是化解这场冲突的根本所在。当他只是一味逃避责任,希望做好好先生并尽可能满足双方的要求的时候,这场冲突当然会继续下去。
解决之道:你的家庭你做主
现在的案例,已不再是最经典的婆媳关系模式。因为,看上去,他不是母亲最割舍不下的人,母亲所做的一切,好像是在为他的妹妹争取更多的利益。同样,母亲显然也不是他最割舍不下的人,他只是因为愚孝和不敢负责任,才导致冲突不断继续下去。
我的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倒是最经典的模式。如果说,无奈今年的案例中隐藏着利益的纠纷,我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可以说纯粹是爱的竞争,就是婆婆和媳妇一起在争夺同一个男人的爱。但这里面,还有明显的不同,我同学的妈妈,因为觉得丈夫不强,才把爱倾注在儿子身上,而阿冲的妈妈,是因为不得已才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但这3个案例,都违反了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夫妻关系,才是家中的No.1。
如果无奈今年懂得这条规律,他就会明白,在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有发言权,但在他的新家庭,他和妻子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父母不该有太多的发言权。他不懂得这一点,听任父母在他的新家庭为所欲为,像生孩子、装修房子等事情,他都遵照父母的旨意,而不是和妻子好好协商,这不可能给妻子家的感觉。最后,妻子只好结束这个家。
我那个同学的妈妈,她主动背离了这个规律,因为对丈夫的能力不满,于是把儿子当成了她心目中最割舍不下的人。但是,儿子终究有一天要离开她,要去过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对她来讲,这意味着要失去最重要的心理寄托,她当然会难以忍受,于是,她又忍不住想干涉儿子的新家庭,让儿子和儿媳的关系退居第二,而她与儿子的关系仍然是No.1。
阿冲的妈妈,是被迫背离了这个规律。既然丈夫重视父母胜过重视她,既然她在丈夫的大家庭总是被忽视,那么她难免要从其他渠道找她的最爱,而作为妈妈,儿子当然是她天然可以选择的第一人选。但这是不长久的,儿子终究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她终究要失去自己的最爱。她无法忍受,于是才做出了那些不合情理的古怪举动。
不让儿子和儿媳单独散步,远不是最古怪。《重庆晨报》曾报道了更古怪的事情,当儿子的新婚夜,母亲几次闯进洞房,最后儿子和儿媳只好陪着她干坐到凌晨3时。这种古怪的关系持续10年后,儿媳提出离婚,而儿子则跑到报社诉苦。
为何中国的婆媳关系如此糟糕?
中国的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家难念的经,揭密婆媳关系难处理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年轻的夫妻游刃有余,老夫老妻们更加处理好家庭关系!
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何如此糟糕?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2.严重的恋子情结。
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把他们推向更宽广的世界。那个将陪伴你一生的,才是你最重要的人。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
2.严重的恋子情结。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那么一般可以推断,在婆婆以前的那个新家庭中,也曾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而那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让婆婆与其儿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个婆婆而言,儿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亲密的人,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于是,当儿子要分离,去找一个爱人,并建立一个自己的新家庭时,作为婆婆,她会是多么难过。她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儿子与媳妇建立最密切的关系。
而儿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亲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对于母亲而言,他比爸爸还要重要。以前,他为此而自得,现在,他要回报母亲。于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亲而与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这是很多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儿子,那么儿子的分离,就不是那么难受。相反,她会欣喜地看到,儿子找到了他最爱的人,他可以拥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这时,这个婆婆会祝福媳妇,祝福媳妇和儿子即将走上她和丈夫曾经走过的幸福之路。
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不过,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确有这样的倾向:重亲子关系而不重夫妻关系。就仿佛是,夫妻关系只是完成传宗接代的工具,只是给长辈和晚辈服务的载体。
但是,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不健康的模式1:烦丈夫爱儿子
我在北京大学心理系的一个研究生同学路过广州。他两个月前刚结婚,我祝福他,话题也很快转移到了婆媳关系上。
同样,他也遇到了这方面的麻烦。他在老家举行了婚礼,之后在家里待了数天,他妈妈和他妻子数次发生争执,起因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
但心理学不是白学的,他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妻子认为我最爱她,而妈妈也一直把我当成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现在当然受不了。于是,两人免不了要战争,谁胜了,我就是战利品。
当他不会让战争继续下去,方法是玩失踪。他会对妈妈和妻子说,你们就好好吵吧,我出去一会儿。她们的目标是我,我一走了,她们当然就吵不下去了。他说。
他知道吵架的主要动力来自妈妈。从小到大,他一直是妈妈的心头肉,对妈妈来说,我绝对比爸爸重要。
这种被妈妈重视的感觉曾让他很自得,但等慢慢长大后,他发现这成了一种压力。譬如,妈妈不愿意与他分离,考大学的时候,妈妈做了很多工作,要他一定不要去外地读书,他先同意了,但最后报志愿的时候,却一狠心报了外地的一所大学。
正确的选择。我说。
当时并不知道是为什么,只是隐隐约约觉得,一定要去外地。他说。
木已成舟,他妈妈也只好认了,但要求他经常给家其实是给她打电话。现在,他已经在北京买房子,妈妈也多次要求和他一起住。我坚决不同意,但我会很温柔地劝妈妈。他说。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No.1,这是家庭中的第一定律,我现在是真正明白了这一点。他说,如果一开始,妈妈爱爸爸胜过爱我。那么,她就不会那么离不开我,也不会现在和我老婆过不去。
不让儿子和儿媳单独散步,远不是最古怪。《重庆晨报》曾报道了更古怪的事情,当儿子的新婚夜,母亲几次闯进洞房,最后儿子和儿媳只好陪着她干坐到凌晨3时。这种古怪的关系持续10年后,儿媳提出离婚,而儿子则跑到报社诉苦。
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何如此糟糕?
不健康的模式2:没丈夫爱儿子
我这个同学,他妈妈是比较强势的那种,因丈夫比较老实,一直对丈夫不太满意,于是将主要情感倾注在儿子身上,难以割舍儿子走出家门,最终不免吃起儿媳妇的醋来。
这是糟糕的婆媳关系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另一种最常见的模式是,现在的婆婆以前做媳妇的时候,因为受到了她的婆婆的严重排挤,一直融不进她以前的家庭。她和丈夫的关系退居第二位、第三位甚至家庭中的最末位,这让她倍感孤独。于是,等儿子出生后,她发现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于是,她自然而然地与儿子建立起了最为亲密的关系,丈夫在她心目中甚至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这种情况下,她更加不能接受与儿子的分离。
我一个朋友阿冲,在有了小孩后,把妈妈接过来带小孩,但不料本来尚可的婆媳关系却迅速恶化。阿冲向我描述冲突的具体情形时,显然他、太太和妈妈的关系,有很强的三角恋意味。
譬如,当阿冲和太太去小区花园散步时,妈妈一定要求一起去。一次两次就罢了,但次次都如此,自从婆婆入住后,阿冲和太太就再也没有单独散步的机会了。
再如,看电视的时候,如果看到媳妇和阿冲一起坐在沙发上,他妈妈也会坐过来,并且必然是阿冲坐中间,太太和妈妈坐两边。
除了这些特殊情况外,阿冲家也有一般的糟糕的婆媳关系的普遍问题,譬如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停。每当这个时候,阿冲就觉得特别难办,一边是最亲的太太,一边是最敬的妈妈,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原来,阿冲的家乡非常传统,男尊女卑的情况很严重。妈妈嫁到他家后,当时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从地位上讲,一直是最卑微的,丈夫敬父母,远胜过敬她。大家倒对她很客气,不会欺负她,但都不够重视她,她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孤独。她对阿冲说,直到有了他以后,她才不再觉得孤单,并觉得自己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劲头。后来,她的小家庭从大家庭中脱离出来,开始单独生活,丈夫从此以后对她越来越好,但她想起当年受的很多委屈,对丈夫很是怨恨,两人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她心目中最重要的,一直还是儿子。
谈到最后,阿冲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她们两人的关系?
改善她们两人的关系,而不是你们三个人的关系?我反问他。
你的意思是阿冲沉思道。
我解释说,绝大多数婆媳关系的核心不是婆媳关系,而正是那个被夹在中间的儿子和丈夫。这个夹在中间的人,总想着要么妻子对老人家敬一些,要么婆婆对媳妇疼一些,然后问题就OK了。但他却很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他自己的身上。要想很好地处理婆媳关系,这个人必须承担起责任来,努力去协调这个三角关系。
并且,绝对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那种一点就灵、一说就通的绝招,你必须用头脑和智慧去解决这个难题。我说。
不健康的模式3:太愚孝轻妻子
忽略被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而把焦点集中在婆媳两个字上,是我们面对婆媳关系时最常犯的错误。
有一个叫无奈今年的网友发表了一篇名为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终导致要离婚。细致地描绘了发生在他身上的难题。他很爱太太,但同时认为年轻人要敬父母,所以,当太太和家人(主要是母亲)发生冲突时,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很多网友的回帖都是抨击无奈今年及其家人。从无奈今年描述的事实看,他的家人的确有问题,这些细节随便都可以挑出许多。譬如:
1)结婚前,无奈今年的父母不想给聘礼,而且无奈今年结婚前每月的工资都交给了父母,这些钱父母也不想给。
2)举行婚礼的当天,无奈今年的妈妈先说想要礼金,当被拒绝后当场被气晕。
3)新婚当天,无奈今年的父母回家要一个小时,于是他妹妹说路太远要父母住在新房。
在长达60000余字的长文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事实上看,显然是无奈今年的家人不当,但描述完事实后,无奈今年都会加一句为什么年轻人就不能敬老人呢这样的话。结果,这种事实和评论的反差,令无数网友感到气堵。
这是一种分裂,即无奈今年的潜意识和意识产生了分裂。评论的时候,发挥作用的是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父母的一边,认为妻子应该无条件地敬老人;描述的时候,用的是潜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妻子的一边,认为受委屈的是妻子,而错的是父母。
也就是说,他其实知道,妻子受了太多委屈。但因为愚孝的观念,他绝对不敢对父母说一个不字。所以,即便潜意识知道真相是父母不当,但他无法挑战父母,并希望妻子也这样做。但妻子从小生活在民主氛围浓厚的家庭,受尽了百般宠爱,自然不会接受他的这套逻辑。
并且,这篇长文也显示,无奈今年想当然地觉得,这是妻子和他家人之间的矛盾,他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于是,他的做法就是,在家人面前,觉得妻子的确不对;但在妻子面前,又觉得家人的确过分。至于他,则是什么都做不了。
其实,他是连结妻子和家人的枢纽,他也是妻子和家人争夺的对象,他才是化解这场冲突的根本所在。当他只是一味逃避责任,希望做好好先生并尽可能满足双方的要求的时候,这场冲突当然会继续下去。
解决之道:你的家庭你做主
现在的案例,已不再是最经典的婆媳关系模式。因为,看上去,他不是母亲最割舍不下的人,母亲所做的一切,好像是在为他的妹妹争取更多的利益。同样,母亲显然也不是他最割舍不下的人,他只是因为愚孝和不敢负责任,才导致冲突不断继续下去。
我的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倒是最经典的模式。如果说,无奈今年的案例中隐藏着利益的纠纷,我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可以说纯粹是爱的竞争,就是婆婆和媳妇一起在争夺同一个男人的爱。但这里面,还有明显的不同,我同学的妈妈,因为觉得丈夫不强,才把爱倾注在儿子身上,而阿冲的妈妈,是因为不得已才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但这3个案例,都违反了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夫妻关系,才是家中的No.1。
如果无奈今年懂得这条规律,他就会明白,在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有发言权,但在他的新家庭,他和妻子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父母不该有太多的发言权。他不懂得这一点,听任父母在他的新家庭为所欲为,像生孩子、装修房子等事情,他都遵照父母的旨意,而不是和妻子好好协商,这不可能给妻子家的感觉。最后,妻子只好结束这个家。
我那个同学的妈妈,她主动背离了这个规律,因为对丈夫的能力不满,于是把儿子当成了她心目中最割舍不下的人。但是,儿子终究有一天要离开她,要去过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对她来讲,这意味着要失去最重要的心理寄托,她当然会难以忍受,于是,她又忍不住想干涉儿子的新家庭,让儿子和儿媳的关系退居第二,而她与儿子的关系仍然是No.1。
中国的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家难念的经,揭密婆媳关系难处理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年轻的夫妻游刃有余,老夫老妻们更加处理好家庭关系!
阿冲的妈妈,是被迫背离了这个规律。既然丈夫重视父母胜过重视她,既然她在丈夫的大家庭总是被忽视,那么她难免要从其他渠道找她的最爱,而作为妈妈,儿子当然是她天然可以选择的第一人选。但这是不长久的,儿子终究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她终究要失去自己的最爱。她无法忍受,于是才做出了那些不合情理的古怪举动。
了解中国式婆婆 才能搞好婆媳关系
婚姻是每个人必经之路,踏入婚姻之后就不再像恋爱时的两人世界,而是一整个家庭的事情了,尤其是女性,结婚之后可以说是完全踏入了一个全新的家庭,如何处理婆媳问题是新媳妇的一大难题,接下来为你剖析现今社会上的10种中国式婆婆,教会你婆媳相处之道。
罪状一:我是你的长辈
婆婆还经常会打着我是你的长辈这样的旗号来打压儿媳。婆婆作为长辈,我们当然要尊重,而且作为媳妇的还要尽量讨好婆婆,避免丈夫难做人,但是儿媳忍气吞声的后果很有可能是婆婆的变本加厉。身为长辈的一方是否也要有足够的慈爱和风度呢?别老是仗着儿子是我养大为借口来刁难媳妇。
罪状二:媳妇可以再找,但爹妈只有一个
当婆婆和儿媳产生矛盾或争吵时,婆婆都会有意或无意的暗示儿子媳妇或老妈任选一个,这个时候作为儿子的一方肯定都不敢忤逆自己的母亲,于是媳妇在有意无意间就成了这场争吵的失败者,然而婆婆这种思想是最自私的,同样身为女人,凭什么作为儿媳的一方就是要被挑拣的,甚至还会以找一个比你更好的要挟你,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气愤。
罪状三:没事找事鸡蛋里挑骨头
有事没事爱找茬,虽然都是妈,但这个妈就比自己的亲妈难伺候多了。和婆婆在一起,说话要小心斟酌一下,要学会察颜观色,不要一不小心说话得罪婆婆都不知道。当然也有一些豁达开明的婆婆,但这些个好婆婆还是可遇不可求的。
罪状四:打出的媳妇揉出得面
还有这样一种婆婆会唆使自己的儿子打媳妇,不知道这种婆婆是出于什么目的而做出这样的事情,而家庭暴力的指使者一旦成为婆婆的话,那么这个家里的仇恨会更容易埋下。甚至有可能导致夫妻失和。
罪状五:不能容忍儿子媳妇的亲密关系
这个也是中国式婆婆特有的奇怪心理,为什么有一些人看不得别人高兴,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另一个女人的幸福呢?这个也是心理学家一直致力于攻克解决的心理学难题。
罪状六:别人家的媳妇更好
有些婆婆总会三不五时的念叨谁家媳妇哪里哪里好。总感觉自己的媳妇做的比别人家的媳妇差,其实这些问题最大的原因是自己这个做婆婆的没把持好个度,至少自己不如人家婆婆好而不自知。
罪状七:到底谁才是家里的女主人
作为婆婆总要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当儿子娶了媳妇之后,就已经和自己成了两个家庭了,别总是以你生养了另一个女人的丈夫为理由而无条件的凌驾于媳妇之上。就算是一家子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女主人也不再仅仅是你一个人了。
罪状八:当面是人,背面是鬼
作为婆婆的,别总在人前一副很宽容,很谅解媳妇的样子,而背后却老是给媳妇脸色看,穿小鞋......这类婆婆最可恶,同时也最令人心寒,各位媳妇要注意了。
罪状九:你的钱就是我的钱
在同一个家庭里,婆婆其实已经在先天优势上控制了媳妇了,那么在金钱方面,就应该对媳妇宽容一点,媳妇给婆婆的是孝敬你的,除了孝敬你的之外那些也是他们自己赚来的,不要总盯着她们的口袋,想想如果不是因为一个男人,媳妇也不可能对一个陌生甚至是难伺候的婆婆低眉顺眼的。所以作为婆婆适当时候应该宽容点。
罪状十:在一起住是我的权利,相处不好是媳妇的问题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如果婆媳经常闹矛盾,实在是很难相处下去的话,那作为婆婆的应该放手,分家吧,给自己和媳妇留一条路,别总是死活不分家而把原因都归咎在媳妇身上。
婆媳关系为何难处 消除婆媳矛盾的3招式
消除婆媳矛盾的3招式
有人戏称婆媳关系为影响婚姻质量的“恶性肿瘤”,是导致家庭内战的一大诱因。可见,其影响力和伤害性非同一般,蔚然成为青年男女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门“必修课”。
相互尊重与谅解婆媳之间的相互尊重要求双方有事全家协商处理,如经济开支、如何教养第三代等要共同商量,养成民主家风;而属于个人的“私事”,则应互不干涉,个人享有“自主权”。
作为媳妇,要多尊敬婆婆,因为婆婆年岁大,管家或教孩子的经验丰富;做婆婆的也不要总是在媳妇面前摆架子,要看到儿媳的长处,多尊重儿媳的意见,特别是教养孩子的问题。也就是说双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的事情,这时就更需要双方相互谅解。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都包含着谅解的思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适合于处理婆媳关系。
有分歧时回避矛盾礼让为先婆媳之间一旦发生摩擦,不管孰是孰非,作媳妇的一定要先忍让,万不可针锋相对。婆婆说什么,只管听着,等事后双方都心平气和了,再探讨矛盾的起因与解决方法。这样一来,婆婆面子十足,自己今后也会想法子弥补自己的过失,你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个识大体的好媳妇。
此外,婆媳双方平日有了意见,切忌向邻居、同事或朋友乱讲。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捎东西越捎越少,捎话越捎越多”。说的就是“传话”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向亲朋邻里诉说,传来传去,面目全非,只会加剧矛盾。作为婆媳,应引以为训。
发挥儿子的中介作用婆媳关系本来就是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家庭人际关系,儿子在婆媳关系中扮演着“中介”角色。儿子可以帮助婆媳进行心理沟通。例如平日家中有什么关于婆婆的好事,儿子可以多叫妻子出面,母亲过生日,买了东西叫妻子出面送给老人等。这些策略都有助于婆媳之间的情感交流。
婆媳之间发生矛盾时,儿子可以起疏导作用。由于婆媳之间既缺少母子间的亲切。又没有夫妇间的密切,因而出现了隔阂往往不容易消除,通过儿子从中周旋,可以消除心理屏障,使婆媳和好如初。
80后婆媳关系为何而战?
80后曾经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可是他们用行动证明自己是能独立自主生活的,而80后的媳妇也一样,可是在独立的同时,也让某些婆婆感到反感,那么专家到底是怎么看呢?
家庭婚姻金钱观80后婆媳为何而战
80后婆媳关系主要表现矛盾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钱观念的分歧
婆婆们一般很节俭,自然看不惯儿媳们的大手大脚;而儿媳们从小丰衣足食,无法理解婆婆们固守的俭省观念。
第二,家庭观念的对立
婆婆们往往以丈夫和儿子为人生重心,而儿媳们多半自主意识强。
第三,子女教育方式的差别
儿媳们认为孩子一定要从小开始学习各种技能,婆婆们则往往疼爱甚于管教。
第四,就业观念的撞击
婆婆们习惯职业生涯上的稳定和平凡,而儿媳们则因为压力和竞争而不得不一路追赶,甚至经常变换工作。最后是传情方式的差异。儿媳们敢于公开示爱,这种情感表达法让婆婆们颇为看不惯。
婆媳不和的根本原因在媳妇
婆媳关系是当代社会转型期最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形式上它属于亲情当中的一个分支,包括纵向的血缘关系(婆婆和儿子)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横向的夫妻关系(媳妇和丈夫)。
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传统的看法是:
第一,婆媳关系是两个女人对丈夫和儿子感情上的拉锯,是亲情和爱情的争夺。从抚育角度解释,母亲把自己带大的儿子拱手让给别的女人来管,不愿意,割舍不下。纵向权力交给横向权力,有种失落、不甘心是很正常的。
第二,儿子娶媳妇后,也不会在精神和经济方面完全意义上独立。矛盾主要来自生活琐事,婆婆和媳妇互相看不惯对方,越想插手,关系越僵。
第三,经济上的问题。婆婆和媳妇各打各的小九九,牵涉到自己的利益,难免有矛盾。比如有的媳妇希望多啃点老,婆婆如果看到自己的血汗钱拿给媳妇挥霍,会受不了。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可看成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媳妇和丈夫是这个公司的投资者,双方的年龄、经济条件、精力等是为婚姻所必须付出的,也是向公司投入的成本。公司的产出包括生理需求、稳定感、安全感、社会评价和被尊重等等。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女方总是希望男方把他的资产尽可能投到公司中去。
婆媳关系搞不好,最根本的原因在媳妇,苛刻的婆婆毕竟是少数,而丈夫必须兼顾双方的要求,是最大的受害方。媳妇是最大的受益者,媳妇要树立一损俱损的观点,应多从婚姻美满度上去考虑问题。
中国的婆媳关系为何这么难处 看看就知道了
媳妇和婆婆怎么就和不来,主要是两代人观念不同。婆媳关系从来就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处理好了会让你的婚姻生活更加美满稳定;处理不好,相当于给婚姻埋下了定时炸弹。那么媳妇和婆婆怎么和不来是为什么呢?主要还是观念问题,一起来了解下吧。
媳妇和婆婆怎么就和不来金钱观念的分歧婆婆们一般很节俭,自然看不惯儿媳们的大手大脚;而儿媳们从小丰衣足食,无法理解婆婆们固守的俭省观念。
家庭观念的对立婆婆们往往以丈夫和儿子为人生重心,而儿媳们多半自主意识强。
子女教育方式的差别儿媳们认为孩子一定要从小开始学习各种技能,婆婆们则往往疼爱甚于管教。
就业观念的撞击婆婆们习惯职业生涯上的稳定和平凡,而儿媳们则因为压力和竞争而不得不一路追赶,甚至经常变换工作。最后是传情方式的差异。儿媳们敢于公开示爱,这种情感表达法让婆婆们颇为看不惯。
小编观点1、婆媳关系是两个女人对丈夫和儿子感情上的拉锯,是亲情和爱情的争夺。从抚育角度解释,母亲把自己带大的儿子拱手让给别的女人来管,不愿意,割舍不下。纵向权力交给横向权力,有种失落、不甘心是很正常的。
2、儿子娶媳妇后,也不会在精神和经济方面完全意义上独立。矛盾主要来自生活琐事,婆婆和媳妇互相看不惯对方,越想插手,关系越僵。
3、经济上的问题。婆婆和媳妇各打各的小九九,牵涉到自己的利益,难免有矛盾。比如有的媳妇希望多啃点老,婆婆如果看到自己的血汗钱拿给媳妇挥霍,会受不了。
4、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可看成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媳妇和丈夫是这个公司的投资者,双方的年龄、经济条件、精力等是为婚姻所必须付出的,也是向公司投入的成本。公司的“产出”包括生理需求、稳定感、安全感、社会评价和被尊重等等。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女方总是希望男方把他的资产尽可能投到公司中去。
5、婆媳关系搞不好,最根本的原因在媳妇,苛刻的婆婆毕竟是少数,而丈夫必须兼顾双方的要求,是最大的受害方。媳妇是最大的受益者,媳妇要树立一损俱损的观点,应多从婚姻美满度上去考虑问题。
婆媳关系为何失调 都是这些原因惹的祸
婆媳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难平衡和处理的,稍有不慎就容易踩到地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婆媳关系失调的。
婆媳关系为何失调?
关系的特殊性
家庭的基本关系有两种:一是夫妻关系,一是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其它关系,如兄弟姐妹关系、姑嫂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祖孙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婆媳关系在家庭人际关系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关系,也无血缘联系,而是以上两种关系为中介结成的特殊关系。因此,这种人际关系一无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稳定性,二无婚姻关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则婆媳之间会出现裂痕,难以弥补。
利益分歧
婆媳同在一个家庭中生活。有共同的归属,自然也就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双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兴旺发达。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面。但同时也常常在家庭事务管理权、支配权等方面发生分歧,出现矛盾,甚至明争暗斗。我国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内”的传统,婆婆做了几十年的内当家,现在把权力交给媳妇,媳妇在家庭事务中唱起了主角。对这种角色的转换,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适应。“有的婆婆虽已年过花甲,却仍希望继续保持在家庭中的经济支配权,或者难以接受完全由媳妇掌握家庭经济大权的事实;而做媳妇的也往往不甘让步,这就难免发生矛盾。即便是婆婆和媳妇共同持家,由于各自的地位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产生分歧。
相互接纳不良
婆媳原来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性,而现在婆媳在一家生活,这就有一个逐步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如果适应不良,彼此不能接纳,便会关系紧张,矛盾丛生。
中介失衡
在婆媳关系中,儿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儿子的这种中介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则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
联系,反之,则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出现“两面受敌”的困境。尽管母子情深,也难以避免结婚以后这种关系变得复杂的事实。因为夫妻之间毕竟在活动、打算、开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在这些问题上,夫妻观点的一致性往往要超过母子观点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儿子和母亲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容易造成儿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亲不理解,就会产生“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心态,误认为儿子对自己的感情被儿媳夺去了,而迁怒于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