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粒粒玉米情

粒粒玉米情

发表时间:2021-06-08

【www.qg13.com - 玉米地里情感故事】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粒粒玉米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她是他从广州打工领回来的。她既胖又矮,脸蛋也不漂亮,更没有什么显著的吸引人的魅力,年龄也不小了。他也是又低又矮又胖,也没有一技之长,奔40的人了,得了这么个媳妇如天上掉下的大馅饼,看着就有酒足饭饱之感。他宠她惯她。她爱吃玉米,他春初就在自家院子专把水泥砌好的一层刨开,松土种了几十颗玉米。天冷,自制个大暖棚,别家麦收种玉米时,她已吃上热乎乎的玉米棒子。别家麦收后除了种玉米外,还有芝麻、大豆,而他全种了玉米。明知道她吃不完,他还是在种。不仅此,他还留了一片地,每隔半月种几十颗,一直坚持一个半月,好让她能吃久些。天寒地冻,他把玉米跑到几十里外打成粉,碾成粒,蒸玉米馍,熬玉米粥。他家一年四季都飘着玉米味,就像飘逸着的他的情味。看着她吃得津津有味,他心里品她品得津津有味。然而,即使怀孕生了女儿后,只简单地对他说出“知道”“嗯”之类的简语。

他知道她无父亲,只有一个母亲,姐姐早已嫁人,他让她把母亲接来,她摇头;他陪她回家看母亲,她还是摇头。他思不透也想不通她沉默中有何情感在流动。为了取欢她,他不再出外打工,所幸有十多亩地的收入和老父军役伤残的补贴维持生活。他陪她钓鱼,逛超市。凡她想吃的东西,他从不迟疑,哪怕自己喝白水吃干馒头。很多时间,他陪她在田间小道,朝踩露看晨阳,夕踩露看晚霞。

女儿的出生更让他收敛不住笑容,每天有使不完的劲儿。转眼玉米饱满的初秋,他抱着女儿领她到田地掰玉米棒煮着吃。她要方便,他抱着女儿在玉米的荫凉处等她。一分钟,二分钟,迟迟不见她出来。他急了,呼喊着朝她去的方向找,他不怕她偷跑,他怕她出意外,最近总传闻有人在庄稼地里挖人体器官闯进大脑,他惊出一身冷汗,大声地呼喊着她的名字,终于看到玉米叶的响动,他奔过去,她正躺在地上,胸前的衣服已被尖器划开,而且不远处有响动。他不敢呼救一手紧抱女儿,一手环抱着她就朝路上狂奔。到路上有村民经过时他才松口气,她脸色煞白,腿软着站不稳迈不动,紧紧搂着他的一只胳膊。

“那人蒙着面,拿着手术刀,就要剖开我肚子……我父亲死后,母亲就是卖肾把我和姐姐养活大的。”www.qG13.COm

她不再是一个字一个词地应()答她,她主动说话并敞开了心扉,他明白了她成长的阴影,进厂打工被一个流氓盯上,蹂躏后把她卖给了一个人贩子,人贩子蹂躏后卖给了本村的瘸子而且已有孕,瘸子认出她后把她送回家并要双倍的钱。她流产后倍受打击,精神恍惚,也就这时在村委建筑工地干活的他认识了她,接近她,对她好,替她还了瘸子的债。她母亲看他真心实意对,就把她给了他。

她心里原来背负如此重的负荷,他要用心暖化她,给她温度和安全度。为了既不离家又挣钱,他承包了二十亩地,不怕苦不怕累,家中的楼起来了,女儿也一天天地大了,她终于有笑容了,话也多了,她又给他生个儿子,一家人安安静静地过着男外女内的生活。

他仍爱吃玉米,他仍让她一年四季玉米味儿不离口,不过她每天给他做他爱吃的馍片了,爱的给予原本如此简单,简单到一玉米一馍片,但是足以击碎高姿态的痴爱圣情。爱是低姿态的庸常的,庸常到一玉米一坚持一永恒。

相关知识

秋天的玉米架


秋天的场院是丰收的海洋,门前那高高的木架上,金光灿灿的玉米棒子像流苏一样垂下,霞光照过来耀得人眼花。玉米收上架人就松口气了,这时候串一串辣椒、编一编蒜辫,再削一些柿饼,全都挂在玉米架的空隙处懒阳阳地晒太阳。这时玉米架不单纯是玉米架了,还是颗粒归仓前的功臣,打老远往各家门前瞅上一瞅,就知道谁家今年收下的谷物多。

玉米上架费神,玉米架也是最难搭的,很考验搭架人的手艺。你想几亩地的玉米全都要挂在玉米架上,敢有丝毫马虎?!一定要结实耐用,不然玉米架倒塌砸着人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这时候搭架的人一定会打起十万分精神。玉米架都选用的是家里最好的檩木,结实耐用,先在地上刨几个坑了,把檩木斜栽起来,互相交叉成丫状,在上面搭上一根横状的檩木,再找两根结实的木头竖起来支撑着,横状的木头上很快就会挂满铁丝条。玉米剥掉外层的绿衣,留下里面几片叶子,三、四个玉米棒的叶子纽缠在一起,紧紧地绕在铁丝上,再把玉米搭上去压好。一层一层挂起来,就成了好看的玉米架。这时候往往是人们干得最热火朝天的时候,全家齐上阵,有人递玉米有人搭上架,一家人其乐融融干劲十足。

玉米上架的好处就是省去了拿出收进的麻烦,下雨时只用盖上隔雨布便可,直到玉米晾的八成干。再一点点取下来剥粒,简单的一两个日头晒一晒便可归仓了。每家都会挑大个的玉米打成米玉糁,在玉米架下喝着新玉米糁,总有人在那里攀比,非得论出个你家的甜我家的鲜来才罢休。

我们这里种辣椒都是自己吃,收上来后用细绵线穿着辣椒把,一个一个串起来,喜气洋洋地搭在玉米旁边,虽说是玉米的陪衬,倒也挺抢眼。有那嘴巴刁馋的人,总会不自觉的撕下来一个,顺便夹到自己的热蒸馍里,主人看见了也不会言语。

小孩子最喜欢的还是火红的小灯笼柿饼,只有那手脚勤快的人才会细思慢理地挑挑捡捡,把个头不大不小没有伤碰的柿子挑出来,用铁皮做成的刀片一点点削皮。皮不能削太厚也不能削太薄,厚了容易坏薄了有涩味。做好后挂在玉米架前可不能大意,挂的高了还好些,挂的低了天天操心着白天挪出来晚上收回去,生怕被谁家调皮的孩子顺走。

往往这时候是我最心急的时候,老感觉柿饼的味道要好过柿子,总想着偷偷尝一尝。可惜柿饼没晒好母亲就是不给吃。我个头矮,够不着我家的玉米架,便像那吃不着葡萄的狐狸一样时常在玉米架下面转悠,心想要是能掉下来几个该多好。

这时候的玉米架热闹也喜气,打眼一看,都是丰收的景象,玉米架似乎因为身上驮负的重量而变得高大起来。当然玉米架会霸占门前最好最平的一块地方,也时常惹来我们小孩子的不快,大人多次提醒不要离玉米架太近怕不安全,于是只好离得远一些,瞧着有些碍眼似的盼着玉米架赶紧拆了。

玉米一边晾干一边剥着入仓,很快也就从玉米架上全身而退了,这时候就会剩下几条光秃秃的铁丝在空中打悬,上面系着几条未解掉玉米叶,秋风刮起来就在空中瑟瑟发抖。

玉米架好像只有搭架在一起的时候才像是亲兄弟盘盘互相攀址着,怎么看怎么有感情,一旦拆开了,立马无趣起来。玉米收完后,玉米架的檩自然要被收起来,安放好来年再用。看着架子一会就变成了孤零零没有交错的檩,心里多少有点空落落。

父亲的老玉米


霜降过后,天空格外高而蓝,云很淡,空气湿漉漉的。驼背的老父亲,踏着山间落满黄叶的小路,去巡视自己村后种的五亩多老玉米。他的脚底下,发出沙沙落叶有节奏的声响,在空旷的山林里回荡。

父亲来到老玉米地边,用粗燥的手,时而亲切抚摸这棵老玉米,时而亲切地抚摸那棵老玉米,颔首微笑,然后满意地坐在地头耸立的一处小土坡上。父亲居高临下,极目远眺,远山静立,自己亲手耕种的老玉米,在眼底下挺拔林立、整整齐齐地延展到山边。虽已是暮秋时节,家家户户的玉米早已收获完毕,而倔强的老父亲,唯独与村里人不同,他种的老玉米,还孤零零地站立在晚秋的田野里。村里人都知道,父亲种的老玉米要等到立冬时才肯收获呢。这时,老玉米叶子已变的干黄,枯萎了,老玉米穗外面的苞皮,在秋风中变得枯黄低垂,露出上半截丰腴硕大的老玉米穗子,闪耀着金黄,在午后暖黄的阳光照耀下,把父亲布满皱纹的脸庞也映得金黄,也把整个秋天醉染得一片金黄,这可爱的金黄色,在等着父亲去收割。父亲满怀喜悦,擦亮火柴,点燃老旱烟锅子,吧嗒地猛吸一口,顿时,山间田野的芬芳、金色野菊花的芬芳,连同老玉米的丝丝芬芳,揉合着烟草的香味,从父亲的唇边飘向宁静的旷野,弥漫整个晚秋。

父亲是个勤劳憨厚的农民,血脉里依旧传承着祖辈留下来的农耕思想。将仅七十多岁的他了,依旧眷恋和向往着他乡下的土地和老玉米。当我们兄妹们长大后,纷纷在城里安了家,就一心想着把年迈的他,接到城里好安享晚年。但他每次来城里,就心急火燎,叫嚷着要我们把他送回乡下的家。他回家后,手脚就直痒痒,忙着去侍弄他的老玉米地了。春播,夏管,秋收,每个环节,他一点也不马虎。田间地头,常看见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碌的身影,于是一些新鲜的时令蔬菜、金黄的老玉米糁子、清香的葵花籽油,就陆续走进我们兄妹们的餐桌上。正如他常对我们念叨说,城里的蔬菜、米面油等食品,配有色素、用的是生长剂,有些还是转基因食品,真叫人不放心。

父亲种的老玉米与众不同。他坚持传统方式耕作,追求优质高产。谷雨过后,当路边的山核桃绽放一串串淡黄色的小花的时候,父亲开始播种老玉米了。当煦暖的阳光照在父亲的驼背上,暖暖的,父亲开始对对老玉米地精耕细作,深翻,整理均匀,连一快土坷垃也不放过。他先优选种子,选用自己培育好的老玉米种子;其次,施足农家肥,不施化肥。尤其在夏季玉米苗生长期间,他精心管理,不喷洒农药,不打除草剂,认真锄三遍地,他锄地的要领是:一遍要深,二遍要浅,第三遍玉米苗的根部要堆成小土堆,这样能抵御风雨的袭击,预防玉米苗倒伏,并能更充足地吸收养分。到了秋天,当村里人忙着收割玉米时,而父亲种的老玉米一点也不着急收获,他巧妙地利用山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时间长的地理优势,让秋风吹,秋阳照,父亲称为老玉米嗮秋。一直让秋阳光照到入冬前,才开始收获他的老玉米。

父亲的种老玉米品质好,玉米粒色泽金黄油亮,口感好,卖出的价格,往往要比乡亲们种的普通玉米,价格要高出一倍多。后来,父亲将自己种的老玉米,用石磨子加工成金黄色的老玉米面和玉米糁子,价格不菲,很受城里人的欢迎。再后来,父亲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植高山老玉米,成立了老玉米合作社,并与城里的超市签订了合同。于是,父亲的高山绿色老玉米品牌,成了家乡小城里的一张名片。

一阵秋风飒飒作响,挺拔的老玉米林也随风起舞,哗哗作响。父亲站起身来,在风中伫立在老玉米地头,他犹如一位沧桑的老将军,在检阅自己的整装待发的队伍,他慈祥的眸子里,闪烁着丰收的光芒。

该收获老玉米了,父亲自言自语地说。

亲密有间的玉米


亲密有间的玉米

文/赵元波

清明一到,下了一场雨,趁土壤还潮湿,雨一晴,父亲就开始在地里播上玉米的种子了。隔上一段距离,就打个窝窝,点上两粒种子,父亲说,过上个两三天,这些玉米种子就会长出树来了。

看着父亲的脚印,我对父亲说:“窝窝与窝窝的距离是不是太远了吧?这样等玉米树长出来空间是不是太大啦,产量就上不去了。”

父亲可是种庄稼的老把式了,对我说:“不远,等玉米树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我还是有些不放心,就在地头的一角,在两个窝窝之间又加上了个窝窝,这样,等玉米长出来的时候,距离就近了一些,等于是多种了两棵玉米树,多种两棵玉米树,就相当于多了四个玉米棒子,产量就会增加不少。我得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心里说:到时候,就看我的吧!

不久,玉米树长了出来,父亲种的那些玉米呢,树与树之间有约五十公分的距离,我的“试验田”里呢,只有十多公分,密度有点大,树与树之间,就像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等到玉米树长到一人高的时候,我发现,父亲种的玉米树看起来还有一点间隔,而我“试验田”里的玉米呢,已经是密不透风了,挤在了一块儿。

玉米背上了玉米棒子了,已经有快两米高的时候,父亲种的玉米树呢,还有些空间;我的那几棵玉米树呢,真的是亲密无间,拥挤不堪了,不过,每棵树上也都是两个玉米棒子呢,数量上占优势。

秋天,收获的季节到了。我和父亲一块儿到地里去检阅我们各自的成果。父亲先是掰了一个他种的玉米棒子,撕开玉米棒子的外叶,一粒粒颗粒饱满的玉米粒紧紧挤在一起,直到尖子的地方,这玉米粒质量不错;再看看我“试验田”里的掰下来的玉米棒子,棒子有些细小,更主要的是,玉米粒根本就不饱满,尖子处甚至还有瘪子呢!

这么一对比,父亲就说:你种的玉米树,亲密无间,太密了,籽粒就不饱满;我种的玉米呢,亲密有间,树与树之间有一定的间隔,粒粒饱满,质量就好。

其实,人与人之间,也应当像玉米一样,亲密有间,保持适当的距离,留有适时调整、容纳对方的空间,才能和谐相处。